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鍵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鍵琴意大利語:clavicembalo;德語:Cembalo;法語:clavecin;英語:harpsichord),也稱撥弦鍵琴或羽管鍵琴,出現於14世紀左右,是一種從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18世紀巴洛克時期盛行於歐洲樂器。它與小鍵琴同時並存流行約200年,到了18世紀時才居於鍵盤樂器的主導地位。根據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由於大鍵琴的發聲源來自收藏在內部的絯線,並利用琴鍵及其內置裝置令弦線撥動而發聲,因此被歸納為弦鳴樂器。其分類號為314.122-4-8。一般樂器分類法則歸入鍵盤樂器撥弦樂器

歷史

巴洛克時期早期一直到古典時期,亦即是19世紀20年代末,都是大鍵琴音樂的發展最高峰時代。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生為大鍵琴創作出無數傑出的作品。雖然大鍵琴因為古鋼琴現代鋼琴出現後沒落了,但是到了20世紀初10年代之後,卻在法國復興起來。由於現代製造鋼琴技術不斷進步,大鍵琴柔合了新舊特色,因此,在法國大鍵琴又被稱之為 clavecin[1]

特色

過往大鍵琴所用來撥弦用的撥子多是由鳥類的羽毛管所做的,現今改良後的大鍵琴,大都改以塑膠作為撥子。由於大鍵琴基本上是利用撥弦來發出聲音,所以它的音色較為清脆而細弱[2]; 像古典吉他或者是匈牙利的辛巴龍 (cimbalom), 不像鋼琴的聲音那麼堅固沉實。另外大鍵琴的音量也比現代鋼琴小得多,而且也沒有像現代鋼琴那樣,可以產生巨大的聲音上的變化。大鍵琴的表演不但擔任獨奏,也有合奏伴奏; 通常以通奏低音演奏形式出現。另外,大鍵琴有很多特點是現代鋼琴所無法取代的。由於大鍵琴的彈奏速度比現代鋼琴快許多,因此許多樂曲要按大鍵琴的速度在現代鋼琴上彈奏是不現實的。最明顯的例子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幾首帕蒂塔 (partitas),由於現代鋼琴基本上阻力較大, 因此幾乎無法演奏。大鍵琴速度雖快,但更重要的是, 它在裝飾音的處理上更簡單、更漂亮。裝飾音巴洛克音樂是相當重要的元素。大鍵琴彈裝飾奏的時候由於音快、音量輕,在現代鋼琴上表達非常困難。由於大鍵琴音量的變化不大,所以這些裝飾奏,大鍵琴處理上便輕而易舉了。

現狀

大鍵琴極大的缺點是無法使用手指直接改變其音量和音色, 終於使得在18世紀才發明的古鋼琴逐漸在18世紀末期取代了它過去在鍵盤樂器類的首要演奏地位。20世紀隨着巴洛克音樂古風的再度流行, 大鍵琴又重新受到了關注, 世界各地音樂學院依然設有大鍵琴學習的課程和學位, 而且, 現在也出現了許多性能極佳的仿製或翻新過的古董大鍵琴。

視頻

大鍵琴 相關視頻

大鍵琴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
斯卡拉蒂奏鳴曲(大鍵琴/Mathieu Dupouy)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