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评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题材
题材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4: 行 4:
 
|-
 
|-
  
| [[File:刘兰芳 评书.jpg|缩略图|居中|[http://y0.ifengimg.com/2ee08418abe55908/2015/0328/rdn_5515ee22e92d3.jpg 原图链接][http://biz.ifeng.com/ 来自 凤凰 网 的图片]]]
+
| [[File:刘兰芳.jpg|300px|缩略图|居中| 刘兰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9215037564&di=aec0e64fcf41eafe722c29947855553c&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4.imgtn.bdimg.com%2Fit%2Fu%3D3466573234%2C2552816557%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fund.cssn.cn/st/st_wycqs/201408/t20140818_1295390.shtml 来自 中国社会科学 网 的图片]]]
 
|-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 align= light|
 
| align= light|
'''中文名''': 评书  
+
'''中     ''': 评书  
  
'''外文名''' :Story Telling  
+
'''外     ''' :Story Telling  
  
 
'''其他名称''' :评话、说书、讲书、讲古  
 
'''其他名称''' :评话、说书、讲书、讲古  
  
'''始    于''': 宋代
+
'''始        于''': 宋代
 
|}
 
|}
  
行 44: 行 44:
 
==题材==
 
==题材==
  
[[File: 《隋唐演义》.jpg|370px|缩略图|右|田连元评说 《隋唐演义》[http://img.uuwtq.com/uploads/i_4_1910664109x2180833629_26.jpg 原图链接][http://www.uuwtq.com/upceezr/ 来自 个性 网 的图片]]]
+
[[File: 田连元评说.jpg|270px|缩略图|右|田连元评说[http://image73.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6/0220/42250514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02/20/3013042_383082069.shtml 来自 人民 网 的图片]]]
  
 
 说书虽然以讲史为主,但多数为引人入胜,并没有尊重历史的原貌。比如:[[商朝]]有[[大炮]];[[汉代]]有[[银票]];[[三国]]有[[武状元]]。但由于说书面向的是[[百姓]],客观上起到普及文化和历史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不认识字的人都能吟两句[[打油诗]]、了解历史,唯一的途径就是评书和[[戏曲]]的传播<ref>[http://blog.chinaunix.net/uid-27170532-id-3303654.html 评书与说话区别],Chinaunix</ref>。
 
 说书虽然以讲史为主,但多数为引人入胜,并没有尊重历史的原貌。比如:[[商朝]]有[[大炮]];[[汉代]]有[[银票]];[[三国]]有[[武状元]]。但由于说书面向的是[[百姓]],客观上起到普及文化和历史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不认识字的人都能吟两句[[打油诗]]、了解历史,唯一的途径就是评书和[[戏曲]]的传播<ref>[http://blog.chinaunix.net/uid-27170532-id-3303654.html 评书与说话区别],Chinaunix</ref>。
行 54: 行 54:
 
 每一段的评书称“回”,小于100回的书称小段。如果只是一回或几回称“片子活”。如果大于100回那么称为,“长篇活”。
 
 每一段的评书称“回”,小于100回的书称小段。如果只是一回或几回称“片子活”。如果大于100回那么称为,“长篇活”。
  
 说一部开篇先赋一首诗,称为“开场诗”,常说一首诗或小令诗。比较常见的是《[[西江月]]》或《[[临江仙]]》。回与回之间一般以“且听下回分解”和“上回书,我们说到......”连接。这和[[章回小说]]是一样的。
+
 说一部开篇先赋一首诗,称为“开场诗”,常说一首诗或小令诗。比较常见的是《[[西江月]]》<ref>[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904882540 德云社十周年庆典-2006开幕式+学评书+西江月],网易云音乐</ref> 或《[[临江仙]]》。回与回之间一般以“且听下回分解”和“上回书,我们说到......”连接。这和[[章回小说]]是一样的。
  
 
 评书以语言除了“开场诗”外,还有多种技巧:
 
 评书以语言除了“开场诗”外,还有多种技巧:
行 71: 行 71:
 
 著名的说书艺人:
 
 著名的说书艺人:
 
