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疆塔城地區老年公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疆塔城地區老年公寓是一所敬老院

敬老院(geracomium)也稱安老院、養老院,是為老人提供住宿和日常起居照顧的地方,工作人員分為社工、護士醫生義工及助理員等,是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1]

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2]蘇聯的養老院,收養沒有法定贍養人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家生活的老年人。養老院的全部費用由國家負擔,個人還可以按規定領取原來享受的養老金撫恤金的一部分。

機構介紹

新疆塔城地區老年公寓於二00六年十一月隆重開業。幾年來,老年公寓在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工作人員辛勤努力和入住老人的支持配合下,各項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已進入規範化運行的模式,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老年公寓是面向社會,面向每一個家庭的養老服務機構。是由政府投資興辦,實行自收自支、市場化運營的非盈利性機構。由於擔負職責的特殊性,對公寓各方面工作要求標準高、起點高,要求全體服務人員必須明確服務理念,牢記服務宗旨。我們的宗旨是:用親老、愛老的心,以賓館化服務、家庭般親情,讓每位入住公寓的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老年公寓崗位分設辦公財務室、醫務室、衛生護理班組、伙食班組、後勤班組等。每周列行一次總查房制度。醫護人員每天進行查房,使老人健康得到保證;衛生護理班組在實行每周服務流程,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使老人生活起居得到照料;伙食班組在伙食管委會的領導下,實行包餐和訂餐兩制,保證老人一日三餐的飲食。後勤班組承擔供暖、供冷熱開水、庭院綠化、設施設備維修、安全保衛等,提供後勤保障服務。

老年公寓現入住老人82名,年齡最大的九十六歲高齡。我們極力打造「一流的服務、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環境」,塑造名副其實的外部形象,從硬件軟件、從生活到保健、從物質享受到精神生活,努力為老年人創造舒適、安逸的養老環境。為生活不便的老人打開水、送餐服務;陪老人聊天、談心;為老人代購物品;推老人散步;為老人訂報、讀報;每周組織老人學習,徵求建議;組織老人郊遊;逢年過節改善伙食等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務,努力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中國養老

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五保戶」[3]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農業生產合作社對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來,隨着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敬老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1988年,全國農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個縣(縣級市)在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辦起了敬老院[4]

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許多地區還為優撫對象[5]的孤老興辦光榮院,吸收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敬老院貫徹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集體承擔,統籌解決。

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組織供給有困難的,由國家給予補助[6]。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養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經常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有的鄉鎮把敬老院辦成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鄉、鎮社區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視頻

新疆塔城地區老年公寓 相關視頻

敬老院專場視頻
社會實踐——探訪敬老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