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工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音乐工艺 |
---|
|
音乐工艺(英语:Music Technology)主要研究及开发工艺与技术在音乐艺术上的应用,如各类电子硬体配备及电脑软体在现代音乐制作上的使用,以录制、播放、混音、存储和演奏音乐等。它是音乐家或作曲家研究或使用任何设备机器或工具来制作或演奏音乐。
目录
概述
音乐工艺涵盖了音乐较技术性的另一面如:声学、程序设计、音乐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社会学以及种种音乐行业的经营手法等。许多大学及学院都设有此学系,尤其是在很多西方国家,此类学科相当地普遍。此外,在欧美有些中学也有提供音乐工艺的基本入门,已知最早的音乐技术应用是史前人类使用一种工具在骨头上手工钻孔以制作简单的长笛。
溯源
古埃及人开发了弦乐器,如竖琴、七弦琴和鲁特琴,这需要制作细弦和某种类型的弦栓系统来调整弦的音高。古埃及人也用于管乐器如双单簧管和打击乐器如钹。在古希腊,仪器还有双簧aulos和七弦琴。圣经中提到了许多乐器,包括喇叭、管、竖琴、竖琴和风笛。在圣经时代,短号、长笛、号角、管风琴、管子和小号也被使用。在中世纪,音乐符号被用来创建一个书面记录的朴素旋律的音符。
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时代(约 1400-1600 年),发明了印刷机,允许大量生产活页乐谱(以前是手工复制的)。这有助于更快地在更大范围内传播音乐风格。在巴洛克时代(约 1600-1750 年),键盘乐器技术得到发展,这导致管风琴和大键琴的设计得到改进,并在大约 1700 年开发了一种新的键盘乐器,钢琴。在古典时期,贝多芬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为管弦乐队增添了新的乐器,如短笛、低音大管、长号和未调音的打击乐器。
在浪漫主义音乐时代(约 1810-1900 年),新作品为公众所知的关键方式之一是出售乐谱,业馀音乐爱好者会在家中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乐谱。在 19 世纪,管弦乐队中增加了萨克斯管、次中音号、瓦格纳大号和短号等新乐器。
近代发展
大约在 20 世纪之交,随著留声机唱片(1892 年商业化)和无线电广播(大约在 1919-1920 年开始商业化)的发明和普及,听音乐的人数大幅增加,更容易将音乐分发给更广泛的公众。录音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流行音乐风格,因为它使歌曲和乐队录音广泛地分布。录音的发明也催生了一种新的古典音乐子流派:电子作曲的具体音乐风格。
电子乐器盛行
多轨录音的发明使流行乐队能够对多层乐器音轨和人声进行叠录,从而创造出在现场表演中无法实现的新声音。20世纪初,电磁拾音器、放大器和扬声器等电子技术被用于开发新的电子乐器,如电钢琴(1929)、电吉他(1931)、机电风琴(1934)和电贝司(1935) )。 20 世纪的管弦乐队获得了新的乐器和新的声音。一些管弦乐队的作品使用了电吉他、电贝司或Theremin。
1947 年微型晶体管的发明促成了新一代合成器的诞生,这些合成器在 1960 年代首次用于流行音乐。与以前的键盘乐器技术不同,合成器键盘没有弦、管或金属尖头。合成器键盘使用电子电路或后来的计算机晶片和软体来创建音乐声音。合成器在 1980 年代初期在大众市场上流行起来。
科技创意
数字混音技术
1980 年代和随后的几十年中引入了许多新的电子或数字音乐技术,包括鼓机和音乐音序器。电子和数字音乐技术是音乐家或作曲家用来帮助制作或演奏音乐的任何设备,例如计算机、电子效果器或软件。该术语通常指使用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进行表演、播放、录音、作曲、音乐的录音和复制、混音、分析和编辑。
就像其他领域那样,新颖的技术与科技丰富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也让许多事情成为了可能。就如,通过新音效及声音的创作及硬体技术的开发,许多实验性的新乐器及配备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从而满足了新新音乐人在音乐制作及创意上的需要。也因为如此,当代音乐有了新形式的表现及演奏方式。实际上,音乐工艺的概念跟音乐及科技创意上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通过音乐,人们一直都在不断努力地找寻及创造新的表达方形及风格,从而研发了各种不同的新乐器和新仪器。因此,音乐工艺所包含的领域和定义还会不断的扩大及发展下去。
软体音序器广泛使用
当代乐器如钢琴,吉他及电子琴等的制作及改善的发展一直是音乐工艺最普遍及显著的领域。然而,进入电脑时代以后,音乐工艺的实际范围已大大地扩张,这也包罗了机械、电子、软体等各种形式。也许,软体音序器(英文:Software Sequencer)是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音乐技术形式之一。利用这类软体应有尽有的音乐制作功能,可以轻易地在电脑录制音频或MIDI音乐程序,并能在之后有效地进行编辑工作如:混音、音效处理、调整及纠正等。
国产材制琴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克里蒙纳之称的木设系学院琴工坊,以国产材的“‘转’与‘传’之秋季飨宴”为主题,于2018年11月16日上午11:15在该校图书与会展馆。“学院琴”制琴工坊的愿景能成为台湾手工制作提琴的基地,将高深的工艺美学带入大学院校及深入大众生活。以台湾国产材入料制琴,如针叶木桧木、扁柏、香杉、台湾杉和阔叶木、台湾榉木、相思树、桃花心木及枫木、肖楠、福建柏、香樟、乌心石及该校种植之桃花心木产生高音质水平的小提琴,将可创造以在地化特色,且发挥循环经济价值。[1]
高雄山叶吉他音乐产业 |
---|
|
吉他产制
高雄山叶吉他音乐产业
1971年,日本Yamaha山叶公司于高雄加工出口区设立吉他工厂,上千位员工每年制造约四百万支吉他,外销至70多个国家;2007年1月正式停止生产后,日本Yamaha公司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与印尼;此后,高雄仍有手工乐器师傅持续制作客制化吉他。从大量机械生产到手工制作,从工厂作业员到音乐工匠,2011年5月6日~8月28日举行吉他音乐产业特展,邀请七位过去任职于高雄山叶乐器楠梓厂的员工,分享所经历点点滴滴的往事,以及3位吉他师傅的工匠生活,让参观的民众进一步认识一支吉他的完成,背后必须花费多少的心血,同时也体认到高雄吉他产业的转型历程。[2]
参考资料
- ↑ 国产材制琴音色更显悠扬国立屏东科技大学
- ↑ 工业与工匠的对话—高雄吉他音乐产业特展yamaha山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