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鹿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鹿是中大型偶蹄目動物,屬於哺乳綱、偶蹄目,其外形特徵是:四支細長,尾巴較短,通常雄鹿有角,體型大於雌鹿。

世界上的鹿科動物總共有47種,中國有9屬16種,它們分別是:斑鹿屬的斑鹿;鹿屬的梅花鹿水鹿(黑鹿)、馬鹿白唇鹿坡鹿(澤鹿);糜鹿屬的麋鹿;駝鹿屬的駝鹿;馴鹿屬的馴鹿;毛冠鹿屬的毛冠鹿;獐屬的(河麂)和麂屬的黑麂小麂赤麂[1]

主要種類

  • 梅花鹿

梅花鹿毛色艷麗,在全身呈紅棕色的被毛上,有序地分布點點白斑,狀如梅花,因而得名。梅花鹿有許多生物之謎,梅花鹿的鹿角(茸)每年春天自然脫落,夏天自行再生,鹿角生長速度快,從軟角到硬角只需要四周時間,鹿角的傷口可以自行止血,並且感染的機率非常小。

  • 馬鹿

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 白唇鹿

體形高大,體長約2米,通體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無絨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別。鼻端兩側、下唇記下頜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圍有黃色斑塊,因此當地人也稱它為「黃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幹扁平,故也稱其「扁角鹿」。

  • 馴鹿

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雄性和雌性之間也有體形差異,某些亞種的雄性體形可以達到雌性的兩倍,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嘴粗,唇發達,眼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頸粗短,下垂明顯,無鼻鏡,鼻孔生長著短絨毛,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掌面寬闊,是鹿類中最大的,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

  • 麋鹿

麋鹿是鹿類動物中較溫順的一種。據人工多年的飼養、觀察,麋鹿的奔跑速度不及梅花鹿和狍,發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馬鹿、白唇鹿那樣攻擊人,而且占群公鹿見到人接近即逃跑。

麋鹿是世界珍稀動物,因為它頭臉像、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因此得名「四不像」,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麋鹿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雄麋鹿角較長,角基本是前後分叉一樣長一樣大,倒置時能夠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動物中獨一無二的。

  • 毛冠鹿

毛冠鹿的被毛粗糙,一般為暗褐色或青灰色,冬毛幾近於黑色,夏毛赤褐色。體毛較粗硬,通體暗棕褐色二頭頸的毛在近毛尖處有白色環,眼上方有灰紋與額部毛冠分界。耳內側白色,下部有黑色橫紋,耳背尖端白色:臉頰和吻部稍雜有蒼白色的毛,腹部、鼠蹊部和尾的下面純白色。

  • 駝鹿

駝鹿是世界上體形最大和身高最高的鹿,比大多數犀牛都高,堪稱鹿類中的龐然大物。雄獸的頭上的角也是鹿類中最大的,而且角的形狀特殊,與其他鹿類不同,不是枝叉形,而是呈扁平的鏟子狀。

分布

鹿廣泛分佈於每個大陸,大洋洲南極洲非洲澳大利亞有6種在19世紀引進的鹿,它們是:黇鹿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花鹿。但由於環境的限制,只分佈在有限的範圍。

鹿角

通常只有公鹿長角,馴鹿是唯一一種公鹿和母鹿都長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會脫落,到春天開始長出新的角,那時鹿角會覆蓋者一層皮,叫做鹿茸。當鹿角成型時,鹿茸就會脫落。

母馴鹿的角是在春天脫落的。另外,無論公的還是母的,都沒有角,它們用長長的獠牙去自衛。公既有獠牙也有角,而母麂既沒有獠牙也沒有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