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王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王龙属
图片来自deviantart

龙王龙属学名Dracorex)是厚头龙科下的一恐龙,生存于上白垩纪北美洲

模式种霍格华兹龙王龙D. hogwartsia),学名意思是“霍格华兹王”。正模标本(编号2004.17.1)是一个接近完整的头颅骨及4节颈椎,即第一节、第三节、第九节及第八节颈椎。

这些化石都是从美国的南达科他州海尔河组发现的,由三个来自美国艾奥瓦州苏城的业馀古生物学家所发现。这个头颅骨后来于2004年捐赠与印第安那儿童博物馆研究,并由罗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等人于2006年命名的。龙王龙标本较少,其分布范围和霸王龙三角龙重合。

龙王龙是草食性动物,头颅骨上具有尖角及肿块,有长的口鼻部。龙王龙有发展完好的上颞孔(Supratemporal fenestrae)及厚的扁平头颅骨,而非厚头龙科的圆颅顶。此外,它亦有大量的皮内成骨,形成大量的结节、小角及尖刺等,以不规则的形式排列。除了上述之外,龙王龙很像冥河龙。龙王龙可能是冥河龙肿头龙的幼年体或者雌性个体。

特征

在厚头龙科中,生存于亚洲的物种包含了一些平头恐龙,如平头龙饰头龙岩寺皖南龙。但是在发现龙王龙之前,北美洲的半平头物种只有剑角龙,而其化石更只有幼体。

除了结节、扁平头颅骨以外,龙王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对大、没有闭合的上颞孔。上颞孔的长度与宽度都比平头龙及饰头龙的上颞孔为大。只有皖南龙的头颅骨碎片,有比龙王龙更大的上颞孔。原始主龙类也具有这种巨大的上颞孔,而厚头龙下目多失去这种特征。

如果大型上颞孔是较原始的形态,那龙王龙的颞部是较其他厚头龙下目为原始。但是罗伯特·苏利文(Robert Sullivan)证实了最古老的厚头龙类是圆颅顶的,而扁平颅顶的形态是在后期出现的。苏利文提出圆颅顶才是厚头龙下目的原始特征,并且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演化出非圆颅顶或平颅顶的特征,以及上颞孔的重新出现。另外,剑角龙曾被认为是圆颅顶及扁平颅顶之间的过渡物种,可见在一些物种中出现了特征的重新出现,包括扁平颅顶及张开的上颞孔等。

龙王龙的标本很有可能是年轻的成年体。但是,根据中间颈椎的骨化程度,它可能已经接近成熟。它约有3米长。

分类争议

龙王龙可能是个颅顶与头角发展未完全的冥河龙厚头龙,或者是冥河龙或厚头龙的未成年或雌性个体。在2007年度的古脊椎动物学会会议中,蒙大拿州立大学杰克·霍纳(Jack Horner)提出新理论,指出龙王龙与冥河龙厚头龙的幼年个体。

蒙大拿州立大学杰克·霍纳(Jack Horner)等人研究了龙王龙唯一标本的颅骨,发现该化石可能是冥河龙的幼年个体。此外,他还指出冥河龙与龙王龙两者有可能都是厚头龙的幼年个体。在2009年,杰克·霍纳与M.B. Goodwin发表正式研究,比较这三个物种的颅顶形状、尖刺与骨瘤的分布,认为这些头颅骨差异可能跟年龄、性别有关[1]

杰克·霍纳等人表示,冥河龙、龙王龙的标本都是幼年个体,而厚头龙的标本则都是成年个体。另外,这三个属生存于相同时期的相同地区,使这些科学家更推测它们是同一物种的不同成长阶段,而在成长过程中,尖刺、骨瘤停止成长、颅顶增厚,形成厚头龙的颅顶形状。

在2010年,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等人也提出类似的研究结果,他们认为颅顶平坦的厚头龙类,其实是圆颅顶的厚头龙类的幼年个体,平头龙饰头龙其实都是其他属的幼年个体。

命名

龙王龙的模式种名为霍格华兹龙王龙D. hogwartsia),其命名是由年幼的印第安那儿童博物馆参观者所启发,并纪念J·K·罗琳所著《哈利·波特》中的霍格华兹魔法与巫术学院[2]

参考文献

  1. Sanders, Robert. New analyses of dinosaur growth may wipe out one-third of spec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30 October 2009 [25 March 2010]. 
  2. Dinosphere at 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 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 30 October 2009 [16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