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屋山 |
中文名稱 : 王屋山 外文名稱 : the mountain of Wangwu 氣 候 : 溫帶季風氣候 地 點 : 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市 海 拔 : 1715.7米 開放時間 : 夏季:08:00~18:00 著名景點 : 道鏡廣場、陽台宮、愚公雕塑、 |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市,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岳,南臨黃河,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一謂「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一謂「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王屋山絕頂海拔1715.7米,相傳為軒轅氏黃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壇」。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戶曉。同時,王屋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區,於2006年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珍稀動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目錄
山脈概述
王屋山是中條山的分支山脈。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運城市垣曲縣等市縣間。為《列子》載《愚公移山》的故事處。山勢巍峨,林木繁茂。多道觀宮廟。南麓有愚公洞、愚公井、愚公壑等勝跡,並有挖掘痕跡。陽城縣南的鰲背山、析城山、砥柱山均屬王屋山系。
地質地貌
王屋山的總體地貌分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五部分,中山區起伏多變的遠峰近巒,險峻恢宏的懸崖峭壁、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各種動態的飛瀑走泉,在低山、丘陵的襯托下,有時像琵琶遮面,雄偉中又不失幾分朦朧與神秘;而它與開闊、規則、整齊、坦蕩的平川田園風光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總體特徵表現為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節奏感強,頗賦詩的旋律,畫的韻味,它的航測鳥瞰效果為明暗對比強烈,陰陽交替複雜;肌理清晰,立體輪廓明顯;曠中有奧,奧中有曠,曠奧兼具,其美學價值是很高的。
王屋山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的,能夠代表本區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地質歷史。特定階段的地質事件和地質作用的典型地質遺蹟所組成。王屋山分布的太古宇林山群、古元古界銀魚溝群、長城系西陽河群、薊縣系汝陽群地層和嵩陽運動、中條運動、晉寧運動系統地反映了古大陸增生、拼接和裂解的全過程,是這一時期極為重要的超大陸地質事件,具有世界對比意義。
王屋山出露齊全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層序完好的自嵩陽運動以來的八次造陸、造山運動遺蹟,詳細地記錄了自25億年以來,華北地區地殼的海陸變遷過程,依然一部記錄於石頭上的、天然的「地質史書」[1]。
在古大陸碰撞拼接的背景下,導致王屋山在中條期褶皺構造十分發育。在王屋山的天壇山,由不整合面形成的大絕壁雖經改造,殘跡猶存;尤其是兩期不整合面的「T」形交匯,更是中國國內少有、世界罕見。在下元古界銀魚溝群的大理岩中,發育了一種與硅化木形狀相似的典型構造遺蹟,稱之為「席筒狀構造」這種構造在地質文獻中尚未記載。
氣候特點
王屋山由於受地形和季風的影響,光、熱、水時空差異明顯,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乾冷少雪。
年平均氣溫平原區14.4℃,淺山丘陵區13.2℃—14.3℃,北、西部太行、王屋山區低於10℃。
特色樹種
植物活化石--杏樹
地理背景,系統的地層層序、岩石組合、結構構造和古生物化石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使王屋山成為儲存地質信息的「數據庫」。
