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琼.辛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琼.辛顿(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土生土长的白人家庭,琼的奶奶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琼一家人在美国也小有名气。琼承了优良血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她会拉小提琴,亦是滑雪好手,曾被选为一九四○年奥运会美国选手,但那届奥运会因二战而取消。

自小天资聪颖, 后专攻核物理拿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的物理学硕士

她和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是同学。

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之一

作为一个女核物理学家,她也是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之一。

她做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米的助手,并且亲自参与到了美国研究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中。那个年代美国还歧视女性,所以琼作为女性能参与到这么重要的计划里可见她的优秀“曼哈顿计划”有多重要呢?实际上它是一个代号这个计划的真名叫“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计划”。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二战期间美国发射的两颗著名原子弹都和曼哈顿计划脱不了干系琼当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她也参与了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研制和投放中,她亲眼看到黑色的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起,这时她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不是蘑菇云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就是这一句话改变了的一生她原本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核物理学家,参与美国最尖端的保密军事项目,和全世界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合作,掌握的是一个人可以毁灭地球的技术 。

原子弹在日本的本土造成了数十万日本民众的伤亡之后,琼.辛顿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为自己研究的内容造成了日本人的灾难而感到内疚。

因此从那之后,琼.辛顿就放弃了研究核物理,取而代之的是她四处奔走,呼吁取消像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琼.辛顿醒悟了: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科学是这样的,那么我想要的就不是科学。

读到了著名的《西行漫记》,她开始将目光投往中国

遭到打击的她选择攻读博士,可她很快发现,连奖学金,都是美国军方提供的。就在她进退失据时,远在中国的哥哥韩丁,正对这个国家赞不绝口。当时她的男朋友阳早,也作为联合国的畜牧专家,在中国延安从事后方建设。阳早不止一次写信告诉她:“这个国家正在发生变化,他们用小米加步枪抵抗侵略者,共产党一心为人民而服务,正在建造一个崭新的世界,你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

正好,当时的琼·辛顿,读到了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记》,她开始将目光投往中国,一个正焕发著理想色彩的国家,她决定去那里看看。

要知道,在当时,琼·辛顿可谓前程似锦,她是费米最器重的女弟子,极有可能成为诺奖得主。

她在芝加哥读博士时,同门师弟便是杨振宁。可不管家里人如何劝阻,她还是离开了厌恶的美国。

离开了厌恶的美国

宋庆龄的安排,顺利到了黄沙漫漫的延安

1948年,琼·辛顿抵达中国,在宋庆龄的安排之下,顺利来到了黄沙漫漫的延安。[1]在共产党的带领之下,这里的老百姓生产热情高涨,最让她感到诧异的,是共产党受人民拥护的程度:“我从来见过哪一支军队,这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1947年,胡宗南率领20万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当时阳早负责保护奶牛,跟随中国同事一路撤退,将几十头奶牛保护下来。这一路上,阳早看到,沿路老百姓为共产党,充当耳朵、眼睛和手,毛泽东以两万兵力大败国军,他心想:“以弱胜强,功在民心,以后一定是得民心者的天下。”

琼·辛顿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寒春

1948年,琼·辛顿,到延安阳早重逢。本来琼·辛顿没想著结婚,但在亲眼见到解放区的生活后,她与阳早在窑洞里结为夫妇。这时候,她已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寒春

“这里人们生活简朴,努力建造一个理想世界,这让我找到了新的信仰。” 很快,寒春就精神焕发,跟丈夫阳早一起放牛劳作。为了提高百姓们的生产力,寒春用战争留下的废零件,自己琢磨著做了许多机器。为了改善各地区牛羊品种,越是艰苦的地方他们越愿意去,跑到陕北和内蒙交界的牧场,在那个荒凉的地方日夜工作,连新中国成立的事都不知道。

1952年,他们带著1000头奶牛,奔赴西安农场,一待就是11年。物质上,两人从无任何抱怨。

有一次,寒春突然病倒了,因为没有药,阳早只能掉眼泪。牧场的人好不容易找来青霉素,才让寒春转危为安。痊愈后寒春、阳早,仍努力为中国蓄养奶牛。

美国《真相》杂志,将寒春描绘成逃跑的

1953年,美国《真相》杂志,突然刊登了一篇文章,将寒春描绘成逃跑的间谍。

美方判定,寒春这样一个,掌握大量机密的核物理学家,突然离奇失踪,出现在中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帮中国人研究核武器!可是美国人根本想不到,寒春早就对“核”深恶痛绝,别说是什么核武器的研究,西安一所大学力邀她当教授,都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当时寒春一心扑在养奶牛上,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提高产奶量:“共产主义不需要原子弹,需要每个人喝上牛奶!”当时的寒春,最崇拜的是毛泽东[2]

真正是将为人民谋福,当成了自己最深的信仰。

丈夫阳早担任副厂长,工作起来比任何人都负责,面对不认真的同事绝不含糊,而且发扬了延安精神,要求大家自力更生,互相帮助。他们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待遇,却和大家一起吃大灶,国家补发5000元专家费,两个人都明确表示不需要。

