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羥氯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羥氯喹分子結構。原圖鏈接
羥氯喹。原圖鏈接

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一種以口服形式攝取的抗瘧疾類和4-氨基喹啉類藥物,羥氯喹的口服形式為硫酸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羥氯喹也可用於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狼瘡所導致的炎症。它也被用作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性治療藥物,初期觀察有加速排毒的效果。[1]

概述

羥氯喹,商用為必賴克瘻 (英語:Plaquenil) ,是一種以口服形式攝取的抗瘧疾類和4-氨基喹啉類藥物,羥氯喹也可用於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狼瘡所導致的炎症。羥氯喹與氯喹的區別為側鏈末端含羥基:其N-乙基的取代基被β-羥基化。

羥氯喹(HCQ)以Plaquenil等品牌出售,是用於預防和治療某些類型的瘧疾的藥物。具體來說,它用於對氯喹敏感的瘧疾。其他用途包括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和皮膚卟啉症。它是通過口服的,於1955年在美國被批准用於醫療。收錄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目錄,這是衛生系統中所需的最安全有效的藥物。截至2015年,用於類風濕關節炎或狼瘡的發展中國家的批發成本約為每月4.65美元。截至2020年,美國一個月的批發費用約為25美元。在英國,這一劑量使國家衛生服務局花費約5.15英鎊。2017年,它是美國處方次數最多的128種藥物,處方數量超過500萬。如今老藥新用也被運用至2019新冠肺炎(COVID-19)的實驗性治療。

羥氯喹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嘔吐,頭痛,視力變化和肌肉無力。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過敏反應。儘管不能排除所有風險,但它仍然是妊娠期風濕病的治療方法。羥氯喹屬於抗瘧和4-氨基喹啉類藥物。羥氯喹的口服形式為硫酸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嘔吐,頭痛,視力變化和肌肉無力,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過敏反應。它似乎在懷孕中是安全的,但醫學上尚未對此進行充分研究。

醫療用途

羥氯喹治療瘧疾,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紅斑卟啉和Q熱。2014年,一項在48週內涉及120名患者的雙盲研究中質疑了其治療乾燥綜合徵的功效。羥氯喹被廣泛用於萊姆後關節炎的治療。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類似,它可能同時具有抗螺旋體活性和抗炎活性。

禁忌症

藥物標籤建議,不要對已知對4-氨基喹啉化合物過敏的人開處方羥氯喹。還有其他一系列禁忌症,如果患者患有某些心髒病,糖尿病,牛皮癬等,則需要謹慎。

副作用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輕度噁心,偶有胃痙攣和輕度腹瀉。最嚴重的不良影響會影響眼睛,即使停止使用羥氯喹後,仍會引起劑量相關性視網膜病變。對於急性瘧疾的短期治療,不良反應可能包括腹部絞痛,腹瀉,心臟問題,食慾下降,頭痛,噁心和嘔吐。

對於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長期治療,不良反應包括急性症狀,以及眼睛色素沉著改變,痤瘡貧血頭髮褪色,和眼水泡,血液異常,抽搐,視力障礙,反射減弱,情緒變化,過度皮膚變色,聽力下降,蕁麻疹,瘙癢,肝臟問題或肝功能衰竭,脫髮,肌肉麻痺,無力或萎縮,噩夢,牛皮癬,閱讀困難症,耳鳴,皮膚發炎和脫屑,皮疹,眩暈,體重減輕,偶爾還有尿失禁。羥氯喹會使現有的牛皮癬和卟啉症病例惡化。

兒童可能特別容易受到羥氯喹的不良影響。

眼睛

氯喹視網膜病變

最嚴重的副作用之一是視網膜病變(通常是長期使用)。每天服用400毫克或更少的羥氯喹的人的黃斑毒性風險通常可以忽略不計,而當某人服藥5年以上或累計劑量超過1000克時,該風險開始上升。使用此計算器,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身高和體重計算出每日對眼睛毒性的最大安全劑量。累積劑量也可以從該計算器計算出來。黃斑毒性與總累積劑量而不是日劑量有關。當出現上述兩種危險因素之一時,建議即使沒有視覺症狀也要定期進行眼部篩查。

