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大學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創辦於1930年10月,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圖書館。

重慶大學圖書館有理工圖書館、建築圖書館、人文社科圖書館、虎溪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理學分館6個專業分館和一個舍區圖書館(虎溪校區松園書屋),建築面積達64410平方米,閱覽座位5426個。

圖書館館藏為452.59萬冊,在建築、管理、機械、電氣、環境、冶金、信息等學科領域具有館藏特色,人文社科文獻資源在專項經費支持下亦日益齊備。2001年起構建了數字圖書館服務平台,全天候為讀者服務。近年來圖書館[1]文獻資源經費超過3000萬/年,資源保障能力極強。

發展歷史

1930年10月,重慶大學圖書館創辦。

1932年,正式成立重慶大學圖書委員會。

1933年,從菜園壩楊家花園遷到沙坪壩校區。

1935年,館藏已達32914冊,並制訂《重慶大學圖書館規程》等章則。

1948年,開始建設新圖書館,並於1951年遷入新館(現A區行政樓位置)。

1952年,重慶建築學院圖書館(現B區建築圖書館)成立。

1957年,圖書館被確定為四川省的四個中心圖書館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圖書館受到嚴重影響,停止服務,一些文獻散失。

1978年,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現C區歷史文獻中心)成立,同年重慶大學新圖書館(現理工圖書館東樓)和重慶建築學院新圖書館投入正式使用。

1979年,教育部在全國成立9個外國教材中心,重慶大學圖書館成為機械學科外國教材中心。

1987年,圖書館設立國際聯機檢索終端。

1989年,成為經科委批准設立科技查新站的全國首批高校圖書館。

1992年4月,成立圖書館學生管理委員會。

1993年,自主研發了「圖騰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並開始引進EI等數據庫光盤。

1995年,圖書館逸夫樓投入使用。

1999年,啟動重慶大學「211工程[2]」文獻保障體系建設項目,並成為教育部全國高校文獻保障體系(CALIS)項目建設成員館。

2000年5月,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併後,形成新的重慶大學圖書館。

2001年4月,正式啟動數字圖書館建設,數字文獻資源逐年增加。

2002年10月,創辦民主湖論壇。

2003年,成為首批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同年與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聯合成功申報情報學碩士點,同年成為CALIS省級中心,與重慶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聯合申報情報學碩士點成功。

2007年10月,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圖書館管理系統ADlib2上線。

2010年6月,虎溪圖書館正式開館。

2012年4月,設立人文社科圖書館。

2018年3月16日,「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市第一中學校」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項家書院舉行,共建重慶首個中學裡的大學圖書館。

2019年4月23日,重慶大學圖書館與重慶文學院簽署合作共建「重慶作家書院」協議。

館舍布局

館舍設施

重慶大學圖書館在四個校區(A區、B區、C區、虎溪校區)分別有1個獨立館舍,共計面積63919平方米,提供5405個閱覽座位。四個校區的圖書館均具有完善的網絡設施,並通過萬兆骨幹網與校園網相聯,全館實現無線網覆蓋。圖書館共擁有2個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共計160台計算機供讀者上網使用。數字圖書館全天候為讀者服務,擁有51台服務器(包括虛擬機和物理主機),以及236TB的存儲空間。

館藏分布

理工分館:理工分館建於1930年,1932年成立圖書館委員會,1951年始擁有獨立館舍3300平方米,1978年遷入7600平方米的新館舍。1992年獲邵逸夫先生資助,學校自身也投入大筆資金,於1994年底建成館舍面積為10380平方米的新館(逸夫樓),新舊館舍經天橋連成一體,形成校園中心的宏偉建築群。館舍總面積為17980平方米,館內設有兩個流通台和13個閱覽室,共提供1400多個閱覽座位。逸夫樓還設有現代化多功能學術會議廳1座。

圖書館現收藏機械、電氣、計算機、動力、冶金、諮詢、環境、生物、管理工程,以及社會科學等門類的書刊合計168萬多冊,並配置微縮、光盤、聲像等信息載體,基本形成了與我校專業設置相適應,能滿足社會多方需求的文獻體系。此外,還藏有線裝古籍近3000冊,抗戰版書刊4000多冊,極具參考價值。

圖書館館內設有國家教委外國教材中心(機械類)、國家教委高校科技項目諮詢和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提供文獻外借、閱覽、複製、檢索及專利代理和科技查新等服務。

