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山植物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山植物園

中文名稱;南山植物園

別名;山城花冠

行政區類別;重慶市

面積;551公頃

著名景點;薔薇園,盆景園,

山茶園,蘭園,梅園等。

榮譽;國家4A級旅遊區

南山植物園坐落在省級南山風景名勝區群山之中,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與重慶市中心隔江相望,交通便捷,距市中心15公里,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城市近郊風景區,負氧離子豐富,空氣清新宜人,是重慶的"綠色屏障"。其海拔420m-680.5m,東西寬5000m,南北長3500m,規劃控制面積15平方公里,實際占地551公頃。[1]

序言介紹

南山植物園

重慶城邊有這樣一個美妙去處:它優雅而清幽,遠離喧囂與繁雜;它山巒起伏,環秀而不失端莊;它樹林陰翳、花草爭芳,更可稱為秀麗。

駐足此處,遠望青山滴翠,霧海迷濛,氣象萬千;近視則水流潺潺,花木繁盛,百草滋榮。置身其中,讓人頓生"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之感,這便是"山城肺葉"--南山。

南山位於重慶長江南岸,北起銅鑼峽,南至金竹溝,包括汪山、黃山、袁山、蔣山、岱山、老君山、文峰山等數十座山峰,總面積約2500公頃,平均海拔400餘米,景區內山、水、林、泉、瀑、峽、花俱全;佛、道、基督、天主、伊斯蘭教建築,以及完整的"陪都"遺址群匯聚,人文景觀畢集。

重慶南山植物園

1997年重慶直轄前,全市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植物園,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市政府經多方考證決定修建南山植物園。

1999年,位於重慶長江南岸的南山、總規劃面積551公頃的南山植物園正式落成。10年來,南山植物園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年增長,各項工作呈現出迅猛發展勢頭: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重慶市"十佳旅遊景區"和"重慶魅力一日游"的主要景點。不勝枚舉的事例彰顯這樣的事實:通過市園林局的精心打造,南山---已經成為重慶又一張城市名片。 [2] 南山植物園根據功能要求,分為觀賞植物園風景林區、專類觀賞植物園區、科研苗圃區和植物生態保護區,規劃建設十八個專類園。已建成有薔薇園、蘭園、梅園、山茶園、盆景園、中心景觀園、大金鷹園和一棵樹觀景園;大型展覽溫室於2009年10月1日正式開放;在建項目有多功能服務中心及大型停車場;近期擬建項目為杜鵑園,景觀核心區基本形成。

功能較為完善的南山植物園為滿足不同服務對象的需求,在園內設置了遊客服務中心,配置了科普教育室、醫務室、攝影點、餐廳、賓館、小賣部、茶樓、咖啡廳、水吧、IC卡電話等各類服務設施。同時,還定期舉辦茶花展、梅花藝術節、櫻花節及金秋賞桂等大型花展;開展園林科普教育、知識講座、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群眾性互動、各類遊園及文藝演出等豐富的文化活動。

榮譽

重慶直轄十年來,南山植物園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園林局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經過全體職工的努力奮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南山植物園享有"重慶肺葉"、"山城花冠"之美譽的南山植物園,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植物科學內涵和悠久的文化歷史成為中外遊人及廣大市民賞四季花卉、觀山城夜景、休憩遊玩的重要旅遊景區,是繼長江山峽、大足石刻之後的又一知名旅遊品牌和城市名片,先後接待了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眾多的中外遊人,極大地提升了重慶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02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重慶市十佳旅遊景區,並被市旅遊局納入"重慶魅力一日游"的主要景點;

2003年南山植物園一棵樹管理科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2004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規範化管理"一級達標公園";

2008年被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授予"國家重點公園"的榮譽。

重慶市科委批准成為市青少年植物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大學園林園藝學院、重慶市文理學院和重慶市城市職業管理學院等院校授牌成為其教學實習基地。

園內景點

園內景點 南山植物園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公園路101號。南山植物園有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秀麗的自然景觀。近10年來,景區按照總體發展規劃,高質量、高水平地建好各個專類園,擴大遊覽面積,逐漸改變了過去淡旺季分明的薄弱環節,科學組織和解決好中心園區和一棵樹觀景園的白天和夜間經營的問題。

南山植物園

南山植物園區歷來是花的世界,絢麗的景色凝聚着南山人的辛勤勞動。從2000年薔薇園建成開始,2001年的蘭園、2002年的梅園、2004年的山茶園、2005年的盆景園相繼落成。植物園內薈萃了中外名貴花卉1000餘種,是海棠、桂花、櫻花、梅花、茶花、杜鵑、白蘭花、玉蘭花、紫薇、蘭草的最大集植地。一年四季,皆有花色花香,因而贏得了"山城花冠"之盛譽。

