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歷在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歷歷在目(英語翻譯:leap up vividly before the eyes),漢語成語,拼音是 lì lì zài mù,意思是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1]
成語用法
歷歷,分明可數。什麼東西都清清楚楚地在眼睛裡。
偏正式;作謂語、補語;用於對往事的回憶。 也作「歷歷可見」、「歷歷如見」。
示例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五八·尹真人服元氣術》:「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內視五臟,歷歷在目。」
霧開,峰巒歷歷在目,登陟有路。 ★《清史稿·覺羅武默訥傳》。
《雲笈七籤》卷五八:「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內視五臟,歷歷在目。」
梁啓超《劫灰夢·獨嘯》:「目睹兩宮倉皇出走之形,群僚狼狽逃命之狀,以及外兵之野蠻暴掠,民間之狼藉顛連,至今思之,歷歷在目。」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3]
成語相關
歇後語: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
燈謎:二十四史索引——歷歷在目[4]
成語出處
成語典故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王朝當政時間最多的一個皇上。他親身經歷了唐代由鼎盛邁向衰落的階段,當政四十多年,依次試過2個年號,一個是「開元」共二十九年;另一個是「天寶」,共十五年。李隆基在開元年裡,年富力強,奮發圖強,使唐王朝在開元階段做到強盛的端點。這就是說史家所指的「開元盛世」。
開元年裡的唐玄宗,像貞觀階段的李世民那般,一是能選任賢才,二是敢於納諫。有一次,唐玄宗照鏡,察覺為國家大事勞碌,有些瘦了。有人就獻媚說:你讓韓休這一人當丞相,皇上比之前瘦了,為何也要用他。玄宗說:「我儘管瘦了些,世人卻一定長胖了。蕭嵩一人來奏事,他說話我愛聽,那時候倒放心,可他走後我卻很不安心。韓休常同我爭論,他走後我卻能安心地入睡。」
殊不知,唐玄宗卻沒有將這類鼎盛維持下去。在他執政的中後期,玄宗愛上楊玉環以後,便痴迷於享受,不肯再理朝廷。這時候有一個叫李林甫的丞相,陰險毒辣奸詐,把握了實權,弄得朝廷行為不端,致使生靈塗炭。儘管李林甫只當了十七年丞相,於天寶十一年病亡了,可接任他的是楊國忠。天寶十四年的十一月,暴發了安祿山的大叛變。恰好這一時期的大作家杜甫,親眼看到唐玄宗開元與天寶2個階段的轉變,親眼看見了安史之亂給老百姓產生的痛苦,並回想到「開元鼎盛」的場景,極其感嘆地寫出了這首《歷歷》詩:
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
無端盜賊起,忽已歲時遷。
巫峽西江外,秦城北斗邊。
為郎從白首,臥病數秋天。
無緣無故:無端,它是講的反話,是一種風趣的譏諷;盜賊:指安史之亂;西江:指川江從西來,故此謂西江;秦城:北京長安,也叫北斗定位系統城;郎杜甫自稱,即檢校工部員外郎。
詩的大意是:唐玄宗也曾有過奮發圖強的情況,開元盛世基本上能夠 與「貞觀之治」匹敵;那時的安寧景色,一樁樁,一件件都清晰明晰地顯現在眼下。誰想起那位君王卻莫名其妙地越來越壞,引來了安史之亂,弄得改朝換代,一眨眼早已十多年過去。現在我在蜀江之秋的巫峽心裡依然懷戀着北斗定位系統旁邊的長安城。應說要我終生做個檢校工部員外郎,是不心甘情願的,我早已臥病很多年了。
之後,大家便把「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這兩句詩,簡單化本義「歷歷在目」這一四字成語。
參考文獻
- ↑ 歷歷在目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 歷歷在目來歷意思與出處... 歷歷在目,歷史典故:歷歷在目解釋,故事歷歷在目來歷意思與出處,歷史典故,歷歷:清楚,分明。清楚地展現在眼前。《雲笈七籤》卷五八:「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
- ↑ 歷歷在目_典故大全 2017年4月10日 - 原詩:「歷歷開元事,分別在眼前。」【用法】:表示看得清清楚楚。...一座青州城正臨在北窗之下,見州里人家,歷歷在目。相關典故大全...
- ↑ 歷歷在目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_成語典故_奧數網 2010年3月25日 - 標題:歷歷在目拼音:llzim典故釋義: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出處: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