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鍾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樊鍾秀 | |
---|---|
出生 | 1888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醒民 |
知名於 | 參加北伐戰爭 |
樊鍾秀(1888-1930),字醒民,河南省寶豐縣城西夏莊人。少年時拜少林寺和尚為師,後在宜川家鄉組織武裝,抗擊官匪。
1923年樊鍾秀被孫中山任為豫軍討賊軍總司令、建國豫軍總司令。次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一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1926年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在南陽、鄧縣一帶追擊吳佩孚。1928年冬,因對蔣介石不滿,被迫通電下野旅居上海。1930年率舊部參加閻錫山、馮玉祥的聯合討蔣戰爭,曾拒絕蔣的重金收買,堅持反蔣。同年5月23日,在視察陣地回許昌司令部時,遭蔣軍飛機轟炸,重傷致死。
本 名 | 樊鍾秀 | 字 號 | 醒民 | 所處時代 | 民國 | --- | --- |
出生地 | 汝州直隸州寶豐縣 | 出生時間 | 1888年 | 去世時間 | 1930年 | 主要成就 | 參加北伐戰爭 |
目錄
人物生平
從草莽英雄到革命鬥士
樊鍾秀,河南老汝州寶豐縣人,自幼拜少林恆林大和尚為師,練就一身武功。由於居家多次遭受土匪的欺壓,年少膽大的他帶領好友直端土匪的老窩,並組織起自己的隊伍,活躍在北方一帶;後受革命黨人劉覺民等人影響,認清局勢,投奔在廣州的孫中山,並多次解救中山先生於危難之中。
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樊鍾秀為革命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多次得到孫中山的表彰。中山先生逝世後,他首稱中山先生為國父,得到全國響應。在「五卅」運動中,他真誠擁護革命群眾,反對帝國主義;在北伐期間,他率軍隊配合國民革命軍打擊各派軍閥;在中原大戰時,他不受蔣介石收買,毅然反蔣,不失為一個革命鬥士。
反袁逐陸
樊鍾秀(1888—1930),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夏莊村人。自幼入私塾讀書,14歲上少林寺習武三年。1911年冬,應參加武昌起義的少林拳友李亞東等邀請抵鄂,得識黃興等民黨首領。1912年初被鄂督黎元洪任命為北伐左翼先遣軍副司令,率五營之眾殺回河南,連克新野、鄧州、南陽諸城。出生在豫東的袁世凱,不容他家祖塋之側有革命黨人活動,派其表弟張鎮芳為河南督軍回豫鎮壓。張用收編、遣散的辦法瓦解了先遣軍,並嚴令緝拿樊鍾秀等,樊遂潛回寶豐老家。為避官府緝捕和土匪勒詐,樊舉家西遷,來到陝西黃龍山區。這裡匪患更甚,樊家不得不三移住地。最後剛在西盤頭落腳,便遭一黃姓匪霸欺凌。樊鍾秀忍無可忍,召來好友郭金榜等,乘夜上山,刀劈匪首黃彪。接着,又帶人南下澄城,滅了馮原鎮民團,擊斃團總劉昭乙;回師黃龍,又端了清明山民團的窩,槍殺隊長郭玉山。消息接連傳出,樊鍾秀名聲大振。他被視為護境保民的英雄,許多綠林(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誅鋤惡霸土豪的武裝力量)、「刀客」(清末陝東民間秘密武裝,因成員經常佩帶長約三尺、寬約二寸的「關山刀子」而得名)慕名前來投奔,半年時間就聚集了百餘人槍。在土匪、民團不敢再胡作非為以後,樊將目標對準官府衙門,曾兩破宜川、奇襲宜君,整得省督署向這些縣派不出知事官員。殺人如麻的陝督陸建章,先派其子陸承武的把兄弟商震帶一個正規團去征「剿」,商怕折了自己的老本縮在延安不敢出戰;陸又改變策略,想拉攏、收編。就在這時,1915年隆冬的一天,陝北革命黨人惠又光來到黃龍山,向樊講述陸建章與袁世凱的歷史淵源、陸督陝後的累累罪行和陝人「反袁逐陸」的形勢,告誡他萬不可助紂為虐。樊鍾秀茅塞頓開,慶幸自己沒有誤上賊船,當即向惠表示:決不做袁、陸二賊幫凶。他說到做到,親擬討袁檄文,通電全國,表明立場。不久,他接受陳樹藩派來的說客、寶豐同鄉閻錫民的建議,派兵切斷了西安到延安的交通,逼得商震率部東渡黃河投靠了閻錫山,為逐陸立下了功勞。
起義脫陳
1916年6月,陳樹藩接替陸建章督陝,隨即投靠北洋軍閥。民黨人士胡景翼、郭堅、曹世英等起兵反陳,樹起陝西靖國軍旗幟。是年冬,陳復派閻錫民去陝北說樊,樊因不了解實情,接受了陳的改編,並奉命南下,與陳部曾繼賢合兵一起,攻打靖國軍基地三原,失敗後退守涇陽。曹世英曾派人與樊密約裡應外合奪取涇陽,後因聯絡失誤而未果。不久,胡景翼部張義安等率隊攻打西安,陳樹藩急調樊部救援。初時,樊部駐西安城內東大街,後移城西南之魚化寨、甘家寨、木塔寨一帶,與張義安部對壘。一天,張義安率所部乘夜攻進魚化寨,解除了樊部一個連的武裝,又派人面見樊,促其起義。樊對陳樹藩附逆北京政府早已不滿,遂決定脫離陳樹藩,樹起靖國軍旗幟。張義安把收繳的武器返還,雙方約定息兵,樊部開赴商州一帶整頓,待機出擊。
