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養老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養老金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着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儘管中國政府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1]

2019年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隱憂正在浮現,養老金入不敷出、兩極分化的問題漸趨嚴重。根據預測,到2035年左右,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積結餘或將耗盡。[2]

2019年4月23日,針對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的言論,人社部回應: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請大家放心。[3]

法律法規

2015年6月29日,中國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5年7月13日。[4]伴隨着養老改革的紮實推進,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基金規模不斷擴大,養老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應時出台。8月2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由國務院近日正式頒布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這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史上的一項大事和重大突破,標誌着數以萬億元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新力量。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5]

主要分類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準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領取條件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致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鑑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異地取現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7日發布消息稱,從2014年8月1日起,離退休人員個人基本養老金賬戶每月前2筆且每筆不超過2500元(含2500元)的部分免收本行異地取現手續費,而前2筆中每筆超過2500元的部分,以及第3筆之後的金額可收本行異地取現手續費。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銀監會印發的《關於印發商業銀行服務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目錄的通知》從2014年8月1日起實施。通知第二條規定:「商業銀行免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本行簽約開立的個人基本養老金(含退休金)賬戶,每月前2筆且每筆不超過2500元(含2500元)的本行異地(含本行櫃檯和ATM)取現手續費。」

據介紹,8月1日實施時,仍通過銀行專用存摺、借記卡發放基本養老金的,在存摺上和卡對賬單上進行養老金標識。人社部等要求,個人基本養老金賬戶變更時,各地要同步做好免收本行異地取現手續費的切換工作。

基金投資

2019年10月21日,人社部在2019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金投資運營和監督管理工作穩步推進。截至9月底,已有18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會簽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9660億元,其中7992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6]

發展困局

在中國,養老金一直屬於社會的核心問題。隨着中國老年人口的總數不斷提高,社會養老問題也時刻影響着管理層的整體決策。根據數據統計,當前中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高達13.26%,而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也超出7%的全球老齡化水平。

當前國內社會存在着一種現象,即在老齡人口迅猛增加的同時,社會新增勞動力卻沒有出現顯著性的增長,有研究分析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或將在2020年前後消失。縱觀全球的發達資本國家,不少國家同樣出現了類似的難題。以日本為例,經歷了1961年至1970年間的國民倍增發展時期後,日本的綜合國力得到迅速的提升。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增長以及社會醫療技術水平的顯著提高,本土的老年人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暴增。更有當地的權威數據預測,2020年後日本的老齡化水平或將高達40%。

在國內通脹壓力持續高漲的環境下,近幾年社會對養老金改革的呼聲也愈發強烈。然而,經歷了多年的實踐試驗,中國式的養老金改革似乎漸行漸遠,而百姓期盼的改革方案卻遲遲沒有出台。當前中國的養老金改革深陷五大困局:

即養老金雙軌制困局:國內的養老金雙軌制屬於歷史性遺留問題。由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改革進程緩慢以及涉及的制度性難題甚多,因此當前國內機關事業的養老保險制度仍沿用着1978年之前的制度。經歷三十餘年的差異化發展,養老金雙軌制已然成為當前社會矛盾的激發點。

養老金缺口的困局:有調查機構認為,2013年中國的養老金缺口可能達到18.3萬億。可以想象,假設該預測成立,當前社會養老金缺口將占國內GDP總值的35%。巨大的養老金缺口也必定影響着國家的財政支出,也會為國家財政帶來巨大的填補壓力。

養老金儲備困局:根據數據統計,當前中國養老金儲備規模僅為GDP總額的2%,該數值遠遠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養老金個人空賬持續增長是當前的主要問題。

養老金投資營運困局:按照數據統計,新農保、城居保以及城鄉保三項保險的累計結餘約55%的數額基本屬於活期類存款。養老金進入股市等投資渠道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

延遲退休的制度困局:隨着養老金缺口的持續擴大,延遲退休年齡以及增加個人繳納費用成為緩解社會養老金缺口的主要方式。然而,盲目採取上述的緩和方式必將會引發社會的不滿。

養老金收不抵支

2014年10月30日,財政部公布了2013年全國社保基金決算的報告,2013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金收入是2079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支出是1669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0%。有專家預測,職工養老保險如此運行下去,年底將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

不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認為,「雖然基金支出的增幅大於收入的增幅,但養老基金的總收入仍然是大於總支出的,能夠確保當期養老金的發放和支付。」他還強調,造成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支出增幅大於收入增幅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年國家加大了對民生的投入,養老保險受益人群的範圍更廣了,同時保障的水平也更高了。

大型險企的專業人士崔鵬認為:支出增速連年大於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收入的一部分拿去填補了過去的隱性債務,造成了支出增加;