千年銀杏樹也叫白果樹,為中國五大銀杏樹之一,有「中國植物活化石」之美稱。它為西漢時期所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樹高45.7米,樹圍9.45米,被當地人稱作「七摟八拐棍」。它的果實和葉子都是很好的中藥材,果實大補、銀杏葉製成的銀杏茶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頭暈目眩都有很好的療效,銀杏葉還有一個奇妙的作用就是把它加在書里,作為書籤使用,可以防蟲柱。
人文歷史
山名由來
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7米,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故又稱天壇山。
魏華存《清虛真人王君傳》稱其師王褒得道後,被封為「太素清虛真人,領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稱小有清虛之天,被列為十大洞天之首。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跡記》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總首也。」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在洛陽河陽兩界,去王屋縣六十里,屬西城王君(王褒)治之。」
道教傳入
南北朝以前,僅見若干道士居此山服丹成仙的傳說,《真誥》卷五云:「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漢時人也。學道在王屋山中,積四十餘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謝稚堅、張兆期見之如此,不敢服之,並捐山而歸。去後,見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請道,與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數百歲。」
道教的發展
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有一大批道士居此修道。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司馬承禎奉召入京師,旋命於王屋山置陽台觀以居之,曾於此處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於世。至開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葬於王屋山西北之松台。
王屋山在唐代還建有大批宮觀。主要者有:上方院,傳說軒轅黃帝曾於此處訪尋四山,故原稱上訪院。司馬承禎初來王屋時,居紫霄峰,唐睿宗詔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金末重修。奉仙觀,在濟源縣城西北,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創建。白雲道院,為紀念司馬承禎(號白雲子)而建,始建於唐,至明尚存。AH靈都觀,唐玄宗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玉真公主(睿宗之女) 所建,御書靈都觀額。
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升觀為宮,蒙古海迷失後二年(公元1250年),加靈都萬壽宮。AI清虛觀,創於唐,後升觀為宮,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至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間重修。此外,還有青羅仙人觀,三清殿,山神廟,太山廟等,蓋皆建於隋唐。
宋代,王屋山道教續有發展,除原有宮觀外,宋代又新建紫微宮。據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載,紫微宮在濟源縣西北一百里王屋山下,宋紹聖(公元1094~1097年)初創建,元大德(公元1297~1307年)間重修,明天順元年(1457)再修。LB金元是王屋山道教又一興盛期。先後有大批全真道士居此修道。王志祐,號棲神子。少業儒,長慕玄理。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至王屋山。時陽台觀已遭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兵火,盡為廢墟,邑令請其主持重建。經十二年,工成而卒,年八十八。
