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鎮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鎮芳(1863年—1933年),字馨庵,河南項城閻樓人,乃袁世凱兄嫂之弟。

  • 清光緒進士。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等職。
  • 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1914年調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與朱啟鈐等同被列為「七凶」。
  • 袁死後參與張勳復辟,任內閣議政大臣、度支部尚書,復辟失敗後被捕。1918年獲釋,在天津任鹽業銀行董事、董事長。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File:5f8bd32eaa249.png|縮略圖|右|[原圖鏈接來自趣歷史]]]
姓名    張鎮芳  
字號    字馨庵      
民族    漢族      
官職    內閣議政大臣、度支部尚書  
出生地   河南項城
出生時間  1863年  
去世時間   1933年 
所處時代   清末-民國   
主要成就   署理直隸總督(清末) ,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   

人物生平

清末時期

  • 張鎮芳,字馨庵,號芝圃,河南項城閻樓村人,生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其先世從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徙項城虹橋(老城),經過幾代人的慘澹經營,積蓄日豐。其祖上以耕讀傳家,曾於虹陽鑄書樓,藏經史等書萬卷。張鎮芳的祖父名叫張致遠,字靜齋,飽讀詩書,應童子試列前茅,仕途有望。但縣太爺放出風聲,意在索取賄賂。張氏從來是「求仁維克己,羞趨邑宰門」,因此便無意仕途。乃父張瑞禎,字恩周,又字雨延,半生苦讀。「寒窗四十載,破壁晚登龍」,50多歲才中了光緒甲午科(1894年)鄉試舉人;張鎮芳的母親劉靜齋,乃兵部侍郎銜、漕運總督劉永慶的胞姑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張鎮芳兄弟就是在嚴謹的家教中成長的。
  • 張鎮芳在幼兒時期,剛會言語,其二老就口授《三字經》,繼教《四字鑒略》。稍長,即開講解意,使之口誦心唯。八歲入塾,孜孜攻讀詩書。父親常於書齋伴讀。每當張鎮芳讀史涉及忠孝仁愛信義之事,他父親總要大呼:「汝輩能如此,方不愧為子,無愧為人矣。」後來只要是張鎮芳讀經典詩詞文賦,父親不但危坐靜聽,而且對聲調的抑揚頓挫稍有含混失調的地方,立即指正;發現有了錯讀就嚴加斥責;課後還要分別作文,次晨交卷。平時學習中,他父親為他立了嚴格的學規,如聞雞而起,默背功課等。張鎮芳背誦詩文時,向不許點燈,只准燃兩隻香火。這是為了讓他集思靜心,慢慢養成勤學強記的習慣。業師余連萼,教導有方,與他父親的指導相配合,才使張鎮芳的學業得以早成。青年時,即以八股文做得好聞名鄉里。
  • 光緒十年(1884年),張鎮芳考上廩生,次年拔貢,秋闈鄉試為第一名舉人(解元)。
  • 光緒壬辰(1892年),舉進士,時年二十九歲。最初被分到戶部任六品京官,一直幹了八年。
  •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西狩長安。張鎮芳剛服喪回京不久,在京師失陷的當夜,同軍機處、禮部、內閣中書等一般官員,都換上便衣,準備出西直門追趕聖駕。他們西去十餘里,就見逃難人紛紛返回,聲稱前有散兵匪徒攔路搶劫,有的已被搶掠一空。此路不通,張鎮芳便轉道項城,待籌好盤纏後,又從河南往陝西,日夜兼程,歷盡艱辛,一直追到潼關,才追及鑾駕。被任命為陝西司行走,效勞兩宮。
  •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兩宮由西安迴鑾,東繞河南進入直隸。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迎駕入京時,張鎮芳會見了袁世凱。袁力勸張外調地方,並許以留魯任職。張權衡時機,未加輕諾。兩宮回京後,被恩賞為四品銜,仍在農曹供職。
  •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李鴻章病死,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鎮芳開始騰達。先委為銀元局會辦、直隸差委總辦,天津河間兵備道,又擢升長蘆鹽運使。張鎮芳恪盡職守,剔除積弊,為國庫增收銀兩56萬兩,還同英大使談判,使英人獨霸的開灤煤礦為中西合辦,因此升為二品京堂。
  • 光緒三十三年(1907)袁世凱遭御史彈劾,乃自請辭去練兵大臣等八項職務。清廷明升袁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暗奪袁的軍權。直隸總督一職,才由張鎮芳代署(從一品),因此他成了滿清最後一位直隸總督。
  •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張鎮芳為家鄉捐銀六萬兩,開辦百冢鋪師範學堂,比河南大學早辦六年。
  • 宣統元年(1909年),豫省受災。項城地勢低洼易澇,災荒更重。張鎮芳特捐銀四千元救災,一半給項城,一半給豫省其他受災地區。