1918年8月,于右任應邀歸陝,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編靖國軍為六路,樊為第二路司令。陳樹藩為了對付日益強大的靖國軍,一邊向北京政府求援,一邊以「陝西省長」為誘餌,邀劉鎮華率鎮嵩軍入陝相助。
同年四五月間,樊得悉陳樹藩在保定訓練的一個旅進駐潼關,遂接受惠又光的建議,突襲潼關,將陳軍擊潰,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三天後仍撤回商南。次年6月,樊部進駐藍田,一度奔襲西安灞橋,擊潰陳軍一個團,打傷旅長一名;旋又進擊駐零口的劉鎮華部。此後,樊部西走大王鎮,進擊戶縣、周至。陳樹藩遣劉鎮華率所部鎮嵩軍全線出擊,樊撤至周至城內固守。這時,北京政府為支援陳軍,調集奉、直、晉、甘、川、鄂等省軍隊數萬人,從東、西、南、北四面進入陝西。靖國軍各路自顧不暇,無法援助樊部,樊在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協助下苦撐53天,終因糧彈不濟,被迫於1919年1月突圍退到鳳翔,與第一路郭堅部及援助陝西的雲南靖國軍第八軍葉荃部匯合。不久,樊以轉戰經年,軍民疲憊已極為由,與郭堅一起,同駐鳳翔、岐山一帶的援陳奉軍許蘭洲部商議,接受奉軍改編,樊任第一支隊司令;不願接受改編的滇軍第八軍開赴耀縣,與靖國軍其他各路會合。至此,靖國軍第一、二兩路與陳軍罷兵息戰,陝西西部的戰火暫時告息。
勇抗土匪欺壓,崛起於草莽之中
樊鍾秀,字醒民,生於1888年,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故有「樊老二」之稱。父名道隆,清末庠生,以教書、行醫為業,家中有地85畝,自己耕種。鍾秀自幼隨父入私塾讀書,但厭惡八股,因為崇尚古代的俠義之士,他13歲時逃學到少林寺,拜恆林大和尚為師,學習武藝,練就了一身武功。
1911年,樊鍾秀應同學徐萬年(武昌起義的炮隊代表)的邀請,到武漢參加豫軍總司令李亞東組織的北伐軍;後北伐軍失敗,遭到通緝,樊鍾秀便跑回家鄉躲避。但家鄉同樣不安寧,清朝末年政治黑暗,貪官污吏橫行不法,再加上豫西年年荒旱歉收、民不聊生。1913年的一天,當地的土匪頭子牛天祥到各家勒索金銀,樊家也難逃厄運。土匪宣稱,樊鍾秀家必須在3天內送上白銀300兩,否則殺其全家。樊家被逼無奈,只好忍氣吞聲賣掉糧食和家產,換成銀子送給土匪。可是事過不久,土匪頭子又得知樊鍾秀的妹妹長得好看,傳下話來,要樊家將其送上山寨做壓寨夫人。樊家一家老少聞此消息,決定逃離家鄉,於是約同幾家親戚逃到陝西省洛川縣霍家溝,開荒種地謀生。
可是,這裡也不是世外桃源。自清朝咸豐、同治年間農民起義軍——捻軍與清軍長期征戰之後,陝北因人口稀少、田地荒蕪,所以不少河南、山西一帶的逃荒農民便以陝北為目的地。這些逃荒的人到達陝北以後,自力更生、披荊斬棘進行開荒。即使這樣,官府還不放過這些逃荒的農民,制定了不少剝削制度,如逼迫客民(即外來開荒者)繳納開生荒(即以前無人耕種過的土地)或開無主的熟荒的課稅。再加上衙役和地方豪強劣紳的敲詐勒索、排擠壓迫,這些開荒者受盡了歧視和欺侮。樊鍾秀一家同其他的客戶們一道過着這種煎熬的日子。好在樊鍾秀兄弟倆都是種地的好手,使得樊家一家免受飢餓之苦。
洛川縣城緊靠山脈起伏、峰巒疊嶂的黃龍山。黃龍山面積達四五百里,山中水源充足、樹木茂密,是個農業生產的好地方,但也是土匪出沒隱藏之地。
1914年春,有一土匪頭黃某(人稱黃大爺)得知剛遷來的樊家客戶有位美貌的女子,於是心生歹意,差人通知樊家限期送人到山上做壓寨夫人,否則就要殺人燒莊。樊家老少再一次感到絕望,天下之大,竟然沒有樊家容身之地。樊鍾秀陷入了絕望,遂下定決心要上山與土匪拼個你死我活。他約集了自己的幾個兄弟以及從河南來的郭金榜、徐老毛、馬水旺等5位知心的朋友,先將妹妹收藏在別人家裡,然後持刀帶棒上山。恰好上山路上碰到4個土匪,便將其打死,繳獲了幾枝槍,並得知大部分土匪已經下山,只有幾個土匪頭子在山上,他們乘機上山將留在山上的土匪頭子一窩端,全部殺死,又繳獲了一部分武器。樹倒猢猻散,這股土匪垮掉了,樊鍾秀為當地群眾除了一大害。消息傳開以後,樊鍾秀成了當地客戶所景仰的英雄人物,人們一致擁護他組織自衛武裝。
樊鍾秀所帶領的自衛武裝,最初只有20多個人,武器就是殺土匪時所繳獲的槍支、大刀。不料昏庸的洛川縣府得知消息後,為防止民眾造反,馬上派人通知樊鍾秀,讓他交出得到的槍支、馬匹和財物,還要樊鍾秀等5人去縣府認罪。縣府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行為激起群眾的不滿,樊鍾秀藉此機會擴大自衛武裝,拒絕了官府的要求,並擊敗附近的地主民團武力。不久,樊鍾秀又得知洛川縣衙從漢陽兵工廠買來30枝步槍,正在運回來的路上。樊鍾秀聽到此消息後,毫不猶豫地組織人馬將武器截獲,裝備了自己。有了武器之後,他的人馬很快發展到200多人,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武裝。這支隊伍活躍在綏德、洛川,後又擴展到宜川、甘泉、富縣一帶,打擊土豪劣紳、地主惡霸,同時還剷除、收編地方土匪。