金元時期,對王屋山原有宮觀進行重修,又增建有若干宮觀。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至蒙古太宗十一年(公元1239年),道士王志祐重建陽台觀,工成改觀為宮,稱陽台宮。LH金泰和、崇慶(公元1201~1212年)間,又於陽台宮之左,新建通仙觀。元好問《通仙觀記》曰:「通仙觀者,初為泰和道院,郝志樸實居之。崇慶癸酉(公元1213年),以恩例得今名。始大為崇建,堂宇廊廡,齋廚庫廄,以次而具。」LI蒙古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宋德方去王屋山,見許多宮觀殘壞,乃選派弟子住此山,相繼重修了天壇、三清殿、上方紫微宮,其再傳弟子陳志忠又在其後重修了清虛宮。
明清時期,住山道士不見記載。此後,經歷道教衰落期,大部宮觀廢圮。至今僅存陽台宮、奉仙觀若干建築。陽台宮內有玉皇閣、三清殿等。奉仙觀內有山門、玉皇殿、三清大殿等。
千百年來,王屋山不僅是道家人物採藥煉丹,修身養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還以其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陶冶情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遊覽於此,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詩仙李白有「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大詩人白居易也盛讚「濟源山水好」。
旅遊景區
王屋山又是中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於2006年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2]。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分7個景區,125個景點。 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陽台宮
在王屋山腳下愚公村的西側,是王屋山旅遊線路的起點。現存的建築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勢,由低到高,錯落有致。陽台宮現存的主體建築三清殿和玉皇閣為明正德年間重修。最為遊人矚目的是三重檐閣式建築玉皇閣。主體建築上的幾十對石刻柱子,使這座宗教聖地成為石刻藝術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滾的雲龍、朝風的百鳥、鬧梅的喜鵲、牧羊的蘇武;過海的八仙、戰蚩尤的黃帝等,無一不初期如生,呼之欲出。陽台宮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其中的一株七葉菩提樹[3],樹圍近3米,高14米,傳為唐代所留。
王屋山森林覆蓋率98%以上,珍稀動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是一處有萬年文化積澱、千年道教文化傳統的融人文、自然於一體的品位極高的山嶽風景名勝區。
地質博物館
王屋山地質博物館是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科普教育基地,是進行科普宣傳和地學教育的重要場所。展廳與廣場相結合,形成室內外穿插流動的空間,展示地球演化、生命進化和王屋山地質歷史。
從入口廣場拾階而上,一步跨越千萬年,登太古宙台階,進入元古宙廣場和地球館,了解地球結構和組成地殼的岩石、礦物;在古生代廣場和海洋館,瀏覽遠古時期的海洋沉積和海洋生物,感嘆滄海桑田的歷史巨變和大自然的造化神工;在硅化木館,觀看林立上億年的大型硅化木,在中生代廣場和恐龍館,看火山噴發的神奇,聽恐龍滅絕的悲鳴;在多功能館,人機互動,盡攬地質史書、王屋美景。
黛眉山地質博物館位於龍潭大峽谷五龍廟東側,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質遺蹟保護、展示和地學科普的基礎設施,屬公益性建設項目。該工程建築面積1980平方米,投資560萬,為全框架、全現澆結構。通過招標,由洛西建築公司承擔土建,洛陽新洋裝飾公司承擔布展。內設交流大廳、綜合廳、黃河廳、古海洋廳、峽谷廳、黛眉廳和多媒體廳七大展區,通過聲、光、電、實物等展示形式,展示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風貌。該工程於2008年4月開工興建,將於2008年9月下旬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黛眉山地質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新亮點,在地質科學普及地質遺蹟保護方面將發揮巨大的社會效益。
愚公移山群雕
而毛澤東的一篇名著──《愚公移山》使愚公精神成為中國人民戰勝困難的精神支柱。愚公的故鄉──王屋山再次為世人所矚目。愚公群雕有四部分組成:台階、平台、碑廊、雕塑。
