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中藥鋪部落格 |
黃芩是唇形科黃芩屬的一種植物。黃芩的根是一種草藥,性寒、味苦,能清熱燥濕、止血、安胎、瀉火解毒[1]。
目錄
形態
多年生草本,圓柱形根肥大;方形莖,基部分枝;披針形的葉子對生。花期7-8月,花序頂生;花冠紫紅色或藍色;花萼二唇型,結果時閉合。
分布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包括河南、山東、陝西等地。北京山區多見,
中藥用途
黃芩的根可入中藥,並入選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一般用來治療腸胃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北京農村老百姓用其葉代替茶葉。黃芩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等多味中藥的主要配方。
日本、台灣都有報道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湯而出現急性肝炎,可能是其中的黃芩引起的。[2][3][4]
黃芩含有黃鹼素類、並頭草黃鹼、漢黃芩素、黃芩素、木蝴蝶素甲、白楊素、5-漢黃芩及麥胚固醇等。
主要治理實火,能促進排便,夠解熱解渴,止血安胎。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直播法
種子繁殖以直播為主,直播黃芩根系直,根叉少,商品外觀品質好,同時省工。
直播多於春季進行,一般在地下5厘米地溫穩定在12℃-15℃時播種,北方地區多在4月上中旬前後。
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可節省種子,延長生長時間,利於確保全苗,但較為費工,同時移栽黃芩主根較短,根叉較多,商品外觀品質差,一般在種子昂貴或者旱地缺水直播難以出苗保苗時採用。
扦插繁殖
扦插雖可繁殖,但生產中很少採用。扦插成敗的關鍵在於扦插季節和取條部分。扦插時間以春季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插條應選莖尖半木質化的幼嫩部分,扦插成活率可達90%以上。
分根繁殖
即挖取洞未萌發的3年生黃芩根莖,切取主根留供藥用,然後根據根莖生長的自然形狀分切成若干塊,每塊有芽眼2-3個即可栽種。 分根繁殖雖然生長快,但繁殖係數太低,生產中很少採用。[5]
栽培技術
間苗定苗
採取種子直播時,當幼苗長到4厘米高時要間去過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間苗。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後,應及時鬆土除草,並結合鬆土向幼苗四周適當培土,保持疏鬆、無雜草,一年需要除草3-4次。
施肥灌溉
苗高10-15厘米時,追肥1次,施用量為每畝用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6月底-7月初,每畝追施過磷酸鈣20千克、尿素5千克,行間開溝施下,覆土後澆水。次年收穫的待植株枯萎後,於行間開溝每畝追施腐熟廄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尿素5千克、草木灰150千克,然後覆土蓋平。
黃芩耐旱怕澇,雨季需注意排水,田間不可積水,否則易爛根。遇嚴重乾旱時或追肥後,可適當澆水。
摘除花蕾
在抽出花序前,將花梗減掉,可減少養分消耗,促使根系生長,提高產量。
病蟲防治
病害有葉枯病,可清潔田園,發端正初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
根腐病,注意排水,實行輪作;及早撥出病株燒毀,病株處土壤用石灰消毒。
蟲害有黃芩舞蛾,可用90%敵百蟲防治。
主要價值
清熱燥濕
黃芩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對濕溫發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涼血安胎
黃芩治療孕婦的胎動不安,涼血安胎。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起到保胎的作用。
主治溫熱病
黃芩主治溫熱病,溫熱病特殊性表現為發病急、變化快、變證多 ,除必具發熱外,大多熱勢較高。服用黃芩,能夠緩解病情
參考文獻
- ↑ 侯敏; 馬秀敏,丁劍冰. 唇形科植物抗炎、抗過敏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進展. 科技導報. 2009-03-04, 27 (0904): 98–101 [2010年7月21日].
- ↑ 常用中成藥的真相——小柴胡顆粒(沖劑、片)方舟子,新語絲,2009-01-19造訪
- ↑ [9]Itoh S et al, Dig Dis Sci. 1995, 40(8):1845-8
- ↑ Hsu LM et al, J Chin Med Assoc. 2006, 69(2):86-8
- ↑ 黃芩的繁殖方法黔龍網 發布時間:2015-08-24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