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麥考利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昵称 | “老坛子(Old Crock)”[註 1] |
---|---|
出生 |
1898年7月2日 美国华盛顿特区 |
逝世 |
1975年8月11日(77岁) 美国华盛顿特区 |
墓地 | 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国家公墓 |
效命 | 美国 |
军种 | 美国陆军 |
服役年份 | 1918年–1956年 |
军衔 | 上将 |
部队 | 美国野战炮兵 |
统率 |
第103步兵师 美国化学兵 第7集团军 美国驻欧陆军 |
参与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获得勋章 |
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陆军杰出服役勋章 加配橡叶簇 银星勋章 功绩勋章 铜星勋章 加配橡叶簇 |
配偶 | 海伦·惠特曼·麦考利夫(1897–1983) |
亲属 |
帕特里夏·A·麦考利夫(女儿) 约翰·H·麦考利夫(儿子) |
安东尼·克莱门特·麦考利夫(英语:Anthony Clement "Nuts" McAuliffe,1898年7月2日-1975年8月11日),二战军人,美国陆军上将。1944年突出部战役期间,时任第101空降师代理师长的麦考利夫率领该师坚守比利时小镇巴斯托涅,在身陷重围、敌众我寡的绝境下坚持战斗,为其赢得了荣誉。突出部战役胜利后,他继续指挥第103步兵师 参与了萊茵兰、中欧等对德攻势。最终于1956年以美国驻欧陆军 司令身份退役。他最著名的事迹发生在巴斯托涅戰役,当德軍以最后通牒逼迫他投降时,他的回复只有斩钉截铁的一个词:“Nuts!(美国俚语“扯淡”)”[1]。
生平
早年生涯
麦考利夫于1898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爱尔兰家庭,18岁时(1916年)考上西弗吉尼亞大學。次年,他投笔从戎,进入西点军校,就读士官速成项目,并于1918年11月顺利毕业。此时一战刚结束不久,他曾借机短暂游历了欧洲各国,拜访昔日战场。毕业后的麦考利夫分配到野战炮兵部队,为此他于1920年前往野战炮兵学校,接受必要的训练。之后他在美国本土和夏威夷的日常任务中度过了16年的军旅生涯,至1935年已官拜上尉。美国陆军先后送他前往莱文沃斯堡 的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和陸軍战争学院 进修[2]。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前夕,麦考利夫晋升为中校,供职于美国战争部总参谋部后勤司。包括巴祖卡火箭筒和吉普车在内,许多二战列装的新型装备都是在他的监督下开发的[3]。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其资深的野战炮兵经验,麦考利夫于1942年8月被任命为第101空降师炮兵部队指挥官,并于1944年6月6日随师空投至诺曼底,成为第一批重返法国的盟军部队[2]。由于原副师长唐·普拉特 准将在D日空降着陆时意外身亡,他还兼任第101空降师副师长[1]。在诺曼底登陆首周,他指挥炮兵支援该师步兵夺取卡朗唐 。同年9月,他随101空降师投入市场花园行动。在这场整体灾难性的行动中,麦考利夫率领的一支滑翔机分队成功夺取并一度守住了小城柏克德。行动失败后,第101空降师撤回法国兰斯休整[1][4]。
突出部战役
1944年12月16日,突出部战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爆发。18日,第101空降师调往比利时小镇巴斯托涅,以应对德军的奇袭。当时师长馬克斯維爾·泰勒少将正在美国本土参加参谋会议,前线指挥由麦考利夫准将全权负责,他得到的命令简洁明了:“坚守巴斯托涅”[5][6]。德军进攻之快出乎意料,此时已在美军防线上形成一个宽约100千米、纵深30-50千米的突出部,距离第101空降师防守的巴斯托涅仅11英里(18公里;zh-cn:千米;zh-tw:公里;zh-hk:公里)之遥[7]。尽管艾森豪威尔立刻派兵驰援,但德军大将海因里希·冯·吕特维茨 指挥的第47装甲军 还是抢先一步,于21日彻底包围了巴斯托涅[8]。期间,德军多次对巴斯托涅发起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
12月22日上午,吕特维茨派出两名军官和两名士兵共四名使者,手举白旗携带最后通牒前往美军阵地,要求美军投降。麦考利夫为应对前夜德军的空袭一宿未眠,此时正在师部小睡[9]。参谋长内德·摩尔中校闻讯立刻叫醒了麦考利夫,向他通报了这一情况。不久,德语、英语两份最后通牒送至麦考利夫所在的司令部,内容如下[10]:
- 英語版:
“ | To the U.S.A. Commander of the encircled town of Bastogne: The fortune of war is changing. This time the U.S.A. forces in and near Bastogne have been encircled by strong German armored units. More German armored units have crossed the river Our near Ortheuville, have taken Marche and reached St. Hubert by passing through Hompre-Sibret-Tillet. Libramont is in German hands. |
” |
- 中文翻譯版:
“ | 致巴斯托涅包围圈中的美军指挥官:
