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祝酒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祝酒歌》是由韓偉填詞,人民音樂家施光南所作最著名的歌曲之一,《祝酒歌》歌曲創作於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門窗剛剛打開不久,一首《祝酒歌》唱響了一個歷史新紀元的來臨。由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演唱,頓時傳遍了華夏大地,陶醉了億萬中國人民,成為一代頌歌。[1]


祝酒歌》整首歌曲清新明快,以跳躍的節奏、曲調激越歡快,凝重而又輕鬆,莊重而又抒情,昂奮而又親和,歌曲在歡樂的基調中,滿載和抒發了億萬民眾為共和國重獲新生而舉杯相慶的喜悅;這首歌激勵鬥志而又情感滿懷,激發人民「待到理想化宏圖,咱重擺美酒再相會」,「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願灑熱血和汗水」。


1989年,李光羲憑藉該曲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祝酒歌                 歌曲時長         2分48秒
                譜 曲         施光南                 發行時間         1978年
                填 詞         韓偉                 所屬專輯         中國禮儀慶典大全之春節喜慶篇
                歌曲原唱         李光羲


創作背景

歷史終於翻開了1976年10月6日,這一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當聽到「 四人幫」被粉碎後,從南到北,從上到下,各行各業的群眾敲響鑼鼓,扭起秧歌,情不自禁的去遊行,去狂歡。各單位食堂都不約而同地備下喜宴美酒,形成「八億神州舉金杯」的感人場面。[3]


該曲詞作者韓偉雖不太能喝酒,卻也和身邊其他人一樣帶着對未生活的美好憧憬頻頻舉杯,他以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創作了歌詞 。滴酒不沾的施光南在接到韓偉的歌詞後,即刻進入一種如醉如痴的創作情境,他選用熱情奔放而又富於舞蹈動感的新疆音調為素材,在短短几天內將曲譜定稿 。


歌曲寫成了,施光南把它交給自己認識的一位歌手,這個人是與他同在歌劇院上班的同事,李光羲因為好奇而看到了此人手中的歌譜,當即表示出對《祝酒歌》的強烈興趣,後來更壓不住心中的激動,寫了一封信給施光南,請作曲家根據他的音域,編寫樂隊配器,但《祝酒歌》在最初的審查中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通過。後來有一天,歌劇院接到在歡迎國賓的宴會上演唱的任務,李光羲說服樂隊,在宴會上演唱了《祝酒歌》,大受歡迎,隨後,他又在中央電視台的晚會中演唱了這首歌,最終促成一九七七年,《祝酒歌》的唱片出版 。[4]


歌詞

                        祝酒歌


                美酒飄香啊歌聲飛

                朋友啊請你干一杯

                請你干一杯

                勝利的十月永難忘

                杯中灑滿幸福淚

                來來來來來來

                來來來來來來來

                十月里響春雷

                億萬人民舉金杯

                舒心的酒啊濃又美

                千杯萬盞也不醉


                手捧美酒啊望北京

                豪情啊勝過長江水

                勝過長江水

                錦繡前程黨指引

                萬里山河盡朝暉

                來來來來來來

                來來來來來來來

                展未來無限美

                人人胸中春風吹

                美酒澆旺心頭火

                燃得鬥志永不退


                今天啊暢飲勝利酒

                明日啊上陣勁百倍

                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

                願灑熱血和汗水

                來來來來來來

                來來來來來來來

                征途上戰鼓擂

                條條戰線捷報飛

                待到理想化宏圖

                咱重擺美酒再相會

                來來來來來來

                來來來來來來來

                咱重擺美酒

                再相會


作者簡介

施光南 來自東南網

曲作者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05月02日),被稱為「時代歌手」,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源東鄉葉村。曾任中國音協第四屆副主席,全國青聯副主席。[5]


施光南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1940年8月22日在重慶市南岸出生,父親施復亮是共青團早期領導人,母親是重慶江津人。施光南1948年回源東葉村老家上小學,1949年在金華城內小學畢業。解放後隨父母移居北京,自幼喜愛音樂。在父親影響下開始學習作曲,學生時代就模仿各地民歌風格開始歌曲寫作,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1957年中學畢業後被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1959年轉入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先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補習兩年,再轉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1964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後入天津歌舞劇院,曾在中央樂團工作。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粉碎的消息傳出後,舉國歡慶。「文革」十年以來的沉悶空氣被打破了,禁錮人民精神的枷鎖被解除了,人們終於迎來了雨過天晴的舒心日子。天津歌舞劇院的韓偉和施光南在這種喜悅的情感鼓舞中創作了歌曲《祝酒歌》。[6]


