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薩那古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薩那古城,位於也門共和國首都薩那的東部原圖鏈接來自互聯網 的圖片

薩那古城(Old City of Sana'a)1986年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V)(VI)薩那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薩那位於海拔2200 米的山谷里,當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餘年。在七世紀和八世紀期間,此城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

基本簡介

薩那古城,位於也門首都薩那的東部,坐落在也門共和國西部海拔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同時又地處穿越也門山脈的主要交通線上,與非洲之角遙相呼應。紅海印度洋在此處匯聚在一起,這一區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臟地區。這裡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1]、「春城」的美稱。薩那古城是伊斯蘭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典型代表,且整個古城內的建築都保存得完好無損,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繪畫作品一樣美麗,風韻無限。薩那位於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當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餘年。在七世紀和八世紀期間,此城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薩那城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遺址公元二世紀即已存在,歷史上的薩那古城是宗教和貿易中心,現為也門的首都[2]

歷史淵源

薩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島的交通要衝。早在公元前10世紀,薩那就是薩巴王國的一個要塞。公元二世紀薩那古城逐漸成為此地宗教和貿易中心。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三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宮。薩那城則是圍繞着這些公共建築發展而來,先是在東面,之後向西擴展。

公元四世紀,這裡已成為也門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公元6世紀時為赫米葉爾王朝首府。自公元628年起,伊斯蘭勢力逐漸滲透到阿拉伯半島南部。薩那成為伊斯蘭教義在利比亞伊拉克之間廣大地區的主要傳播中心。公元七世紀初,城市規模迅速擴大。630年在古丹宮西側蓋建了大清真寺。公元八到九世紀,巴格達阿巴斯德統治期間,薩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宮。898年,也門歷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載德「伊瑪目」教派成立。公元11世紀時城內已有106座清真寺、12個浴場和6500座民居。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公元12和13世紀,阿尤布王朝時期,在大清真寺西又蓋了一座王宮。1597年奧斯曼統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區。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樓——高約100米的霍姆丹宮在薩那落成原圖鏈接的圖片

相傳公元前1世紀,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樓——高約100米的霍姆丹宮便在薩那落成。至今仍保存有霍姆丹宮殘骸,其輪廓仍隱約看得出來。整個宮殿高達20多層,四角分別用白、黃、紅、黑四色大理石砌成,呈正方形。塔頂有一間客廳,每一角都有一頭石獅把守,屋頂是用一塊高20米的整塊大理石加工而成的。哈吉爾宮[3]修建於希木爾王朝時期,位於薩那西北部。整個宮殿建造在—塊完整的巨石上,故有「石頭宮」的稱號。整個建築高達6層,宏偉壯觀,宮中有一水池,是當年伊瑪姆欣賞宮女們洗澡的地方。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3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宮,即著名的古丹宮

建築風格

薩那古城的樓堂屋宇用石頭壘砌而成,其中青石、白石、黃石占大多數,莊嚴而又穩固。薩那古城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樓和古清真寺巨人的穹頂、挺拔的宣禮尖塔,掩映着環繞在周圍的碧綠的群山,組合成完美的整體,遠遠望去,宛若仙境。薩那最醒目的建築是大清真寺,建於公元7世紀,據說是用從霍姆丹宮拆下的材料建成。清真寺塔尖高聳入雲,十分宏偉壯觀。

薩那古城建築風格獨特,城內的住宅一般都是傳統塔樓式,建築材料一般也採用青石、白石或紅石。石牆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和花紋。窗戶的上半部為圓拱形,用窗棱裝飾出多種圖案,鑲嵌着彩色玻璃窗。多層住宅一般是富裕人家,層數越多,表明主人的身份越高。最高的住宅有9層。作為極易損壞的同時期社會變遷遺物,薩那房舍已經成為經典的、獨一無二的傳統人類活動文化遺產。薩那市內星羅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區分的,從城門到住宅街門,從主要街道到集市,這種分類避免了城市規劃的雜亂無章。另外還有許多花園與城市融為一體。

城市結構

薩那市內星羅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區分的。從城門到住宅街門,從主要街道到集市,這種分類避免了城市規劃的雜亂無章。另外還有許多花園與城市融為一體。城牆環繞着一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建築材料——石頭、磚、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將不同的材料縫隙、顏色、紋理和諧地同時顯現出來。塔樓式的住宅,悅目的褐色牆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與清真寺的尖塔和圓形穹頂相映生輝。

薩那古城提供了一種建築風格總體一致的典範,其設計和各個細節反映了具有伊斯蘭早期空間特色的一種有序結構,這種結構隨時光流逝。而日漸珍貴,符合世界文化遺產評選標準C(IV):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入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符合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V):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薩那古城又是回曆初年伊斯蘭教義四處傳播最直接最實際的見證,符合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VI):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薩那古城建築風格總體一致的典範,其設計和各個細節,其房舍均已成為經典的、獨一無二的傳統人類活動文化遺產,是回曆初年伊斯蘭教義四處傳播最直接、最實際的見證。