在眼睛的兩個不同區域可以看到羥基氯喹的毒性:角膜和黃斑。角膜可能受到無害的角膜黃褐斑或渦旋性角膜病的影響(相對普遍),其特徵在於呈螺旋狀的角膜上皮沉積物。這些變化與劑量無關,通常在停止羥氯喹後可逆。

黃斑改變可能很嚴重。晚期視網膜病變的特徵在於視力下降和早期受累時不存在的「牛眼」黃斑病變。

過量

由於吸收迅速,攝入後半小時內可能出現服用過量的症狀。過量的症狀包括抽搐,嗜睡,頭痛,心臟問題或心力衰竭,呼吸困難和視力問題。

羥氯喹服用過量的報導很少,在英國醫學文獻中有7例以前的病例。在這種情況下,一名16歲的女孩攝入了200mg的羥氯喹,表現為心動過速(心率110次/分鐘),低血壓(收縮壓63 mm Hg),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傳導缺陷( ORS = 0.14毫秒)和低鉀血症(K = 2.1 meq / L)。治療包括靜脈推注和多巴胺,氧氣和鉀補充。通過毒理學測試確認了羥氯喹的存在。患者的低血壓在4.5小時內消失,血清鉀在24小時內穩定下來,心動過速在三天內逐漸降低。

互動

該藥物轉移到母乳中,孕婦或哺乳母親應謹慎使用。如果與改變肝功能的藥物以及金硫葡糖(Solganal),西咪替丁(塔加美特)或地高辛(Lanoxin)結合使用,應格外小心。 HCQ會增加青黴素的血漿濃度,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它增強了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降糖作用。建議改變劑量以預防嚴重的低血糖。抗酸劑可能會降低HCQ的吸收。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都拮抗羥氯喹的作用。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患者中,羥氯喹與溶血性貧血之間可能存在聯繫,但在非洲人後裔中,這種風險可能較低。 具體地說,FDA羥氯喹的藥物標籤列出了以下藥物相互作用:

地高辛(其中可能導致血清地高辛水平升高) 胰島素或抗糖尿病藥(其中可能增強降糖治療的效果) 延長QT間隔的藥物和其他引起心律失常的藥物(因為羥氯喹延長QT間隔,如果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誘發心律失常的風險) 甲氟喹和其他已知可降低驚厥閾值的藥物(與其他已知可降低驚厥閾值的抗瘧藥合用可能會增加驚厥的風險) 抗癲癇藥(同時使用可能會削弱抗癲癇藥的活性) 甲氨蝶呤(未研究聯合使用,可能會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 環孢菌素(據報導,血漿環孢菌素水平升高會共同使用)。

羥氯喹原料-金雞納樹皮。原圖鏈接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羥氯喹與氯喹具有相似的藥代動力學,可通過腎臟快速吸收和消除胃腸道。細胞色素P450酶(CYP2D6、2C8、3A4和3A5)將羥氯喹代謝為N-去乙基羥氯喹。

藥效學

抗瘧藥是親脂性的弱鹼,容易通過質膜。游離鹼形式在溶酶體(酸性細胞質囊泡)中積累,然後被質子化,從而導致溶酶體內的濃度比培養基高出1000倍。這將溶酶體的pH值從4增加到6。pH值的變化會導致溶酶體酸性蛋白酶的抑制,從而導致蛋白水解作用減弱。溶酶體中較高的pH值會導致細胞內加工,糖基化和蛋白質分泌減少,從而產生許多免疫和非免疫後果。這些作用被認為是免疫細胞功能降低的原因,例如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吞噬作用和超氧化物的產生。HCQ是弱的雙質子鹼,可以穿過脂質細胞膜並優先濃縮在酸性細胞質囊泡中。這些囊泡在巨噬細胞或其他抗原呈遞細胞中的較高pH值限制了自身抗原性(任何)肽與隔室中的II類MHC分子的結合,以進行肽加載和/或隨後的加工,以及將肽-MHC複合物轉運至細胞膜。

作用機理

羥氯喹增加了抗原呈遞細胞的溶酶體pH。在炎症條件下,它會阻斷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PDC)上的Toll樣受體。[需要引證]羥氯喹通過減少TLR信號傳導而減少了樹突狀細胞的激活和炎症過程。Toll樣受體9(TLR 9)識別含DNA的免疫複合物並導致干擾素的產生,並使樹突狀細胞成熟並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從而減少了抗DNA的自身炎症過程。