隨着隊伍的逐漸壯大,難免良莠不齊,有人會做出擾民、害民的事情。針對這個問題,樊鍾秀規定了三項禁令:(1)不准姦淫民間婦女;(2)不准搶劫掠奪良民財產;(3)不分主戶、客戶一律平等看待。由於紀律嚴明,這支部隊所到地方,所需要的糧食物資便會公允地由地方攤派。如果地方有匪患,他們就代為剿除,一時成為地方人民的保障。
參加革命
受革命影響,走上革命道路
1914年春夏之際,著名起義軍首領「白狼」率部進入陝西,震動了全省。陝北官府乘機捏造說樊鍾秀是「白狼」的同鄉同夥,要求陝西都督陸建章派兵剿除。陸建章便派商震率領陸軍步兵一團前往陝北準備清剿。
樊鍾秀聞此消息後,認為自己部隊雖然在打土匪、民團時所向披靡,但是沒有與正規軍打過仗,因此和郭金榜、徐老毛、馬水旺等首領商量之後,認為好漢不吃眼前虧,不可與正規軍硬拼,決定採取化整為零的辦法隱蔽起來。商震率部隊到達陝北以後,四處搜尋,但始終找不到所謂的「白狼」匪軍,只得悻悻而回。
鑑於圍剿無效,1915年陸建章對樊鍾秀領導的武裝隊伍由剿滅改為收編。樊鍾秀接受收編後,在陸建章部下任連長,後升為營長。這一時期袁世凱醞釀稱帝,陸建章對此積極支持。當時陝北革命黨人惠有光勸樊說:「陸是袁世凱的走狗,袁世凱是民國的敵人,不可助陸,遺萬世罵名。」樊接受了惠有光的勸告。這時另一陝西軍閥陳樹藩派人來聯繫樊鍾秀,要求聯合倒陸。樊答應了陳樹藩的要求,斷絕了延安通往關中的交通,和陳樹藩、胡景翼等關中部隊遙相呼應。倒陸成功之後,樊鍾秀的武裝成為陝北最強的民眾力量,有槍千餘枝、戰馬百餘匹。
陳樹藩任陝西都督後,投靠了安福系,樊在陳部下任營長。但樊部仍駐防和活動在原來的地區,維持地方上的社會秩序,與群眾保持着緊密的聯繫。他的聲譽很快被陝北、河南的革命黨人士得知,早期同盟會員劉覺民、惠有光、鄭思成很快與他建立了聯繫,成為摯友,樊鍾秀因而接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
在護法戰爭中,陳樹藩站在北洋軍閥政府一邊,與陝西靖國軍交戰。1918年初,樊鍾秀在靖國軍將領、原同盟會會員鄧寶珊等人的幫助下,在兩軍交戰的陣前,毅然率部脫離陳樹藩,加入了靖國軍。他把部隊開到後方整頓,整頓過程中邀請革命黨知名人士張鈁來指導工作。在張鈁的幫助下,樊鍾秀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以及護法戰爭、靖國軍的性質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深有感觸地說:「我瞎鬧了幾年,今天才找到了正路。」
不久,孫中山派于右任從廣州來到陝西,任靖國軍的總司令,任命張鈁為副總司令。樊鍾秀參加靖國軍後,任靖國軍第二路軍司令,劉覺民任參謀長,在于右任、張鈁的直接領導下,進一步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教育。
1918年6月間,陳樹藩以全部兵力反攻樊鍾秀,此時執掌北京中央政府的段祺瑞調奉、直、豫、晉、甘等省兵力來陝增援陳樹藩,對靖國軍各路同時展開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樊鍾秀的部隊以及靖國軍其它各路節節不支,損失慘重。
這時,奉軍許蘭洲師與陳樹藩有隙,有與靖國軍聯合倒陳之意。靖國軍各路領導人因轉戰多年,傷亡慘重,器械缺乏,又無援助,便決定加入奉軍。於是樊鍾秀率隊伍加入了奉軍許蘭洲師,後又編入了吳佩孚的直系部隊,開往河南。
在北洋軍閥隊伍這一段時期,樊鍾秀先後任團長、旅長、豫西剿匪司令等職。雖然部隊編入了軍閥隊伍,但樊鍾秀一心嚮往着孫中山領導的革命。1923年初,孫中山被叛軍陳炯明趕出廣州,暫時避居上海,革命處在極端困難之際,樊鍾秀趁革命黨人劉覺民赴滬之便,托劉向孫中山陳述自己的仰慕之情。孫中山感到在困難時期樊鍾秀能心向革命不動搖,十分難能可貴,於是對樊鍾秀產生了很好的印象,從此兩人之間便保持着聯繫。
衝破重重險阻,投奔中山先生
1923年4月,在各派勢力將陳炯明叛軍逐出廣州後,孫中山重回廣州,就任陸海軍大元帥,重組革命政府。這年的5月,奉吳佩孚的命令,樊鍾秀的部隊分別駐紮在江西贛州、廣東南雄兩處,分別歸贛南鎮守使方本仁、南雄鎮守使鄧如琢指揮。10月份,曹錕通過賄賂國會議員而當選為北洋政府大總統,孫中山下令討伐曹錕。與此同時,北洋政府任命軍閥沈鴻英為廣東軍務督辦,另組織省府,與孫中山對抗。
沈鴻英率部進攻廣州,但被孫中山的革命軍打敗。吳佩孚於是派江西都督蔡成勛、贛南鎮守使方本仁、南雄鎮守使鄧如琢以及常得勝師援助沈鴻英進攻廣州,樊鍾秀也受命隨常得勝師南下。吳佩孚讓樊鍾秀的部隊南下,目的是想借南方革命軍將其消滅,但他卻不知道這正好為樊鍾秀南下投奔孫中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樊鍾秀接吳佩孚的命令後,立即派人南下漢口,與劉成禺、熊繼貞等革命黨人會晤。樊鍾秀派代表與劉成禺攜帶自己的親筆書,赴粵晉見中山先生。孫中山接見後,即派陸軍部長程潛與駐漢聯絡處熊繼貞聯繫,策劃樊鍾秀南下投奔革命之事。