其次,近幾年來,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情況和養老金支出的增長情況存在不匹配。

國外現狀

歐美一些國家除了養老金外,還有一個非常發達的保障老有所養的輔助網絡。比如,美國在稅收政策上實行間接的財政轉移,支持養老金制度;德國則是每年要拿出幾百億歐元支撐其龐大的養老保障系統運轉。

而退休金的來源,各國有許多不同之處。在美國,僱主和雇員各拿出工資收入6.2%作為稅收,形成專用「社安金」。其中85%用於支付養老金,15%則用來支付殘疾金、遺屬遺孤撫恤金等其它社會保障基金。在法國,基本養老金由僱主交8.2%,雇員交6.55%;法國對遺屬遺孤補助的資金來源於由僱主按雇員收入的5.4%繳納,作為困難家庭補助金。

很多國家的退休職工領取的退休金並沒有一個固定額,要視退休年齡、工作年薪和年限、供職崗位等情況的不同。瑞典的養老金分成兩塊,一部分是基本養老金收入,另一部分是「養老附加金」,這是瑞典特有的。「養老附加金」據退休前的收入狀況和納稅情況而定,工齡越長,工資越高,「養老附加金」積累的就越多,退休後就能領到越多的退休金。而在法國,情況就不一樣了。一般職工退休後可以領取原工資50%的退休金,公務員則按退休前工資的75%計算。

中央調劑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實行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不會增加企業和個人繳費負擔,也不會影響離退休人員待遇水平。[7]

相關鏈接

養老保險「並軌」改革並無清晰路線圖

養老金改革成為當前人們熱議和期待的問題之一,是因涉及每個人當前的或潛在的切身利益。歷史形成的「雙軌制」造就了養老金的不公平也成為了改革收入分配及養老金機制最難啃的硬骨頭。人社部表態,養老保險「並軌」大方向是明確的。但如何並,怎麼並,用多長時間並仍未有清晰路線圖,改革仍在繼續。

機關單位未動,向下並軌致改革阻力重重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採用「向下並軌」的方式,拉大了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之間的待遇差距,造成新的矛盾。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秘書長齊傳鈞齊傳鈞說:「比如,一聽說養老金改革,不少大學老師申請提前退休,制度倒逼人做出不合理的選擇。」

近七成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73.5%支持彈性退休

當前各方討論養老保障熱點仍聚焦於養老保險制度的模式選擇上,退休年齡的延遲或將納入正在研討中的養老保險改革方案中。人民網聯合專業第三方調研機構——清研諮詢、優數諮詢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59%的受訪者認為廢除退休雙軌制的時機已經成熟。此外,還有73.5%的受訪者支持實行彈性退休制。截至2014年4月18日,全國已有25個省區市已完成了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的工作,北京每月平均養老金水平達到3050元排在首位。

養老金投資吹風會舉行 預計數千億資金入市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2014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結餘資金為3.6萬億元,其中實際能夠用作資本市場投資的規模大概在2萬億元,在這2萬億裡面最多有30%,即大概7000億能投入股市。[8]

延長繳納

從2011年7月1日起,外埠戶籍人員在符合相應條件的前提下,開始允許在北京市辦理退休手續。需要滿足的兩個條件就是:

一是男性滿50周歲,女性滿40周歲以前在北京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外埠人員在本市實際繳費年限累計滿10年;

二是在達到退休年齡時,在各地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年限累計至少要滿15年。這意味着北京的養老金開始向外埠戶籍人員打開「懷抱」。但在「利好」的同時,不難看出,兩個年限的限制中,必然會產生一個中空地帶:對於在北京繳費年限確實滿10年、但整個繳費年限又不滿15年的這部分外埠戶籍人員,就存在着兩難的境遇,到哪裡退休都面臨無法滿足繳費年限達到15年的必要條件。

就此,2013年12月27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首次明確表態,2014年1月1日起,不足15年者可通過延長繳費社保費的方式以滿足退休的必要條件。外埠參保人員應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當月提出延長繳費書面申請,並於次月開始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直至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條件,即達到15年的繳費年限。之後,由社會保障事務所為其申報辦理退休手續,自人力社保行政部門核准的次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實行社會化管理。

而對於延長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的外埠參保人員,仍不滿足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的(男滿25年,女滿20年)可自願申請一次性補繳差額年限的基本醫療保險費。

對於符合在北京市延長繳費條件的參保人員,通知中強調,如果因工作需要單位繼續留用,雙方應簽訂書面協議,明確留用時間及有關事項,報市或區縣人力社保部門備案,並將備案後的書面協議在社保經辦機構留存。留用期間企業和職工雙方應繼續按本市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單位留用結束後,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仍不足規定年限的,可以按《關於參保人員延長繳納社會保險費有關問題的通知》延長繳費。[9]

2019社保新政策來啦!未繳滿15年養老金的,全部都這樣處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