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運城鹽池

名 稱  : 運城鹽池

別 名 : 鹽湖

周 長 : 約60公里

面 積 : 132平方公里

特  點 : 中國有名產鹽地之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

地理位置 : 運城市南

運城鹽池南依中條山,北濱峨嵋嶺,東靠安邑,西距解州,東西長,南北狹,周長約60公里,總面積132平方公里,形狀宛如一個天然沐盆。前代詩人稱它是「平浦橫拖一匹練」。

在人類發展的早期,運城鹽池得天獨厚的條件,藉助天日能夠結晶成鹽的生產方式,是它明顯的優勢。在生產發展的進程中,人類不斷地探索,改進,終於實現了生產方式的大變革,到唐代發明了懇畦澆鹽法。懇畦澆鹽法的出現,是河東鹽池生產技術的重大進步,使河東鹽池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唐王朝又改革鹽法,推行了鼓勵鹽業生產的政策,運城鹽池鹽產量得以大幅度增長,行銷區域「西出秦隴,南過樊鄧,北極燕代,東逾周宋」,供華夏20餘州。柳宗元稱之為「國之大寶」。據記載,在唐代宗大曆初年,全國鹽利收入占全國賦稅收入的一半,而運城鹽池的鹽利收入占唐代全年鹽利收入的1/4。

  河東鹽始終是歷代封建國家的財政支柱,鹽的開採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高度重視,設專職官掌管鹽務要政。運城是由運鹽集散重地而得名。上至秦漢、下至明清時期共39位帝王都親臨河東視察過鹽池。

運城鹽池是由鴨子池、鹽池、硝池等幾個部分組成。鹽池所出產的鹽,是水鹵經日光曝曬而成,顏色潔白,質味純正,雜質少,並含有多種物質。運城鹽池是全國有名的產鹽地之一。

目錄

形成原因

運城鹽池是由於造山運動地殼變化,中條山北麓造成斷裂,出現了一個狹長的凹陷地帶,逐漸形成湖泊,天長日久,水中的鉀鹽石灰石鎂鹽硫酸鹽以及食鹽慢慢與早期淤積層結合,經過長期自然蒸發作用,鹽類沉澱,結成了很厚的礦石層,才形成了鹽湖。[2]

開發歷史

舜帝當政的時代,人們就開始在夏天撈采水池內天然結晶的鹽。到春秋戰國時期,運城鹽池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晉問》中,曾這樣形容過墾畦引水曬鹽的情景:「溝塍畔畹,交錯輪群,若稼若圃,漁兮鱗鱗,邐彌紛屬,不知其根。」在漢代,運城鹽池的鹽就遠銷豫、魯、冀、甘、陝等地。

運城鹽池有着許多美麗的傳說,吸引着絡繹不絕的遊客。鹽池中,道路如織、縱橫交錯,池水清澄,映照白雲,微風徐來,水波漣漪,遙望南山,其色如黛。

運城鹽湖以其含量高及微量元素豐富而被譽為「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有文字記載的產鹽史達5000多年,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清朝末年,庚子賠款協定也用運城鹽池的鹽稅作為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賠款抵押。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專家都紛紛來鹽湖考察鹽產、鹽運,研究厚重的鹽文化,探索財富的來源。南風集團又深度開發運城鹽湖,進軍旅遊產業,打造了堪與以色列死海相媲美的中國死海,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觀賞、體驗、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名地,「神奇死海――健康之旅」[3]的品牌形象已在國內外市場形成影響。

詠鹽池詩

鹽池

(明)朱知鰲
增棱雄跨海光樓,霽色橫空宿雨收。條岳翠屏拔地出,鹺池瓊液接天流。琴彈虞跡薰風起,畚集姚渠爽氣浮。此境已超人世外,不須截海覓瀛洲。

參觀鹽池

郭沫若
唐代曾封靈慶公,鹽池古海用途宏。陽光充炭成銀島,硫鈉提純化尼龍。非有神祇作主宰,乃緣人力代天工。禁城誰禁城猶在,憶苦兼堪御北風。

相關傳說

神牛造池

民間流傳着神牛造池的傳說。很早以前,天宮里的神牛因偷吃了玉皇大帝,而被趕到下界,它流落到江南水鄉,塞外草原,想為人們造個鹽池,但那裡的人沒有收留他。後來,它到黃河之濱的中條山下,受到這一帶人民的熱情款待。為了報恩,它就臥下,身軀化成了寬闊的鹽湖。這個傳說中的主角為,人們用自己最為熟悉的牲畜解釋了鹽池的起源。同時,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農耕社會裡牛的重要,以及人類與牛至為密切的關係。

蚩尤之血

還有個傳說是,南方部族首領蚩尤,到中原和黃帝爭天下,黃帝天女幫助下,斬殺蚩尤和他的頭領鮮血流入解池,因血是鹹的,便化為鹽池的滷水,供人食用。因為在這裡屍解蚩尤,故名解池。在鹽池附近的蚩尤村,相傳是當年蚩尤葬身的地方,現在這個村改名為從善村,即改邪歸正棄惡從善之意。相傳蚩尤死去數千年後又復活,到了宋朝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年~1012年)化作一個青面獠牙的怪物為害百姓,人們禱告關公神靈,讓關公伏魔降妖,經過一場鏖戰,關公借用當地田野里許多農夫的魂,戰勝了蚩尤。但因沒按時歸還農夫魂靈,農夫身體經烈日暴曬而腐爛,無法回生,只好把屍體掩埋,墳址就是現在的原王莊,諧音為怨枉莊。在鹽池附近的蚩尤村和原王莊有個奇異的風俗:從來不敬關公,從來不上演關公戲[4]

