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冠盜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冠盜龍
圖片來自dinochecker

冠盜龍屬名Corythoraptor)是一偷蛋龍科獸腳亞目恐龍,來自中國南部晚馬斯垂克階的南雄組地層。

屬下包含單一物種:模式種雅各氏冠盜龍Corythoraptor jacobsi),種名以古生物學家路易斯·L·雅各(Louis L. Jacobs)為名,正模標本是一具接近完整、保存良好的骨骼。

牠具有類似現代鶴鴕的高聳頭冠,也可能有與後者相似的展示性、或是偵測低頻音的共振功能。如同其他偷蛋龍科,冠盜龍的骨骼具有許多高度氣腔化的空腔。

骨骼的微量分析顯示出季節性的生長加速,而該標本可能於6至7歲時死亡,代表著生長至少持續到發育過程的第8年。正模標本長約1.6公尺。偷蛋龍科可能主要棲息於乾旱環境中,並以耐旱植物、堅果及種子為主食;然而在冠盜龍的生活環境中,還有另外六屬偷蛋龍科共存,因此牠們可能具有不同的食性和棲位分化。

發現

冠盜龍是由中國古生物學家呂君昌和同僚於2017年所敘述。正模標本JPM-2015-001是一個近乎完整的單一個體骨架,至少有七至八歲,僅缺乏遠端尾椎,並包含頭骨和下頜。這是目前所知保存最良好的偷蛋龍類標本之一。是在華南地區江西省贛州市贛州車站附近的南雄組地層中發現,地質年代約為白堊紀晚期的馬斯垂克階。標本並未呈現出典型的死亡姿勢,且頸部呈圓弧狀彎曲,如同同時同地的河源龍正模標本的狀態;造成這樣的原因尚未明瞭。[1]

冠盜龍的屬名來自頭上的獨特頭冠。種名紀念美國古脊椎動物學家路易斯·L·雅各Louis L. Jacobs(Louis L. Jacobs),他是敘述論文的其中三位作者在南方衛理會大學德州達拉斯)攻讀博士學位時的指導教授。

敘述

頭骨

冠盜龍的頭頂上有一個高的頭冠,類似現在的食火雞。頭冠表面覆蓋著一層可能有2毫米厚的角蛋白。頭冠氣腔化,並有許多個由薄的骨質壁層隔開的腔室,而冠盜龍頭冠比食火雞頭冠更高度氣腔化。這可能使得頭冠更加脆弱,無法承受頭部撞擊之類的衝擊力。

冠盜龍具有相當大的眼窩。鼻骨可能也高度氣腔化。前上頜骨(吻部前端)下部具有許多不規則分布的凹孔,可能有血管流經,代表其部角質鞘類似似鳥龍科。前上頜骨下側大幅碎裂,可能是因為骨頭氣腔化變得輕盈而在石化過程中被壓碎。

脊椎

冠盜龍有12節頸椎。第6節和第11節頸椎最長。從第5節至第12節每個頸椎中間都有一個側凹(氣囊)。第5節頸椎的側凹接近圓形,直徑4.8毫米;第6節的呈卵圓狀,長5毫米。脊椎前關節面大幅凹入,而後關節面中度凸出。前關節面幾乎呈正方形,且比後關節面寬。肋骨與脊椎融合。神經弓(從脊椎向外側突出)由許多個微小、密集的氣囊所氣腔化。

並不清楚冠盜龍有幾節胸椎,因為標本只保存了最前面的6節。胸椎短於頸椎,但第2節和第3節胸椎有較大的側凹。前關節面略微凹陷,後關節面幾乎平坦。

只有最後2節薦椎保存下來,都平滑圓潤,並有一個小側凹。最後一個薦骨的肋骨粗壯,並與骨盆髂骨的厚髖臼突接觸。

有保存前段5節尾椎,其中最前面3節完整。兩端的關節面都平坦。前兩個尾椎的側凹小而長,其餘的則較大。如同南康龍,除了第1節外,其他尾椎都有3個凹孔:在接近前椎骨關節突(將兩個脊椎連在一起)和橫突(從脊椎斜向突出)連接處附近有下前椎骨關節突孔(infraprezygapophyseal fossa);橫突底部有下骨幹孔(infradiapophyseal fossa);以及側凹。神經弓也和南康龍的相似。

肢體

肱骨幾乎保存完整,構成整隻手臂長度的27%,扣除手掌佔48%。如同其他偷蛋龍科,肱骨略微彎曲。肩膀附近的三角嵴短,長度佔肱骨約31%。遠端(靠近手肘側)擴張並有發育良好的(構成肘關節)。尺骨略短於肱骨,佔整隻手臂長度(包含手掌)的26%,肘突(也構成肘關節)發育較弱。橈骨比尺骨稍微短一些且更狹窄,頭端彎曲並於尺骨和橈骨間構成一道間隙,如同河源龍的情況。掌骨近端(靠近腕部)緊縮在一起。第一掌骨(大拇指)最短,下側略微彎曲。第二掌骨比第一根長41%,中等結實,軸直徑為總長度的13%。第三掌骨與第二根等長,但窄了68%。指骨長而結實,最長的第一指長於第二掌骨的72%,而第三指最短。指爪微彎,從第一指至第三指尺寸和彎度漸小。

冠盜龍屬於蜥臀目,具有蜥臀目形的骨盆。如同其他晚期偷蛋龍科(除了天青石龍),恥骨頭向彎曲。如同其他偷蛋龍科,閉孔突位於坐骨軸中部並呈三角形。股骨長於髂骨,構成整隻腳長(包含腳掌)的30%。股骨頭的大轉子大,而小轉子與之融合。第四轉子預測會有41毫米×15毫米的粗糙肌肉痕,類似葬火龍可汗龍。脛骨長於股骨19%,沿長側一半處延伸一道明顯的脛脊。腳部佔腿部長度的29%。如同其他獸腳類趾骨係數(每根腳趾的趾骨數目)為2-3-4-5,其中第三趾最長,第四趾略長於第二趾。趾爪適度彎曲。

參考文獻

  1. Lü, J.; Li, G.; Kundrát, M.; Lee, Y.-N.; Sun, Z.; Kobayashi, Y.; Shen, C.; Teng, F.; Liu, H. High diversity of the Ganzhou Oviraptorid Fauna increased by a new cassowary-like crested speci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6393). Bibcode:2017NatSR...7.6393L. PMC 5532250. PMID 28751667. doi:10.1038/s41598-017-05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