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大釗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大釗故居位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建於1881年。故居分為前中後三院,為冀東農村地區典型的穿堂院式建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誕生於此。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河北省樂亭縣新城區還建有李大釗紀念館

名人簡介

李大釗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從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釗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後居住過八個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一家在石駙馬大街後宅35號(今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北院居住將近四年,這是他在故鄉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釗故居被公布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故居李大釗的故居分為一小三合院,總占地面積約550平方米,有北房3間,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其中北房東屋為李大釗夫婦的臥室,東耳房為李大釗的長女李星華的臥室,東廂房北間為李大釗長子李葆華的臥室,南間是客房。西廂房為李大釗的書房。黨史專家一致認為,北京李大釗故居是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創辦中國共產黨、領導北方工人運動、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見證。

李大釗所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特點等一系列論述,為中國共產黨開創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先例,他的大量論著,有待於我們繼續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臥室李大釗自已非常喜歡這處住宅,這裡是他與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最快樂、最開心的地方。李大釗的次子李光華、幼女鍾華出生在這裡,他的長子葆華、長女星華都是在這裡耳濡目染,最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西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李大釗故居的保護工作,斥資實施李大釗故居居民搬遷、文物修繕工程。在市、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注下,李大釗故居於2007年5月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80周年之際正式對社會開放[1]

修繕狀況

庭院位於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今日起對外開放。近日,記者從市文物局了解到,該故居修繕工程是北京市人文奧運文物搶險項目之一。此次修復歷時1年,投入1千餘萬元,完成了居民搬遷、文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

李大釗故居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着特殊的價值。在後宅胡同居住的時期,是李大釗人生事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是他異常忙碌的時期。他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鞏固和發展國共合作、李大釗樂亭故居導北方革命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也是名重當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學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間,李大釗發表各種文章140餘篇,文字總量超過33萬餘字,平均每9天一篇;參加各種會議120次,包括共產黨三大、國民黨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會;陪同會見、拜訪各界人士30次,講演30次(不算講課),到廣州上海武漢洛陽天津等地從事教學和革命活動。當年,許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釗家借住,感受過李大釗師長般的關愛和教誨。中共北方黨組織的一些重要會議曾在李大釗的書房內召開[2]

黨史專家一致認為,北京李大釗故居是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創辦中國共產黨、領導北方工人運動、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見證。李大釗所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特點等一系列論述,為中國共產黨開創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先例,他的大量論著,有待於我們繼續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李大釗自已非常喜歡這處住宅,這裡是他與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最快樂、最開心的地方。李大釗的次子李光華、幼女鍾華出生在這裡,他的長子葆華、長女星華都是在這裡耳濡目染,最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西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李大釗故居的保護工作,斥資實施李大釗故居居民搬遷、文物修繕工程。

在市、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注下,李大釗故居於2007年5月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80周年之際正式對社會開放。

視頻

李大釗故居 相關視頻

李大釗故居紀錄片一
李大釗故居紀錄片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