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慢性腎臟病是2000年由美國的K/DOQI組織提出的關於腎臟疾病的定義,包括了兩個概念:第一個就是在3個月以上出現腎臟的病理組織的損傷,第二個就是3個月以上出現腎臟檢查的異常,包括尿常規檢查異常或者血肌酐升高,都反應了腎臟的損害的這種表現。此外,如果做B超發現了一個持續的腎臟積液或者結石,可能也是定義為慢性腎臟病的範疇。[1] 慢性腎臟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常說的尿毒症屬於比較老舊的概念,通俗的講就是指毒素留在血液中,特指慢性腎衰竭患者在腎功能惡化到一定程度後所進入的臨床階段,尿毒症早期和尿毒症晚期。目前在臨床應用中這種尿毒症分期已經不在廣泛使用,取而代之的是ckd分期,分析方法根據腎小球濾過率將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其中腎衰竭的診斷標準為GFR小於15ml/min,對應過去所說的尿毒症早期和所尿毒症晚期患者,腎衰竭是指活檢和檢驗損傷標誌物證實的腎臟損傷和腎小球濾過率持續小於60ml/min,時間超過三個月。
所謂的慢性腎臟病也是我們整個臨床和這個腎臟病這一塊的,整個概念的一個轉化慢性腎臟病是近年來,全球就是全世界整個腎臟病學界對他一個明顯的一個界定,所謂的慢性腎臟病就是說它整個病程超過了三個月,在臨床上出現了尿常規與化驗有蛋白尿,有腎小球性的這個血尿或者是生化檢測,出現了腎功能的異常包括肌酐、尿素氮的升高包括我們影像檢查出現了問題,包括我們的結石、腎囊腫、腎臟胃、腎腫瘤等等。這些影像檢查出現了問題,超過了上個月都界定了這個慢性腎臟病,所以慢性腎臟病的概念非常非常大,作為我們腎科醫生最關注的一些腎小球腎小管和一些這些其他的,有關腎臟這一塊的這種疾病,在臨床上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剛才所說的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等等,當然了在整個慢性腎臟病的治療過程中,它的預後因為病理類型不一樣它的預後也是不一樣的。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牽頭的全國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這意味着每10個人中就有一名慢性腎臟病患者,預計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總人數超過1.2億。慢性腎臟病這個概念的提出促使我們更重視腎臟病的防和治,慢性腎臟病指的是腎損害,腎損害持續大於或等於三個月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慢性腎臟病。腎損害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判斷:1、血液的提示。血液中與腎臟有關係的一些指標有問題,比如說尿素氮、肌酐,或者是尿里出現蛋白、有血尿、有管型。2、影像學檢查,比如說做超聲,發現腎臟有問題,3、腎小球濾過率減低,小於等於60毫升每分鐘。這幾個方面如果有問題,且超過了三個月那麼就可以診斷為慢性腎臟病。[2]
治療原則
根據腎小球濾過率的水平,慢性腎臟病可以分為5期,3期就是指腎小球濾過率在30-59ml/min之間。對於它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評估慢性腎臟病的病因、發展速度以及積極治療併發症。因為對於患者來講一旦進入慢性腎臟病3期,會進行性的發展,逐漸進展到慢性腎臟病4期、5期,5期就是指腎衰竭期,需要做腎臟替代治療。患者到3期的時候可治範圍比較廣,如果不積極控制,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就進展到5期。如果治療效果比較好,可能持續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進展到慢性腎臟病5期。所以對於慢性腎臟病3期的患者,正規的治療、積極的防控很重要。
慢性腎臟病分期如下
1、一期:腎小球濾過率大於90ml/min,肌酐清除率未受影響,治療重點為診治原發病;2、二期:腎小球濾過率為60-89ml/min,防治重點為預防心血管併發症及治療原發病;3、三期:腎小球濾過率為30-59ml/min,防治重點為預防各種併發症;4、四期: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15-29ml/min,患者需積極進行治療,避免產生嚴重的併發症;5、五期:腎小球濾過率小於15ml/min,即慢性腎衰竭,建議患者進行透析前準備和透析治療。
雷公藤性味苦,寒,有大毒,歸心、肝經,功效為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化瘀、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作用最早收載於《神農本草經》,已有近兩千年的應用歷史。在1980年首次發現雷公藤治療腎炎的作用,經過動物實驗及臨床驗證,明確其治療範圍與皮質激素相似,其機制為:
1、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及較強的免疫抑制效應;2、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生存與分泌,降低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3、改變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狀態,維持濾過膜電荷屏障完整性;4、降低腎臟合成血栓素A2水平。在臨床應用中,目前常用的雷公藤製劑為雷公藤多甙,研究發現,雷公藤多甙對足細胞損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臨床試驗也證實雷公藤多甙能顯著減少以足細胞病變的腎病綜合徵患者的蛋白尿,尤其是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和微小病變型腎病,此外還可用於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繼發性腎臟病的治療。[3]
慢性腎臟病的早期信號
腎臟沒有像心臟般跳動的狀態,也不像胃會因吃得過飽而有脹痛的感覺;它任勞任怨,默默地扮演着體內「清道夫」的角色,過濾並清除代謝產物。正因為如此,它所受的傷害也是無聲的;等到出現症狀時再就診,腎功能可能已喪失大半,影響的範圍不僅只是泌尿系統,也會傳至循環系統,對身體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臨床經驗表明,慢性腎臟病早期可以出現以下信號:1)乏力、容易疲勞、腰酸、腰痛;2)尿中出現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尿蛋白排泄增多;3)血尿;4)夜尿增多;5)反覆眼瞼或下肢浮腫;6)血壓增高;7)不明原因的貧血、皮膚瘙癢、抽筋、牙齦出血等;8)不明原因的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9)尿量減少。