中国最穷最疯的时代,他们都没想过要离开

科研获了大奖,奖金却分文不取

因为是优秀技术人员,阳早能领到好的香烟,他把中华烟散给同事吸,自己拿著烟斗抽旱烟。寒春将产奶量一升再升,做的科研项目获了大奖,奖金却分文不取。在这十多年里,中国最穷最疯的时代,他们都没想过要离开。[3]

大跃进时,组织要养鸭子,非要用5只鸭子孵化5万只,阳早一听,“人都快吃不饱了,养那么多鸭子,不是瞎胡搞吗?”果然,鸭子孵化到一万只后,不少都为了找吃的跑了。到了浩劫来临之时,两人离开心爱的农场,被调到北京参与翻译,这让夫妇两人很不高兴。

最不高兴的,是被送进“新侨饭店”,住最好的环境,给予特殊照顾。寒春在屋子里抱怨连连:“这算什么!我是有信仰的,凭什么我们受好的待遇?”她申请回到农场继续养牛,却被组织以各种要求拒绝。于是乎,她写了一张大字报,要求“必须和中国百姓一样!”最后得到毛泽东的批示,终于又过上了“苦日子”。

得到毛泽东的批示,终于又过上了“苦日子”

延安北京,寒春将科研精神,全部用在了养殖领域。

她学的是核物理,并不懂机械,就从大学图书馆里找资料,按照书本知识反复研究,改良制造了一批优质器械。在生下3个孩子之后,因为每天心思都在工作上,她连教孩子英语的时间都没有,以至于三个孩子后来说英语,还是靠到美国留学学会的。她每天和牛相处的时间最长,早上5点就去了养殖场,下午太阳落山才回到家里,一心想著怎么提高产奶量,让更多穷人喝上牛奶。

前往美国做奶牛机械考察

1974年,作为考察顾问,寒春、阳早随中国考察团,前往美国做奶牛机械考察。

经费省下三分之二,买了奶牛养殖设备

寒春留给大家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个老太太太抠了!”,为期60天的考察当中,大家没有一次在饭馆吃饭,全都被寒春带去华侨家蹭饭,没有住过一次宾馆,而是在华侨家里打地铺。她把经费省下三分之二,全部买了奶牛养殖设备。

她自己的工资也不高,但此后,每次出国,都要自己掏钱买先进设备,源源不断地送到农场里。寒春说:是国家给的,花在牛身上,应该的。”有一次,众人视察农场,看到牛棚地面铺满鹅卵石,寒春突然跪在鹅卵石上:“太痛苦了,你们也来试试。”随行的一位副厂长蹲下来,用手掌压了压,确实不舒服。

人性化养牛的理念

人性化养牛的理念,当时中国很少有人理解,大多数人觉得,牛就是牛,吃饱没病就好,可寒春却试图,让人去理解牛的感受。她设计的饲场非常人性化,挤奶时,尽量让牛少走动,怎样方便牛就怎样来。因为有这份细致和理念,她先后获得了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农业部国际合作奖、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把年产奶量不足7000公斤的奶牛,改良为年产奶9088公斤,个别甚至超过13000公斤。

那时的寒春、阳早,在北京享受副部级待遇,有很好的房子,但从不去住,一直住在昌平沙河小王庄,一个农机院试验站的平房里。家中的陈设十分简陋,连设计器械用的办公桌,都是捡的木板自己手工做的。

小王庄的奶牛闻名全国

自从他们到小王庄后,小王庄一直以优质、纯净、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

寒春负责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牛场成套设备、设计,相继在全国推广应用。

如果不是寒春的默默耕耘,中国奶牛饲养机械化,将会来得晚很多。

寒春不止一次说:“我到中国来不是为养牛,是为了我心目中的信仰。”

寒春所谓的信仰

寒春所谓的那个信仰,就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那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愿意彼此牺牲、互相帮助。

23年里,她住乡间平房。除了电视和冰箱外,所有家具不值2000元,如果卖给收旧品的,100元人家也不要。

八十年代,牛奶紧缺,有人想往牛奶中掺水,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在她看来,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守住根本、坚定信仰!

“一个国家,大家都为钱活著,那么谁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谁又来为人民服务?”

阳早因病去世

2003年12月,丈夫阳早因病去世。在新华社发布的讣闻中,寒春执意要求加上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在寒春看来,自己和丈夫,一生的追求莫过于此。阳早去世第二天,有关领导去看她。她只字不提丈夫后事,著急的倒是另外两件事:

其一,牛场丢了9头牛,牛的亲属链断了,损失很大;另外,“大学城”要占奶牛场,那我的牛要怎么办?

阳春走后,她依然简衣素食,穿著破棉袄,戴著破军帽,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她很多时候却开心不起来,“现在人都顾著赚钱了,不像当初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大家的心都透明的…”

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

2004年,83岁高龄的她,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很多外国媒体问她,一生是否有过遗憾?她十分坚定地回答:“我参与了20世纪最伟大的两件事,原子弹和中国革命,这就足够了。”

回首走过的那段岁月,她说:“从小学到研究所,我都很幸福,可比起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美好富有国家而言,原来的幸福观,是多么狭窄啊!”

2010年,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4]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前美国核物理学家,中国奶牛学家,国际友人寒春的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