圖書館全面實現業務管理自動化,並與校園網和國際互聯網Internet聯通,提供在線館藏書目查詢等功能。

建築分館:建築分館成立於1952年10月,由西南地區的重慶大學、川北大學、西南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等8所大專院校的10個土木、建築系(科)合併組建。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建築工程院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在學校成立的同時,集中了上述院校的有關土木、建築類的圖書資料,籌建了圖書館。

建築分館在2007年完成書庫改造工程,借書處實行全開架服務,並延長了開放時間,主要閱覽室有中文建築書刊閱覽室、外文建築書刊閱覽室、綜合閱覽室。建築分館的館藏書刊均為建築類學科,建築分館是西南地區建築學科的圖書文獻中心。

人文分館:位於在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1樓,藏書1萬多冊,閱覽座位30個,訂購期刊30餘種,用於電子閱覽的計算機8台。館藏豐富,包括大量人文藝術類珍貴圖書,共分五類:第一類是馬列主義學習研究文獻、字典、文學書籍等;第二類是造型藝術理論、世界藝術、中國藝術的相關書籍;第三類是關於繪畫評論、技法、作品的書籍;第四類是書法、攝影、雕塑、瓷器等方面書籍;第五類是各種綜合圖書。

2012年6月12日,重慶大學成立「重慶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領導小組」,確定虎溪圖書館二樓和四樓作為服務場所。二樓為文科館基本書庫,面積為3840平方米;四樓為文科館特藏閱覽室,面積為2400平方米。2012年6月18日圖書館成立重慶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聘任三位館員,從資源、環境和服務方面入手,全面開展文科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工作。

文科館服務場地主要包括虎溪館二樓和四樓,千兆有線和無線網絡覆蓋。二樓1000餘座,其中有實木帶燈閱覽桌椅80座,靠窗實木閱覽桌椅33座,配有一定數量的閱讀休閒沙發;四樓全套實木家具,主要包括實木高低書架、樟木書櫃、展櫃等,實木帶燈閱覽桌椅40座,並配有實木沙發茶几。配置放大鏡、筆墨紙硯、自助複印等設施和用品,方便師生室內研究、閱覽使用。

傳統的文獻借閱服務,統一納入虎溪館運行。保持與文科院系的緊密聯繫,搜集師生文獻需求並及時反饋,適時推送文科館重要文獻信息。文科圖書館學科服務網站,主要包括文獻搜索、資源導航、文獻通報、常用文科數據庫等版塊和欄目,實現重點揭示文科館藏、推送文獻信息等功能。依託該平台,開展人文社科專業學科服務和相關數據研究。

法學分館:隨着重慶大學法學院恢復掛牌,2003年2月,法學分館也正式成立。位於重慶大學B區法學院三樓的法學分館擁有館藏文獻:中外文圖書16510冊,中文過刊9100冊,中文期刊148種,港台外文期刊20種。

專用數字化資源:Lexis Nexis、中國法律顧問數據庫、中國資訊行。

通用數字化資源:書生之家有4439種法學電子書,cnki、維普等包括數百種法律電子期刊;PQDD、ABI、Kluwer中有法律資源。數字圖書館24小時開放,專用數字化資源和通用數字化資源涉及領域廣泛、深入,能充分滿足讀者的文獻需求。

虎溪分館:虎溪分館位於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綜合樓,建築面積2600多平方米,擁有10餘萬冊藏書,提供600多個閱覽座位。分館實行借閱一體化,每周開放94小時。

一樓主要是現刊閱覽室、大小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和咖啡廳等場所;二樓和三樓分別為社會科學閱覽室和自然科學閱覽室;四樓為專門收藏校友作品、出版刊物的特藏室;五樓及以上為可供大家安心學習的研修室、專修室和討論間等,這些場所都會配有多媒體設備以供大家更好的展開學習討論。

虎溪圖書館藏書總量約60萬冊,開設有自然科學、國家地理、外語專題、保存本、期刊、電子六個閱覽室,配備LED電子顯示系統及自助檢索機、自助借還機、自助打印複印機等現代化設備,館內設有網絡節點800餘個,無線網絡覆蓋所有閱覽室及辦公區,可隨時隨地暢遊網絡,並配備多功能報告廳、會議室、研修室,是一所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圖書館。