薔薇園

園區內久負盛名的櫻花大道、櫻花廣場,經過歷年來的補植補造,"樹下觀花"的美景不斷出現在國內各大專業刊物上。每年3-5月,景區內"人如海,花如潮",蔚為壯觀。為了迎接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展示南山深厚的文化底蘊,2005年9月落成的施光南雕塑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施光南音樂廣場的文藝表演,又為遊人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盆景園

南山植物園中心園區核心景點,面積30餘畝,是收集、製作、保存和展示重慶及全國各大流派盆景精品的盆景專類觀賞園,除了幾代南山人親手培植的各類盆景外,更收集了我國各地的大小盆景數千株,還林立着10餘個大型地景,加之名人題刻、詩詞對聯,無不顯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將盆景園演繹得熠熠生輝。

山茶園

南山植物園

着重展示重慶市花---山茶花,園內栽培有各種茶花170餘種,兩萬餘株,加上園內現存的桂花、銀杏、玉蘭等古樹名木,總體優勢堪稱全國之冠。同時該園還有國家二級珍稀植物、俗稱植物"大熊貓"的金花茶,以及獨具香味的珍奇茶花品種--- "烈香"等。川茶區古茶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積累,已收集3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茶花。

大金鷹園

位於南山群峰之中,緊臨山茶園和即將開建的杜鵑園,是南山植物園中心園區的主要景點,已成為重慶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大金鷹整個鷹身用24K金箔貼就,通體金光燦燦,蔚為壯觀,立於南山最高點。白日登臨,山水重慶盡收眼底;夜來神遊,燈火山城錯落層疊,恍若仙境。

一棵樹觀景台

一棵樹觀景台於1997年建成開放,觀景閣建於2003年,觀景台、閣可同時容納數千人觀景。2005年7月,為迎接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在市園林局的精心組織下,注入內涵,提高品位,對觀景台、閣進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後的一棵樹觀景園煥然一新,格調高雅。2006年又在觀景閣外增設了與主樓融為一體的觀光電梯和疏散樓梯,既方便遊人觀賞山城美景,又消除了安全隱患。6台強力低空彩色射燈及配套燈飾工程,讓觀景閣光芒四射,猶如幻妙的水晶宮殿。

歷經10年的建設和精心打造,一棵樹觀景園已成為知名重慶、享譽全國的繼長江三峽、大足石刻之後的又一旅遊品牌,是重慶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如果看夜景,那麼就一定要去:南山一棵樹,這裡擁有觀看山城夜景的最佳角度,能將整個重慶的、江穿高樓、橋上車水馬龍的場景盡收眼底。

郊野公園

為突出重慶"山城"、"江城"的山水園林風貌,在南山新增建了郊野公園。一期工程建成的遊覽道路從一棵樹觀景台經王家山、炮台山至真武山,共2.3公里。郊野公園內,有明朝時期距今300多年歷史的古蹟--- "鐵桅杆",有35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有500平方米的觀景平台,1400米的觀景長廊,196根燈柱,還有觀景亭、園林小品等公園配套設施,新增綠化面積7200平方米。風格簡潔質樸的郊野公園是遊客登山觀景,遊憩健身的又一好去處。

中心景觀園

景區美景

中心景觀園是南山植物園中心園區的核心部分,它與展覽溫室工程建設項目一道列為我市十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南山植物園中心景觀園工程於2006年12月啟動,於2007年6月15日全部建成。中心景觀園綠地面積約35000平方米,水體和濕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綠化率約66%。中心景觀園在植物景觀施工上十分注重原有植物、歷史建築、地形地貌和水體的保護,特別是大樹保護,對涉及的575株大樹進行精確定位測量,就地保護大樹423株,遷地保護152株,新種植植物110多種。它的建成在完善南山植物園展覽溫室和其相關配套功能,組織交通、集散人流、接待遊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黃山

黃山位於風景區西北部,海拔572米。前臨涼風埡,左傍老鷹岩,順江橫空,氣勢磅礴。它原系荒山,1913年富商黃德宣從夏姓人家購得,史稱"黃山",為內外交會處。黃修建別墅、花園,稱"黃家花園"。後來,黃的兒子黃雲階將花園闢為賭場,又修賓館、餐廳、彈子房、網球場和游泳池,黃山名聲大振,成為官賈的遊樂場所。