樊鍾秀部南下途經岳陽時,又派自己的表兄莫慶斌和副官李肖庭、王鼎洛赴廣州匯報具體情況。莫慶斌等人在返回途中,不小心被蔡成勛部隊抓住,並查出廣州給樊鍾秀的書信。樊鍾秀的行動計劃暴露,莫慶斌也被槍殺。吳佩孚密令蔡成勛率2個師和4個旅與沈鴻英3個師於粵贛邊界駐守,待機圍殲樊鍾秀部隊。樊鍾秀部進駐吉安時,獲悉設在南昌的留守處被查抄,遂又急派人去廣州聯繫,準備從速舉義之事。來人經凌錐介紹見到孫中山,孫中山親筆寫了回信,讚譽樊鍾秀的革命行動,並頒賞10萬元,命令元帥府秘書長楊庶堪派覺慧入贛與樊鍾秀聯絡。樊鍾秀得到孫中山的回信後,十分高興,命令部隊急速南下。10月28日晨,樊鍾秀部行經遂川時,突然被蔡成勛部和方本仁部包圍,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血戰,終於將敵人擊敗,並繳獲大量槍支。
11月6日,樊鍾秀部按原計劃發電擁護孫中山,就任廣州軍政府委任的討賊軍豫軍總司令。孫中山聽到此消息後,非常高興,當即派人寫信給樊鍾秀,派慰問團前去慰問,並補給槍支彈藥。隨後,樊鍾秀奉孫中山先生之命,率領部隊開赴贛南,在缺少彈藥並且編制不足的情況下,英勇奮戰,打垮桂系沈鴻英的3個師,收復南雄。12日,部隊進駐韶關,控制了廣州的北方門戶,並電告孫中山。同日,孫中山發出訓令,表彰樊鍾秀「精誠愛國,首義贛南,諸部將官士卒,俱能深明大義,戮力同心,據覽敷陳,至堪嘉許」。這是樊鍾秀一生中第一次受到孫中山表彰。
保衛廣州,救中山先生於危難
這時的廣州正處在危險之中,叛軍陳炯明在吳佩孚的策動下,於1923年11月率數萬之眾再次侵犯廣州。在廣州支持孫中山的滇軍、桂軍等部隊接敵即潰,使陳炯明叛軍很快占領了博羅、石龍等地。14日後,又接連占領廣州近郊的石牌、白雲山、瘦狗嶺,準備用炮轟擊大元帥府,形勢非常危急。
為對付叛軍,中山先生在自己58歲壽辰那天,親自到石灘的火車站督戰,但因大本營被潰軍衝散,警衛人員不得不強行將他拉到一個火車頭上,退至廣州。陳炯明的叛軍尾隨其後,緊追不捨,截斷了廣九鐵路,並炮擊大元帥府。當時有人勸孫中山往後撤退,暫避風險,但孫中山嚴詞拒絕。
當夜,孫中山發急電,命樊鍾秀率部火速開至廣州平叛。15日樊鍾秀接到命令,16日即開抵黃沙車站,跑步趕至廣九火車站。到達車站後,得悉敵軍已經逼近郊區,情況萬分緊急,於是樊鍾秀立即率領部隊投入戰鬥。
此時樊鍾秀部只有8千餘人,然毫不示弱。出發前,樊鍾秀下命令說:「此次保衛廣州作戰,是奉孫大元帥命令,生死都光榮。只准進,不准退;只准勝,不准敗。誰都不能當孬種!」樊鍾秀憑藉自己的一身武功,率馬弁連和武術營,手提大刀,赤膊沖在前面。全軍振奮,分4路縱隊,拚死向前。陳炯明叛軍從未見過此種陣勢,刀下喪膽,紛紛潰逃。經一夜激戰,陳炯明全線退卻,樊部乘勝追擊,收復了石龍、博羅及九龍車站,廣州轉危為安。
樊鍾秀率部回到廣州時,孫中山先生親自前往迎接。在未見樊鍾秀之前,孫中山早已經聽聞他的豪俠之名,以為他一定是個形態威猛的粗豪大漢。誰知,站在面前的樊鍾秀竟然是一個溫文儒雅、白面書生式的人物,而且態度頗為謙恭謹慎。一見到樊鍾秀,孫中山便拉着他的手說:「好,好,好同志!」這讓早就嚮往革命的樊鍾秀感到受寵若驚。他萬萬想不到,一代革命領袖竟然如此親切隨和。
在慶功宴上,孫中山讓最年輕的樊鍾秀坐在了首席,還給樊鍾秀頒發了「一等文虎章」,委任他為建國豫軍總司令,授予陸軍上將的軍銜。孫中山囑咐樊鍾秀好好整練部隊,準備北伐。樊鍾秀在會上發言,表示堅決擁護孫中山北伐,反對北洋軍閥。從此,樊鍾秀對孫中山先生建立了堅定不移、擁護到底的信仰。
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由於戰功卓著,樊鍾秀被大會選舉為中央候補監察委員。會後,孫中山攜夫人宋慶齡去樊鍾秀家中探望。孫中山見樊家生活拮据,贈送2000元大洋,補助家庭生活,還為樊剛生不久的兒子起名叫「得勝」,意思是表揚樊鍾秀的戰功。在與樊鍾秀交談中,孫中山感嘆地說:「我若早遇到你10年,革命的成功就順利得多啦!」
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對樊鍾秀一家的關心和愛護,極大地鼓舞了樊鍾秀,使他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了。從此以後,樊鍾秀篤守「三民主義」並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東征西討,為革命立下赫赫功勳,多次獲得孫中山先生的表彰。
首稱中山先生為國父,得到國人響應
1925年,孫中山先生積勞成疾,在北京逝世。在中央公園社稷壇公祭時,時任豫軍總司令的樊鍾秀特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余,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兩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中山先生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的開始。193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國父」這一稱呼遂流傳至今。