* 老一辈的有:[[张悦楷]]、[[林兆明]]、[[连阔如]]、[[袁阔成]]、[[李鑫荃]]、[[田连元]]、[[连丽如]]、[[单田芳]]、[[刘兰芳]]、[[刘延广]]、[[金文声]]、[[刘立福]]
 
* 老一辈的有:[[张悦楷]]、[[林兆明]]、[[连阔如]]、[[袁阔成]]、[[李鑫荃]]、[[田连元]]、[[连丽如]]、[[单田芳]]、[[刘兰芳]]、[[刘延广]]、[[金文声]]、[[刘立福]]
* 新一辈的有:[[孙一]]、[[张少佐]]、[[王玥波]]、[[李伯清]]
+
* 新一辈的有:[[孙一]]<ref>[http://sunyi.zgpingshu.com/ 孙一评书网评书列表],评书网</ref> 、[[张少佐]]、[[王玥波]]、[[李伯清]]
  
 
==曲种名家==
 
==曲种名家==
  
[[File: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jpg|370px|缩略图|右|[http://dingyue.ws.126.net/R=qZp6PQmsy7MiGYmtvCIUMUHdtWcfLnbsM1aGW5=WK7N1536737 原图链接][542627compressflag.jpg 来自 网易号 的图片]]]
+
[[File: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jpg|300px|缩略图|右|[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8/09/1519/144369731_1_20180915073605473.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15/19/27279192_786938928.shtml 来自 个人读书馆 的图片]]]
  
 
===单田芳===
 
===单田芳===
  
 单田芳(1934年——2018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营口,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二十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等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
 单田芳(1934年——2018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营口,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二十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等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ref>[http://www.sohu.com/a/337045756_120198717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十大经典评书有哪些] ,搜狐,大奇娱乐,2019-08-28 17:05</ref>
 +
 
  
 
===田连元===
 
===田连元===
行 102: 行 10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於 2020年1月17日 (五) 04:08 的最新修訂

劉蘭芳評書

中 文 名 : 評書

外 文 名  :Story Telling

其他名稱 :評話、說書、講書、講古

始       於: 宋代

評書,又稱說書,湖北廣東粵語地區及閩南語地區稱講古,在四川稱為講書,古稱說話,是中國東北華北兩廣湖廣、四川一帶一種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摺扇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

而在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後,在電子媒體及推廣普通話的衝擊之下,一些方言的說書文化日漸式微,處於瀕臨消失的狀態,但還仍然有其活力。

歷史

以說書者的說法:評書起源於東周時期,周莊王是評書的祖師爺。但這只是一個傳說。實際評書的創始人為明末清初柳敬亭[1],最初只是說唱藝術的一部分,稱為「弦子書」,他的老師莫後光提到說話理論是:「夫演義雖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萬類,不與儒者異道。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繹之欲其安,進而止之欲其留,整而歸之欲其潔。非天下之精者,其孰與於斯矣!」。

北宋汴京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晚清光緒年間,評書傳入皇宮中;因皇宮唱歌多有不便,於是改說唱為「評說」,於是評書的藝術形式便固定下來。

民國是評書中興的時期,據記載:當時「撂地」說書人說《三國》,便萬人空巷,把街道圍得滿滿的。另外,評書與相聲也有很大的淵源。尤其是單口相聲和評書的「片子活」技巧幾乎相同。有些相聲的「段子」也來源於評書章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評書也得到了發展。尤其是廣播收音機的普及,給評書極大的生存空間。評書藝人又創作了許多新的段子,比如《林海雪原》、《平原槍聲》,文革結束,評書藝人又創作了不少段子,甚至也說幾段外國書,比如《珍珠港》(書名《太平洋大海戰》),還製作了Flash評書《白眉大俠》,但並不特別受書迷歡迎。

現在,幾乎每個廣播電台都有評書專欄,部分電台更有專門的評書或故事頻率。主要聽眾是老年人或出租車司機,評書仍很受聽眾的歡迎,其中原因除了本身評書喜聞樂見,還由於廣播的局限。但一些評書演員擔心評書會漸漸的消失,實際上,現在很難再看到年青的說書人了。

