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英語: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Guangzhou)是美國國務院在華南地區設置的外交代表處,始建於1843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後於1979年重新開館,2013年遷入現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華就路43號的新館舍。該領館領事範圍包括廣東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四個省區,是美國在遠東地區最早的外交機構,也是美國國務院在中國第二個專門設計建造的永久化領事館舍。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辦理中國公民和居民的美國移民簽證。而且是中國境內唯一辦理美國移民簽證的領事館。領事館還可以受理第三國公民的移民簽證申請[1]。
歷史
美國與廣州的外交往來可以追溯到美利堅合眾國剛建立的年代。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載着人參來到廣州的口岸交易中國出產的紅茶。這艘船的大班是29歲的山茂召(Samuel Shaw),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當炮兵將領,他是首位來到「中央之國」的美國商人。後來他寫信給外交部國務卿約翰·傑伊,建議美國委派領事和副領事到廣州,有利於加強美國這一新生國家的外交實力。他寫到:「這些官員將會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這是他們從一般個人經歷中難以獲得的,他們也有義務為國人提供優質服務。」後來,山茂召少校被任命為美國駐華的第一任領事,儘管他在任期內「沒有工資也沒有津貼,但代表了美國人的自信和尊嚴」。
當時,清朝政府的閉關政策使廣州只能有限地對外進行經貿活動,所有的外國商人都被限制在珠江兩岸的樓房和工廠里居住和工作。儘管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沒有美國領事進駐廣州,而且後來在領事館工作的美國人也不懂中文,但是在十九世紀初中美之間的貿易往來還是不斷地發展。中英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開放若干通商口岸,廣東獲得了空前的商機。中美雙方經過一輪相互對立後,美國前國會議員凱萊布·顧盛擔任了正式的首任美國駐華大使,他代表美國在1844年簽定了中美望廈條約,保證了美國商人貿易特權和允許美國船舶進入新開放的中國口岸。根據美國國會規定,美國領事除了有責任保護美國商人利益以外,還有更多的權責。比如在1848年,領事館享有控告觸犯中國法律的美國公民的權力。1856年,美國駐廣州領事館被燒毀,但隨後的半個世紀裡,美國外交官們仍致力擴大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珠江新城館舍
隨着中美關係的不斷發展,美國國務院經過多年的籌備並投資2.67億美元,在廣州新中央商務區珠江新城建造一體化的永久領事館舍,是繼2008年落成的北京大使館新館舍後,美國政府在中國的第二個專門設計建造的外交設施。
新館占地7.4英畝,可容納近400名工作人員,建築方案由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包含7幢不同功能的建築物,其中位處中央的4層辦公樓屬保密級的辦公室,須由美國的建築公司承建,其餘6幢建築則交給中國的建築公司負責,整項工程先後聘用超過800名的兩國工人。
建造工程於2009年10月展開,時任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出席動工儀式,在歷經近4年時間的建設之後,新領事館在2013年7月23日啟用,分散在市內五個辦公地點的各個美國政府部門也集中遷到新館,而正式的落成典禮則在2014年3月舉行,由美國副國務卿帕特里克·肯尼迪出席剪彩[2]。
視頻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美國駐廣州新總領事館 ,TLS景觀設計事務所
- ↑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將遷入珠江新城新址 ,新浪,2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