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防经济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防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学为工具,研究与国防有关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稳定性等问题的学科。与经济学一样,国防经济学研究对象也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资源实现国防安全是国防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其研究的核心是,寻求实现既定国家安全目标前提下的投入最小化,或者在国家安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安全效益的最大化。

学科介绍

国防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工具研究国防与和平问题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涵盖了核扩散、资源争夺、环境外部性、种族冲突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对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当今处于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来自军事和政治的危险可能比以前更多、更复杂。为此,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经济学[1]的方法和观点,来提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产生与发展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国防经济就伴随着人类社会,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也促使人们从各个角度思考战争经济和其他军事经济活动的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2],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尼科罗·马基雅弗利认为:“谁的荷包里钱越富裕,谁就能打胜仗。”不过,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现代国防经济学始于1960年。美国著名学者查尔斯·J·希奇与罗兰·麦基恩合著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揭开现代国防经济学发展的序幕。

国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现代经济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在研究冲突和国防问题时,重新塑造了关于人类交互作用行为的分析范式。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引入比传统经济理论更加犀利的分析方法——博弈论,破除了新古典经济学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完美信息基础上,忽视人类经济行为分析的错误,为经济学的政策研究和取向提供了更为现实的视角。

理论研究

当代西方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运用理论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和基本的理论原理,对国防经济中一系列问题,如军费开支、国防工业基础、国防采购、军火贸易、军备竞赛、恐怖主义、军事人力资源乃至非传统安全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本学科特有的一些范畴、分析框架和理论原理。可以指出,欧美发达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之际就因应战争的需要,进行了军工生产、后勤管理、战争运筹等方面的研究。

二战时期的国防经济研究,对支持战争胜利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而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如库存理论、排队论、投入—产出分析、线性规划、对策论等,又为战后的经济发展起了相当大的支持作用。至于到冷战时期,欧美的一些经济学家,更是将经济手段视为武力手段之外的政策工具。因此,西方经济学家不仅仅十分重视对威慑理论、军备竞赛、战争与和平等方面问题研究,而且对如何通过出口控制、贸易制裁、经济援助等政策举措来实现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研究。冷战结束,国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又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转向有关裁军问题、国防工业转型问题、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问题、新形势下国际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而9·11事件以后,面临新的挑战,国防经济学家们,又将目光投注到冲突经济学、恐怖分子行为建模、军事联盟经济学方面上去。显然,当代西方国防经济学研究,始终是因时、因势而变,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具有极强的政策指向性,旨在为现实的国防经济问题提供一个可供判断和选择的基准。

中国学科情况

新中国的国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在军队与国防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协调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由此催生了新中国国防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在新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间内,有比较丰硕的成果问世。在解决现实问题上,始终以现实国防安全提出的需求作为国防经济理论研究的着眼点,积极参加了国家军队及有关部委的课题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军委总部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咨询。在学科建设上,积累了可观的文献资料,翻译了多部西方国防经济学著作,并出版一批现代国防经济学教材,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防经济学奠定深厚的根基。

视频

国防经济学 相关视频

国际经济学全套视频教程共52讲
国际经济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