也門之門

薩那 (Sana'a) 是也門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阿邦山納卡木山之間的薩那盆地,平均海拔2200米。薩那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夏季氣溫一般不超過30℃,冬季氣溫最低氣溫0℃,年降雨量約250毫米,薩那一年有兩個雨季,每年的三月至四月為小雨季,七月至八月為大雨季,因薩那城市排水設施落後,雨季時常常發生水災。人口190萬(2005年)。古代詩人曾把薩那比喻為「阿拉伯的明珠」,由於這裡氣候宜人,終年鮮花怒放,綠草如茵,又被人們稱為「春城」,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遊客不計其數。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雖遠,必到薩那」之說,許多人稱薩那為「也門之門」[4]。關於「薩那」一詞,有着多種解釋。一說「薩那」是埃塞俄比亞語,意為「要塞」,據說是因為薩那正好處在從印度洋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的咽喉地帶,隔着紅海曼德海峽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說,「薩那」一詞在阿拉伯文中與「工藝」是一個詞根,有「工藝品」之意,因為這裡是古代文化中心,有發達的手工業,這裡的居民以擅長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著稱。

薩那是伊斯蘭歷史名城,有2500年的歷史,是人類最早定居地之一,傳說諾亞的長子閃就曾在此地定居,關於薩那最早的歷史記載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薩那城堡建於古代薩巴王國之地。公元3世紀,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新王宮,即著名的古丹宮。薩那城則是圍繞着這些建築發展而來,先是在東面,之後向西擴展。公元525至527年,埃塞俄比亞人為防範基督徒入侵,占領了薩那和也門高地,但不久即被波斯人逐走。公元628年起,伊斯蘭勢力逐漸滲透到阿拉伯半島南部。公元898年,也門歷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載德「伊瑪目」教派成立。至今保存的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於11世紀前。1597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區。歷史上,薩那曾先後受阿拉伯波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由於人文和自然災難,薩那城多次遭到毀壞,也曾多次重建。1962年也門革命成功後,定薩那為北也門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門統一,薩那為統一後也門共和國的首都。

薩那現狀

薩那市區由老城和新城組成。老城在東區,有許多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禮尖塔。大清真寺內的大圖書館為阿拉伯國家最大圖書館之一。城東為行政、商業區,西為住宅花園區。很久以來,薩那一直以它那獨特的建築藝術和眾多的歷史古蹟而聞名於世。漫步在薩那的老城區,名式各樣的清真寺隨處可見,狹窄而熱鬧的街道密如蛛網,給人一種濃厚的阿拉伯色彩。這裡的建築都是用青石、白石或紅石壘砌而成,造型別致,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石刻畫。最能引起旅遊者興趣的是這些建築物的窗戶,它們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多為半圓拱形,上面鑲嵌着花瓣式彩色玻璃,每當陽光照射,室內五光十色,艷麗奪目;下半部是可以自由開關的普通窗戶,窗口在室內距地面大約半米高左右,人們席地坐在室內,大街上的熱鬧景象可以一覽無餘。薩那城內有50多座清真寺,其中始建於1300多年前的大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此外還有遍及各處的神殿。城內最著名的古蹟有薩那老城、也門門、葉海亞王宮等,其中薩那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薩那北郊達赫爾谷地的綠色原野上,悄然孑立着一座高20米的巨大岩石,依岩石起伏,上面建造有裝飾華麗的四五層樓高的建築,這就是老教長時代的王宮卡索爾·哈克爾宮,又稱「石頭宮」。整座宮殿高高聳立,巨大的岩石猶如堅固的台基,周圍是一片叢林。王宮四周建有碉堡,王宮後面的建築群據說是當年老教長尋歡作樂的地方。整座王宮的建築使人感到氣勢不凡。薩那的新城區,向人們展示的是另外一種風格,標誌着這座城市正向着現代化都市發展。幢幢高大的樓房,一家挨一家的大型商場。各類小汽車穿梭來往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車水馬龍,十分繁華。高入雲霄的航空大樓,造型華麗的薩那飯店,噴水池圍繞的銀行大廈,加上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建築群,構成一幅欣欣向榮的都城風景。薩那建有電站及紡織、皮革、食品等工廠和寶石加工手工業。附近農牧業發達,為咖啡等產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和港口。城西的拉哈巴建有國際機場。中國曾援建通往荷台達港的現代化公路和棉紡織廠。

地理位置

薩那是也門共和國的首都,位於北緯15度23度,東經44度2』,阿拉伯半島南端的努古木山麓,扼印度洋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的咽喉地帶,隔着紅海曼德海峽非洲相望。