說話與評書

唐代佛教融入了通俗文學,僧人為了吸引檀越,發明了一種說演佛經故事的藝術,稱之變文。不久,又出現了一種曲藝藝術,和評書的表演方式相似,這種曲藝形式稱為「說話」。到宋代中興時期,在中國古典文學認為,「說話」這種表演的形式對明清章回小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說話」發展到俗說後表演方式與「評書」是非常類似的。比如評書中的開場詩,說話稱為「押座文」。也有「且聽下回分解」一類用句。當然,這些都影響了明清的小說。同時,說話文學也在日本有所發展,成爲一種本土文學形式。

事實上如《三國演義》、《水滸傳》最初都是說話的話本。《三國演義》話本為《全相平話三國志》;《水滸傳》則為《醉翁談錄》。晚唐詩人李商隱有《驕兒》一詩寫到:「或謔張飛,或笑鄧艾。」說明當時喜歡說話這門曲藝的百姓是非常多的。

研究「說話」,多數是從話本對明清的小說的影響加以研究。也有一些曲藝藝人寫過專門的資料。很多證據表明「說話」類似於「評書」。但兩者似乎沒有任何確實的傳承關係。

題材

說書雖然以講史為主,但多數為引人入勝,並沒有尊重歷史的原貌。比如:商朝大炮漢代銀票三國武狀元。但由於說書面向的是百姓,客觀上起到普及文化和歷史的作用。在古代,許多不認識字的人都能吟兩句打油詩、了解歷史,唯一的途徑就是評書和戲曲的傳播[2]

說書的段子來源分四類:史書(《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神怪書(《封神演義》、《濟公傳》)公案書(施公案包公案)、武俠書(《三俠五義》、《童林傳》)。但幾乎只要是小說,經過略微加工,就可以成書評說。

形式

每一段的評書稱「回」,小於100回的書稱小段。如果只是一回或幾回稱「片子活」。如果大於100回那麼稱為,「長篇活」。

說一部開篇先賦一首詩,稱為「開場詩」,常說一首詩或小令詩。比較常見的是《西江月[3]或《臨江仙》。回與回之間一般以「且聽下回分解」和「上回書,我們說到......」連接。這和章回小說是一樣的。

評書以語言除了「開場詩」外,還有多種技巧:

  • 開臉兒:介紹新人物的即將人物的來歷、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徵
  • 擺砌末:講述故事的場景
  • 賦贊:如果讚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風景名勝,念誦大段落對偶句式韻文,稱作「賦贊」,富有語言的美感;
  • 垛句:說演到緊要處或精彩處,使用排比重疊的句式以強化說演效果。

傳承

評書從柳敬亭王鴻興開始,經十代傳承之今。以前三代譜系:

著名的說書藝人:

曲種名家

單田芳

單田芳(1934年——2018年),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原鞍山曲藝團業務團長,現任北京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於營口,同年隨父母到瀋陽,1952年在瀋陽二十七中高中畢業後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曲協會員,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員。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共錄製、播出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亂世梟雄》等100餘部共計15000餘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評書文字書稿,開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5]


田連元

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原名田長庚,祖父田錫貴、父親田慶瑞都是鼓書藝人。1941年生於長春,少年時代在天津。小學讀書時就讀過很多中外名著。七歲開始登台,九歲拜王起勝為師,學唱西河大鼓兼練三弦。他出身說書世家,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並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十七歲開始正式演出,說《楊家將》、《粉妝樓》、《大八義》等書。1960年進入本溪市曲藝團。二十三歲即出任本溪市曲藝團副團長。自1964年至今,先後創作、改編、整理、演出了現代評書小段《追車回電》、《新的採訪》、《沒演完的戲》、《賈科長買馬》,長篇評書《歐陽海之歌》,傳統評書《孫臏與龐涓》、《楊家將》、《水滸人物傳》、《施公案》、《小八義》等。其很多節目在中央和省,市電台、電視台播出,有的曾在報刊上發表。歷任本溪市曲藝團業務團長,本溪市歌舞團副團長、團長、名譽團長,本溪市文化局藝術研究員,本溪市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曲協副主席、主席,中國曲協理事,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2011年9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田連元撰寫的《田連元自傳》。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楊家將》、《瓦崗寨》等。

視頻

評書相關視頻

單田芳評書《東北王張作霖》,聲情並茂,堪稱經典
評書《李元霸別傳》
田連元評書精選-經典評書《包公案》第36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