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黎雄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黎雄才
黎雄才.jpg
出生 1910年5月15日
22x20px 大清廣東省肇慶市
逝世 2001年12月1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 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

黎雄才(1910年5月15日-2001年12月19日),廣東肇慶人,著名畫家,與趙少昂關山月楊善深並稱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畫家。

黎雄才早年師從高劍父,後到日本學畫,曾任廣州美術學院顧問、教授。與嶺南畫派其餘畫家一樣,黎雄才致力於中國畫的創新與改革,將傳統國畫的技法與日本畫、西洋畫技法融合,但其風格又有不同。

黎雄才擅長巨幅山水,畫作氣勢雄渾,自成一格,其畫松亦為一絕,被稱為「黎家山水」「黎家松」。其代表作品有《瀟湘夜雨圖》、《寒夜啼猿》、《一覽眾山小》、《森林》、《武漢防汛圖卷》、《萬古之春》等等。

廣州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The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國華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八大美院之一。

生平

黎雄才生於1910年,廣東省肇慶市人,祖籍高要市白土鎮坑尾村[1]。父親黎廷俊為裱畫師,擅長繪畫。受父親的影響,黎雄才自小便喜歡繪畫。14歲時,黎雄才入讀肇慶中學,並曾拜高劍父的同窗陳鑒為師。

16歲時,黎雄才得見高劍父,並拜後者為師。17歲時黎雄才進入高劍父主辦的春睡畫院,後又被高劍父推薦到烈風美術學校學習素描。1932年,高劍父出資助黎雄才到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同年,黎雄才創作了《瀟湘夜雨圖》,並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

1935年,黎雄才學成歸國,在廣州市立專科美術學校任教。四年後,轉到肇慶第七中學,又四年後受聘於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職務是副教授。

在四十年代,黎雄才四處遊歷,一面旅行,一面寫生。他遊歷的路線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先經韶關桂林進入四川,再由甘肅河西走廊,經敦煌到達新疆內蒙古等地,並臨摹了敦煌壁畫。西北之行對黎雄才的畫風有巨大影響,從早年的以山林秋色、煙雲雨景為題材,風格幽雅,變為氣勢磅礴,蒼莽沉渾[2]

黎雄才藝術作品欣賞--《瀟湘夜雨》

1948年,黎雄才擔任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至1952年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1952年至1959年任武漢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其間創作了長卷《武漢防汛圖》,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53年,創作《森林》、《三峽》,其中《三峽》在印尼萬隆展覽展出,引起轟動。

文革期間,黎雄才被迫擱筆,下放勞動。文革結束後,1978年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

1979年在廣州舉辦個人畫展。1982年在香港、1983年在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併到泰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國訪問。

1987年獲廣東省頒發「魯迅文藝特別獎」。同年在廣州、北京與關山月趙少昂楊善深舉行合作畫展。

2001年獲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頒發「金彩獎之成就獎」。同年12月19日上午因多臟器功能衰竭在廣州去世,終年91歲。

藝術特色

黎雄才自小打下紮實國畫繪畫基礎。早年師從高劍父、司徒奇等嶺南派畫家,繼承了「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嶺南畫派思想。留學日本後,受當時流行日本畫壇的「朦朧體」之影響,作品以山林雨景為主,柔和空靈,追求幽靜隱逸的意境。此時期的代表作品為《瀟湘夜雨圖》。

黎雄才山水畫的變革期在四十年代。四十年代的川渝、西北寫生之行,使他的風格變得雄渾開闊。他開始轉用強有力的筆法,以多變的筆墨增加作品的張力。五十年代,他的個人風格趨於成熟,《武漢防汛圖》為這個時期的代表作。黎雄才山水畫的特徵是以單純的墨色製造多層面的山水繪畫效果 尤以焦墨渴筆寫生獨勝,風格老辣雄勁。又善於以乾擦法處理石青石綠的重色,並配合上飛白相間的互通互動畫面效果,這種青綠山水是對傳統水墨的一種創新和突破,也是「黎家山水」特徵之一[3]

黎雄才的山水畫中的松、石、水別有特色,畫松更為一絕,以焦墨繪針葉,給人剛勁繁茂之感,故曾得到「黎松才」之雅號[4]

評價

2017年6月,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學術委員會公佈了特別評選出的廣東百年美術史上的21位廣東美術大家,其中包括李鐵夫何香凝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林風眠林風眠、黎雄才、趙少昂關山月羅工柳等。[5]

參考來源

  1. 黎雄才青松品格魅力不朽
  2. 「早年在嶺南之作,多以山林秋、煙雲雨景為題材,顯示幽靜雅潔的風格愛好自然情趣。西北旅行後,作風一變為氣勢恢廓、沉雄朴茂,以巨幅見長。」--容庚,於風《藝文雜著輯存》,212頁,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
  3. 盧延光,憶美術大師黎雄才二三事
  4. 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展(六)
  5. 21位廣東美術大家出爐,見證廣東美術百年發展.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