抗日戰爭時期,黃山成為蔣介石官邸之一,附近均為禁區。至今,那裡有蔣介石官邸雲岫樓、馬歇爾別墅草亭、宋美齡別墅松廳等十三處抗戰遺蹟。國民黨部分機關及一些商賈、富豪,為躲避日本飛機轟炸,紛紛過江南遷,黃桷埡、清水溪、黃山人口驟增,曾繁榮一時。

1952年2月,重慶解放,西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進駐黃山,闢建重慶市黃山幹部療養院。以前,黃山多為頹嶺,上個世紀50年代逐漸培育,始成綠色林帶。現在,漫山蒼松翠柏,遍地奇花異草;樓台亭閣掩映其間,石階小道貫穿南北。

塗山

塗山位於風景區西部,清水溪南側,海拔529.3米。相傳夏禹治水至塗山,娶塗山氏,其間三過家門而不入,塗山因此而聞名。

山上有土山寺,寺下有回龍橋,不遠石壁處刻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夏後塗山"四個字,現被泥土掩蓋。

下行蓮花山岩壁高處刻有"塗山"兩字,橫貫10餘米,筆力遒勁,系清代諢名"小掃把"陳竹坡所書。

1926年,重慶市民抗議英帝國侵略而焚燒洋貨,英艦開炮轟掉了"塗"字下面的"山",後用泥灰補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大字被鑿毀,改刻"毛主席萬歲";1978年,南山文化館重刻"塗山"二字。

岱山

岱山位於風景區西部,清水溪南側,海拔555.3米。原名"陳家坡",1934年勝利錢莊經理戴炬初購得,取名"戴山"。因泰岱具有巍峨之意,又改名"岱山",為觀景避暑佳處。

春天嶺

春天嶺位於風景區西南部,海拔681.5米,為南山最高峰。嶺上原有"春天嶺"石碑,現無存。據傳,江南一丁姓人家於清嘉慶年間來此廣置田產,山頂築寨,故春天嶺也叫"丁家寨"。解放後,多次植樹造林,如今已是綠滿山嶺,山寨僅有遺址

汪山

汪山位於風景區中心,泛指現薔薇園、山茶園一帶,海拔596.9米。培植花草樹木最多,風景最為優美,有梅花山頂。汪山氣候較市區低5度,冬暖夏涼,是中外遊人的理想避暑之地。

1927-1928年,醫生汪代璽向丁姓人家購得大片山地,始稱"汪山",並種植梅、桂、茶花等花卉植物,史稱"汪家花園",即後來的白蘭園,現在的薔薇園。1933年,汪代璽辦"生白世"(sun bazh 又稱日光浴)俱樂部,建松廬、桂廬、梅嶺和生白世會址,修網球場、游泳池、跑馬道、日光浴場以及達官貴人的公館、住宅等。

上個世紀30年代,重慶市警察局長、四川絲業公司總經理范崇實在南岸汪山修建別墅,種植大量的白玉蘭、玉蘭、辛夷、杜鵑等花木,人稱"范家花園",即後來的白蘭園,現在的山茶園。現在的南山植物園實際上就是在"汪山花園"和"范家花園"兩家私家花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汪山築有蘇聯、法國、印度、西班牙等國使館,並建有國民黨黨政人士及商賈私宅多處。1952年,重慶解放,汪山為解放軍川東軍區機關駐地。

汪山頂峰老鷹岩位於風景區中心偏北處,與梅桂園相連,海拔669.1米。因曾是大型候鳥如老鷹遷徙休息之地,故稱"老鷹岩"。1979年補修通道至峰頂,2002年立大金鷹一座,雄視山城。

老君山

老君山位於風景區西南部,龍華公路埡口南側,海拔543.9米。山頂的老君洞也稱塗洞,為著名道觀,據說供奉的是塗山女之父。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二月,陳卓游山時,曾在洞壁書"塗洞"二字。

蔣山

蔣山又名天子池或涼水井,位於風景區西南部,海拔548.6米。南起清水溪埡口,北與黃山接壤,全長1.5公里。1929年,川軍將領劉湘的空軍司令兼海軍艦隊司令蔣逵購得此山,故名"蔣山"。蔣山在蓮花山之上,下有清水溪瀑布隘口,清風拂面,山澗泉水幽幽,素有"清水蔣蓮"之稱。

抗戰文化

大使館

抗日戰爭時期,汪山建房頗多,居住者多屬與外事和國民黨有關的一些人士。在汪代璽所購汪山,原27號舊址,位于山茶園滇茶區頂部,是留法學生朱星門所建住房,曾為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住過,人呼蘇聯大使館;與其對峙的30號舊址,為汪代璽所建,住過法國人,人稱法國大使館;生百世俱樂部,就是在今山茶園中心,當時為汪山35號,曾住過蔣軍空軍司令周至柔;59號舊址為比利時人陶維士住過;64號舊址,荷蘭大使及其職員住過;遙望白沙崗建有英國俱樂部。這些房屋,都是採用歐、美、比、荷等各國式樣,建築精緻,別具風格。

