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同縣粟裕故居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會同縣粟裕故居紀念館,建成於1987年,位於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鎮粟裕故居旁,是一個紀念館。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設三個展室。造型上結合地型特點,把現代建築與傳統民間建築及繪畫手法融為一體。館前花崗石牌坊設計造型別具一格。會同縣粟裕同志紀念館是全國第一個系統展示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豐功偉績的專題性紀念館。

基本介紹

粟裕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鎮粟裕故居旁,是一個紀念館[1]

建成於1987年,1991年9月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館名,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設三個展室。造型上結合地型特點,把現代建築與傳統民間建築及繪畫手法融為一體。館前花崗石牌坊設計造型別具一格。牌坊上帶圓的三角型象徵日月,表示永恆,整個建築線條明快,富於想象,屬紀念型建築,是北京建築學院得力之作。

景點景觀

陳列內容

館內陳列有粟裕銅像和粟裕同志為革命奮鬥一生的光輝業績。紀念館以粟裕同志生平事跡為依據,通過文獻、資料、照片、珍貴文物以及各種圖表、字畫,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粟裕同志光榮戰鬥的一生。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同志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與發展有突出貢獻的13位位軍事理論家之一。陳列內容力求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統一,觀後始末清楚,印象完整,教育深刻。

紀念碑

公園小山頂立有粟裕同志紀念碑,碑名1986年由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碑高11.2米,其中碑身7.6米,象徵粟裕將軍享年76歲,碑身的四周還有宋任窮、張震、毛致用等人的題詞,碑座中心竟安放着盛有粟裕將軍部分骨灰的骨灰盒。粟裕同志紀念館地理優越,交通通訊便捷。枝柳鐵路穿城而過,209國道通過館前。館外青山綠水相映生輝,是參觀旅遊的重要景點。

榮譽及其他

意義

會同縣粟裕同志紀念館是全國第一個系統展示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豐功偉績的專題性紀念館。建館於1987年4月,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為粟裕同志紀念館題寫館名,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為粟裕同志紀念碑題寫碑名。

粟裕同志紀念館地處會同縣城1公里的粟裕公園內。轄粟裕同志紀念碑、賀瓊亭、紅軍亭、解放亭等紀念設施,碑亭相映,景色迷人,這裡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粟裕同志紀念館陳列有粟裕銅像和粟裕同志為革命奮鬥一生的光輝業績展。紀念館以粟裕同志生平事跡為依據,通過文獻、資料、照片、珍貴文物以及各種圖表、字畫,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粟裕同志光輝戰鬥的一生。作為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與發展有突出貢獻的36位軍事理論家之一,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戰功,為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做到了鞠躬盡瘁。

粟裕同志紀念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作用,堅持公益性服務的原則,為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實行向社會免費開放,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2]和革命傳統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粟裕同志紀念館自1987年4月建成開放以來,人們紛紛前來瞻仰,參觀遊覽、攝影留念,流連忘返。已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學習的黨政軍幹部、人民群眾,青年學生100萬餘人次,使觀眾受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教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粟裕同志紀念館已成為湘、黔、桂邊界地區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成為重要的紅色旅遊景區。

1990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粟裕同志紀念館載入《全國文物機構名錄》,本館文稿被《中國博物館志》、《中國紀念館概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簡介》收編,2000年8月13日,中央電視台到粟裕同志紀念館採訪報導。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遲浩田,省委書記楊正午等到紀念館視察指導工作。

視頻

會同縣粟裕故居紀念館 相關視頻

帶大家參觀粟裕紀念館,緬懷一下粟裕大將
粟裕大將紀念館,記錄粟裕同志豐功偉業,一起去看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