2003年,描述了一種新的機制,其中羥氯喹抑制Toll樣受體(TLR)9家族受體的刺激。 TLR是微生物產品的細胞受體。

品牌名稱

它經常以硫酸鹽的形式出售,稱為硫酸羥氯喹。200毫克硫酸鹽等於155毫克鹼。

羥氯喹的商標名稱包括Plaquenil,Hydroquin,Axemal(印度),Dolquine,Quensyl和Quinoric。

研究

新冠肺炎

韓國衛生當局已推薦羥基氯喹和氯喹用於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的實驗治療(COVID-19)。在細胞培養物中的體外研究表明,針對SARS-CoV-2,羥氯喹比氯喹更有效。2020年3月17日,意大利藥品管理局AIFA科學技術委員會就將氯喹和羥氯喹的標籤外用途用於治療COVID-19表示了贊成意見。(參閱氯喹

新冠肺炎(COVID-19)醫訊

奎寧類藥物-羥氯喹。原圖鏈接

羥氯喹列入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

2020年3月26日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將奎寧類藥物「羥氯奎寧」(hydreoxychloroquine)列入《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五版)》,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張上淳表示,目前「羥氯奎寧」的研究屬於初步且少部分個案使用,「還不是非常確定有效,」他說,但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可縮短患者排出病毒的時間,病毒愈快排出,患者就不必一直住在隔離病房,有助減少醫療負擔。而且,「羥氯奎寧」用來治療風濕免疫疾病多年,是相對安全的,且國內外都有製造藥廠,不必擔心供應不足。

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目前國內有1家藥廠(旭富)製作「羥氯奎寧」,廠商也承諾會將台灣的需要量優先保留,之後才會訂外銷的合約量。特別提醒,羥氯奎寧有視力模糊、心律不整等副作用,一定要在醫囑下用藥,切忌自行使用[2]。。

羥氯喹受到重視最主要原因除了美國總統川普在記者會提到奎寧,之前一週,法國馬賽大學感染研究中心教授Didier Raoult釋出臨床報告,樣本數不高(n=36),但結果卻相當令人鼓舞。20位受試者接受每日600mg口服劑量的奎寧,與16位支持性療法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在藥物介入第3天後,病毒轉陰率就有顯著差異,且差異一直持續延續到第6天;而20位服用奎寧的受試者中有6位另外服用Azithromycin(阿奇黴素,商品名-日舒,抗黴漿菌藥物)病毒轉陰率效果尤佳,這6位病人在藥物介入第5天全部轉陰。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蔡嘉哲。圖片來源:羥氯奎寧治療武漢肺炎 醫:可預防輕症變重症

預防輕症轉重症

亞太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蔡嘉哲,研究羥氯奎寧用於免疫疾病,發現新機轉是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凋亡細胞的效果,且具有抑制發炎,美國免疫學會(AAI)已接受將在5月年會發表,他認為該藥不但能治療武漢肺炎,更可用於輕症甚至無症狀患者,預防發炎。蔡醫師表示,羥氯奎寧已知可以改變細胞酸鹼值、減少抗原表現、抑制細胞受體等來調節免疫作用,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癬等免疫疾病,而近來研發現免疫疾病是人體無法代謝每天要產生的10億個凋亡細胞,導致凋亡細胞堆積,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羥氯奎寧是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主要藥物,能有效治療,除了已發現機轉,應還有其他功能,去年實驗以紅斑性狼瘡老鼠並抽血顯鏡觀察,餵食羥氯奎寧6個月後,發現可增強巨噬細胞與凋亡細胞的鏈結,強化巨噬細胞吞噬凋亡細胞的能力,餵食濃度愈高,吞噬效果愈好,具等比作用,另也發現能抑制一半的發炎激素產生。

蔡嘉哲也說,醫界利用羥氯奎寧治療武漢肺炎有效果,可能就是該藥除具有已知的機轉,新發現更強化使用該藥的信心與能力,建議可大膽使用,發生副作用也微乎其微,以國內有上百萬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及紅斑性狼瘡等患者用藥都未發生過視網膜病變、心律不整,懷孕者也能服用,認為此藥也可用於無症狀、輕症患者,抑制發炎,預防重症[3]