陪都遺址

黃山位於鷂鷹岩西北約一公里處。南鄰清水溪,北接五馬水庫,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此地原是清末富商,曾任英商白禮洋行買辦黃雲階(綽號黃老七)的私產。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看中了這個地方,由當時行營收買,劃為禁區,隨即在一個密林山頂上,修建了兩樓一底的洋房,取名"雲岫(音xiù)"。蔣介石就住在那間樓房裡,頂部閣樓為保衛人員置崗瞭望處。距"雲岫"北百多米山坡處,是宋美齡居住的"松廳"。附近樓房兩棟,其一為孔二小姐(孔令俊)居處。"雲岫"的西角,斜跨山脊,一座面向正南的寬敞平房,就是當年美國特使馬歇爾辦公的"草亭",美大使赫爾利亦常來此處。"草亭"左下側的樓房叫"蓮青樓",為美軍顧問團住地。其他四周房屋則為侍從室及警衛人員所住。"雲岫"東面山系,還修有備宋慶齡等人遊覽休憩的"雲峰"、"松籟閣"等房。

別墅群

汪山的白蘭園(今薔薇園),曾作過重慶市警察局長范崇實建置的別墅和范家花園。園之對面為雙堰塘,是當年重慶金融界知名人士康氏弟兄營建居住的公館。當時青幫頭子杜月笙也在雙堰塘角築有青磚別墅一幢(即現在的植物園建設公司辦公地址),後為蘇聯大使潘友新在山上三遷居住之處。一九六三年朱德委員長來此視察時,曾在這兒休息居住過。

袁山,即鷂鷹岩下,與汪山接鄰,原四川軍閥二十一軍劉湘的獨立旅長袁筱(音xiǎo)如置別墅於其間。山腳有一泉井水,因其兩山堡形如龍頭,人呼"雙龍井",泉水清涼香甜,天旱不涸,因而名馳遠近。解放前,重慶市內的達官豪富,常派人專到此處取水進城。如今到此打水的人仍然絡繹不絕。抗戰後期,據說該別墅轉賣給蔣介石侍從,曾作過美軍招待所。

八角亭,袁山公路對面山頭處,是一九三四年四川軍閥、重慶衛戌司令王陵基(即王方舟,是製造一九二七年重慶著名的"三·三一"慘案的主凶)為其母修建來拜佛念經的經樓,樓亭還未完工,王母即逝世,待經樓修成後,王便將它改作孝敬他母親的紀念堂。因樓亭外貌呈八角形,故取名八角亭(該亭惜於一九六八年被重慶電錶廠修建職工宿舍所拆毀)。亭後左前山脊名雞公嘴,其處建有樓房一棟,人呼王公館,是王陵基當年避暑的別墅,旁有平房數間,為王陵基的警衛人員所居住。這帶地區蒼蔥樹木甚多,老樹逢春,枝條密茂。如今,"八角亭樓雖拆毀,猶余遺址待人尋"。

岱山,即戴山,海拔550米,南連真武山,靠清水溪與蔣山對峙。約在一九三四年,由重慶勝利錢莊經理戴矩初買得,戴在山上營建公館,因姓取名"戴山"。八年抗日戰爭中,一些為避躲空襲的工商界人士來此擇點建房頗多。其中,還有外國人修建的別墅,並辟有網球場地,供聚會娛樂。

學校

南山小學,位於薔薇園連接盆景園的天橋右下方,現台灣國民黨主席連戰當年曾在這裡上過學。

軍事要地

銅鑼峽,在植物園東面的邊沿地域,這裡兩岸岩壁如削,怪石嶙峋,山徑崎嶇,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明史》載:"廖永忠引舟師至銅鑼峽,明升出降。"這段史實清楚地說明,明代朱元璋部將廖永忠率水師溯長江上至銅鑼峽時,大夏國第二代皇帝明升(明玉珍之子,當時僅十歲)就宣稱投降了,時間是公元一三七一年,即夏國滅亡那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洪良品《巴船紀程》中說:"張獻忠攻重慶時(一六四四年六月十七日),巴縣縣令王錫出戰於銅鑼峽。"

