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赤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鍾赤兵(1914年12月26日-1975年12月20日),原名鍾志祿,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參加了遼瀋、平津等戰役。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35年的婁山關之戰中失去右腿,成為解放軍的三位「獨腿將軍」之一(另兩位是張和、謝良)。
生平
民國時期
1928年7月,彭德懷等領導平江起義。鍾赤兵受其影響,積極投身於工農革命運動。1929年他由艾志介紹加入共青團,負責城區少先隊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7月,紅三軍團準備攻打長沙,進攻前夕,紅五軍在平江開展「擴紅」工作,16歲時的鐘赤兵積極報名,經過紅五軍政治部的挑選,他和鍾偉等15人分配在軍政治部任宣傳員,之後參加歷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月,任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紅五師政委。長征中,因減員縮編為團。1935年2月,改任紅三軍團紅十二團政委(團長謝嵩)。1935年,在攻占遵義的婁山關戰役上,因為腿部中槍倒下。在攻占遵義後,紅軍醫院進行搶救,但因為傷勢過重及手術條件過差,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進行截肢。由於截肢後連續感染,一共經歷了三次截肢[1],但鍾赤兵仍然堅持活下來。紅軍在抵達陝北後,中共中央決定將他轉送蘇聯療養,並在克里姆林宮醫院再次接受手術治療;後進入共產國際黨校學習。
194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將東北地區各軍區合併為四個軍區,他擔任北滿軍區政治部主任(司令員高崗、政委陳雲、參謀長李天佑)。1947年6月,出任新成立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部長。1948年1月,擔任東北人民解放軍後勤部司令部司令,同年8月,改任東北解放軍後勤部部長兼政委,統籌後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後勤。平津戰役後,擔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政委(司令員肖華)。
共和國時期
1949年,毛澤東任命其組建民航局,他擔任軍委民航局局長[2]。他以兩航起義的技術人員為基礎,建立學校培養人才。
1952年11月,調任總後勤部營房管理部部長,不久調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1953年,任新成立的軍委防空部隊政治委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當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1961年5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71年,調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75年,返回國防科委副主任。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指派北航紅旗紅衛兵批鬥,但由於毛澤東及其女李敏出面保護而逃難。1975年12月20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1歲。
視頻
鍾赤兵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忠勇平江別樣紅】鍾赤兵:三次截肢的獨腿將軍,搜狐,2019-07-11
- ↑ 他是軍中虎將,單腿走完長征,賀子珍為其擋槍,毛主席點名當局長,騰訊網,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