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
漢光武帝 原圖鏈接 | |
---|---|
概要 | |
姓名 | 劉秀 |
廟號 | 世祖 |
諡號 | 光武皇帝 |
陵墓 | 原陵 |
政權 | 漢朝(東漢) |
在世 |
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62歲) 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 |
在位 |
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32年) 更始三年六月己未-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 |
年號 |
建武:25年-56年5月 建武三十二年四月己卯-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 |
漢光武帝 | |
---|---|
漢朝皇帝 | |
在位 | 25年–57年 |
前任 | 劉嬰(西漢滅亡) |
繼任 | 漢明帝 |
漢光武帝劉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1][2],南陽郡,今鄧州縣也。故城在今襄陽棗陽市西南。}}}}(今湖北省襄陽棗陽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生平經歷
出生
漢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前5年1月15日)夜於陳留郡濟陽縣出生[3]。劉秀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長沙定王劉發之後, 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軍事才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4]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5]
赤眉、綠林起義爆發後,地皇三年(西元22年),劉秀與其兄為恢復劉姓統治,起事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組成「舂陵軍」。地皇四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劉玄北都洛陽後,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後歸附劉秀,成為他的有力支柱。
劉秀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編了河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擴充了實力,因此,關西稱劉秀為「銅馬帝」。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建武元年(西元25年)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於(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劉秀打敗了赤眉農民軍,控制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六年統一了關東,使河西的竇融歸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後平定天水、巴蜀。經過12年時間,劉秀終於完成了統一事業。
整頓吏治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他雖封功臣為侯,賜予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預政事。對諸侯王和外戚的權勢,也多方限制。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一方面進一步抑奪三公職權,使全國政務都經尚書檯,最後總攬於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強監察制度,提高刺舉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許可權和地位。又令全國共並省400多個縣,吏職減省至1/10。與此同時,劉秀還採取了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建武六年下詔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起西漢後期和戰爭期間有所減輕。他前後九次下詔釋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使流民返回農村,促進生産。他統治的時期,史稱「中興」。
建武十五年,劉秀針對當時「田宅逾制」和隱瞞土地戶口的嚴重現象,下令全國檢核土地戶口。郡縣守、令不敢觸動貴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過程中「多為詐巧,不務實核」,「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結果,激起各地農民的反抗,郡國的豪強大姓也乘機作亂。對此,劉秀採取了不同的對策。對於農民的反抗鬥爭是進行分化和鎮壓,對於大姓兵長,則在處死度田不實的十幾名郡守之後,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強地主讓步。光武帝在其統治末年還「宣佈圖讖於天下」,企圖以儒家學説與讖緯神學的混合物作為思想武器,加強對人民思想的統制。[6]
評價[7]
- 西晉—司馬彪《續漢書》
至於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憑焉。發跡於昆陽,以數千屠百萬,非贍智之主,孰能堪之?討賊平亂,克復炎漢,號稱中興者,無以加之矣。
- 東晉—袁山松《後漢書》
數年之間,廓清四海。雖曰中興,與夫始創業者,庸有異乎?誠哉馬生之言,固已廖廓大度,同符高祖,又等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一人之體,其殆於周,故能享有神器,據乎萬乘之上矣。
- 南北朝—范曄《後漢書》
雖濟身大業,競競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 唐—李靖《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光武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於高祖遠矣!
-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偃武修文,崇德報功,勤政治,養黎元,興禮樂,宣教化,表行義,勵風俗。繼以明章,守而不失,於是東漢之風,忠信廉恥及於三代矣。
- 南宋—陳亮《陳亮集》
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奮寡而擊眾,舉弱而覆強,起身徒步之中甫十餘年,大業以濟,算計見效,光乎周宣。此雖天命,抑亦人謀乎!何則?有一定之略,然後有一定之攻。略者不可以倉卒制,而功者不可以僥倖成也。
- 明—楊廷和《明史》
三代以前,聖莫如禹;……三代以後,賢莫如漢光武。
- 明末—王夫之《讀通鑑論》
光武之得天下,較高祖而尤難矣。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而宋太祖其次也。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何也?前而高帝,後而唐宋,皆未有如光武之世,胥天下以稱兵,數盈千萬者也。通其意,思其變,函之以量,貞之以理,豈易言哉!豈易言哉!
- 清末—梁啓超《論私德》
漢尚氣節,光武、明、章,獎厲名節,為儒學最盛時代,收孔教復甦之良果。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
- 毛澤東—點評《東觀漢記》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
- 南懷瑾—《原本大學微言》
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以我個人膚淺的認定,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參考資料
- 移至 ↑ 范曄. 《後漢書·張衡傳》.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
- 移至 ↑ 《後漢書注》 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 上 注[二] 南陽
- 移至 ↑ 《後漢書》作者范曄論:「皇考南頓君初為濟陽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於縣舍,有赤光照室中。」
《東觀漢記》卷一:「皇考初為濟陽令,有武帝行過宮,常封閉。帝將生,皇考以令舍下濕,開宮後殿居之。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帝生,時有赤光,室中盡明如畫。」
東漢王充《論衡·吉驗篇第九》:「光武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生於濟陽宮後殿第二內中,皇考為濟陽令,時夜無火,室內自明。皇考怪之,即召功曹吏充蘭,使出問卜工。」 - 移至 ↑ 「遣中郎將段郴授南單于璽綬,令入居雲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將,將兵衛護之。南單于遣子入侍,奉奏詣厥。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本土。遣謁者分將施刑補理城郭。發遣邊民在中國者,布還諸縣,皆賜以裝錢,轉輸給食。」(《後漢書·卷一下》)
「於是復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中郎將段郴及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擁護之,為設官府、從事、掾史。令西河長史歲將騎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郎將衛護單于,冬屯夏罷。自後以為常,及悉復緣邊八郡。」(《後漢書·卷八十九》) - 移至 ↑ 薛海波:《南匈奴內遷與東漢北邊邊防新論》,《內蒙古社會科學》,2012年 第3期。
- 移至 ↑ 漢光武帝劉秀簡介:漢朝中興之主. 中國網. 2008-04-09 [2019-02-04] (中文).
- 移至 ↑ 關於漢光武帝,後人評價實在太高了,毛主席說了大實話. 每日頭條. 2017-11-10 [2019-02-0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