|
” |
麦考利夫听说德軍使者前来,第一反应是:“德国人要投降?”摩尔纠正道:“不,长官,他们要我们投降。”麦考利夫顿时勃然变色,拿起最后通牒扫了两眼,脱口而出:“要我们投降?真是扯淡(Nuts)!”[註 2]随即把信揉成一团丢在地上[11][12]。他并没有立刻回信,而是动身前往前线,慰劳坚守阵地的士兵[11]。等他回到师部,他才得知德军使者还没离开,坚持要他作出正式回复。于是麦考利夫召集所有参谋,商讨一个合适的回信。就在此时,师作战参谋哈里·金纳德 中校灵机一动,提出麦考利夫刚才的无心之言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美军的态度,用来回敬敌人正合适。他的提议得到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赞同。一份正式回复很快由第327滑翔机步兵团 团长约瑟夫·哈普 中校交到了德军使者的手里。信中正文只有一个词[11]:
- 英語版:
“ | To the German Commander: N U T S ! |
” |
- 中文翻譯版:
“ | 致德军指挥官: NUTS! |
” |
德軍军官见信大惑不解,询问这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意思。哈普明确答复:“反正不是肯定。”并补充道:“要是你们还不明白'Nuts'什么意思,换句通俗英语来说就是——见鬼去吧(Go to hell)!”[13][註 3]德军军官点了点头。随后四人由哈普护送离开[10]。
回到己方阵地,德軍使者向吕特维茨 大将及装甲教导师师长弗里茨·拜尔莱因中将报告了劝降的情况,包括那封只有一个词的回信。拜尔莱因恼羞成怒,要求立刻开始炮轰,同时地面部队对巴斯托涅发起总攻。但吕特维茨此时另有盘算,因为所有重炮都已拖往更前线的位置,况且装甲教导师也不应当在巴斯托涅消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他命拜尔莱因主力绕过巴斯托涅夺取罗什福尔[11][14]。同时在夜间派出轰炸机对巴斯托涅不断袭扰,但成效甚微。12月24日和25日,德军第26国民掷弹兵师 、装甲教导师和第5空降师在空軍的支援下对巴斯托涅发起两轮冲击[8]。战斗一度趋于白热,但德军始终无法攻克巴斯托涅。直到1944年12月26日巴顿将军的第4装甲师 突破德军防线,成功解除巴斯托涅之围,这座小城都牢牢掌握在麦考利夫和他的第101空降师手中[15]。 因在巴斯托涅之围中表现出的非凡勇气,巴顿将军于1944年12月30日授予麦考利夫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后又追加陆军杰出服役勋章[16]。麦考利夫也相应地嘉奖了全师将士。突出部战役的惨烈深深影响了这些年轻的士兵。当他向一名叫西德尼·考赛克斯 的前棒球运动员授予银星勋章时,后者拒绝接受,理由是:“比起我,我那些牺牲的兄弟才更配这勋章。”[17]
中欧会战
突出部战役结束后,麦考利夫晋升为少将,统帅第103步兵师 ,负责从南部突破齊格菲防線并进攻纳粹德国本土[1]。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师级单位[18]。在他的指挥下,第103步兵师于1945年3月23日抵达莱茵河谷,扫清莱茵河以西平原上的德军。在4月初的短暂停歇后,麦考利夫于1945年4月20日再度发起进攻。第103步兵师将德军残余赶出西南重镇斯图加特,并于4月24日夺取明辛根 。三天后,该师第411步兵团进入德国南部小城莱希河畔兰茨贝格,解放了达豪集中营分营考弗灵集中营[註 4]。而麦考利夫则随第103师本部于4月26日由乌尔姆横渡多瑙河。5月3日,第103师几乎兵不血刃地攻占了奥地利城市因斯布鲁克,控制阿尔卑斯山的布伦纳山口,并与从義大利戰場前来的美军第88步兵师 会师。自此,欧洲战场与意大利战场成功连为一体[19]。战争在随后的数天内落下帷幕。
战后
麦考利夫在战后回到美国,先后担任包括比基尼环礁核试验 联合特遣部队副指挥官、美国化学兵 主任、陆军人事副参谋长等多种职务。在任陆军人事副参谋长后期,他致力于解决美国陆军中的种族隔离问题。在他的努力下,美国陆军于1950年底开始放松延续百余年的黑人隔离政策[20]。1953年,他重返欧洲,任第7集团军 司令。随着第7集团军演变为美国驻欧陆军 ,麦考利夫也于1955年升任驻欧陆军总司令[1],并于同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1]。
1956年,麦考利夫从美国陆军退役,受聘美国氰氨公司 ,于1956年至1963年任该公司人事部副总裁[21]。任职期间,他重视公共关系,时常教授员工如何与当地政治人士交往。同时,麦考利夫还于1960年至1963年任纽约州民防委员会主席[1]。
麦考利夫于1963年退休,移居马里兰州小镇切维蔡斯 安度晚年[22]。1975年8月11日,麦考利夫因白血病病逝于华盛顿特区瓦尔特·里德医学中心 ,终年77岁。灵柩按军队礼节 下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23]。其遗孀和儿女身后与他合葬。
纪念
- 为感谢麦考利夫保卫巴斯托涅的壮举,该镇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并将镇中心广场命名为“麦考利夫将军广场”(法语:Place Général McAuliffe),不过更多人习惯称其为“Nuts广场”。广场的一角竖立着麦考利夫的胸像和一辆M4谢尔曼坦克,车身上被德军88毫米炮击穿的弹孔清晰可见[24]。此外,镇内商店还出售各种带有“Nuts”字样的纪念品。
- 第101空降师于2009年在坎贝尔堡 新建的总部大楼被命名为“麦考利夫大堂”。
注释
参考资料
引用
- ↑ 1.0 1.1 1.2 1.3 1.4 1.5 Fredriksen 1999, p. 488.