1979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李光羲演唱《祝酒歌》1979年在中央電視台除夕晚會上,這首運用鑼鼓節奏和跳躍的新疆小調的《祝酒歌》,其歡快的曲風和表達的慶賀之意,契合了民情,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在1980年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群眾最喜愛的歌曲評選活動中,這首歌被評選為第一名。


1990年在北京病逝。去世後被文化部命名為「人民音樂家」,重慶南山公園內建有施光南廣場以示紀念。


施光南的歌曲不僅旋律生動優美,而且與人民的生活、時代的步伐緊密相連,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歌曲一入耳就能讓人過耳不忘,傳唱率極高,在今天中國的作曲家中能做到這點的的確很少。施光南英年早逝,他留下的作品,像種子一樣撒播到人們的心田裡。那一首首發自作曲家內心的、無可挑剔的完美旋律,和歌曲中蘊涵的作曲家對國家、對人民的愛,將伴隨着時代永遠迴旋於中華大地上。施光南無愧於「時代歌手」、「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人民沒有忘記他,他的音樂也如陳年的美酒般散發着醇香。正如施光南的妻子洪如丁女士所說:「過多的悲傷和沉重已經沒有必要,唯有音樂和歌聲能夠告慰他的靈魂,使他在另一個世界露出微笑。」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施光南改革先鋒稱號,並頒發改革先鋒獎章,獲評「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


主要作品:

電影音樂:《海上生明月》、《神奇的綠寶石》、《幽靈》等。

歌曲:《五好紅花寄回家》、《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多情的土地》、《祝酒歌》、《周總理你在哪裡》、《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台灣當歸謠》、《第十一屆亞運會會歌》等流傳甚廣。

其他:著有歌劇音樂《傷逝》、芭蕾舞劇音樂《白蛇傳》、聲樂套曲《革命烈士詩抄》,弦樂四重奏《青春》;小提琴曲《瑞麗江邊》;京劇《紅雲崗》唱腔及音樂,河北梆子《紅燈記》唱腔及音樂,另外,他還參加了《仿唐樂舞》、《中國革命之歌》的創作,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選》及多種唱片、磁帶。


詞作者

韓偉(1945—),音樂文學家。 1945年生於四川。歌詞代表作品有《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 《趕起馬兒送公糧》等;歌劇有《傷逝》 、《宦 娘》、《屈原》(編劇) 等。[7]


韓偉是從天津音樂附中畢業直接分配去了天津歌舞劇院,那一年他18歲。那時候他開始學習小提琴,還經常在底下學着寫歌詞去投稿。談到基本功,韓偉認為主要在音樂學院學習得比較紮實。韓偉印象最深的是當時覺得音樂學院附中有幾門課特別好,一個是民間音樂課、讓學生們背唱如河北梆子評戲山西梆子豫劇二人轉等等,什麼地方戲、各種民歌、曲藝都得必須背,在背當中了解了許多民間的藝術形式、各種戲曲形式、曲藝形式,包括各地民歌,後來韓偉搞春節晚會時,就特別得意這些東西。當時韓偉家在保定,天津音樂學院在保定招生,他就報考了,結果考上了。


文革開始,1966年,他已經是創作員了, 他一方面得向自己喜歡的方面努力,一方面不能硬爭取機會,所以他學會了迂迴。那時候韓偉還很小,只記得那句古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就開始了學習採風加遊歷的日子。他去過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去過西藏雪山、去過東北火山口的地下原始森林、沙漠等等,帶着地圖。當時有一首歌叫「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韓偉當時想,毛主席已經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了,我們一定要沿着他老人家指引的路線去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


這一走可不要緊,韓偉懷揣地圖,走了十年。這十年也是斷斷續續的,回來寫歌了,歌寫完了,又去了;下放勞動,就去下放勞動;也沒有寫作,也沒有下放勞動時,就去遊歷採風。有時也有深入生活。他在深入生活中共干過五六十個工種,比方說海員、漁民、機床廠的工人,「車、鉗、洗、刨、磨」這幾樣工種他會三樣,他開的最熟練的是「龍門刨」;他還當過噴漆工;還當過毛紡廠的接線工;還當過海上油田的鑽井工;去過大港油田的井隊;還去過開灤煤礦的井下採煤……


