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文天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天祥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236年6月6日
南宋吉州庐陵富川(今江西省吉安县)
逝世 1283年1月9日(1283-01-09)(46岁)
大都柴市口 刑场(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
配偶 妻 欧阳氏
妾 颜氏 黄氏
儿女 子 文佛生 文道生
女 文柳娘 文环娘
父母 父亲 文仪
母亲 曾德慈
亲属 长弟 文璧
仲弟 文霆孙
小弟 文璋
长妹 文懿孙
仲妹 文淑孙
小妹 文顺孙

文天祥 Wen Tianxiang)(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官员、抗英雄。南宋末期吉州庐陵富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拔为第一后(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在宋朝最后被封为信国公

宋亡后,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对他提出做官或处死的条件,希望文天祥考虑,文天祥却提出希望隐居深山的条件。最终,文天祥选择处死,与陆秀夫张世杰当时被并称为“宋末三杰”。

景泰七年,追谥忠烈(一称文正)。

生平

文天祥18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赣州职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馀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营谈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当文天祥被押送到镇江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此后力图恢复,转战东南。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陈宜中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文天祥与当时朝臣张世杰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人心振奋,抗元形势转好。但好景不长,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

祥兴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请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计画失败,文天祥率军退往潮阳县。当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再败逃走;文天祥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在五坡岭(广东海丰北)造饭时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而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不过却未死,仅昏迷过去,随后文天祥被俘。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不久遣使护送至大都,路上绝食八日,不死。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坚守初志,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作《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

忽必烈爱其才,先后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马、丞相孛罗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元朝又请出当时已经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劝降,结果遭到文天祥的痛骂;元朝又派出已经被俘的宋恭帝赵㬎劝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场(柴市口,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文天祥向南宋首都临安方向跪拜,从容就义,享年47岁。行刑后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在狱中所题《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句。他生前所用的砚台玉带生砚仍保留至今。

评价

宋朝王应麟在评文天祥的科举试卷时,盛赞文天祥的忠肝义胆、文章流露古代贤人之风,可以作为检视的借镜,并且向宋理宗表示祝贺国得人才:‘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

宋史脱脱评价文天祥将“仁”视为比生命还更重要的事物,也盛赞宋朝经由科举取进士,培养出真正的仁义之士:‘为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馀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纪念

为了纪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关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后成立文天祥纪念馆明朝正德年间在文天祥被俘虏的五坡岭建立“方饭亭”纪念

浙江省温州市江心屿上建有文信国公祠。

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境内因中部横贯公路开发,于塔比多社的佐久间神社旧址兴建文天祥纪念公园,并改称天祥。在大沙溪原名深水温泉,则取其号改称文山温泉。花莲县秀林乡天祥路台中市北区与北屯区交界处的天祥街、台北市中山区亦有道路以天祥为名

台湾新北市双溪区亦有全台唯一供奉宋末三杰的“三忠庙”。兴建于同治7年(1868年),是双溪居民的信仰中心。

香港元朗新田大埔泰亨乡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源自江西吉安,他们的先祖文天瑞是文天祥之堂弟,于宋末避元兵祸入居东莞,故此文族子弟(包括文禄星、文寿强、文洪磋、文肇伟等人在内),在分别在新田及泰亨祠堂村兴建文天祥纪念公园文山公园,并文天祥像及《正气歌》的碑刻。

深圳大学校区南面的两大湖泊被命名为“文山湖”(东北泊为“上文山湖”,西南泊为“下文山湖”)。深圳南山区南头城亦有信国公文天祥祠

广东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域建立纪念宋末抗元民族英雄的“宋大元帅墓园”。潮阳区谷饶镇一带流传着不少关于文天祥的传说。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右丞相文天祥在潮阳整军图谋复国,征战中于海丰县被俘。而都统陈懿勾结叛将张弘范,与宋军血战于小北山麓。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宋军大都战死于此。明太祖追封宋末抗元阵亡将士为“元帅”,钦定贵山都赤寮(谷饶旧称)等毗邻抗元战场的村庄定期祭祀当年牺牲的将士,谷饶等地才开始了祭社。民间修葺宋末殉国将士之孤冢,称为“宋大元帅之墓”,各乡各族分期依时拜祭。据查,谷饶以及周围邻乡共有宋墓九处。谷饶祭社历来隆重,在海外也有影响力。每逢祭社,各村都披红挂绿,村民们穿街走巷进行民间艺术巡演。海外游子也纷纷回乡参加。

后代

毛泽东之母文七妹是文天祥的22世孙女。

国民政府陆军中将文强是文天祥的23世孙,他的儿子文贯中是24世孙。

此外,香港新界文氏始祖文天瑞,为逃避元兵追捕,于宋末元初年间移居广东宝安三门东清后坑,至明初分支迁入新界。因为文氏族人曾领导1899年的新界抗英战争,所以文氏早年被港英政府认定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现时,文氏主要于元朗新田及大埔泰亨一带聚居。

热点视频

晓说:文天祥传奇的一生!

民族英雄文天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