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本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本齋
出生 (1901-01-01)1901年1月1日
河北省獻縣東辛莊
逝世 1944年2月7日(1944-02-07)(43歲)
山東省莘縣
國籍 中國
別名 尤素夫·馬本齋,馬守清
職業 回民支隊軍人

尤素夫·馬本齋(1901—1944年),是抗日英雄馬本齋的經名,原名馬守清,共產黨員,河北滄州獻縣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領回民支隊馳騁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戰,威名遠揚。毛澤東同志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1944年隨部隊赴延安途中,馬本齋帶狀皰疹發作,又感染肺炎,病逝於山東莘縣。2009年9月,馬本齋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1]


人物生平

苦難少年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貧苦農民家庭。全家十三口人,靠租種別人的幾畝薄地,打短扛活,維持生活。

馬本齋的母親,心地善良,常給孩子們講蘇武牧羊、岳母刺字、木蘭從軍的故事。母親的言傳身教,對馬本齋的幼小心靈產生了深刻影響。

馬本齋10歲時,母親送他到本村私塾讀書,學名馬守清。後因家境日艱,只念了三年便中途退學。

1919年,家鄉遭大旱,為了生存,17歲的馬本齋隨父親馬永長外出做工,踏上了走西口的路,去謀求生計。起初,父子二人在張家口一帶以炸油條為生。後來,又輾轉來到內蒙古給人放馬。

「販馬販馬,四海為家」。這期間,他奔走於大草原和京、津、冀、魯之間,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五四」運動時期風起雲湧的學潮、工潮,使出身農家的馬本齋耳目一新。

上下求索

1921年冬天,19歲的馬本齋經朋友的介紹,加入了東北軍張宗昌的部隊。入伍的第一天,馬本齋領到一支六五式步槍。他琢磨射擊要領,爬冰臥雪,一練就是幾個鐘頭。槍法越練越准。當時,軍中多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馬本齋粗通文墨。半年後,被提升為班長。不久,又被提升為排長。

1922年,馬本齋被選送到「東北講武堂」學習。在那裡,他受到了幾乎殘酷的軍事訓練,掌握了較為系統的軍事知識。

1924年9月,馬本齋從講武堂畢業,被提升為連長。回到部隊,適值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他被任命為擔負後勤運輸的「槓子營」營長。

1928年春,馬本齋率「槓子營」隨劉珍年的部隊開到膠東萊陽。在一次戰鬥中,馬本齋運用強攻和奇襲相結合的戰術,取得了勝利,被任命為團長。後來,隨軍駐防膠東牟平一帶。1928年,張宗昌被蔣介石的北伐軍擊敗。其將領劉珍年乘機脫離張部,割據膠東。馬本齋所部歸劉珍年節制。

1929年1月,少師張學良易幟擁蔣。自成體系的劉珍年在山東戰勝張宗昌、褚玉良聯軍後,於同年5月接受蔣介石任命,任獨立21師師長。馬本齋任該部第四團團長。

劉珍年所部並非蔣介石嫡系,政工人員中有不少是共產黨員。李楚離曾希聖張霖之等都曾在該部任職,劉珍年的胞弟、政治處長劉錫九也是中共地下黨員。馬本齋通過與地下黨員聯繫,了解到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尚有真心實意為窮苦人謀利益的黨派和軍隊。

1930年,由於21師的高級軍官向蔣介石告密,劉珍年只得將已暴露身份的中共黨員和進步分子「禮送出境」。馬本齋同中共外圍組織的聯繫因而中斷。

1931年9月,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東北全境。東北軍執行蔣介石絕對不抵抗的密令,一槍未發撤到關內,把東北數千萬父老鄉親置於日軍的鐵蹄之下。蔣介石已制訂「先安內,後攘外」的基本國策,忙於「圍剿」紅軍;山東的韓復榘、劉珍年均各懷鬼胎,只圖自保。在這樣的情況下,馬本齋的慷慨義舉自然招致了上司的蠻橫訓斥。

