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蔣經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出生於中国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蒋介石长子邓小平同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改革家、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中國東北地區行營外交特派員中華民國國防部預備幹部管理局局長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台湾向大陆开放先驱者台湾民主化改革奠基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任主席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中华民国陸軍二级上將

故總統
蔣經國
第6、7任總統
任期
1978年5月20日-1988年1月13日
副总统 謝東閔
李登輝
前任 嚴家淦
继任 李登輝
第1任中央委員會主席
(1976年11月16日起以黨主席身分兼任中央委員會主席)
任期
1975年4月5日-1988年1月13日
前任 蔣中正(總裁)
继任 李登輝
第9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72年6月1日-1978年5月20日
总统 蔣中正
嚴家淦
副职 徐慶鐘
前任 嚴家淦
继任 孫運璿
第11任行政院副院長
任期
1969年7月1日-1972年6月1日
行政院院长 嚴家淦
前任 黃少谷
继任 徐慶鐘
第10任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65年1月25日-1969年7月1日
行政院院长 嚴家淦
副职 馬紀壯
前任 俞大維
继任 黃杰
第2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任期
1956年4月25日-1964年6月30日
前任 嚴家淦
继任 趙聚鈺
个人资料
性别 男性
建豐
别名 尼古拉·弗拉基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
出生 (1910-04-27)1910年4月27日宣統二年三月
22x20px 大清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豐鎬房
逝世 1988年1月13日(1988-01-13)(77歲)
22x20px 中華民國臺北市七海寓所
墓地 桃園市大溪區頭寮陵寝(未下葬)
国籍 22x20px 大清帝國(1910-1912)
22x20px 中華民國(1912-1925)
22x20px 中華民國(1925-1988)
政党 中國國民黨
其他政党 25px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30年代)
配偶 蔣方良
儿女 蔣孝文
蔣孝章
蔣孝嚴
章孝慈
蔣孝武
蔣孝勇
父母 蔣中正(父親)
毛福梅(生母)
蔣宋美齡(繼母)
亲属 蔣緯國(弟)
母校 莫斯科中山大學
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
职业 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改革家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中國東北地區行營外交特派員中華民國國防部預備幹部管理局局長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台湾向大陆开放先驱者台湾民主化改革奠基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任主席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中华民国陸軍二级上將
宗教信仰 基督教循道宗[1]:112
获奖 青天白日勳章
一等寶鼎勳章
陸光甲等獎章
签名 蔣經國的签名
军事背景
服役 22x20px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时间 1937年-1968年
军衔 25px 二級上將
参战 中國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
金門八二三砲戰
臺海戰役
經歷

他是蒋介石长子邓小平同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外交家改革家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中國東北地區行營外交特派員中華民國國防部預備幹部管理局局長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台湾向大陆开放先驱者台湾民主化改革奠基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1任主席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中华民国陸軍二级上將

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兒子,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總統,至1988年逝世為止),同時也是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2]:1。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3]:8

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2]:1。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2]:1。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65年以國防部長身份訪問美國。1969年曾以總統特使身份,飛往泰國謁見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漢名鄭固)。

1979年蔣經國終于決定大舉鎮壓反对人士,因爲他覺得若非如此,可能會滋生更多暴亂,以緻改革的進程失控。蔣經國批準逮捕美麗島集團首要分子,同時把《美麗島》及溫和的《八十年代》統統停刊。12月14日,情治機關一舉抓了黃信介以降100多個反對派帶頭人士,施明德逃逸後被抓獲。

1980年3月18日,高雄事件8名被告到軍事法庭接受史無前例的公開大審。國際特赦組織及其它人權組織都派出觀察員,美國及其它非官方關系之外交官、外國新聞記者也紛紛申請旁聽。獨立的新聞媒體每天以兩、三頁全版報道,把反對派的政治觀點呈現在800萬名讀者眼前。被告在庭上陳述,他們一連多天被剝奪睡眠、不停地接受偵訊(新聞界稱之爲“疲勞轟炸”)之下,才招供認罪。擔任他們辯護律師的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都因此案一舉成名,成爲台灣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4月18日,軍事法庭裁定所有8名被告叛亂罪名成立。軍事法庭原本打算把施明德處以死刑,可是蔣經國傳話,“不得有任何人遭處死刑”,“只要他在位就不允許台灣島上有流血”。軍事法庭判處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林義雄張俊宏呂秀蓮陳菊林弘宣處有期徒刑12年。

人物写真

生平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又名建丰,俄语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1920年,蒋经国就学于上海有名的万竹小学。当时,蒋介石正追随孙中山在粤工作,就委托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对蒋经国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苏联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使十七岁的蒋经国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经国发表声明,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5年,蒋经国在苏联与矿场女工芬娜结合,芬娜后来改名叫蒋方良。1936年1月,蒋经国在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蒋介石的公开信。第二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被获准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个年头。

回国以后,他的父亲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

上海沦陷以后,蒋经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为赣县县长。1939年以后,他曾经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护团长、江西省政府委员等职,但一直未取得什么成绩。1944年1月,蒋经国担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在这年10月参与了其父蒋介石发起的10万青年从军运动,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总统”。[1]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台湾成立了“蒋经国治丧委员会”,1月30日举行了遗体大殓仪式,后将遗体安放于桃园县大溪镇,准备将来运回祖国大陆安葬。

祖国大陆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

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祖国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

参考资料

  1. F. Jay TaylorF. 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2009, ISBN 9780674002876
  2. 2.0 2.1 2.2 李子渝、常壽林編寫. 《蔣經國》. 香港: 教育出版社. ISBN 9621212731. 
  3. 小谷豪冶郎著、陳鵬仁譯. 《蔣經國先生傳》. 台北: 《中央日報》出版部.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