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音樂記譜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乐谱)
前往: 導覽搜尋

音樂記譜法樂譜)是一種以印刷或手寫製作,用符號來記錄音樂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和地區發展了不同的記譜方法,除了現今常見音樂的五線譜簡譜外,在傳統音樂中還有工尺譜,以及古琴特有的減字譜。這些記譜法各有其特色,有些雖然對樂曲中的裝飾音、力度變化都做了標記,但其實只是供初學者作為參考,有些則是看似有較多自由度,但其隱藏在樂譜之外的規範反而更加嚴格。早期的樂譜主要以紙張抄寫,現在則有計算機程序可以製作樂譜。

歷史

不同樂種因為各有其特點,所發展出來的記譜法往往有所差異,而隨着樂種本身的持續發展,記譜法也可能不斷地發生變化[1]。如五線譜,除了紀錄樂曲旋律的音高、時值外,也對力度做了標記,然而隨着音樂家力度音色的日益重視,發現這些細緻的變化其實難以精確紀錄,且這些變化又具有一定的即興演奏成分,於是又發展出在一定框架內自由發揮的記譜法,以使音樂更富有彈性與活力,而這恰如古琴或其它傳統音樂的記譜特色。在記譜法的沿革歷史中,並非單純地從不精確到精確,在理解不同樂種的記譜法時,應該要更深入了解其背後的音樂理念與文化

中國

中國留傳下來最早的樂譜是南北朝時代的古琴譜《碣石調·幽蘭[2]。早期的樂譜為文字譜,將指法詳細地以文字敘述。後來為了簡化記錄方法,唐朝後期出現了減字譜,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敦煌的莫高窟收藏了不少唐宋以來的樂譜,其中包括不少琵琶樂譜。宋代的[[姜夔|姜白石道]人]歌曲出現了記錄音高的俗字譜,證明當時的宋詞是可以歌唱的。明清兩代的戲曲,包括崑劇京劇粵劇以及當時不少器樂曲都應用了工尺譜潮州音樂有其獨特的二四譜。

民國年間,受到西方以及日本的影響,中國的學堂樂歌開始應用簡譜以及五線譜。直至今天,在流行歌曲中,以簡譜和五線譜居多。在戲曲,工尺譜也依然有人使用。在瑤琴領域減字譜仍在繼續使用(一般是與簡譜或者五線譜同時使用)。在南音中仍然在使用傳統的工尺譜。傳統音樂的一些樂器也使用簡譜或者五線譜。

簡譜、五線譜由於一些根本性的缺陷,無法在傳統音樂中代替減字譜、工尺譜。在瑤琴領域,使用簡譜(五線譜)記錄的某些曲子,只代表這個記錄者的彈奏方法,其它的琴人仍然可以按照古譜作出自己的彈法。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減字譜本身比較模糊,允許實際演奏者做一些自己的發揮,自由度比較大。南音中工尺譜也有類型情形。

種類

  • 簡譜
  • 五線譜
鋼琴音樂的樂譜最初是紀錄在十一條線的大譜表上。 音符由字母表的前七個字母來命名並反覆運用。
由於在如此多的線條上閱讀音符比較困難,就用譜號把F、C、和G線標記出來。
在現代音樂中,為了方便讀譜,將大譜表分成兩部分,每部分由五條平行橫線組成。

中間的一條橫線省去。於是,中央C記在中間一條短線上,稱為加線,並且在需要的時候才使用。

視頻

音樂記譜法 相關視頻

音樂的歷史之偉大的記譜法
記譜法:音樂原來是這樣記錄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