在中山先生逝世之後,樊鍾秀篤守「三民主義」不動搖,繼續為革命南征北戰,先後在河南、江西等地與吳佩孚、閻錫山、張作霖等軍閥作戰,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五卅」運動中表現出了愛國愛民的革命精神。他多次發表通電,義無反顧地聲援上海等地的工人,聲討帝國主義慘害我國民之暴行;號召所屬官兵節衣縮食,捐款5萬銀圓給罷工的工人,派代表慰問上海受傷的工人和學生;倡議發行愛國公債,籌集資金,創辦工廠,安置失業工人;宣傳滬、粵、漢、潯慘案真相,呼籲中國軍人精誠團結,一致對外;在臨穎創辦滬案後援建國軍軍官學校,招收愛國青年1000多人參加學習,為部隊培養人才,提高部隊的素質;堅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武力對抗帝國主義主張。
在北伐的過程中,樊鍾秀的部隊隸屬於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奉武漢國民政府令,樊鍾秀在湖北隨縣就任國民革命軍西路軍總指揮,受馮玉祥指揮,率所部攻占湖北棗陽,至河南南陽、鄧縣,追殲直系軍閥吳佩孚。這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委任樊鍾秀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軍軍長,取消建國豫軍名義,並於1927年7月任命樊鍾秀為軍事委員會委員。
不受收買,毅然率部反蔣
1930年初,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反對蔣介石。蔣介石讓樊鍾秀回河南召集舊部相助,並委任他為豫陝邊防軍總指揮。樊鍾秀回到河南召集舊部3個師,約4萬人,司令部設在許昌。這一年的3月份,馮玉祥也委任樊鍾秀為第八方面軍總司令,並親臨許昌與他商議合作。樊鍾秀說:「蔣介石叛變了革命,我正要打他。」隨即率領部隊進軍許昌,擔任平漢鐵路正面作戰任務,這一位置在當時的戰場形勢下舉足輕重。
鑑於樊鍾秀部所處的關鍵位置,蔣介石囑咐南京政府中與樊素有關係的人物,函電勸樊幫助自己,並親派人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鍾秀移防荊紫關,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玉祥部大本營。樊鍾秀對這些都嚴詞拒絕並印發告官兵書,歷數蔣介石違反總理遺教、背叛革命的種種罪惡行徑,同時將南京方面所來的函電以及復電也附文印發,表示堅決反蔣到底。
鑑於勸降、收買不成,蔣介石便令第五軍團何成浚部的徐源泉、上官雲相等3個師攻臨穎,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玉祥雖然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戰局。
6月4日,樊鍾秀到南關視察戰況,回城至南門時,適逢蔣軍飛機低飛偵察,他的隨從勸他快步避入城門洞中。但他一生在槍林彈雨中從不畏縮,不但沒有躲避,反而站立橋頭,仰首大罵。轟然一聲,飛機投彈,樊鍾秀身負重傷,倒於血泊之中。待抬到司令部,早已傷重而亡,時年僅42歲。他的靈柩被運至北京,葬於西山碧雲寺,一代革命英雄就此魂歸黃土。
1920年,樊與許蘭洲部奉調出關,曾幾易防地,一度隸屬直軍吳佩孚,歸趙倜節制,改編為豫東第五混成旅。1923年樊部調駐贛南,受孫中山節制,脫離直軍。不久進入廣東,樊被委任為討逆軍司令,參加討伐陳炯明叛亂諸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受到孫中山的嘉獎,被譽為「好同志,真革命」,並召開大會為樊慶功。1924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一屆中央候補監察委員,10月任北伐先遣隊總指揮;同月,孫中山授樊部為建國豫軍,任樊為總司令。以後樊奉命率軍轉戰湘、贛、豫各地,經大小百餘戰,卓有功績。這時,樊軍已擴大為五個師又三個旅。1925年春,一度歸豫督和國民軍第二軍節制,參加了豫西消滅鎮嵩軍憨玉琨部的戰鬥。國民軍第二軍失敗後,退至京漢線以西,多次擊潰吳佩孚的「圍剿」,收復了南陽等縣。1926年7月,率師參加北伐,在武勝關截吳佩孚軍後路,吳幾被俘。1927年6月以後,樊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軍軍長、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參議。1930年初樊回河南,重整舊部,被馮玉祥編為第八方面軍,自任總司令,參加中原大戰。6月4日清晨樊在許昌南關視察督戰後準備返回城內時,被蔣介石的飛機投彈炸傷腰部,醫治無效,6月5日逝世。
