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士提反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圣士提反书院是香港一所基督教直资男女中学,位于香港岛南区赤柱东头湾道22号。学校于1903年创校,当时只有6名宿生和1名走读生就读,曾享有东方伊顿公学的美誉。2019至2020年度,学校有950名学生就读。现任校长为杨清女士,全港排名第24名。
历史介绍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因为科技与及思想上的落后而饱受西方列强欺压,一群香港知识份子深明救国须由教育入手,遂计画建立一所书院。1901年,包括何启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识份子致函殖民地总督建议成立一所英文书院为本地华人子弟提供教育,这促成了1903年圣士提反书院的创立。建校之时,校舍位于西营盘般咸道今香港大学所在地,并于1924年至1929年短暂迁往薄扶林。1923年,书院获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块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书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举行动土仪式,邀得当时的殖民地总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学校主楼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顿爵士揭幕。
战地医院及日军屠杀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略香港,学校大楼被港府改作紧急军事医院。12月24日,由华里士准将率领的驻港英军东旅于12月23日退入赤柱,并于赤柱村至赤柱炮台间建立三道防线,书院位于第二及第三道防线之间。书院一带在12月24日深夜曾爆发激战。12月25日清晨,攻占圣士提反书院的日军,对书院内的伤兵及医务人员进行大屠杀。当时书院内有逾百名伤者、多名海外留学生、护士及教职员。日军闯书院大楼后,大肆杀害伤兵、护士及教职员,包括时任中文部主任谭长萱,他当时为保护学生选择留守书院,最终亦壮烈牺牲[1],圣士提反书院大屠杀成为香港保卫战期间最血腥的一宗屠杀事件。
在香港保卫战期间,学校两位外籍员工靳约翰及翟阿瑟都参加了香港义勇防卫军对抗日军,翟阿瑟约于1941年12月19日的港岛战事中被杀,遗体大概被埋于毕架山某处。靳约翰先生则被俘为囚,于1944年1月4日死于深水埗集中营,二人现于赤柱军人坟场立有衣冠冢。
赤柱拘留营
在随后的三年零八个月日占时期,日军征用书院校舍作拘留营,收容近三千名欧洲裔俘虏,他们主要来自英国本土,也有部分是来自加拿大、荷兰、法国、美国等地,除了一部分是战俘,还包括英国驻港高官、欧美外交人员、英资公司及银行的外籍职员、外籍医生及教师等等,被拘留的很多是妇女及儿童。小学部曾短暂用作拘禁俘虏,但不久转为守卫的营房。当时日本容许战俘作有限度地的营房自管,战俘在校内的大礼堂举行不同形式的娱乐,如电影,话剧、音乐会及宗教活动,亦成为营中学生初、高中教育场地。
根据叶灵凤著作香岛沧桑录记载,英属香港旗帜香港旗是一个英国人在香港被日本人占领时期,在赤柱战犯集中营内所绘,经过伦敦英国纹章院修改后于1959年1月21日颁布成为香港盾徽成为战后香港的象征。
日本战败后,由于校舍损毁严重,书院未有马上恢复运作,在维修的同时政府租用了校舍作为临时警察训练学校。书院于1947年重新运作至今。圣士提反书院于1968年起由男校转为男女校,并由1970年起转为津贴中学。2008年起由津贴学校转为直资学校。
组织架构
校董会
- 钱果丰博士(主席) - 港铁前非执行主席、恒生银行非执行董事长
- 董建成先生(副主席) - 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国泰航空独立非执行董事、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之弟
- 练松柏律师(荣誉主席)
- 梁贯成教授(校监) - 圣士提反书院校监、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全球数学教育界最高荣誉的2013年费莱登特尔奖得主,亦是首位亚洲学者获颁此项国际殊荣
- 王怡瑞先生(义务司库)
- 蔡潘少芬女士
- 郑慕智博士 - 香港电视网络非执行董事、香港立法局前议员、香港董事学会荣誉会长及荣誉主席
- 陶荣博士
- 区恺慈律师
- 管浩鸣法政牧师 - 香港圣公会教省秘书长
- 袁弥望女士 - 圣士提反书院旧生会主席
- 陈钟亮先生 - 圣士提反书院副校长
- 杨清女士 - 圣士提反书院校长
- 卫燕华博士 - 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校长
影片
参考文献
- ↑ 【情怀在】我的校园是古迹 圣士提反书院学生薪火相传导赏说历史. 明周文化. 2018-01-30 [2019-07-07]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