不久,馬本齋被免去團長之職,改任煙臺,威海汽車路局局長(仍為軍職)。1932年秋,劉珍年在蔣介石嚴令催逼下,率部離開其經營多年的老巢膠東,開往南方「剿共」。馬本齋遂毅然棄官離職,回歸故鄉。

奔向光明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很快侵入他的家鄉河北獻縣一帶,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馬本齋隨即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

1938年初馬本齋率隊加入河北游擊軍,編為冀中回民教導隊。1938年4月,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他任總隊長。

馬本齋在抗日戰爭中體會到了共產黨的偉大和無私,他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他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他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八路軍冀中軍區野戰化較早的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

1939年日寇掃蕩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

1940年的康莊戰鬥中,馬本齋指揮部隊從四面八方向侵略軍猛烈進攻,半小時的戰鬥,除六、七個偽軍逃跑外,其餘50餘人全部殲滅。這一次戰鬥,繳獲大炮一門,重機槍一挺,輕機槍兩挺,步槍60餘支,馬10餘匹,以及許多彈藥。

母子英雄

1941年7月,馬本齋運用游擊戰,對盤據在河間縣城一帶的日寇實施嚴厲打擊,日寇縮在據點裡不敢出來,隊長山本還給周圍據點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隊伍,不准走出據點大門。」日本侵略軍為消滅回民支隊,於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軍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企圖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馬本齋。同時,以馬母為誘餌,誘使馬本齋率部來救,以乘機消滅回民支隊。日本侵略軍用種種手段,逼迫馬母給馬本齋寫勸降信。但是,深明大義的馬母寧死不屈、義正辭嚴地拒絕敵人:「我是中國人,我兒子當八路軍是我讓他去的。勸降?那是妄想!」馬母絕食7天,以身殉國,時年68歲。回民支隊指戰員紛紛請戰,要為馬母報仇。馬本齋沉痛地寫下誓言:「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鬥爭!」

冀中血戰

1942年,冀中抗日環境急劇惡化。從春季開始,日偽軍頻繁在回民支隊活動的建國、交河、獻縣一帶「清鄉」、「掃蕩」,給回民支隊造成很大的困難。馬本齋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率領隊伍打伏擊,襲據點,英勇奮戰。5月1日,日軍集中5萬步兵,800輛汽車及部分坦克和騎兵,在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對冀中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為了減輕日偽軍對我中心區的壓力,回民支隊奉命打泊鎮,襲交河,轉移視線。爾後戳破鐵壁合圍的口袋陣,跳出日偽軍的包圍圈,勝利轉移到冀魯邊區。

威震山東

1942年9月,回民支隊奉命開赴魯西北,並於10月到達目的地。部隊到魯西北後,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從此,回民支隊作為第三軍分區的主力部隊,打據點,斗漢奸,廣泛開展借糧鬥爭,擔負起了保衛、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艱巨任務。 由於八路軍主力部隊轉戰外地,日偽軍趁機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抗日鬥爭形勢十分嚴峻。馬本齋選擇威脅最大的日偽軍,各個進行擊破。盤踞在魯西北地區的齊子修部,明里是國民黨保安旅,暗裡是日偽治安軍,馬本齋帶領回民支隊和軍分區基幹團對其進行了狠狠打擊,極大地震懾了日本侵略軍。在冠縣,日偽軍多次推行「治安強化運動」,挖封鎖溝,修炮樓,安據點,實行「分割」、「囚籠」政策,使抗日武裝鬥爭受到限制。馬本齋指揮回民支隊和軍分區基幹團,先後攻打了田寨、趙固、二十里舖等據點,又組織群眾把20多千米的封鎖溝全部填平,使南北抗日根據地連接起來。

以身殉國

1944年2月,回民支隊接到命令,開赴陝甘寧邊區。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馬本齋營養不良,積勞成疾,突發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於冀魯豫軍區後方醫院(今河南濮陽縣小屯村),終年43 歲。


