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美景)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教育在线 的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成立于2008年1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附属医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教研室组成。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临床麻醉学[1]、危重病医学和急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学制的医学生。承担5年制、7年制、8年制医学生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及临床见习和实习任务,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的博士研究生31人和硕士研究生近100多人。

师资队伍

教学资源丰富、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系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助教[2]1人,其中专职教师5名。教师学历机构64%为博士,18%为硕士;教师职称结构36%为教授,27%为副教授,43%为讲师;学系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3名。教师中绝大部分为中青年教师,热爱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积极投身于医教研事业。提倡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学系现在承担的项目有科技部973项目一项,卫生部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10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3项,上海市卫生局项目10项,上海市教委项目10项,近年来2人进入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3人进入“启明星”计划。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级奖项11项。近年来发表SCI文章29篇。

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办公室设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开展日常教学、网站建设、行政工作。

重点学科建设

2010-2011期间,科技处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纲要(2008-2012年)》,加强重点学科体系的顶层设计,对各级各类重点学科进行目标定位,强化过程管理

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

对遗传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代谢病、心血管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呼吸系病)、外科学(整形、骨外)、口腔临床医学、儿科学1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神经病学、口腔基础医学)进行了各年度建设进展检查,并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和提出推进措施。2010年完成上海高校创新团队计划(一期)阶段总结及第二批建设经费下拨320万元;2011年完成上海高校创新团队计划(二期)阶段总结及第二批建设经费下拨320万元。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和口腔基础医学共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通过上海市教委的中期考核,并通过全面总结、认真自查,进行了各年度建设进展检查,2010年获年度建设经费1080万元,2011年获年度建设经费1020万元。

局级重点学科

基础医学、妇产科学、小儿心血管、骨关节外科学、免疫学和肿瘤学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的中期考核,其中2011年“骨关节外科学”获得优秀。进行了各年度建设进展检查,2010年获年度建设经费480万元,2011年获年度建设经费530万元。

院级重点学科

根据签订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第三期)建设协议书》,对33个医学院级重点学科进行了2010年度及2011年度建设进展检查,保证院级重点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具体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

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学科布局,重点建设国家、上海市及“211工程”重点学科,优先资助交叉学科和新兴生学科,加强其他特色学科建设,争取更多的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根据我院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具体情况,“十二五”期间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安排如下:

1. 整合学科优势,凝炼学科方向,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我院附属单位和院系较多,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比较分散。“十二五”期间,以新一轮“211”和“985”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的主攻方向,推进优势学科的整合,力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取得突破,新增6-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左右一级学科评估进入全国前3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新增博士点,学科结构更趋完善,布局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初步形成与冲击世界一流医学院校相适应的重点学科与研究基地体系。

2. 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新兴学科发展。发展新兴学科是增强学科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密切关注国际科学前沿,根据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与医学模式的转变,通过加强学科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促进医学与工学、理学以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多层次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快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或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恶性肿瘤(白血病、消化系统肿瘤等)、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和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开展以重大疾病为导向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这些疾病的关键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逐步构建转化医学、再生医学、远程医学信息传输、公共卫生等一批重大技术平台,推动医学与材料、信息、微电子、自动化、纳米、环境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同时,以重点学科为核心,积极拓展校内外合作渠道,增强各学科间的协作攻关能力及国际竞争能力。

3. 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在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985”、“211”等重大专项的支持,组织建立转化医学、再生医学等学科技术平台的同时,积极争取上海市的项目资助,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现有研究基地条件和装备水平,通过学科交叉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科基地的技术服务功能和支撑水平,提升实验基地的综合实力,力争新增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2-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4个。多渠道争取资源扶持,重点推进实验动物科学部的设施和技术改造,力争建成具有现代医学检测设备及优秀科研团队的国际化大动物研究中心。

视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系 相关视频

你的美+我记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陈尔真教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