印度禁止出口

美國總統川普稱羥氯喹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有效,能夠一舉扭轉局面,引發全球囤積,儘管尚未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證明它可以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但已引發美國各醫院為新冠肺炎患者大量囤積,個別醫生也為自己及其親朋採購。全球其他國家、醫院,甚至個別醫生都在搶購。美國多個州現在規定這個藥只能開給已在服用的那數萬人,原因是擔心狼瘡和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等需要該藥品的人一藥難求。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主席帕特里斯•哈里斯(Patrice Harris)警告醫生切勿亂開處方。她表示:「美國醫學會呼籲停止不當開藥及不當訂購藥物,包括氯喹和羥氯喹這兩種藥物,同時也呼籲醫生和所有專業醫護人員用最高的職業道德和倫理標準要求自己。」

印度是羥氯喹最大的生產國,因為疫情升高,全球對羥氯喹、及一種副作用更大的類似藥物氯喹的需求激增,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印度為確保該藥對本國民眾的供應,已經禁止出口,包括該藥品中的有效藥物成分。知情人士警告,印度對氯喹或其有效成分的出口禁令可能會引發「重大問題」,因為該國似乎是唯一的生產國。新德里方面的限令加劇了歐洲普遍的恐慌,因為在許多仿製藥和活性藥物成分上,歐洲都依賴印度和中國的供應。仿製藥行業機構Medicines for Europe總幹事阿德里安•範登霍芬(Adrian van den Hoven)表示,需要監控羥氯喹及其他可能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品的供應。這一需求變得越來越緊迫,因為一些醫生已經在開具抗冠狀病毒藥物的處方,而這些藥品尚需試驗。據阿德里安•範登霍芬說,「我們已警告(歐盟)委員會需要對此採取行動。」他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需要為歐洲制定一套保證方案,以滿足實驗需要,同時也要協調醫生。」

印度制藥商Zydus Cadila和IPCA Laboratories均位居該藥品最大的生產商之列。該國Zydus Cadila表示:「我們正在加大羥氯喹的生產,以滿足每月約1.5億至2億枚藥片的需求。」該報導說,上周法國的一項早期研究表明,氯喹可能有效,但該研究僅觀察了少數病患的用藥效果,缺乏隨機對照試驗的嚴謹性。另一項來自中國的小型試驗則顯示還沒有任何效果。——如果在紐約進行大規模的試驗及世界衛生組織主持的多國項目目前才剛剛開始而已。

在美國、尼日利亞和越南等地,有當地媒體報導稱,受氯喹對新冠肺炎療效錯誤信息的誤導,有些人過量服用了這種藥物,這有可能導致急性中毒。供應鏈專家認為,除印度外,還有其他許多地方供應羥氯喹的有效成分,如芬蘭、匈牙利、中國和韓國。梯瓦(Teva)、邁蘭(Mylan)及諾華(Novartis)等制藥商已承諾增加供應量,有一些藥企還在無償提供這種藥物。諾華表示其活性藥物成分儲備充足,可生產8000萬劑,而在美國生產的邁蘭則表示其活性藥物成分足夠生產5000萬劑。梯瓦(Teva)未回應置評請求[4]

應追蹤注意心臟問題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3月27日以來,法國政府監管當局近日接獲通報尼斯(Nice)地區藥物警戒中心通報,有54名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在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期間,出現嚴重心臟問題。尼斯地區藥物警戒中心是負責追蹤法國各地使用羥氯奎寧的病例。該中心主任德里奇(Milou-DanielDrici)表示,這些患者中,有7人心跳驟停,4人死亡。德里奇表示,若藥物對患者有明顯益處,則值得冒這類風險,但「對於冠狀病毒,(羥氯奎寧)尚未證實有益處,且明顯有引發心臟病的風險」。他呼籲只能對住院患者進行羥氯奎寧治療,這些患者將須接受密切監控[5]

視頻

Coronavirus Pandemic Update 41: Shelter In Place, FDA Investigates Hydroxychloroquine for COVID-19(冠狀病毒大流行更新41:適當的庇護所,FDA調查了COVID-19的羥氯喹)
Dr. Adam Splaver explains why hydroxychloroquine is now part of COVID-19 treatment(Adam Splaver博士解釋了為什麼羥氯喹現在已成為COVID-19治療的一部份)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as a treatment of COVID-19(羥氯喹和阿奇黴素治療COVID-1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