人物年表
早期
樊鍾秀1888生於平頂山市石龍區夏莊人。在兄弟四人中行二,人稱樊老二。父名道隆,清末庠生,以教書行醫為業,有地85畝,自己耕種。
13歲逃學到少林寺學習拳棒。
宣統三年(1911年),鍾秀應同學徐萬年(武昌起義的炮隊代表)的邀請到武漢,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參加豫軍總司令李亞東組織的北伐軍,次年,李軍失敗,樊遭豫督通緝,同時,韓莊杆首牛天祥強索其家白銀百兩,家庭破產,便與家人逃往陝西宜川縣賀家溝開荒。當地占據黃龍山的杆首黃某,常去樊家食宿並索要大煙。
民國3年(1914)春某晚,黃某等又去樊家抽大煙,樊佯裝不識槍,索看,乘機將其擊斃。余匪敬佩,擁樊為首領。樊遂率100餘人,活動於洛川、甘泉、富縣一帶。是民國時軍閥,西北軍中最早的中國國民黨員,被孫中山任命為建國豫軍總司令。
民國5年(1916年),樊受陝西督軍陳樹藩招撫,升任騎兵營長。
中期
民國7年(1918年)3月,胡景翼組建「靖國軍」反段(祺瑞)討陳(樹藩)。樊遂離陳。
4月,經張鈁介紹參加「靖國軍」,任第二路軍司令。11月在潼關與援陳的劉鎮華軍大戰50餘天,因主力馬瑞旺降劉而敗退洛南。未幾,奉軍許蘭州與陳樹藩爭陝督,樊聯許打倒陳,被許編為第一支隊。後隨許返回河南,被趙倜編入宏威軍,任旅長,駐蘭考。
民國10年(1921年),張福來督豫,樊受張指派,參與收撫張慶(老洋人)。後任豫西剿匪司令。
民國12年(1923年)4月,粵軍總司令陳烔明叛變革命,吳佩孚令樊援陳。
由於對孫中山久已仰慕,大軍至岳陽、吉安時,先後派表兄莫某和參謀長劉覺民、副官李肖庭、王鼎洛去廣州見孫中山,孫親筆回信,並頒賞10萬元。樊接信,萬分高興。
10月,突破蔡成勛、方本仁部包圍,至贛粵邊界大萸,在劉覺民等人推動下,通電全國,宣布就任廣州政府委任的「豫軍討賊軍總司令」之職。11月9日,擊潰沈鴻英部三個師,占領南雄,繼而進駐韶關,控制了廣東的北方門戶,傳捷大元帥府。11月12日,孫中山立即給樊賀電曰:「豫軍討賊軍總司令樊鍾秀,精誠愛國,首義贛南,諸部將官士卒,俱能深明大義,戮力同心,據覽敷陳,至堪嘉許」。
這時,廣州形勢危急,陳烔明叛軍石牌、白雲山,將炮擊大元帥府。樊奉令16日夜開抵黃沙車站,又率眾徒步跑到廣九車站。孫中山作動員後,樊下令:「此次保衛廣州作戰,是奉孫大元帥命令,生死都極光榮,只准進,不准退,只准勝,不准敗!誰要當孬種,我先斃了他。」並向孫中山表示:「不打退陳逆,誓不生還!」樊仍用吳軍旗幟,四路衝殺,經一晝夜血戰,陳部三個師潰退130餘公里。
12月2日,樊率部凱旋,孫中山讓樊坐慶功會首席,並握手贊道:「好、好、好!好同志,真革命!」
民國13年(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樊當選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後期
民國13年(1924年)4月,陳烔明再次叛亂,孫中山命樊為援東路作戰軍右絡總指揮。樊軍取海豐,攻龍崗、平湖,擊敗陳軍,穩定了東江局勢。
9月,孫中山進駐韶關,誓師北伐。正面譚延闓為總司令,側翼以樊為總指揮,孫親授「篤信三民主義,實行建國方略」軍旗,委任樊為建國豫軍總司令。
樊軍於22日出師,破強敵,渡險關,浴血奮戰,兼程前進,行軍80多天,戰鬥50餘次,轉戰五省,跋涉2500餘公里,於12月19日抵達豫南。20日,發電給孫中山,報告北伐經過,23日,孫中山復電曰:「吾兄孤軍轉戰,所向無前,三月之內,由粵而豫,同時諸軍,望塵莫及,奇功偉績,嘉慰何似」。並告之左右:「各軍將領若能皆如樊鍾秀,何想革命不勝成功?」
民國14年(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北京,樊聞訊嚎啕大哭,三天不食,對部下說:「我死之後,如能葬於先生墓側,大願足矣!」
此後,憨玉琨進攻豫督胡景翼。樊協用胡擊敗憨,獲得大批武器裝備,部隊擴編為四個路,樊將建國豫軍改為建國軍,分駐汝、魯、寶、郟等縣。
5月,上海發生「五卅慘案」,樊通電全國:「鍾秀誓將率將士,與我愛國志士同踐衛民救國之天職,非達到廢除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領事裁判權等全國一致的主張,決不與日、英棄仇修好」。並於6月20日捐款5000銀元,支援上海工人運動。
同年11月,樊攻山西閻錫山失敗。
民國15年(1926年)5月,樊軍與張治功部在大營激戰大勝。接着,又大敗吳部對寶豐、南陽的圍攻。
7月,廣州政府決定北伐,派李道源至南陽見樊,希望出兵接應。樊親率第一、二兩軍,潛繞直軍後,連克柳林、武勝關,截斷吳軍後路,與北伐軍會師武漢。
民國17年(1928年)3月,樊乘馮與奉軍大戰之機,率師北進,於4月初連下葉、寶、魯、郟、襄及禹、密等縣,又占臨汝、偃師等地,進圍鄭州、逼洛陽。馮急調山東石友三、陝西宋哲元擊樊。樊軍敗退於皖屬渦陽、蒙城一帶,為保存實力,樊通電下野,去上海住閒。
民國19年(1930年)初,閻馮合作反蔣,蔣讓樊回河南召舊部相助,委任樊豫陝邊防軍總指揮。樊回河南召舊部三個師,約4萬人,司令部設在許昌。