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
1、從血液流變學角度進行的研究可以證明,腎病患者有血漿粘度、全血粘度、纖維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性明顯增加的現象,而這些現象是導致腎細胞缺血或壞死的重要原因。
2、感染時腎病的誘因之一,咽炎、扁桃體炎等感染都會引發腎病,感冒則是引發、加重腎病最常見的一種感染。
3、惡劣的外在環境因素如風寒,潮濕等都會造成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降低。
4、勞累過度造成人體免疫力降低,長期下去會引發腎病。
5、長期憋尿不僅容易引起膀胱損傷,尿液長時間滯留在膀胱還極易造成細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輸尿管和腎臟,其中的有毒物質就會造成腎臟感染,從而引發尿路感染、腎病甚至尿毒症。
6、亂用藥而導致的腎病屢見不鮮。很多感冒藥、消炎止痛藥、減肥藥和中草藥都有腎臟毒性,而這些藥物都十分常見,使用廣泛,沒有醫藥知識的市民在自我用藥時往往容易險象橫生。肥胖的人容易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而這些慢性病如果控制不好,長此以往就容易損害腎臟,間接引發腎病。
7、食鹽過多容易引發腎病。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是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氯對胃酸的產生和維持人體血液的滲透壓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食鹽中的鈉,在人體中含量過高可使體內積水,產生浮腫,能使血容量和小動脈張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所以食鹽量高的人,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高。而高血壓極容易並發腎病。
8、許多疾病可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的損傷,導致腎病綜合徵。成人的2/3和大部分兒童的腎病綜合徵為原發性,包括原發性腎小球腎病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和急進性腎炎等。按病理診斷主要包括:微小病變性腎病,膜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繫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膜增生性腎炎)和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它們的相對發病率和特徵見表1。繼發性腎病綜合徵的原因為:感染、藥物(汞、有機金、青黴胺和海洛因等)、毒素及過敏、腫瘤(肺、胃、結腸、乳腺實體瘤和淋巴瘤等)、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澱粉樣變及糖尿病等。成人腎病綜合徵的1/3和兒童的10%可由繼發性因素引起。
9、體液長期處於酸性環境,屬於鹼性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被中和,更加速了各種腎病的形成,酸性體質易引起腎功能低下。
日常保養
1.低鹽、低脂、優質蛋白。
2.適量運動,避免勞累,注意休息。
3.預防感冒,避免感染 。
4.慎用藥物(包括中藥)。
5.保持良好心態。
慢性腎臟病防治中既要重視早期診治,又要避免跟着廣告跑。目前大多數慢性腎病難以根治,期待靈丹妙藥,想把慢性腎病徹底根治,是不切實際的,治療的目標應該定位在控制併發症和延緩疾病進展,避免進入尿毒症期。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前提,定期檢查是關鍵
飲食上要少吃鹽、勿暴食、多喝水、不憋尿。食鹽量大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而如果一次吃過量的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尿酸及尿素氮會增加腎臟的工作量;每天喝充分的水並隨時排尿,避免腎臟結石。
要堅持鍛煉身體,控制體重,避免感冒,戒煙、適量飲酒。當喉嚨、扁桃腺等有炎症時,立即在醫生指導下採用抗生素徹底治療,避免鏈球菌感染誘發腎臟疾病,尤其是小孩。腎病患者懷孕後,可能會加速腎臟病惡化,引起腎功能不全,所以懷孕前最好檢查有無腎臟病,了解腎功能情況。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應密切關注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至少每半年監測一次尿常規、尿微量蛋白及腎功能,以便早期發現腎臟損害,而健康人也需要一年檢查一次尿常規和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並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產生巨額的醫療費用。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有優勢,但也存在不少困惑(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還缺乏循證醫學證據;中藥的成分複雜,療效機制不明;基礎理論研究較迷惘)。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的思路和方法是:(1)加強單病種優化方案的研究;(2)加強確有療效的新藥開發研究;(3)加強中醫藥治療腎臟病作用機制的研究;(4)加強有毒中藥腎損害的機制及防治研究;(5)利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探索中醫腎本質的研究;(6)組織編寫《慢性腎臟病中西醫結合防治指南》;(7)大力宣傳,重視普查,早期預防(慢性腎臟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醫療費用昂貴,但知曉率卻不足10%,有的人一生都沒有做過尿液檢查,腎臟有沒有問題一無所知)。期望通過實現上述措施,以提高中西醫結合防治慢性腎臟病的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