虎溪館二樓為文科館基本書庫和閱覽室,入藏中圖分類A-I類圖書35萬餘冊,提供閱覽和外借服務。文科館特藏室除了入《藏四庫全書》系列、《叢書集成初編》、《二十四史》、地方志、《儒藏》和民國翻譯文學叢書等經典文科圖書之外,還藏有重大文庫、重大博士(後)學位論文、重大老照片和重大記憶等特色文獻。該閱覽室文獻只能在室內閱覽和展示,不提供外借服務。

歷史文獻館:重慶大學圖書館歷史文獻館,位於C校區,其前身是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組建於1978年。主要收藏重慶大學館藏約30年以上但仍有保存價值的舊圖書、舊期刊(合訂本)、舊報紙(合訂本),於2006年5月經館委會決定成立「歷史文獻中心」後正式掛牌。

歷史文獻中心共有八層書庫設1個流通服務台、1個書刊閱覽室和1個報刊閱覽室,提供60餘個閱覽座位。

有1980年以前的俄文期刊(合訂本)1.6萬多冊,俄文圖書5.9萬多冊,日文過刊1.2萬多冊,英文期刊(合訂本)7.7萬多冊,中文期刊(合訂本)3.9萬多冊,英文圖書2.6萬多冊,歷史文獻中文圖書8.5萬多冊,過期的報紙合訂本5000餘冊(逐年增加)。

應用技術分館:應用技術分館組建於1978年,建築面積5538平方米。新館的建成從根本上改變了圖書館文獻工作的條件,為圖書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分館全部實行開架借閱,設有新書外借處、圖書外借處、期刊閱覽室、專業圖書閱覽室、特藏閱覽室、建築與藝術閱覽室等。

圖書館擁有藏書42萬冊,每年訂閱1000多種期刊。根據學校專業設置情況,圖書館藏書以自然科學為主,占總藏書的65%,其中又以建築科學為主,占自然科學藏書的70%。圖書館已經全部業務管理自動化。

館藏實力

館藏資源

截止2015 年12月,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437萬冊,其中古籍27227冊,民國文獻16903冊;數字圖書275多萬種(與紙質文獻重複約110萬種);中文電子期刊10700餘種,外文電子期刊20800餘種;學位論文539萬餘篇(其中國外博碩士論文35.4萬篇);檢索數據庫12個,包括SCI-E、SSCI、AHCI、CPCI-S/CPCI-SSH、Engineering Village、CSCD、CSSCI、TSSCI等;專業全文文獻數據庫113個,包括Elsevier SciVerse ScienceDirect、IEL、SpringerLink、ProQuest、ACS、Wiley、EBSCO、ACM、Lexis Nexis、JSTOR、Nature等;自建數據庫36萬多條;各種收藏品982件。

圖書館在建築、管理、機械、電氣、環境、冶金、信息等學科領域具有館藏特色,擁有教育部機械學科外國教材中心,人文社科圖書館在專項經費支持下日益齊備,建築圖書館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專業建築圖書館之一。數字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的重要特色,近年來圖書館每年用於購置數字資源的經費超過千萬,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數字文獻中心之一。

支撐保障

數字圖書館建設,2001年4月18日,為了適應學校教學和科研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結合最新的網絡技術、存儲技術、數據庫技術,重慶大學圖書館建設了數字圖書館雛形。數字圖書館擁有數量龐大的網絡信息資源,如:CNKI全文期刊數據庫、書生之家電子圖書、Elsevier SDOS、IEEE、ABI、萬方數據庫、EI、專利數據庫、國家標準數據庫和多種自建數據庫等,並實現了實時的動態科技信息發布和信息導航,網上可利用資源超過200TB。

重慶大學圖書館積極參與國家、省市級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是教育部文獻保障體系CALIS省級服務中心、重慶市科技文獻資源共享平台資源分中心、重慶市大學聯盟資源平台共建單位、國家科技文獻中心NSTL用戶單位。

機構榮譽

1956年,四川省設立中心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被確定為全省的中心圖書館之一。

1957年10月7日,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函告四川省科委,同意確定重慶大學圖書館為省四個中心圖書館之一。

2001年4月,啟動重慶大學數字圖書館建設;順利通過重慶大學「211工程」文獻保障體系項目驗收。

2008年,成功申報圖書館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視頻

重慶大學圖書館 相關視頻

重慶大學圖書館-重大記憶
別人家的圖書館!來感受重慶大學圖書館的文藝復古范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