3月馮委任樊為第八方面軍總司令,並親臨許昌與樊商議合作。樊說:「蔣介石叛變了革命,我正要打他」。
這時,蔣也親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移防荊紫關,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部大本營。當樊拒絕蔣的收買後,蔣便令第五軍團何成浚部徐源泉、上官雲相等三個師攻臨潁,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雖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戰局。
6月4日,樊到南關視察戰況,回城至南門時,被蔣機炸傷而死,終年42歲。其靈柩運至北京,葬於西山碧雲寺。[1]
相關電文
建國豫軍總司令電
《民國日報》轉全國父老公鑒:
近日上海英捕槍殺我同胞之事,我全國父老,已先聞知,中情痛憤,自不待言。然亦曾洞燭癥結而為一致對外之準備乎?彼英日兩國,同盟謀我,久視中夏為其屬土,故其手段之毒辣,舉動之蠻橫,絕非通電、演說、遊行、罷市等所能使其屈服於公理,而翻然自棄其帝國主義,以與我國人敦信修睦也。必也有一致抵抗撲令強權之決心與毅力,先令全國軍人痛恨內訌之非計,速息權利之競爭。詩云: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茲正其時,果有此等覺悟,而後秣馬厲兵,為愛國學生、工人作一強有力之後盾,以與英日強權者抗衡撙俎間,得外交勝利,固所欣慰。即不然,全國義憤之軍,進而與帝國主義奮鬥,亦必能挫堅折銳,使蠻橫之日英軍士震懾於青天白日旗旌之下,然後廢除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領事裁判權等,全國一致之主張,始得迎刃而解。鍾秀一介武夫,亦深知近世外交,必視全國一致之民氣軍力為標準,是以不憚煩言,為我國父老痛陳之。至於日英之殺我同胞一人,即與殺我全國同胞相等,況連日慘殺有加無巳:吾人此心未死,固不能不劍及屢及,奮袂而起,誓死以赴我同胞之急難也。臨電憤慨,佇候教言。
樊鍾秀 叩 佳 (《民國日報》1925年6月11日) 樊鍾秀對滬案之義憤捐洋五千元 開封樊鍾秀昨日來電云: 各機關各團體全國國民鑒: 滬案發生後,漢、潯案又相繼傳來,彼帝國主義者,對我國民實無相容之餘地。踐我領土,殺我人民,是而可忍,誠不若相率蹈東海以死,何必靦顏人間,自稱為一種民族。哀我循歷史上之遺習,遇事不能徹底改革,只以粉飾面目為長技,相濡以沫,苟圖生活,自謂已足。故一蟋與他種狡悍強梁之民族接觸,動輒失敗。此次滬、漢慘殺案,其蔑視人道,濫用武力,凡有血氣,均應敵愾。吾族在此世界上仍有立足之地,非預備絕大犧牲不可。第一步即實行對英日經濟絕交。凡英日租界及混合裁判制,一切不平等條約,或收回,或取消,或修正,非俟吾人民認為交涉滿意之時,永不與彼帝國主義者恢復邦交。目的一日不達,即以兵戎相見,亦所不辭。語云:寧為玉碎,勿為瓦全。鍾秀不敏,民意是從。除先籌銀五千元,即日派員向滬、漢慰問死傷諸同胞,激切陳詞,佇盼明教。 建國豫軍總司令樊鍾秀 叩 號 (《民國日報》1925年6月22日)
慰勉樊鍾秀電
光州探送樊總司令鑒:號電欣悉。我兄孤軍轉戰,所向無前,三月之內,由粵而豫,同時出發諸軍,望塵莫及。奇功偉跡,嘉慰何似!惟師行五千里,勞苦萬狀,廑念實深。文四日抵津,原擬七日入京與執政(指段祺瑞)商榷收拾時局。忽患肝腫,臥病兼旬,尚須調治數日,始能入京。茲已致電胡勵生兄,與兄接洽一切。勵生兄義烈過人,必能量力接濟。吳逆敗逃之餘尚據雞公山,我兄若率所部殲此渠魁,以伸公憤,尤所欣盼。特復,問訊起居,並慰問諸將士勞苦。孫文。漾。 據北京《晨報》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樊鍾秀部已入豫耶》 註:原電未署年月,據電文「四日抵津」判斷,時間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 《孫中山全集·第十一卷》: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
生平小傳
樊鍾秀(1888~1930)原名全有、鍾秀,字醒民。河南寶豐夏莊(今屬河南平頂山市石龍區)人。幼入私塾讀書,14歲上少林寺習武三年。1911年冬,應參加武昌起義的少林拳友李亞東等邀請抵鄂,得識黃興等民黨首領。1912年初被鄂督黎元洪任命為北伐左翼先遣軍副司令,率五營之眾殺回河南,連克新野、鄧州、南陽諸城。出生在豫東的袁世凱,不容他家祖塋之側有革命黨人活動,派其表弟張鎮芳為河南督軍回豫鎮壓。張用收編、遣散的辦法瓦解了先遣軍,並嚴令緝拿樊鍾秀等,樊遂潛回寶豐老家。為避官府緝捕和土匪勒詐,樊舉家西遷,來到陝西黃龍山區。這裡匪患更甚,樊家不得不三移住地。最後剛在西盤頭落腳,便遭一黃姓匪霸欺凌。樊鍾秀忍無可忍,召來好友郭金榜等,乘夜上山,刀劈匪首黃彪。接着,又帶人南下澄城,滅了馮原鎮民團,擊斃團總劉昭乙;回師黃龍,又端了清明山民團的窩,槍殺隊長郭玉山。消息接連傳出,樊鍾秀名聲大振。