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型人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創造型人才,是指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活動中,具有發明創造能力的人們。能力人人皆有,但在征服自然和改造社會過程中,各人能力發揮作用的大小、水平的高低卻是有差別的。只有那些具有思維的敏銳和創新性,能在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題和新問題面前,充分發揮其才能,以新穎獨特的創造,去解決問題的人,才稱得上創造性人才。
創造性人才對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他們活躍在科學技術、軍事、政治、商業等各行各業,無形中決定了社會的發展走向。
構成要素
創造性人才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敢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創造力則表現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的核心內容是創造性思維。具有創造性思維,就是能夠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知識和疑點;能夠多側面、多角度探究問題;熱衷於科研和創作,處理問題時常可以另闢蹊徑;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創造性人才的主要特徵表現為:獨立性,好奇心,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和健全人格。
人格特徵
創造性人才在許多人格特徵上都具有一致性,體現在:
(1)堅定的創造動機。創造活動開始於新動機,創新動機越強烈,創造活動越有可能成功,社會價值也越大。
(2)充分的自信心。對於創造性人才而言,自信是發揮其創造潛能的重要條件。
(3)高度的獨立性。是指敢於坦然地對事物和關係大膽置疑,依靠自己思想去決定,不盲從,不輕附眾議,不受習慣勢力的限制和約束,並且不屈從於權威意見。
(4)強烈的冒險意識。任何一種創造都是一項前所末有的事業,或是前人經過努力而失敗的事業。敢於在創造過程中勇敢地犯錯誤的風險,敢於正視創造過程中出現的失敗和曲折,是創造性人才的典型性格。
時代作用
創造性人才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作用
創造性人才是新經濟時代的基石
知識經濟最重要的特點是以知識為基礎,這種經濟形態無論是在生產、分配方面,還是在使用、消費方面,都依賴知識和信息。人才作為知識的承載者,在新經濟的開拓和發展中具有關鍵的、主力的作用。隨着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將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其地位也會越來越高。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造性人才從事的是複雜的、高級的腦力勞動,這些複雜的腦力勞動不同於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的腦力勞動,它是以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對象和產業為工作和勞動根本點的,勞動的水平代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和工作水平。
知識經濟時代的複雜勞動的特點,
一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能夠解決難度更大、範圍更廣、涉及許多學科和矛盾問題。
二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和創造力,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創造更高的社會生產力。知識經濟時代的創造性人才的勞動不僅能夠應用已有的科學知識,解決簡單勞動不能解決的比較複雜的問題,而且,能夠運用不斷增長着的智慧,把實踐中新積累的、分散的、零碎的經驗,上升為新的理論和科學,揭示事物的本質,探測事物的發展趨勢,闡明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繫和發展規律,從而使生產過程從簡單的勞動過程轉化為驅使自然力為生產服務並為人類需要服務的科學過程,使社會發展過程從自發地盲目地發展過程轉化為正確運用客觀規律的自覺發展過程。三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具有更大的生產力、創造力,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分子的勞動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一般就意味着能夠創造更多的剩餘勞動。剩餘勞動是積累的源泉,而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創造性人才是知識經濟的基石,離開創造性人才,知識經濟就無法立足,更何談發展。
4培養途徑編輯
培養創造性人才的主要途徑上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轉變思想觀念,確立創造教育的主旋律意識。與傳統的教育觀念相比,創造性教育同樣強調知識的積累,但更強調不斷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同樣強調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並更強調創造力的培養。
第二,推進教學改革,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堅持知識傳播和能力培養並舉,並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一方面要進行專業方面的改革,要由強調「對口性」轉向為「適應性」,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把單一的專業教學體系改為包容文、史、哲、藝和自然科學等基礎知識的綜合教學體系;另一方面要在課程建設方面進行改革,要改變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1]分離的局面,強調綜合性基礎知識的教學。
第三,改革考試制度,培養學生創造個性的發展。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教育考試手段應注重考核學生捕獲、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既要考學生的基本知識,更要考他們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發明創造的能力也按一定比例計入總分,以激勵學生開發自身的潛能,培養學生創造個性的發展。
第四,加強素質教育,構建開發創新潛能的知識框架。素質教育[2]着眼於人的全面發展,注重知識積累、能力培養、人格修煉與個性發展,其核心是培養創造性人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應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功利導向過重、過分強調共性的弊端,並建立相應的機制,拓寬專業口徑,優化教學手段,實現全面發展與人的個性化的統一、知識傳播與知識選擇和創新的統一。
第五,學與用相結合,營造發展創造教育的良好環境。營造發展創造教育的環境,教育者應側重從時間和空間、硬環境和軟環境等方面加以設計,其關鍵是要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在時間上,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條件和權利,以獲得寬鬆的學習環境;在空間上,應積極發揮學生社團活動、校園科技文化建設和社會實踐等載體的功能。在硬環境建設上,要積極推進以教育網絡化和信息化為主要內容的設備現代化進程;在軟環境建設上,則注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自由的學術氛圍,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十分有利的良好環境。
視頻
創造型人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科技教育在小學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搜狐,2020-09-13
- ↑ 素質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徵是什麼?,搜狐,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