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是優質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超現實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現實主義(法語:Surréalisme)超現實主義是由詩人安德烈·布雷頓(AndréBreton)在巴黎先後發表兩次" 超現實主義宣言",之後運生了超現實主義畫派,曾在倫敦、巴黎舉行畫展。此派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認為下意識的領 域、夢境、幻覺、本能是創作的泉源,否定文學藝術反映現實生活的基本規律,反對美術上的一切傳統觀念。表現在藝術上則是把潛意識中的矛盾:生與死、過去和未來、真實和幻覺等在所謂「絕對的現實 "的探索中統一起來,完全違反正常的思維規律。從1924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的藝術,知識和文學運動。[1]超現實主義者試圖通過摧毀其理性思想的中堅力量來推翻現代社會的壓迫性規則。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化運動,直接地源於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其理論背景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帕格森直覺主義。強調直覺和下意識。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二十世紀的文學,哲學和藝術運動,探索了思想的運作方式,擁護非理性,詩意和革命。超現實主義旨在徹底改變人類的經驗,拒絕理性的人生觀,而主張一種主張無意識和夢想的價值。該運動的詩人和藝術家在意想不到的和不可思議的,無視的和非常規的中發現了魔幻和奇特的美。

許多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使用自動繪圖或書寫來從他們的潛意識中解脫出來的想法和圖像,而其他人則試圖描繪夢境或隱藏的心理張力。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為了表達這些奇發異想,也採用了種種的特殊技法, 如、拓印法(frottage)、黏貼法(collage)、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等。此外也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來表現,在達利(Dali)、馬格利特(Magritte)等人的作品中可以見到。

超現實主義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藝術家攝影師電影製片人,他們對傳統的藝術和道德價值觀都提出了積極的反對,而超現實主義迅速成為一種國際運動。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以後,它對許多國家的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

許多人認為,超現實主義作為一種可識別的文化運動,以不列顛人於1966年去世而告終。另一些人則認為,超現實主義在今天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和相關的力量。

雖然「超現實主義」經常被寬鬆地使用來簡單地表示「奇怪」或「夢幻般的」,但不要與「超現實主義」相混淆,後者描述了與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哲學和表現形式的實質聯繫。[2]

超現實主義者在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關於夢和潛意識的理論的框架內將這些策略系統化。布雷頓在1924年的《超現實主義 宣言》中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

人們對這場超現實主義運動瞭解得最多的是超現實主義的視覺藝術作品和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藝術家將作品畫的像照片一樣,製造出讓人感到不舒服,覺得不合邏輯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東西變為怪異的生物,還發明了許多利用無意識去表達自我的畫畫技法。

達達與超現實主義

達達主義在地域和領導權方面的權力下放時,超現實主義的中心是巴黎,而布雷頓則毫無疑問地掌舵。達達在許多方面都是無政府主義運動,而超現實主義者則以參與集體行動而聞名。超現實主義圈子具有相對凝聚力,但其中的個人來自各個國家,其藝術創作方式也類似。他們認為解鎖潛意識的內容是自動繪圖,而超現實景觀 畫變戲法夢想的不可思議的影像。找到的對象組合在超現實主義的不協調的組合,組合揭示了充滿性和心理力量,他們相信被隱藏只是現實的表面之下。[3]

超現實主義源於達達主義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最主要的文化活動中心在巴黎。 1920年以後超現實主義運動蔓延至各個領域,最終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及語言的視覺藝術,文學,電影和音樂,乃至政治思想及政策實施,哲學及社會學理論。

「超現實主義者」一詞來源

「超現實主義者」一詞(建議「超越現實」)是法國前衛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在戲劇作品《蒂蕾西亞的乳房》的序言中了解到這個詞,作家在1903年完成這部戲劇,首演於1917年。劇本中創造的。但它是安德烈·布雷頓AndréBreton)的新詩人和藝術家團體的領導人巴黎,在其《超現實主義宣言》(1924年)中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很多在巴黎活動的作家和藝術家四散,期間達達主義運動陷入停滯,達達主義者認為過度的理性思想與中產階級價值觀為世界帶來了令人髮指的戰爭,他們以反藝術的集會、表演、文章和藝術作品反其道而行之。戰爭結束後,他們回到巴黎,達達主義運動繼續進行。

藝術創作手法

藝術上的表現以探索潛意識中的矛盾為主,如生與死、過去和未來等,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也為了表現這樣的奇發異想,大多運用拓印法、黏貼法、自動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現技法來創作。另外為了表現與真實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們也常常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來表達超現實的世界,甚至出現幽默的效果。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創始人

