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兒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兒科(或稱兒科)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分支,專門醫療患病的嬰兒、兒童青少年。最大的年齡通常至青春期。一個受到這方面知識專門訓練的醫生被稱作兒科醫生

發展歷史

黃帝內經》對兒科疾病已有記述,在《史記》中扁鵲在秦國醫小兒病是中國最早的小兒醫[1]。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帛書醫方中也發現當時已有嬰兒索痙、嬰兒病癇等記載。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已按病症分類記述小兒疾病。唐朝開始在太醫署內設少小科與內、外、五官科並列。

19世紀後期,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醫療服務日益向專科化方面發展。為了同這一趨勢保持同步,醫學院校中的課程設置也開始分化。在美國,兒科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開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年齡分期

胎兒期

臨床上將胎兒期劃分為3個階段:①妊娠早期,此期為12周,受精卵從輸卵管移行到宮腔着床,細胞不斷分裂增長,迅速完成各系統組織器官的形成。此期各組織器官處於形成階段,若受到感染、放射線、化學物質或遺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可引起先天畸形甚至胎兒夭折。②妊娠中期,自13周至28周(16周),此期胎兒體格生長,各器官迅速發育,功能日趨成熟。至28周時,胎兒肺泡發育基本(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完善,已具有氣體交換功能,在此胎齡以後出生者存活希望較大。③妊娠後期,自29周至40周(12周)。此期胎兒體重迅速增加,娩出後大多能夠存活。做好婚前、孕前體檢,普及孕前諮詢,定期監測胎兒生長發育,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和濫用藥物,預防感染,保持良好心情是孕婦和胎兒的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

新生兒期

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生後28天,此期包含在嬰兒期中。

新生兒期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約占嬰兒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生兒早期為高。此期包括了妊娠後期、分娩過程和新生兒早期3個階段,是小兒經歷巨大變化、生命受到威脅重要時期。圍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水平、婦產科和新生兒科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婦幼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切實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通過兒科和婦產科工作者協作,控制影響圍生期死亡率的因素,提高圍生期保健水平,有利於降低圍生期死亡率。

嬰兒期

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1周歲,其中包括新生兒期。

此期為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每日需要的總熱量蛋白質相對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發生消化和營養紊亂,發生佝僂病貧血、營養不良、腹瀉等疾病。嬰兒期體內來自母體的免疫抗體逐漸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對疾病的抵抗力較低,易患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此期保健重點在提倡母乳餵養、指導合理營養和及時添加輔食、實施計劃免疫和預防感染。

良好生活習慣和心理衛生的培養可從此期開始。

幼兒期

自滿1周歲至3周歲。體格生長速度減慢,智能發育加速。

開始會走,活動範圍增大,由於缺乏對危險事物的識別能力和自身保護能力,要注意預防發生意外傷害和中毒,預防傳染病,保證營養和輔食的添加,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使用餐具的能力[2]

學齡前期

自滿3周歲至6~7歲。此時期體格發育進一步減慢,但智能發育增快、理解力逐漸加強,好奇、好模仿,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感情。可進入幼兒園,學習簡單文字、圖畫及歌謠。此時期可塑性很強,應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愛勞動、愛衛生、愛集體、懂禮貌等優良的品質。應開始重視眼和口腔衛生。仍應防範發生傳染病、意外事故和中毒等。

學齡期及青少年期

視頻

小兒體科檢查(二)

小兒科診治中心

參考文獻

  1. 我國現存最早的兒科專著,古方中醫網, 1996-2-26
  2. 兒科學——各年齡分期及特點,360doc個人圖書館,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