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經型食物中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經型食物中毒又稱肉毒中毒、肉毒毒素中毒,是由於進食含有肉毒桿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臨床上以神經失能症狀,如眼肌和舌咽肌麻痹為主要表現,嚴重時全身肌群受累,如搶救不及時,病死率較高。[1]

病因

神經型食物中毒的發病原因是肉毒桿菌中毒,包括食源性、腸道感染、傷口途徑、醫源性中毒、呼吸道吸收引起,該病無明顯好發人群。

食源性:

食源性中毒是最常見的中毒形式,食品在製作過程中被肉毒梭菌芽孢污染,製成後未徹底滅菌,芽孢在厭氧環境中發芽、繁殖,產生毒素,食前又未加熱烹調,食入已產生的毒素而發生中毒,是單純性毒素中毒,而非細菌感染。

1.以肉毒桿菌A、B型常見,多由家庭自製發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醬甜麵醬等引起,近年也有火腿腸污染中毒的報道。

2.高原地區生吃冷藏肉食品及進食污染的海產魚類中毒者多為E型,E型也見於進食豆制發酵食品。

3.密封食品,如罐頭、香腸、臘腸、奶酪,甚至聽裝水果和蔬菜的不適當存放及受污染造成的中毒目前變得常見。

腸道感染:

1歲以下,特別6個月以內嬰兒,因其腸道的特殊環境及缺乏能拮抗肉毒桿菌的正常菌群,開始症狀與食物中毒類似,食入被肉毒芽孢污染的食品後芽孢發芽、繁殖,產生毒素被吸收而致病。工業化國家特別是美國常見,國內罕見報道。成人胃腸手術後或抗生素的應用改變了胃腸道原來的環境,肉毒桿菌可在腸道定植產毒。

傷口途徑:

毒品吸食者靜脈、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肉毒梭菌芽孢污染損傷組織繁殖產毒而發生,肉毒梭菌芽孢也可感染創傷傷口發病,主要見於野外受傷未行清創者。

醫源性中毒:

肉毒素在臨床應用日漸增多,在去皺美容、治療肌肉痙攣等取得良好療效同時,由於注射過量所致中毒事件時有發生,主要見於A型。

呼吸道吸收:

肉毒素氣溶膠經呼吸道吸收中毒。[2]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6~36小時,長者可達8~10天。潛伏期越短,病情越兇險。

起病突然,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初起時全身軟弱、頭痛眩暈;繼之出現眼瞼下垂,瞳孔擴大、復視、斜視、及眼內、外肌癱瘓、抬頭困難、共濟失調,但肢體完全癱瘓者少見。因膽鹼能神經傳遞的阻斷,可見腹脹、尿瀦留、唾液分泌減少。體溫正常或有低熱,神志始終清晰、感覺存在、腦脊液正常。

輕症患者可於4~10天內逐漸恢復,呼吸、吞咽、發音困難先行緩解、繼之肌肉麻痹也漸改善、復原、視覺恢復較慢,有時需數月之久。重症患者可於發病後3~10天內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繼發肺炎等而死亡。

嬰兒肉毒中毒的臨床表現與上述不同,其首發症狀常為便秘,繼之迅速出現神經麻痹、病情進展迅猛,可致猝死。 [3]

檢查

(一)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對可疑食物作細菌學檢查及動物接種試驗。

2.從病人的胃腸內容中可檢得外毒素。

(二)臨床診斷思維

1.診斷

(1)攝食可疑食品史、同食者集體發病。

(2)典型的中毒症狀:眼肌癱瘓、吞咽、發音、呼吸困難等。

(3)細菌學檢查及動物接種試驗陽性發現。

2.鑑別診斷本病應與毒蕈中毒的抗膽鹼綜合徵類型相鑑別。

3.危重指標

(1)呼吸肌麻痹。

(2)呼吸衰竭

(3)心力衰竭

(4)繼發肺炎 [4]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

鑑別診斷

脊髓灰質炎白喉後神經麻痹,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毒蕈及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等相鑑別。[5]

治療

(一)西醫治療

1.治療原則排除毒物、抗毒素治療、支持及對症治療。

2.治療措施

(1)排除毒物進食毒物4小時以內發病者、應予催吐、洗胃。但禁用阿朴嗎啡催吐。洗胃後由胃管注入硫酸鈉30g(加水200ml稀釋)導瀉。並行高位結腸灌洗。    (2)抗毒素治療儘早給予肉毒抗毒血清。在發病後24小時內或癱瘓發生前用藥效果最好。肉毒桿菌菌型不明者,宜用多價肉毒抗毒血清;型別判明後,可用同型肉毒抗毒血清。多價肉毒抗毒血清:首劑靜脈內或肌肉注射5~10萬u,必要時6小時後重複給予同等劑量1次,病情好轉後逐漸減量(按1/2、1/4、1/6……的比例遞減)並延長給藥間隔時間,至每日注射1~2次、每次1萬u。症狀消失後停藥。同型肉毒抗毒血清:首劑1~2萬u,靜脈或肌肉注射。以後每隔6~8小時給予同等劑量,病情好轉後逐漸減量(方法同多價肉毒抗毒血清)、並延長間隔給藥時間,一般總量為5~6萬u。使用肉毒抗毒血清前必須做皮膚過敏試驗、陽性或可疑陽性者須用脫敏方法給藥。

(3)支持及對症治療

1.加強護理、吸痰、吸氧、必要時行機械通氣。

2.保證水、電解質、營養的供給、咀嚼、吞咽困難者給予鼻飼或靜脈補液。

3.防治感染及吸人性肺炎。

4.嬰兒肉毒中毒的治療主要為支持和對症治療,一般不用抗毒血清。

5.補給大量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

6.有報道鹽酸胍可促進末梢神經纖維釋放乙酰膽鹼,改善肌肉麻痹、可試用,用法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5~40mg、分4~6次口服。

(二)中醫治療

1.蘇葉60g、生薑lOg,水煎至150ml口服,每日2次。

2.馬齒莧60g、綠豆120g,水煎至200ml灌服,每日2次。

3.大蒜1頭、食鹽少許,搗爛灌服。

4.紫金錠:1.5~3g研碎沖服,每日3次。

.急救措施

1.臥床休息,禁食,保護呼吸通暢,吸氧,必要時人工呼吸。

2.迅速用多價肉毒抗毒血清(A、B、及E型)5~10萬單位肌肉注射,必要時6小時後再重複注一次,對肉毒桿菌食物扣毒有特效。

3.用1:2000~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

4.用鹽酸胍15~30mg/kg/日,分2次口服,對神經症狀效果良好。

儘快送醫院實現上述2、3、4項搶救以及對症治療。 [6]

預後

神經型食物中毒需要及時發現,去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可因呼吸衰竭及繼發性肺炎感染導致死亡。

預防

嚴格管理與檢查食品,尤應注意罐頭食品,火腿,醃臘食品的製作和保存,食品罐頭的兩端若有膨隆現象,或內容物色香味改變者,應禁止出售和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穀類及豆類亦有被肉毒桿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禁止食用發酵或腐敗的食物,在戰爭情況下,應慎防敵人散布肉毒毒素的氣溶膠污染飲水,引起集體中毒,遇有同食者發生肉毒素中毒時,其餘人員應立即給予多價精製肉毒抗毒血清預防,1000~2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3次,經常食用罐頭者,可考慮注射肉毒桿菌類毒素。[7]

視頻

好大夫醫師規培課程精選-神經型食物中毒[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