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英語:North China Military Martyrs Cemetery),位於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中山西路343號。
歷史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是河北省民政廳直屬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該陵園的前身是侵華日軍的神社。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將其改成勝利公園。1948年秋,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提議,為了紀念在華北犧牲的革命烈士,在勝利公園舊址上修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1950年3月開工建設,1954年8月1日建成並對外開放[1]。建築工程由鄔天柱總工程師規劃設計,經梁思成、張開濟、宋柏等人審定後施工。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共中央宣傳部等七部委命名的「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等六部委命名的「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國家級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安葬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在華北犧牲的316位團職以上革命烈士的遺骨以及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的靈柩,安放着640餘位革命烈士、老紅軍的骨灰。其中包括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人運動領袖高克謙,「民族英雄」馬本齋(回民支隊司令員),晉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戰將楚大明,紅軍騎兵團創始人劉雲彪(第一騎兵團團長),「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彭德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為該陵園題詞。
2008年5月,為了擴大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教育和服務功能,經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增名「和平公園",免費開放。
2014年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石家莊某部向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捐贈了八位英雄楷模銅像,分別為: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功[2]。
2014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國家公布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入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有17名安葬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他們是:白求恩、柯棣華、馬本齋、常德善、王遠音、包森、韓增豐、周建屏、高小安、雷燁、李永安、才山、郭陸順、白乙化、孔慶同、王溥、王先臣。
視頻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河北,中國網,2016-03-30
- ↑ 張思德等八位英雄銅像「安家」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貴陽網,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