一級平台上的碑廊長28米,高4米,碑廊中間鐫刻着毛澤東的親筆題詞--「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和戰國時列子所著的《愚公移山》全文。兩邊分別刻着江澤民、李鵬、陳雲、李先念等領導題詞。二級平台上的愚公雕像高10.5米,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下面是由長58米,寬3米,高16米的過鏨青石砌成,上面是由防花崗岩水泥構件組合而成。群雕看起來威武剛毅,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現了老愚公呂三太率兒孫共同挖山的場景,愚公那種堅韌不拔、戰勝困難的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天壇峰
在此可以往南望遠觀大河,如在這裡可以看到黃如玉帶一樣纏繞着王屋山。還可以看到聞名中外的小浪底庫區水面。晚上可以看到洛陽城燈火輝煌。面前的南天門,為明代建築,明代萬曆二十年。有洛陽萬安王府修建,面闊三間,進深1間,中間主門稱無極玄穹門,系九脊牌坊式磚石結構,兩邊分別為富區,靈境,富區門為富貴榮華福祿天邊,靈境為聰明玲修成仙。背面為天影竺形。整個建築古樸莊重,面臨百丈懸崖,極具依懸列縮的意境。似為駕雲乘風之神所開,是一組超凡脫俗的傑作。在這裡感受一下神仙出南天門。乘風駕雲的情景。站在此外遠觀。四周有一覽眾山小感覺。
天壇峰前有華蓋峰開道,華蓋峰,它位於天壇峰南,陽台宮北,與兩者同在一中軸線上,它海拔1027米,因其仰視狀若華蓋,俯視如同連珠,故又稱華蓋連珠峰。它東南多生野桃,西北為紅葉區域,春來桃花遍山,秋來層朴盡染,故又名花果山,早在周代,周靈王的太子,王子晉(或日王子喬王喬),曾修道於此峰,修身養性,道號華蓋君,相傳他常和師父浮丘駕鶴來住於王屋山,唐代杜甫有詩為證,王喬下天壇,微月映浩鶴,即呤此處,古時峰上有華蓋君祠,今已無存,遠望此峰活像一位虔誠的朝拜者,跪伏於天壇峰前,又像一位忠誠的先峰官,義無反顧的衝鋒在前,峰腳下有千年銀杏樹,萬古不老泉。
天壇神路
就是前面這條嶺。從山腳下往上,沿途有山廟,二仙廟,土地廟,養丹池,十方院「鐵梁廟」。鐵梁廟古稱:「一天門」,養丹池供奉着天地人三皇。鐵梁廟供奉龍官玄壇把守一天門的把門將軍。整個建築古樸雄狀屬明代磚石結構建築:「過一天到了天上,人間的仙境,一天門供奉的是天上的神聖,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三曹官,沿途過烏鴉山,仙人橋,十八盤,女媧補天石,三官洞,登天梯,鑽仙人洞,到達峰頂,這條嶺,形似一條龍,有明代詩人歐陽熙有詩為證「龍脊盤旋十八彎,盤彎盡處見天壇,別說凡骨尋來易,任有仙風到也難,李白寫出天壇在天半,欲上心遲遲,描寫的就是實情實景,大家不仿在下次來時登一次山,體驗一下現實生活,領略一下神路的意境,它的總長度是3768米,寬1.5米,總台階4631個。
十方院
原名上訪院,軒轅帝訪成子所命名上訪院,座於天壇山南臨三官嶺,西依瘦龍嶺,坐北向南,主軸直對天壇。建築依山就勢。圍成若干四合院。形成轉腳樓,依次山門,王子晉祠,浮丘公祠,李公祠,司馬承貞寫經洞主殿供奉三皇爺(天地人)後更名十方院,意為十方高道匯聚之地[4]。
王屋山索道
王屋山索道總投資1200餘萬元,總長1526米,高差660米,13個支架點,109個吊籃,每小時輸送遊客300人次。風景秀麗的天壇山是道教「第一洞天的中心地點,是得道成仙的最佳去處,因龍脊盤旋,山高坡險,望而止步,不得投入它的懷抱,因而架起一條凌空索道供遊人乘坐,飽覽王屋風光。
進入院內古代道教格局,中間觀冠石,遠古時為天心一柱定中原,所以軒轅黃帝在此祭天。一舉平定中原,為華夏第一祭壇,軒轅時在雞冠石上建一三級遙台,為廣成子和軒轅說法論道之地,後也是主殿,東為王公殿扶桑大帝,西為西王母,遙池金母,王母殿,後主殿,虛皇殿上下兩層,上為玉帝,老天爺,下為軒轅黃帝,四周全是古廟建築。這一些建築全部不存,雞冠石形如雞冠而得名,是天壇山的致高點。舊時高達七尺,
據傳此山為活山,不斷增長,此石若長高超過南天門,濟源將人才備出,有一斗芝麻官之說,後南蠻人盜寶,破其風水,雞冠已不再生長,給後人留下了千古遺憾。
天壇閣
天壇閣總投入400餘萬元,總面積1千餘平方,總高度30餘米,上下共六層,地下兩層,地上四層,仿泰漢混凝是土磚石結構,南牆,距南天門口19.99米,在這裡有兩種含義,建於1999年,道教講奇數,另為天長地久之意。
軒轅殿
第一層供奉的是華夏始祖人類的祖先,中國每第一位皇帝,軒轅黃帝,他以土地稱王,土是黃色,故稱黃帝,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能道教神人,生於河南新鄭,死後葬於上郡橋山,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黃帝陵,五千年前,在此設壇祭天,請求王母破蚩尤之策,蚩尤興雲形霧,飛沙走石,黃帝屢戰不勝,然後來到此山,清齋三日,設壇祭天,求取破蚩尤之策,他的行為感動西王母。