民國時期

  • 民國元年(1912年),豫西白朗起義的戰火熾烈,幾乎威脅到袁世凱的家鄉項城。袁世凱急忙派陸軍總長段祺瑞赴豫視察。
  • 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便委任張鎮芳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由此,張氏門庭生輝,他的宅第也就成了旗杆高豎、石獅把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張帥府」。張鎮芳秉承袁氏意旨,在河南全面恢復封建舊秩序,取締革命的國民黨。宋教仁被刺後,河南革命黨人召開宋教仁追悼會,革命黨報紙《民立報》編輯寫了副輓聯稱:「目中竟無拿破崙,宜公先死;地下若逢張振武,說我即來。」竟被張鎮芳捕殺。同時,為鎮壓二次革命,他建立「軍警聯合會」。立即包圍《民立報》社,捕殺編輯部主任羅瑞青等4人。一時省城開封白色恐怖籠罩,無辜市民亦遭殃。任芝銘有詩憑弔:「帝鄉人命賤如麻,冤血三年浸碧沙。我欲招魂魂不至,腥風吹赤半天霞。」項城人最憤恨、最不能原諒張鎮芳的是他殺害了同鄉、自己選派到優級師範深造的學生、老同盟會員、省議員朱丹陛。朱曾在豫東南組織淮上軍同清軍作戰,在推翻帝制保衛共和的鬥爭中,是同閻子固先烈一樣大有功勞的人。在開封白色恐怖下,朱丹陛策劃炸毀開封火藥庫後潛回項城,不料行蹤暴露,張鎮芳令軍警聯合會派20餘騎兵追捕,1913年農曆八月二十一日,朱丹陛在老項城西關校場就義,後被馮玉祥(豫督)追認為二次革命烈士。
  • 民國三年(1914年)2月,袁以「剿匪無方亂殺青年」之名將張鎮芳撤職,由段祺瑞兼任豫督。
  • 民國四年(1915年)張鎮芳主持官商合股的鹽業銀行,以抗外資。原清政府的江南提督、袁世凱政府的江蘇都督、長江巡閱使張勳,一貫嚮往帝制,他的軍隊繼續留着清朝的髮辮,號稱「辮子軍」,他自稱「辮帥」。
  • 民國五年(1916年)六月袁世凱死後,張勳不僅自成一個軍閥派系,還在徐州成立「十三省區聯合會」(督軍團),旨在策劃復辟。此時北洋政府內部明爭暗鬥,1917年段祺瑞黎元洪免去總理職務,想借張勳的力量驅逐黎元洪。於是張勳就以調停之名,帶5000辮子軍進京逼黎去職。而各派復辟勢力也一齊湧向京津一帶。當年7月1日清廢帝溥儀宣布復位,還大肆封官授爵,張鎮芳被封為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經過12天,遭到全國人民反對,復辟徹底失敗。張鎮芳以內亂罪被捕,由大理院管轄審理,被判無期徒刑。但張鎮芳神通廣大,為之說項者多挾有大勢力,(如東路軍司令段芝貴等)經過多方通融又由其子張伯駒以張鎮芳名義義捐賑款40萬元,判刑後隔兩天,以病為由保外就醫,送回天津,坐牢3個月後重獲自由。 張鎮芳出獄後,住天津的時間多,此間擔任鹽業銀行董事長,並未介入政治,有時回項城小住。
  • 1920年任北方銀行董事長.。
  • 1928年棄政從商,任鹽業銀行董事長。
  • 1933年病卒,時年70歲,葬天津東南郊吳窯村。

人物相關

  • 著有《詩抄》一卷傳世。張鎮芳有妻妾,兩個子女早殤。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以胞弟錦芳之子家騏(伯駒)為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