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奇经八脉

Yrl015讨论 | 贡献2021年3月30日 (二) 17:52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奇经八脉,是指在十二经脉 (十二正经)之外“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在内。奇者,异也。由于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有规律,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的属络联系,相互之间没有表里关系,有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其为“奇经”。又因其数有八,所以称“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著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大泽,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经由奇经八脉的调节、蓄积,使人体气血输布灌流组织之机能更加旺盛、有效率。所以《难经》以为:“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
奇经八脉歌诀吟:“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任脉衽前督于后,冲起会阴肾同行。阳𫏋跟外膀胱别,阴起跟前随少阴,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带脉围腰如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明代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此书中李时珍以为《难经》对于奇经八脉比于“沟渠”的讲法,是发《灵枢》之所未发,“正经之脉降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霶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者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


目录

奇经八脉的特点:

(一)走向和分布不像十二经脉有特定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遍布全身,其走向亦不似十二经脉有上下、内外、顺逆的阴阳表里循行规律。如人体之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围腰腹一周、冲脉有一分支向下行走外,其馀诸脉都是从下肢或少腹部向上行走。
(二)其与内在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但与奇恒之腑和部分脏腑有一定的联系,如与脑,女子胞,肾等联系较为密切。
(三)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关系,同时每一条脉的循行不像十二正经那样存在必然的左右对称关系。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是十二经脉之外的重要经脉,在经络系统中发挥著统率、联系、调解等作用。具体如下: (一)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在其循行分布过程中,同十二经脉交叉衔接,加强十二经脉间的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在循行分布上的不足,从而紧密地沟通了各条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督脉与手足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穴而称“阳脉之海”;任脉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穴,而足三阴经由接受三阴经,故任脉联系手足六阴经而称“阴脉之海”;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经脉;阳维脉联络诸阳经;阴维脉联络诸阴经;阳跷脉阴跷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奇经八脉除任、督外不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但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当十二经脉的气血旺盛而有馀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渗灌和供应于全身组织,予以补充,保持十二经脉气血相对恒定状态。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将奇经喻为“湖泽”,即指其有调节气血作用而言。《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冲脉上行能“渗诸阳”、“灌诸经”,下行则“渗三阴”、“注诸络”,亦是说明奇经有渗灌、溢蓄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 (三)与肝、肾等脏及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

 
仿明版古图 原图连结

其中女子胞和脑髓主要与奇经直接联系,相互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如督脉“入颅络脑”、“属肾”;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都起于胞中,带脉则环腰一周,使它们互相沟通,成为一个相互联络调节的系统,其与肝经相通,又和盆腔内的生殖器官相联系,故与女子的经、带、胎、产等密切相关。[1]

奇经病候的认识:

对奇经病候的研究,多认为奇经病候是奇经独有的病症,高希言等通过对阴阳维脉、阴阳𫏋脉交会穴主治规律的研究,并与十二经病候相对比,认为奇经病症是对十二正经病候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上的概括,不是另立于十二经脉病候之外的特殊病症。 “阳维为病苦寒热”是对三阳经发热、头痛、汗出(无汗)等共有病症的概括,“阴维为病苦心痛”是对足三阴病候的概括,包括胃脘、胸腹部、心、肺、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等多种疾患;“阴𫏋为病阳缓而阴急”,是胸腹、下肢内侧多种病症的总称;“阳𫏋为病阴缓而阳急”,主要是指头面、颈项、肩背、腰及下肢外侧病症,𫏋脉病症重点阐述在阴阳失调情况下,下肢内外侧病症;带脉病候是集中对腰腹部疾患的概括;督脉病重点阐述大脑、 脊背部病症;任脉、冲脉病症在于集中说明有关生殖系疾病。

奇经与脏腑关系的认识

钱志云认为奇经八脉存在阴阳表里的配属关系,但没有说明冲、带脉的阴阳表里配属关系,奇经八脉与肾的所属关系,文中只是论述这八条脉与肾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没有说八脉各自属于哪一脏、哪一腑。秦立新通过分析奇经循行路线的特点,认为与奇经相络属的脏腑是肾、脑、胆、胞中。提出奇经以肾为“脏”,以奇恒之腑为“腑”,形成一个“对十二经相对独立的系统,成为奇经系统。”提出奇经:“不同于十二经之处,并不在于无表里配偶,脏腑属络,而在于它们与奇恒之腑相应,与藏精之脏——肾相应,主生长、发育及生殖。” 李鼎老师对清代吴鞠通叶天士提出的“八脉隶于肝肾”从经络的联系为依据进行了探讨。

奇经用药的认识

李时珍作《奇经脉考》以后,叶天士常按照奇经治病以善用奇经药见称于后世。他曾提出:“鹿茸督脉龟板任脉紫石英冲脉。”龚商年对此加以具体化说:“冲脉为病,用紫石以镇逆;任脉为病,用龟板以静摄;督脉为病,用鹿角以温煦;带脉为病,用当归以宣补。”从此以后,俞东扶王孟英等人又各提出若干奇经药,更有所增益。 笔者认为叶氏以鹿茸、龟板、石英作为督、任、冲三经专药,是取其有促进各经脉的机能的作用。 由于督为阳脉,行于背部;任为阴脉,行于腹部;冲为阴阳间之脉,行于中。而鹿为阳兽,茸生于头,居最高部分,乃精气所聚,有补阳益气作用;龟系甲壳动物,属阴,板藏于腹,居极低部位,乃精血所孕,为益阴填精之品;紫石英属矿物质,能宁心定悸,温精血,其功用为煦养阴阳。对照叶氏医案用这些药所治疗的疾病,大致类似。 清代严西亭施澹宁洪缉庵三人合编的《得配本草》一书,也极重视奇经药,在“奇经药考”一节中,列举42种药品为入奇经的药物。虽不能说这些药每一味都针锋相对、各称其用,但它能使我们扩大对奇经药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确是有益的。现摘录于下,以资征验:
(1)茴香秋葵子马鞭草——入奇经;
(2)巴戟天香附——入冲脉
(3)川芎黄芩鳖甲——行冲脉;
(4)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其中当归主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5)苍耳子——走督脉
(6)羊脊骨白果——通督脉
(7)细辛附子藁本——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8)鹿角霜督脉之气舍,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鹿茸通督脉之精室;
(9)龟板——通任脉
(10)鹿含草枸杞子——补冲、督之精血;
(11)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兼治督脉为病,逆气里急;
(12)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
(13)肉桂——通阴跷、督脉;
(14)穿山甲虎骨——入阴阳二跷;
(15)川续断、艾、龙骨——主带脉为病,其中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16)升麻甘草缓带脉之急,其中甘草兼和冲脉之逆;
(17)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
(18)丹参——益冲任;
(19)泽兰——调病伤八脉。[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