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微生物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微生物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CSM)是由全國微生物學科技工作者和單位自願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公益性法人社會團體,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1],成立於1952年12月18日。

據2019年1月中國微生物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會員近1.6萬人,有22個專業委員會和6個工作委員會。

組織體系

機構設置

代表大會

學會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2]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幕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開,情況特殊的,可採取通訊形式召開。理事會的職責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獎勵和表彰事宜;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分支機構

據2019年1月中國微生物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22個專業委員會和6個工作委員會。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中國微生物學會每年的學術年會是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倡導堅持下來並打造成為精品項目。

中國微生物學會除定期召開中國-日本雙邊國際學術會議外,同時還加強與歐美微生物學界的聯繫和交往。2007年8月美國微生物學會首次派代表團出席了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2007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

2002年,國際微生物學會聯合會(IUMS)副主席Luciano Polonelli教授及夫人等一行7人,應中國微生物學會的邀請訪問了北京、上海兩地。

2006年6月,IUMS主席Karl Heinz Schleifer教授接受中國微生物學會邀請,訪問了北京、上海

2008年,國際微生物學會聯合會主席Daniel Sordelli教授和IUMS候任主席Geoffrey L.Smith教授參加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50周年所慶活動後,於12月5日訪問了中國微生物學會。

榮譽表彰

2003年,學會被中國科協評為「第四屆中國科協國內學術交流先進學會」。

2005年,學會被中國科協評為「第五屆中國科協國內學術交流先進學會」。

2007年,學會被評為中國科協「學術交流先進獎」和「會員工作先進獎」學會。

報刊資源

學術期刊

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有:《微生物學報》、《生物工程學報》、《病毒學報》、《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中國病毒學》、《微生物學通報》、《微生物學雜誌》。

《微生物學報》是中國微生物學領域綜合性學報級期刊和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是中國最早被醫學文獻數據庫「MEDLARS」作為醫學主題詞標引的五個中文期刊之一,報道內容包括普通微生物學,工業、農業、醫學、獸醫微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以及與微生物學有關的生物工程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生物工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醫學等生物工程相關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和新技術。

《病毒學報》是病毒學專業學術刊物,創刊於1985年,主要刊登具有創新性研究的論着、簡報及具有評述觀點的中國國內外熱點研究的綜述稿件等。該刊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基礎醫學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武漢大學RCCSE(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來源期刊,被CA、BA、CBST、MEDLINE(PubMed)、SCOPUS數據庫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等文摘和數據庫收錄。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系國家級刊物,刊登由病毒、細菌、螺旋體、寄生蟲等引起的人獸共患病,病原學、流行病學與防治研究的論文,被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英國《動物學記錄》、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網站》、英國《國際農業與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等多種國際檢索組織收錄。

《中國病毒學(英文版)》(VirologicaSinica)創刊於1986年,2007年改為全英文出版。該刊長期被PubMed/medline、Scopus、BIOSISPreviews(生物學文摘)、CA(化學文摘)和中國生物學文摘、醫學文摘、農業學文摘等20餘種文摘及檢索刊物收錄;為國家科技部信息所「萬方數據(ChinaInfo)系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的期刊源;是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生物學和醫學期刊的核心期刊。該刊設有微型述評、綜述與專論、研究報告或簡報、技術與方法、學術爭鳴等欄目,研究報告內分醫學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原核生物病毒等。

《微生物學通報》創刊於1974年,是以微生物學應用基礎研究及技術創新、應用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為中國生物科學類核心期刊。該刊刊登內容包括:基礎微生物學研究;農業微生物學研究;工業微生物學研究;醫學微生物學研究;食品微生物學研究;環境微生物學研究;微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微生物蛋白組學研究;微生物模式菌株研究;微生物工程與藥物研究;微生物技術成果產業化及微生物教學研究改革等。

《微生物學雜誌》主要欄目有「大家專版」、「研究報告」、「專題論述」、「技術與方法」、「專題譯述」、「論文摘要」、「產品推廣」、「技術講座」、「成果與產品信息」及「會議簡訊」等。該刊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生物學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上網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收錄期刊,被《化學文摘》(CA)、《英聯邦農業文摘》(CAB)、《中國生物學文摘》等檢索刊物摘引和收錄。

人才培養

科普活動

學會主要的科普工作和成績如下:

(一)微生物科學知識的普及

年,中國微生物學會與地方微生物學會和有關專業委員會配合,組織了支邊科技講學團赴陝西、甘肅、青海、內蒙、新疆、海南、寧夏等地區進行有關「炭疽病」、「不明熱」考察,並進行細菌系統分類學、免疫學和病毒學的基本理論及新技術、新方法的講。

年,學會發起並參加了由中國科協青少年部組織開展的「生物百項」活動,派專家參加了第1至第6屆活動的指導與評獎活動,普及微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

1999年,中國微生物學會組織了街頭科普活動。

2001年5月,學會參加了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行的「首屆全國科技活動周」。

2002年5月,學會參加了在北京玉淵潭公園舉辦的「200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大型科普活動。參展的主題為「生物恐怖及我們的防禦準備」,製作並展出了大幅展板,並發放「新世紀微生物學展望」、「生物武器及我們的防禦準備」等宣傳資料

2005年5月,學會參加了在北京海淀公園展覽館舉辦的「200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大型科普活動,活動的展區劃分在「健康生活與公共衛生」展區,內容主要是食品安全、普通微生物等。

(二)應急科普工作

2003年3月中旬開始,針對SARS病原傳染性強、疾病有不斷蔓延趨勢而社會各界仍缺乏足夠的防護知識的狀況下,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委員會立即與中央電視台的「大眾健康」欄目接洽,提出了應及早在央視明確開辦「防治非典」專題節目的建議。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委員會許多委員參與了抗震救災活動。

(三)微生物最新應用成果的傳播

2006年,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分別接受《科技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和中央電視7台有關微生物肥料的專題採訪,對正確認識和使用微生物肥料起到了科普宣傳效果。

2007年9月21-22日,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第五次全國農藥殘留微生物降解技術培訓班在河北滄州舉行,來自江蘇、福建、江西、浙江、四川以及河北等省的100多位農藥殘留微生物降解技術應用基地負責人、農業科技管理和農技推廣人員以及熱心於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和農產品出口創匯的企業家代表參加了該次培訓活動,活動形式及活動內容得到了參加活動者的認可。該活動被列為中國科協2007年主題科普活動之一。

2011年12月。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與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BTV-3)「健康大智慧」欄目合作,完成了科普節目「酶與健康」的錄製。

中國微生物學會酶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金城研究員作為特邀嘉賓,做客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從「認識酶」、「酶與消化」、「酶與癌症」、「酶與常見病」、「酶與抗衰老」、「生活中的酶」和「與酶共生」幾個方面介紹了酶與生活健康的關係。該節目共7集,曾於2011年12月12日開始,在BTV-3健康大智慧欄目每天播出一集(17:20-18:05),連續播出7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