薩那地處高原地區,海拔2360多米,周圍被連綿起伏的高山所環抱,冬天最低氣溫10度左右,夏天最高氣溫不超過35度。這裡氣候宜人,鮮花常開,樹木長青,是乾燥少雨的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塊「綠洲」。

薩那是一座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公元前6世紀時,是赫米葉爾王朝的首府。以後,薩那多次遭受外國的入侵,1918年也門擺脫了土耳其人的統治,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和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合併為統一的也門共和國,薩那成為首都。也門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

薩那市區分老城和新城兩部分,中間由一條瓶頸地帶連結,狀似葫蘆。老城街道狹窄,商店雲集,大部分建築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保留着許多古代王朝的遺蹟,體現正統的伊斯蘭阿拉伯建築風格,樓堂屋宇多用青石、白石、黃石壘砌而成。老城外圍有一道5米高的厚厚城牆,建於800年前。位於老城正南方的一座保留下來的城門名為「也門之門」,是薩那通往塔伊茲公路的起點,既是薩那的正式城門,又是該城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蹟之一。老城還建有號稱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樓的加姆達尼宮,建於2000多年前。整個宮殿呈正方形,共20層,高約100米,牆體分別用白、黃、紅、黑四色大理石砌成,宮頂是用一塊完整的當地特有的透明白雲母片蓋成。從宮裡仰視天空,可以觀星月、看彩雲,甚至能分辨出空中飛禽的種類,宮的四角各有一隻口中含鈴的空腹獅子,颳風時,獅子便會發出吼聲,宮裡的人就可知道風向。

在薩那西北郊達赫爾谷地的綠野上,有一座希木爾王朝時期的教長王宮——哈吉爾宮,整個宮殿建築在一塊高20多米的完整的巨大沉積岩上,岩石正面峭壁似盾面,宮殿為6層,宏偉壯觀,裝飾精美,被稱為「石頭宮」,是也門建築史上「巨岩造宮」的典型。這裡是薩那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吸引着無數的外國遊客和建築師。

薩那的新城主要指1962年也門革命後興建起來的城區,在老城的西面,一部分是莊園區,為奧斯曼人所建;另一部分叫做「平地」,從前是猶太人居住區。這裡是一派現代城市的風貌,新建的柏油馬路寬闊平坦,現代化的高樓鱗次櫛比,政府機關、航空公司、銀行、薩那飯店、薩那博物館、醫院、體育場、電影院等都設在這裡。

薩那是也門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宗教中心,也是也門最大的工業城市,現有人口 43萬多,也門獨立之前,薩那僅有一些手工作坊,現在這裡興建了全國最大的紡織印染廠以及發電廠、捲菸廠、塑料製品廠、印刷廠、兵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過去,也門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毛驢駱駝,建成了以首都為中心的公路交通網和薩那國際機場,有公路和航班通往全國的主要城市。薩那國際機場與20個國家和地區通航,每天接送着來自世界各國的賓客。

也門的教育分為宗教教育和普通教育兩種。宗教教育的歷史比較久遠,學校一般設在清真寺里,伊斯蘭教學者往往在大清真寺里講學。除培養宗教人才外,還培養法官和行政官員。薩那有30多個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1971年建成的薩那大學,下設8個學院,是也門的最高學府[5]

薩那是一座有名的宗教城市,有清真寺、宣禮塔80多座。著名的大清真寺建於回曆6年,是伊斯蘭教初期在也門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

薩那有溫暖如春的氣候,優美的自然景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蹟。薩那人至今還保持着古老的傳統裝束,男人用方頭巾包頭或戴着伊斯蘭小花帽,上身着西服,下穿圍裙。男孩一般到了15歲開始佩帶腰刀,這是成熟和走向社會的標誌,無論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腰刀。失去腰刀是一個人的恥辱,因為只有犯人在服刑期間才不准佩帶腰刀。婦女的傳統裝束是身穿黑色長袍,面蒙黑色薄紗。近年來也有少數新潮的知識女性戴起了淺色面紗。

薩那城既是也門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南方北上朝聖的必經之路,在薩那的自由市場上,攤販雲集,商品琳琅滿目,阿拉伯被風、珍珠寶石、腰刀、金銀飾品及手工藝品應有盡有,具有典型的阿拉伯貿易風格。

視頻

薩那古城 相關視頻

走進薩那古城
薩那古城再遭襲 世界文化遺產受損
薩那古城的老房子外牆不僅有精美的圖案,還有五彩斑斕的玻璃窗
世界游20170418薩那古城

參考文獻

  1. 薩那——阿拉伯之夜的明珠,新浪博客,2008-6-29
  2. 也門-首都薩那,新浪博客,2014-6-19
  3. 石頭宮--哈吉爾宮,新浪博客 ,2012-1-5
  4. 薩那——命途多舛的「也門之門」 古城飽受摧殘,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6-5
  5. 也門薩那大學將開設中文系 校長盼設立孔子學院,鳳凰網資訊頻道,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