西王母派九天玄女下凡,贈送黃帝陰符策靈符,九鼎真經神丹。黃帝以陰符靈符,發明指南針,車弓箭,辨別方向,採用戰車合圍蚩尤,在河北逐陸一帶打敗蚩尤,一舉平定了中原,統一了華夏,所以這裡被稱為華夏第一祭壇,華夏一統聖地。後黃帝在此山采銅荊山鑄鼎,鼎成黃龍下凡,黃帝乘龍飛天,成為五天帝之一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所以我們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三清殿
這一層殿,為道教的主神殿「大羅三境殿」大家參觀過佛教的殿堂,稱「大雄寶殿」,道教的主殿稱「大羅三境殿」、也可稱「三清殿」。
中間元始天尊
佛教殿堂供奉的是三世佛。道教殿堂供奉的是「三清老君」,這三尊神像分別是「中間元始天尊,又稱玉清元始天尊,三清中第一位,《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萬物之始,故名元始。傳說出諸天上故稱天尊,住天上大羅天中(玄都玉京)他左手虛拈,傳說出諸天上故稱天尊,住天上大羅天中(玄都玉京)他左手虛拈,右手持一混元寶珠,又稱元極圖,是道教的符號標誌,代表道教的無極狀態,就是說天下一片混沌,象一個圓球,由元始天尊在圓球內遠育若干年後,形成一元氣,辟開圓球上升為天,下降為地,形成中間宇宙大地,也就是從玉清元始天尊的無極狀態轉化為上清靈寶天尊的太極狀態。
太清道德天尊
西側,為道教第三位尊神,及太上老君,老子,李耳,騎青牛西出函谷關,紫氣東來。據西漢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其往大赤天是道家學派的創始者。
他曾做過周期的守藏,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和博物館的館長職務,可以說他有條件廣讀史書,知識淵博,通天知地,才華過人後周朝衷敗後,棄世入山中修為神仙,坐落在宮觀廟宇之中,在唐代時比較興盛,因唐室皇帝姓李,他就把老子李耳推出。做為李家的祖先,主要是藉助首都的力量,是李家的勢力更加鞏固,所以在全國各地的宮觀廟,都供奉老子。
王母殿
這是第三層裡邊供奉的是王母娘娘,道教女仙中最高的尊神,西王母的信仰在中國古代具有久遠的歷史,影響很大,為什麼稱為稱為西王母。因在西崑崙山上修依五行講西方為金又稱金母。關於西王母的傳說很多,有說西王母執掌不死之藥,後被常娥偷食奔月成仙,等等傳說很多,道教創立後,將西王母納入其神位,成為至高無上的女神,主宰天界人間,三界十方等仙得道的女子,都屬她管,進入天庭必先見西王母然後才能進入三清境,拜見原始天尊,請大家拜求得吉祥平安。
玉皇殿
玉皇大帝就供奉在這最高層,當地稱她為老天爺,總管着三界十方,為十方萬靈的主宰。道教的最高神兩邊,東邊為南極大帝,西邊為北極大帝,南極注生,北極注死,生死大權就掌握在二位神仙手中,次下位東太白金星,西邊托塔李天王。
王母洞
它位於玉簪峰下整座山峰似王母天上玉簪而得名。我們所看到對面的古建處就是深宮後院的王母洞,中為王母洞兩邊分別為黃龍洞,青龍洞,黑龍洞。
歷史傳說
傳說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陽。這是一條從王屋山主峰延伸下來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樑。山樑西面是愚公村,東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這條大山樑給他們帶來了許多不方便,所以愚公要帶領他的子子孫孫挖掉它。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條大山樑中間,確實斷開一條很大的山口,遠遠看去,真似人工開挖的一樣。
文化習俗
皇帝祭天
王屋山的神奇與雄壯吸引各代皇帝都來這裡祭天,這種活動一直延續到明代朱棣皇帝把京城設在北京後,路途遙遠不便來此祭典,就在北京仿此山峰建一天壇,就是現在的天壇公園[5]。
經專家測定北京的天壇和王屋山的天壇同根同源,由此北京的風景名勝點和我們這裡遙相呼應處之多。如:
北京的天壇----這裡的天壇山;北京天壇的日壇月壇----這裡的日精峰,月華峰;
北京的北海----此地的濟瀆小北海;北京的太液池----王屋山的太乙池,就是漢代確立的四瀆之一「濟水」的發源地就是王屋山的太乙池;
北京的回音壁----陽台宮的鳳鳴台,所以濟源人會自豪的說,正宗天壇還是濟源市王屋山。北京的天壇只是仿照這裡而創造,以助皇帝祭天時所用。
視頻
王屋山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不談人生,只聊石頭。,新浪微博,叫我Mr_陳 2016-07-07
- ↑ 【走南闖北】王屋山 ,搜狐,2018-07-24 10:56
- ↑ 「七葉菩提樹」與「娑羅子」,新浪博客,高橋順子,2012-05-21 14:33:07)
- ↑ 濟源景點:王屋山十方院 ,樂嗨旅遊
- ↑ 公園簡介,天壇公園,發布時間:201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