他被視為護境保民的英雄,許多綠林(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誅鋤惡霸土豪的武裝力量)、「刀客」(清末陝東民間秘密武裝,因成員經常佩帶長約三尺、寬約二寸的「關山刀子」而得名)慕名前來投奔,半年時間就聚集了百餘人槍。在土匪、民團不敢再胡作非為以後,樊將目標對準官府衙門,曾兩破宜川、奇襲宜君,整得省督署向這些縣派不出知事官員。殺人如麻的陝督陸建章,先派其子陸承武的把兄弟商震帶一個正規團去征「剿」,商怕折了自己的老本縮在延安不敢出戰;陸又改變策略,想拉攏、收編。就在這時,1915年隆冬的一天,陝北革命黨人惠又光來到黃龍山,向樊講述陸建章與袁世凱的歷史淵源、陸督陝後的累累罪行和陝人「反袁逐陸」的形勢,告誡他萬不可助紂為虐。樊鍾秀茅塞頓開,慶幸自己沒有誤上賊船,當即向惠表示:決不做袁、陸二賊幫凶。他說到做到,親擬討袁檄文,通電全國,表明立場。不久,他接受陳樹藩派來的說客、寶豐同鄉閻錫民的建議,派兵切斷了西安到延安的交通,逼得商震率部東渡黃河投靠了閻錫山,為逐陸立下了功勞。 1916年6月,陳樹藩接替陸建章督陝,隨即投靠北洋軍閥。民黨人士胡景翼、郭堅、曹世英等起兵反陳,樹起陝西靖國軍旗幟。是年冬,陳復派閻錫民去陝北說樊,樊因不了解實情,接受了陳的改編,並奉命南下,與陳部曾繼賢合兵一起,攻打靖國軍基地三原,失敗後退守涇陽。曹世英曾派人與樊密約裡應外合奪取涇陽,後因聯絡失誤而未果。不久,胡景翼部張義安等率隊攻打西安,陳樹藩急調樊部救援。初時,樊部駐西安城內東大街,後移城西南之魚化寨、甘家寨、木塔寨一帶,與張義安部對壘。一天,張義安率所部乘夜攻進魚化寨,解除了樊部一個連的武裝,又派人面見樊,促其起義。樊對陳樹藩附逆北京政府早已不滿,遂決定脫離陳樹藩,樹起靖國軍旗幟。張義安把收繳的武器返還,雙方約定息兵,樊部開赴商州一帶整頓,待機出擊。[2]
1918年8月,于右任應邀歸陝,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編靖國軍為六路,樊為第二路司令。陳樹藩為了對付日益強大的靖國軍,一邊向北京政府求援,一邊以「陝西省長」為誘餌,邀劉鎮華率鎮嵩軍入陝相助。 同年四五月間,樊得悉陳樹藩在保定訓練的一個旅進駐潼關,遂接受惠又光的建議,突襲潼關,將陳軍擊潰,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三天後仍撤回商南。次年6月,樊部進駐藍田,一度奔襲西安灞橋,擊潰陳軍一個團,打傷旅長一名;旋又進擊駐零口的劉鎮華部。此後,樊部西走大王鎮,進擊戶縣、周至。陳樹藩遣劉鎮華率所部鎮嵩軍全線出擊,樊撤至周至城內固守。這時,北京政府為支援陳軍,調集奉、直、晉、甘、川、鄂等省軍隊數萬人,從東、西、南、北四面進入陝西。靖國軍各路自顧不暇,無法援助樊部,樊在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協助下苦撐53天,終因糧彈不濟,被迫於1919年1月突圍退到鳳翔,與第一路郭堅部及援助陝西的雲南靖國軍第八軍葉荃部匯合。不久,樊以轉戰經年,軍民疲憊已極為由,與郭堅一起,同駐鳳翔、岐山一帶的援陳奉軍許蘭洲部商議,接受奉軍改編,樊任第一支隊司令;不願接受改編的滇軍第八軍開赴耀縣,與靖國軍其他各路會合。至此,靖國軍第一、二兩路與陳軍罷兵息戰,陝西西部的戰火暫時告息。
1920年,樊與許蘭洲部奉調出關,曾幾易防地,一度隸屬直軍吳佩孚,歸趙倜節制,改編為豫東第五混成旅。1923年樊部調駐贛南,受孫中山節制,脫離直軍。不久進入廣東,樊被委任為討逆軍司令,參加討伐陳炯明叛亂諸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受到孫中山的嘉獎,被譽為「好同志,真革命」,並召開大會為樊慶功。1924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一屆中央候補監察委員,10月任北伐先遣隊總指揮;同月,孫中山授樊部為建國豫軍,任樊為總司令。以後樊奉命率軍轉戰湘、贛、豫各地,經大小百餘戰,卓有功績。這時,樊軍已擴大為五個師又三個旅。1925年春,一度歸豫督和國民軍第二軍節制,參加了豫西消滅鎮嵩軍憨玉琨部的戰鬥。國民軍第二軍失敗後,退至京漢線以西,多次擊潰吳佩孚的「圍剿」,收復了南陽等縣。1926年7月,率師參加北伐,在武勝關截吳佩孚軍後路,吳幾被俘。1927年6月以後,樊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軍軍長、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參議。1930年初樊回河南,重整舊部,被馮玉祥編為第八方面軍,自任總司令,參加中原大戰。6月4日清晨樊在許昌南關視察督戰後準備返回城內時,被蔣介石的飛機投彈炸傷腰部,醫治無效,6月5日逝世。故居——河南省寶豐縣夏莊(今屬平頂山市石龍區)
視頻
樊鍾秀和少林寺很親密, 他也不是被人炸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