總而言之,這十年,他遊歷了中國地圖的邊邊角角,親自去感受了許多東西;干過幾十個工種;還寫了許多歌,還陪着施光南去下放勞動,還和他一起構思歌劇《屈原》…,包括那時候沒有出國一說,更別說出去旅遊,當時陳毅緬甸特別友好,叫「共飲一江水」,韓衛就從瑞麗和採風的同仁們一起去了一趟緬甸;北邊有我們的友好近鄰「同志加兄弟」的朝鮮,於是他也沒拉下。但是他後來發現在他的電視文藝撰稿中,這些積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5年韓偉開始寫《屈原》,這與他的合作者施光南有非常大的關係。施光南與韓偉原來是同一個學校——天津音樂學院附中的,他比韓偉高几班。那時候韓偉、施光南已經回到天津了。要創作還是非常需要環境的,他們決定靜下心來寫。韓偉現在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笑着說,「劇本的構思是在陝北的窯洞裡、深山溝的土炕上和井隊裡我們談定的。」當時韓偉和施光南開玩笑說,「你還寫《屈原》呢,你就是屈原,你就是別投江自盡就行了。」艱苦環境中的玩笑都透着苦澀的味道。


當編劇後韓偉寫的第一個戲就是《屈原》,但寫了一陣子就放下了,後來開始寫《傷逝》,然後又寫了好幾個歌劇,才又拾起《屈原》來。韓偉認為他一共寫了九部歌劇,上演了五部中,比較有影響的,一部是《屈原》,一部是《傷逝》,還有一部就是《宦娘》。《宦娘》是根據《聊齋》中的一個故事寫的,那個戲當時是由關牧村於淑珍主演的。


1982年韓偉正式「觸電」搞上了電視,進入了影視創作圈。晚會、欄目、專題片。那時候專題片比較多,他拍了十二集專題片《黃山》。最開始的時候拍專題片不像現在,韓偉硬是將整個黃山都跑了一遍。


韓偉第一次參加春節晚會的策劃就是1988年,而1992年、1995年、1998年也分別參加了春節晚會。後來他調到武警文工團。現在武警文工團用曲藝形式做了一台晚會是他策劃的。還有大明星反串等等,那些曲藝形式他非常熟悉。韓偉坦言他最喜歡的是文藝專題,所以會盡力將文藝專題的一些要素融到晚會和歌會中去。


2004年的7月16號在山城重慶上演了重新排演的大型歌劇《傷逝》。這部歌劇的編劇就是韓偉,他的名字會讓人聯想到《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歌曲。然而僅僅用詞作家來形容他是不夠的。因為除此之外他在藝術的不同領域都顯露出出眾的藝術才華。


他曾經走遍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的膾炙人口的作品無數;他參與策劃多次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他策劃創意的《健康歌》家喻戶曉老少皆喜之,其實他只喜歡幾件事:藝術、寫作和遊歷。韓偉是一個極具創新與開拓精神的智者,是一位在藝術上從未停止過追求的探索者。從膾炙人口的歌曲到經典感人的歌劇,再到一部部精彩的電視作品。韓偉用他的天賦與勤奮為自己的人生贏得了一個有一個精彩。苦澀與甜蜜,耕耘與收穫……


演唱者簡介

李光羲,出生於1929年,又名李光曦,祖籍天津。我國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享有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有着歌壇常青樹的美譽。李光羲曾獲文化部演出評比一等獎。獲得「首屆金唱片獎」、「建國四十年優秀歌曲首唱獎」、「改革十年優秀演唱獎」等。現任國家教委美音教育促進會理事、文化部技術職稱考評委員劇院藝委會主任。因主演第一部古典歌劇《茶花女》而成名。


1929年,出生在天津一個普通家庭的李光羲,憑着一台老式收音機,接觸到了世界頂級藝術大師貝多芬巴赫等音樂家的作品。由此,他愛上了音樂,愛上了唱歌。為了練歌,他參加了教會的唱詩班,在那裡他學會了五線譜、西洋發聲法。


李光羲,從來沒有進過音樂學院。十七歲時,因父親早逝,李光羲中學還沒讀完就接替父親進入家鄉天津開灤礦務局工作,但他對音樂的喜愛卻從未改變,他邊工作邊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音樂和唱歌,四處參加演出,漸漸成了唱遍天津每一家劇場、人盡皆知的業餘歌手。


1953年,中央歌劇院到天津演出,由此李光羲報考了中央歌劇院,他以俊朗的形象、動人的歌聲、優雅的氣質、光彩的表演順利通過,從此踏上了夢寐以求的音樂道路。


1955年,中國上演第一部西洋歌劇《茶花女》,李光羲在其中扮演男主角阿爾弗雷德,一劇走紅。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的新中國第一部古典歌劇《茶花女》中,他扮演男主角並一舉成功。繼而,又接連出演了《貨郎與小姐》中的阿斯克爾俄羅斯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的連斯基。李光羲的事業如日中天,經常是接連演出幾個月,換場不換人。 在節目現場李光羲詳細闡述了周恩來總理從1955年到1974年點名讓其出席國宴的過程。有一年,這兩部歌劇在上海演出,李光羲交替登台一連唱了三十多場,風光無限。那時無疑是李光羲的「歌劇黃金時代」。「當時我一年要演二百多場歌劇和音樂會,每部歌劇都會『落』下幾首詠嘆調和選段在音樂會上時時演唱。」李光羲回憶說。


