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卡列拉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何塞·卡雷拉斯·科爾(José Carreras Coll,1946年12月5日-),是西班牙籍歌劇演唱家,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傳奇之一,是演繹威爾第和普契尼作品中男高音角色的權威。
簡歷
卡雷拉斯出生於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幼年時期便開始展現自己的音樂天賦,來自他家庭的傳說,在他五歲時,在由阿根廷回家的路途上,他為乘客演唱了小夜曲,他的表演慾是來自於由Mario Lanza主演的電影傳記The Great Caruso所激發,據說當時他已經學會劇中的每一個詠嘆調。[1]
在僅僅兩年的語音課程之後,八歲的卡雷拉斯在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的Verdi's Rigoletto演唱著名詠嘆調《善變的女人》(La Donna è Mobile)。 - 這一表演得到了保存,並被收錄在他的一部視頻傳記中。十一歲那年,卡雷拉斯便在里西奧大劇院擔任童聲高音,曾出演《波希米亞人》第二幕中的小頑童和法雅所作的《彼得羅先生的木偶戲》(El retablo de maese Pedro)中的旁白,這部獨特的歌劇男童高音是極其困難的部分,這一部分非常具有挑戰性,很少被孩子演唱,通常由成人女中音代替。
在他的聲音改變後,他開始入讀里西奧高等音樂學院(Conservatori Superior de Música del Liceu),與Francisco Puig學習,然後與Juan Ruax一起學習,Carreras現在將其視為他的「藝術父親」。在Ruax的鼓勵下,他在巴塞羅那Liceo試鏡,在自己畢業後於里西奧大劇院的首演,在Bellini的《諾爾瑪》(Norma)中擔任Flavio的小角色。他的首演獲得了和他同場獻藝的當紅女高音蒙特賽拉特·卡芭葉的垂青。這段際遇帶來給他巨大的影響。卡芭葉隨後邀請卡雷拉斯主唱多尼采蒂的《魯克蕾齊亞·波吉亞》(Lucrezia Borgia),這個機會成為卡雷拉斯事業上的首個突破。[1]
24歲那年,卡雷拉斯首次在倫敦登台,與卡芭葉同台在一場《瑪麗亞·斯圖亞達》(Maria Stuarda)的歌劇音樂會中演唱。此後,他們兩人在共同主唱過超過15部歌劇。
1972年,卡雷拉斯第一次在美國演出,劇目為《蝴蝶夫人》。1974年,卡氏分別在歐洲幾大歌劇院的排演劇目中首次登台主唱,包括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弄臣》、倫敦皇家歌劇院的《茶花女》和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托斯卡》。1975年,他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首次亮相,主唱了《假面舞會》。此時28歲的卡雷拉斯,已經擔綱主唱過24部歌劇了。
1987年,正當卡雷拉斯的事業攀上高峰時,他卻被診斷出患上血癌,並據說只有十分之一的生存機會。經過一年多的化療和放射性治療,最終卡氏靠骨髓移植得以痊癒,重回歌劇演唱界。自此,卡雷拉斯更加關注血癌病人的權益。1988年,他成立了何塞·卡雷拉斯國際血癌基金會。自1995年起,他每年都在德國萊比錫為血癌患者舉行慈善音樂會。
1990年羅馬足球世界盃期間,卡氏和帕瓦羅蒂、多明哥舉行了首場「三大男高音演唱會」。原本音樂會是為卡雷拉斯的血癌基金會募款的,也是帕、多二人歡迎卡氏回到舞台的專場。最後,數以億計的人透過各種媒體欣賞了這場音樂會。
另一方面,卡雷拉斯也偶爾出演一些西班牙本地的查瑞拉歌劇,還曾在伯恩斯坦的指揮下,錄製了伯恩斯坦自己所作的音樂劇《西區故事》。
參考資料
- ↑ 1.0 1.1 Rovi Staff. Biography : José Carreras. All Music . [2019-03-1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