詩詞作品

《抒懷詩》

風雲多變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兒空有凌雲志,不盡蒼江付東流。

馬本齋在東北軍當兵期間,寫下了這首《抒懷詩》,抒發了其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的男兒情懷。


家族成員

父親 馬永長

母親 白文冠 白文冠(1873——1941年),女,回族。馬本齋之母,出生於河間城關六街,後嫁往獻縣東辛莊村,丈夫名叫馬永長。

哥哥 馬守朋

弟弟 馬進坡

兒子 馬國超,河北獻縣人。歷任解放軍測繪學院學員,海軍北海艦隊海測大隊測量員、海軍政治部群工部部長、秘書長,海軍航空兵副政委(正軍職、少將軍銜),全國第九、第十屆政協委員。


成就貢獻

馬本齋是抗日義勇隊,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抗日民族英雄。冀中回民支隊是「冀中平原游擊戰爭的主力之一,也是回族在華北捍衛祖國的一支勁旅。」

馬本齋與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

至1943年,回民支隊在朝城、莘縣地區攻克敵人據點30多處,燒毀碉堡40多個,對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經歷大小戰鬥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馬本齋身上所展現的是艱苦奮鬥、捨生忘死、堅忍不拔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氣節。馬本齋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幟,是愛國主義的光輝典範,是共產主義事業的英勇奮鬥者


人物評價

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曾分別為他題輓詞:「馬本齋同志不死!」、「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民族英雄吾黨戰士」。 葉劍英同志評價說:「馬本齋同志的鬥爭道路簡單的說,一是抗日,一是團結,一是信賴黨。」

呂正操司令員高度評價回民支隊「不僅是黨團結回民抗日的旗幟,也是回漢團結抗日的旗幟」。

2009年9月14日,馬本齋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軼事典故

13歲時說得老師啞口無言

馬本齋家境貧寒,兄弟三人靠父母的辛勤勞作養活,他10歲入私塾讀書,聰明伶俐,好學上進。

在一次考試中,私塾先生讓學生默寫《增廣賢文》中的一段話:「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窮自在,富貴多憂,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批閱試卷時,教書先生吃驚地發現,在32份卷子中,竟然有21份把「貧窮自在,富貴多憂」改成了「富貴自在,貧窮多憂」。

老師一看,就感覺到這不是偶然的,肯定有人說了,這一查呢,馬本齋就承認了是他讓這些小同學改的,為什麼改,意思就是說,你窮人他怎麼會自在呢,他不自在,沒吃沒穿他不自在,他難受啊。應該說,富貴,有吃有穿,住得好,肯定他自在。

小小年紀的馬本齋說出的這番話,讓私塾先生頓時啞口無言。無奈之下,他找到了馬本齋的母親,希望她對自己的兒子嚴加管教。馬母的回答卻令教書先生始料未及。她對先生說,看來我兒子這幾年書沒有白念,他既然明白了貧窮富貴的道理,我送他上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於是,馬本齋就此結束了他三年的私塾學習。


後世紀念

馬本齋紀念館

民族英雄馬本齋烈士紀念館位於河北獻縣本齋村北,東西寬60米,南北長100米,占地6000平方米。馬本齋紀念館由展館、塑像、開旗台、矮牆、大門等組成,紀念館主體部分採用了伊斯蘭風格。進紀念館大門迎面為廣場,廣場中央豎立着民族英雄馬本齋騎馬馳騁的銅像,再現了馬本齋凌空揚蹄,萬里烽煙,殺伐日寇的情景。 [2]

2004年9月馬本齋紀念館開始對遊人開放,同年入選河北省十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8月,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母子烈士陵園

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獻縣本齋鄉本齋村,2006年4月4日擴建落成,占地面積3552平方米。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與馬本齋紀念館隔路相望,園內莊嚴肅穆,中央設漢白玉紀念碑一座,正面刻有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馬本齋同志不死」,背面為朱德同志的題詞:「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參考來源

  1. 傳奇英雄馬本齋 , 中國網絡電視台[引用日期2014-09-14]
  2. 馬本齋烈士紀念館 ,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