麒麟造鹽池

在上古時期,鹽由上天壟斷,人類吃不上鹽,個個無精打采,面黃肌瘦,萎靡不振,沒有一點精氣神。玉皇大帝就起了惻隱之心,下旨把一隻鹽麒麟流放到人間。

麒麟在空中慢慢地降落,好像金色的絲帶飄揚。它飄過山清水秀的江南,不願意落下去;飄過風吹草動的草原,也不想下去。不知飄了多久,它還在空中打轉轉。

陽春三月,冰河解凍,成群結隊的鯉魚逆流而上,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龍門狹窄如門闕,水流湍急,如渡得上去成龍,否則點額而還。鹽麒麟飄到了這裡,被這獨特的景象所吸引,就飄落下來,占據了黃河龍門河口一塊亂石灘。當地人見它非驢非馬、非豬非羊四不像的怪樣子,都以為是哪裡來的妖怪,拿起棍棒去趕,拿起石頭去砸。這隻鹽麒麟,眼淚汪汪地離開了那裡,那裡就成今天河津龍門河口鹽鹼灘的麒麟島。

受了傷的鹽麒麟慢慢地往南走,走到萬榮張瓮村,走不動了,就在張瓮村門口臥了好幾天,村民不知是何怪物,便召集許多人用扁擔把它打跑了。麒麟負傷後跑到南山腳下,實在跑不動了,就臥在那裡撒了泡尿,那地方就變成了白花花的鹽池。張瓮人知道後非常後悔,就在麒麟曾經臥過的地方挖了個池泊,名叫麒麟池。說也奇怪,這池泊的水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清澈的,幾時喝都是清涼可口、甘甜醇香的,一次喝飽餘味悠長,能持續半天之久。張瓮人還聽說這隻鹽麒麟是從河津龍門看「鯉魚跳龍門」下來的,就在麒麟池南邊,修造了一座高一丈、寬十丈,由彩釉磚瓦鑲邊壓頂,內貼彩色琉璃瓦燒制的九條神態各異的飛龍的九龍壁,以示紀念。九龍壁四角都有一隻四蹄飛起的麒麟。據說,不管你從什麼角度看,都能看到九條龍和四隻麒麟正面對着你似飛似舞,充滿靈氣,非常誘人。這就是「擔打麒麟四張瓮」的美麗傳說。

鹽麒麟邁着步子繼續向南走。這天,它來到了解州的長樂灘,回想起幾天來發生的事情,加上自己身負重傷,它傷心地流出了眼淚,眼淚滴到地上變成了白色的鹽粒,風一吹雨一淋又化成了鹽霧,撒遍了長樂灘,因此長樂灘也成了一片鹽鹼地了。

它繼續向南走,走得筋疲力盡的時候,又被高大的中條山擋住了去路,只好在中條山北麓的盆地臥了下來。玉皇大帝知道後,心裡特別難受,又動了惻隱之心,就讓中條山上風洞神風伯,給它吹吹風按摩按摩,又讓萬榮縣境內孤峰山的雨師給它下下雨洗個澡,好讓它美美地解解乏,睡個好覺。這風伯雨師一吹一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結果鹽麒麟在風雨中不僅走不出來,而且化在了裡面,結果這裡就成了著名的運城鹽池。

鹽池邊宿沙村有個牧羊人叫鹽宗,他第一個在鹽池裡面發現了鹽,撈回一把,拿一點點放在菜里吃着怪香。這還不算,他連續幾年出生的兒子,一個比一個高大、英俊。因而一傳十,十傳百,鹽池被人們認識了,鹽池被人們利用了。人間也就有了「麒麟送子」一說,並為第一個吃鹽的鹽宗蓋了一座廟,就建在安邑附近的廟村。廟村因此而得名。鹽宗就成了鹽池、鹽商、鹽業最古老的鹽神,人們無比敬仰,頂禮膜拜,長年香火不斷,祈禱鹽神為人類造福。[5]

視頻

運城鹽池相關視頻

運城鹽湖為什麼被稱作「中國死海」?今天算長見識了
鹽池航拍 山西運城鹽湖公園航拍
運城美麗鹽池延時片
航拍大美運城,醉美鹽池,歡迎八方朋友!
中國死海宣傳視頻

參考資料

  1. 【中國傳統工藝 • 非遺山西】運城鹽池文化 ,搜狐,2018-02-03
  2. 山西運城的鹽池是怎麼形成的?,個人圖書館,2019-03-23
  3. 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神奇之旅 健康之旅,天涯社區,2013-06-25
  4. 蚩尤村與蚩尤古鹽池之脈源,全媒體平台,2017-03-23
  5. 麒麟造鹽池,運城市歸國華僑聯合會,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