- ↑ 2.0 2.1 Sweeney & Byrne 2006, p. 220.
- ↑ Bergstrom 2014, p. 146.
- ↑ Marshall 1979, p. 9.
- ↑ Bergstrom 2014, p. 119.
- ↑ Caddick-Adams 2015, p. 460.
- ↑ 二战风云录 2010, p. 120.
- ↑ 8.0 8.1 Zabecki 2015, p. 1383-1384.
- ↑ O'Reilly & Dugard 2014, p. 119.
- ↑ 10.0 10.1 O'Reilly & Dugard 2014, p. 123-125.
- ↑ 11.0 11.1 11.2 11.3 11.4 McAuliffe, Jr. 2012.
- ↑ Bando 2003, p. 234.
- ↑ Caddick-Adams 2015, p. 491.
- ↑ Bergstrom 2014, p. 253.
- ↑ Bergstrom 2014, p. 299.
- ↑ Bando 2011, p. 190.
- ↑ Cassill 1955.
- ↑ Bando 2011, p. 209.
- ↑ Fifth Army History, p. 129-138.
- ↑ Williams 1993, p. 94.
- ↑ Thomson & Pepe 2007, p. 114.
- ↑ Antal & Koskimaki 2008, p. 108.
- ↑ Chicago Tribune 1975.
- ↑ Caddick-Adams 2015, p. 458.
文献
- Antal, John; Koskimaki, George E. Hell's Highway. Zenith Imprint. 2008: 159. ISBN 9781616732677.
- Bando, Mark. Vanguard of the Crusade: The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in World War II. Aberjona Press. 2003: 310. ISBN 9780971765009.
- Bando, Mark. 101st Airborne: The Screaming Eagles at Normandy. Voyageur Press. 2011: 156. ISBN 9780760339800.
- Bergstrom, Christer. The Ardennes, 1944-1945. Casemate/Vaktel Forlag. 2014: 508. ISBN 9781612002774.
- Caddick-Adams, Peter. Snow and Steel: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1944-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872. ISBN 9780199335145.
- Cassill, R. V. The general said, "Nuts!": The exciting moments of our history--as recalled by our favorite American slogans. Birk & co. 1955. ASIN B0007EQU3K.
- Chapter VI: Conclusion. Fifth Army History. Volume 9: Race to the Alps. 2011: 300.
- Koskimaki, George. The Battered Bastards of Bastogne. Open Road Media. 2013: 528. ISBN 9781480406650.
- Fredriksen, John C. American military leaders: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Volume 2. ABC-CLIO. 1999: 926. ISBN 9781576070017.
- Marshall, Samuel Lyman Atwood. Bastogne: The First Eight Day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9: 215.
- McAuliffe, Jr., Kenneth J. The story of the NUTS! reply. United States Army. 2012.
- O'Reilly, Billy; Dugard, Martin. Killing Patton: The Strange Death of World War II's Most Audacious General.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14: 304. ISBN 9780805096682.
- Sweeney, Jerry K.; Byrne, Kevin B. A Handbook of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From the Revolutionary War to the Present.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6: 383. ISBN 9780803293373.
- Thomson, Bobby; Pepe, Phil. Few and Chosen Giants: Defining Giants Greatness Across the Eras. Triumph Books. 2007: 256. ISBN 9781617490538.
- Tribune Wire Services. Gen. McAuliffe dies; said 'Nuts' to Germans. Chicago Tribune. 1975.
- Williams, William J. A Revolutionary War: Kore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stwar World. Imprint Publications, Incorporated. 1993: 265. ISBN 9781879176164.
- Zabecki, David T. World War II in Europe: An Encyclopedia. Routledge. 2015: 1550. ISBN 9781135812423.
- 《学生探索者》编委会. 二战风云录: 二战全景纪实. 北京: 新学堂. 2010: 114. ISBN 978754633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