安德烈·布雷頓André Breton(1896年2月19日-1966年9月28日),出生於諾曼第坦謝布賴(奧恩省)的一個中康的家庭。法國作家及詩人,為發起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他集結了一大批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使超現實主義運動風靡歐洲,甚至連畢加索都被他影響。[4]布雷頓說:

曾經是醫學院的一名學生,布雷頓對精神疾病感興趣。他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21年遇見的人)的作品的閱讀向他介紹了無意識的概念。受精神病學和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他加入了達達主義者。

1919年,與路易斯·阿拉貢(Louis Aragon)和Philippe Soupault,共同創立了評論Littérature; Breton和Soupault在其網頁上發表了「 Les Champsmagnétiques」(1920;「磁場」),這是超現實主義自動書寫技術的第一個例子。

1924年,布雷頓宣言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純粹的心理自動主義,意在表達……真實的思想過程。超現實主義旨在消除夢想與現實,理智與瘋狂,客觀性和主觀性之間的區別。布雷頓編寫的《超現實主義宣言》,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在其中將超現實主義定義為「純粹的精神自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南特的一個神經系統病房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了雅克·普雷弗特雅克·瓦切(Jacques Vaché),他們反社會的態度和蔑視既定的藝術傳統的行為深刻影響到了布勒東。Jacques Vaché在24歲時因服過量鴉片自殺,布雷頓為此寫了文章發表。

超現實主義運動

  • 1930年代,超現實主義運動最終在政治上發酵,布雷頓和幾位同事加入了共產黨。
  • 1930年,他發表的第二份超現實主義宣言探討了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含義。][5]
  • 1935年,布雷頓與共產黨決裂,但仍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在德國占領法國期間,逃到了美國避難。
  • 1942年,他在耶魯大學組織了一場超現實主義的展覽,並發表了另一本超現實主義宣言。
  •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布雷頓又加入法國軍隊的醫療隊伍。法國政府取締了他的作品《the very negation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 1944年,他和伊利莎旅行到魁北克省的加斯佩半島,在那裡他寫了《Arcane 17》一本書,它表達對二戰恐懼。
  • 1946年,布雷頓返回法國,在那裡舉辦了另一個超現實主義展覽。
  • 1948年,在巴黎出版他的詩集。(該詩選集於1969年在倫敦出版)
  • 1952年,布雷頓寫道:「在無政府主義的黑鏡里超現實主義首先承認本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安德烈·布勒東決定明確接受無政府主義
  • 1959年,在巴黎舉辦展覽,他反對法蘭西殖民帝國。
  • 1966年,布雷頓去世,享年70歲,葬於巴黎巴蒂尼奧勒公墓。

著名超現實主義代表藝術家

服裝界第一位超現實主義的煽動者,改寫衣著思維的設計師 Elsa Schiaparelli

埃爾薩·斯基亞帕雷利(Elsa Schiaparelli法國巴黎)第一位超現實主義服裝設計師[8]她的超現實主義元素也用在珠寶設計飾品設計中。二十世紀前半葉,Elsa Schiaparelli 以勇敢而創新的手法為女性的穿著打扮重新下了註解 —— 爬滿昆蟲的珠寶、小丑印花、將倒過來的高跟鞋直接當作頭飾,在20年代的背景下,甚至可以說讓Coco Chanel的經典服裝輪廓都有些相形見絀。她以混合經典設計和令人髮指的元素而聞名。Schiaparelli的設計具有超現實主義元素,諧和地展現了藝術與時尚的融合之處。Elsa Schiaparelli 對超現實主義的熱愛,也顯現在她服裝作品的形象照之中,充滿打破常理與地心引力的配置,使她的作品彷彿由夢境中走出一般。Elsa Schiaparelli 也曾說:

因此她總是以這樣的心情創作時尚,並將藝術視角投射於服裝之上。

在一次前往紐約的漫長乘船之旅當中,Elsa Schiaparelli 邂逅了達達主義畫家的妻子 Gabrielle Buffet-Picabia,並因緣際會地結識了藝術圈的權威藝術家杜象 (Marcel Duchamp) 及超現實攝影師曼雷 (Man Ray),因此啟發了她對於超現實主義的嚮往。

在日後 Elsa Schiaparelli 與達利 (Salvador Dalí) 著名的共同創作「龍蝦裝 (Lobster Dress) 」以及「鞋帽 (Shoe Hat) 」,都深受這些藝術家啟發與影響,成為顛覆時尚界的創舉。1937年,Wallis Simpson溫莎公爵夫人)身著Lobster Dress登上《Vogue》雜誌。隨後流言蜚語傳出,稱兩人在這件打造這件禮服時發生歧義,Elsa反對Dali在成品服裝上塗上蛋黃醬。這件經典龍蝦禮服被費城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9]