1958年1月,李光羲與王紫薇結婚了。生活雖然清貧,但家裡總是充滿了歡歌笑語。

1964年在《東方紅》中演唱《松花江上》。

1979年,改革開放後,在新時期又唱響了一曲《祝酒歌》,這首歌貼切地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的祝福和期盼之情,唱片一下子賣出了100多萬張」,李光羲也贏得了首屆中國唱片「金唱片獎」等許多榮譽。

1989年獲「首屆金唱片獎」、「建國四十年優秀歌曲首唱獎」、「改革十年優秀演唱獎」等。

1994年4月被美國傳記學會收入《世界名人錄》。

1998年參演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歌曲《走進新時代》。

2012年08月18日李光羲與他同是歌唱家的女兒李棠在北京國圖音樂廳聯袂放歌,舉辦了難忘旋律:「何日再相會」李光羲、李棠父女音樂會贏得了滿堂歌迷的熱烈喝彩。[8]

201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開場節目《四世同堂合家歡》。


2019年2月4日,央視春晚李光羲郭淑珍胡松華劉秉義於淑珍楊洪基德德瑪關牧村張英席金婷婷霍勇周曉琳鍾麗燕夏利奧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


李光羲四十幾歲時患上了嚴重的「喉肌弱症」。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自己視為天堂的舞台。在妻子的鼓勵下,他堅持每天40分鐘的丹田氣訓練,經過6年多堅持不懈的鍛煉, 重返舞台的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大受歡迎。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曾為李光羲題詞: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幾十年來,李光羲正是這樣一路走來,贏得了「歌壇常青樹」的讚譽。

多年了,李光羲活躍在舞台上,始終沒有離開人們的視線,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如今李光羲還和年輕人一樣,經常下基層,到電台、電視台做節目。他說:"只要觀眾喜歡,我會一直唱下去!"


主要作品:

在古典歌劇《茶花女》、《葉甫根尼*奧涅金》、《貨郎與小姐》,民族歌劇《劉胡蘭》、《阿依古麗》、《第一百個新娘》等劇中擔任主角。


多年來演出過深受歡迎的曲目百餘首,如《太陽出來喜洋洋》、《牧馬之歌》、《延安頌》、《紅日照在草原上》、《周總理,您在哪裡》、《祝酒歌》、《鼓浪嶼之波》、《何日再相會》、《遠航》、《北京頌歌》以及歌劇詠嘆調、外國民歌及藝術歌曲等,


歌曲鑑賞

歌曲共分三段,第一段音樂比較含蓄,在中低音區進行;第二段節奏緊縮, 旋律向高音區發展,情緒逐漸高漲;第三段將開始的主題加以變奏發展,形成高潮。選用熱情奔放而又富於舞蹈動感的新疆音調為素材,歌曲中的節奏則使人感受到響徹四方的鑼鼓。[9]


高潮部分更是別具匠心,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使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拜,盪氣迴腸的旋律讓演唱者和聽眾久久難以忘懷 。[10]


它的曲調活潑流暢,歌詞豐滿而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改革開放初期人民歡欣喜悅的心情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帶給人們綿長而久遠的往事與隨想,膾炙人口的旋律打動億萬人的心。它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情感。


社會影響力

該曲由李光羲在中央電視台除夕晚會演唱後,短短兩個月里,中央電視台就收到了16萬封觀眾來信,要求點播《祝酒歌》,而在那一年,幾乎每個電台、每個工廠、學校的廣播都在播放這首歌,《祝酒歌》變得家喻戶曉。


1980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群眾最喜愛的歌曲評選活動中,《祝酒歌》一舉奪魁。


1989年,它的發行數量超過100萬,在後來幾十年裡,這首歌還以各種版本的形式被翻唱。


《祝酒歌》以它那滿載和抒發全國億萬人民心聲的歌曲內涵,激越而歡快的曲調,通過李光羲那極富感染力的歌聲,在「春晚」的一瞬間,傳遍千家萬戶,成為一支記錄時代至今傳唱不衰的經典歌曲。


歌曲欣賞

                蔣大為《祝酒歌》 經典老歌_民歌 [11]

                天籟之音 降央卓瑪《祝酒歌》[12]

                [觀禮中國] 《祝酒歌》[13]


                刀郎《祝酒歌》 實在太好聽了![14]

                關牧村 現場演唱一首《祝酒歌》 太好聽了![15]

                《祝酒歌》 戴玉強 莫華倫 魏松[16]


視頻

一首好聽的《祝酒歌》令全場載歌載舞![1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