雙獅子,約一九三五年,重慶美亞水火保險公司經理張正功(人稱張駝背),選中了塘灣(位於植物園大門的東面,在通往大興場公路的左邊)這個綠樹成蔭,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他的別墅。為了炫耀門庭,特請石工在他門前雕刻了一大一小的兩對石獅子,使過往行人見而知我張經理創業有方,建築別致,故得名"雙獅子"。抗日戰爭時期,在其後側不遠的木耳坪上,有幾根高聳入雲的天線柱和幾棟樓房,據說當時軍事委員會,曾在那兒設過電台,劃作禁區,還飼養了幾百隻通訊鴿,專門作軍用通訊。

春天嶺,以前稱丁家寨。遠在清朝乾隆年間(公元一七三六年)有原籍江南江寧府上元縣紅花村人丁友仁,偕其眷屬熊氏來川,在此購地建房造屋,以姓取名,其坡名丁家坡,山頂叫丁家寨。此地與鷂鷹岩遙遙相望,距八角亭約700米,海拔681.5米,是南岸群峰之冠。也是一個軍事要塞--制高點,一九四一年國民黨軍隊駐防於此,在嶺上修築碉堡,並立碑刻上"春天嶺"三字,因而得名。碉堡於一九五九年拆毀,現碑刻雖存,但字跡因風化已模糊不清。而今,山寨遺址尚存,境內多鱗形梯田舊貌。

宗教文化

上清仙界的老君洞

遊覽南山,在四中車站下車後,西南行不遠,即可到達重慶早負盛名的遊覽勝地--老君洞。山勢崎形雄偉,海拔 458 米 。相傳此地曾一度為天師道道場之一。後人為紀念太上道祖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音d ā n),故名"老君洞"。此處松柏蔭翳,青翠常綠,是消夏納涼的好地方。

塗山寺

塗山古剎座落在距重慶東南七里的塗山之上,北連清水溪,南接龍黃公路。沿龍門浩拾級而上,即可到達。明代萬曆九年(公元一五八一年)由貴州鐵風寺僧人道洪、正旭兩位來此插占,與廣化寺(今老君洞)交換,成為佛廟,並逐漸擴大。 一九六二年五月一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名山勝水,吸引了歷代不少文人學士到此遊玩,並題寫了許多詩文。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多次遊覽塗山,並作了《塗山寺獨游》一詩:"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塗山來去熟,惟是馬蹄知。"如今,每月初一、十五,仍是香客不斷。

覽勝亭和鐵桅杆

覽勝亭位於塗山古剎廟前左側亭子山,約 四百米密林深處的山頂上。據傳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〇年)湘潭張九鎰(音y ì )分巡川東時,改名" 覽勝亭 ", 群眾稱它"桅杆亭",又叫"塗山亭"。亭前有明代總兵劉組所立的鐵杆一根,高約 九米,隔江可見,系明代萬曆二十二年(公元一五九五年)鑄造,眾稱鐵桅杆。傳說當時杆上每日掛七星旗一面。這七星旗表示北斗玄武(玄武的玄字,因諱玄宗名,改為真字),北方壬癸屬水,取以水制火之義,人們迷信旗是壓火星的,意使重慶不遭火災。於是天天由寺院和尚僱工收掛,到解放時始止。鐵桅杆矗立絕頂之上,風吹、日曬、雨淋卻又終身不銹。亭雖於一九六六年拆毀,鐵桅杆仍巍然屹立。

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黃桷埡以西約 一公里的文峰山之巔,東面臨坡,西面斷岩絕壁,四周蒼松環繞,雄姿擎天。

《巴縣誌》記載,清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巴縣縣令高學濂,樹竿筆架山(今文峰山)中峰,以秀培主山,郁起人文。清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〇年),編修監察御史黃鐘音丁憂回籍(巴縣),主講川東書院時,建議造塔於樹竿處。同年,駐防重慶的川東兵備道曹澍(音 shù ) 鍾始造塔其巔,並在他《創修塗山文峰塔銘》里說:"就筆架山中一峰,造塔其巔。"於是僱傭興建,翌年(公元一八五一年)完成。四圍群峰,益增傑氣,故名"文峰塔"。其塔高七層,逾十餘丈。

解放前,重慶盛傳的"白莎哀史"就發生在這地方,"白莎墳"今猶埋葬於此。話劇"一雙繡花鞋"和電影"霧都茫茫"等均曾選用此處為劇情編制背景。

相關視頻

南山公園視頻

南山植物園遊覽

參考資料

  1. 重慶南山植物園簡介 , 欣欣旅遊網 2020-05-15
  2. 重慶旅遊攻略景點必去 , 螞蜂窩 2020-07-16
  3. 重慶南山植物園什麼時候去最好 , 360搜索 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