Schiaparelli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創造了更多著名的收藏,包括1937年的「音樂」收藏,其中包括鞋形帽子,帶有小龍蝦,龍蝦和天鵝形狀的鈕扣的可伸縮帽子。

Schiaparelli於1973年去世,享年83歲。她以混合經典設計和令人髮指的元素而聞名。Schiaparelli的設計具有超現實主義元素,諧和地展現了藝術與時尚的融合之處。[10]

超現實主義攝影師

霍斯特·P·霍斯特(Horst P. Horst)

Artist Horst P. Horst (1906 - 1999) American (b. Germany)照片來自

霍斯特·P·霍斯特(Horst P. Horst),是一名出生於德國美國時尚攝影師。在20世紀時尚和人像攝影的歷史上,霍斯特的貢獻是最具藝術意義和持久性的貢獻之一,跨越了1931年至1991年的60年。在此期間,他的名字成為傳奇人物,用文字代名詞,他的照片就被視為創造優雅,風格和稀有魅力的圖像的代名詞。

霍斯特以其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和時尚而聞名,他精心將模特擺放在精緻精緻的畫面中,及兩次曝光等前衛技術,產生了一些有史以來最具標誌性的時尚形象。[11]他的獨特美學可以說是超現實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混合體,它崇尚古希臘的理想,並註重形式和神秘感,創造出一種充滿活力的淫蕩感,使他的作品與眾不同。他曾經說:

[12]

可能是早年主修過建築學的緣故,霍斯特的照片佈景總有著線條分明的層次感和邏輯感,再融合上當時盛行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構成複雜與條理並存的空間結構。每次拍攝,他都要花兩到三日來精心佈置拍攝場地,雕塑、相框、鏡子等等,這些都是霍斯特照片中常出現的道具。

另外,與其他時尚攝影師事無鉅細地展現出拍攝對象的全部細節不同,霍斯特利用巧妙的佈光技巧,簡單展現拍攝對象的一個側面,將剩餘的部分用陰影隱去,使得拍攝的主題顯得更加集中。比如,如果要拍攝一件深顏色的時裝,他會故意把光線全都集中在服裝上面,而模特的面部則是自然地被光影籠罩著。Vogue雜誌的前美術總監Mehemed Agha也曾經講過:

蓋·伯丁(Guy Bourdin)

Guy Bourdin 照片來自

蓋·伯丁Guy Bourdi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法國廣告和時尚攝影師。以他的商業作品而聞名,他經常以性感,光澤,大膽的色彩構成性感的女性,擺在精心擺弄的舞台上,充滿諷刺幽默。他是率先發表獨特敘事時尚社論的人之一,他創作的圖像在挑戰流行時尚的同時,挑戰了主流的美感。他為包括VogueChanelGianni VersaceBloomingdale's等在內的知名雜誌和客戶製作了無數標誌性圖像,在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家Man Ray認識後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50年,他將在整個布爾登的一生中擔任導師和影響力。

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末他在巴黎從事藝術創作。三十多年來,他不斷突破時尚攝影界,他的作品仍然是靈感的源泉。靈感和迷戀。他一生致力於藝術追求,繪畫,電影和寫作也表達了他的追求。他無疑是前衛設計師,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時尚攝影師之一。

他的作品令人著迷且具有革命性,繼續激發著許多當代藝術家的靈感,並且是一個真正的邪教主題。Guy Bourdin顛倒了時尚攝影。他從1950年代停泊的平淡無奇的傳統土地帶到更陡峭但也更硫磺的地方。他用它作為傳輸難以解碼的信息的媒介,探索荒誕與崇高之間的宇宙。它以引人注目的舞台,毫米裝飾和超現實主義美學而聞名,通過激烈的完美主義,刻薄的幽默和真實的藝術眼光打破了商業攝影的慣例。

他為香奈兒(Chanel),查爾斯·喬丹(Charles Jourdan),賓得(Pentax)和布盧明代爾(Bloomingdale's)拍攝了廣告系列。他的作品被倫敦的泰特美術館,現代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和蓋蒂博物館等重要機構收集。他的作品的首個回顧展於2003年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行,然後參觀了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和巴黎的巴黎國家美術館。泰特美術館(Tate)永久展出其收藏的一部分(最大的收藏之一),其作品於1950年至1955年之間創作。

視頻

想深入瞭解瘋狂達利嗎? 先搞懂達達與超現實主義!

解密超現實主義 Exploring Surrealism with Peter Capaldi Unlock Art by TATE

超現實主義1010441

五夜講場 -文學放得開 2018:超現實主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