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麻醉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麻醉學(Anesthesiology)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主要研究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基本修業年限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發展歷史
1846年乙醚在臨床應用成功,揭開了近代麻醉學序幕。麻醉學作為手術學科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始終在醫學科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麻醉學已從其自身的實踐中吸取並集中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及多種相關學科中有關麻醉學的基本理論和工程技術,形成了麻醉學自身的理論與技術體系,從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二級學科。在醫院中,麻醉科是與內、外科並列的一級臨床科室,其工作範疇已從臨床麻醉拓展到重症監測治療、生命復甦、疼痛機理研究和診療等方面。
為與麻醉學科的工作內涵相適應,麻醉專科醫師的培訓在發達國家多採用畢業後教育的模式,即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後,再接受四年左右的住院醫師培訓,經考試、考核合格後發專科醫師證書才能成為麻醉醫師。由於歷史原因,中國麻醉學科的狀況與發達國家差距甚大。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麻醉人員嚴重短缺,多數醫院人台(手術台)比例運1:1, 而且學歷結構較差,本科畢業者不足10%,中專學歷占60%,甚至有未經任何專業訓練的「麻醉醫師」。加之工作條件差、風險大、負擔重,麻醉從業人員的專業思想很不穩定。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中國臨床醫學特別是手術學科的發展。因此,麻醉專業人才的培養成了眾所關注的燃眉之急,中國高等麻醉學專業教育的發展道路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爭議的熱點。
而肇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中藥麻醉為徐州醫學院開展麻醉學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從中國國情和學科所具備的現有基礎出發,徐州醫學院率先提出在醫學院校本科中設置麻醉學專業(五年制)的設想。這一設想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挖掘辦學潛力,改變多年來學校單系科辦學的狀況,同時又可以解決國內麻醉學專門人才嚴重不足、素質不高、後繼乏人的局面,確是一舉多得的好事。1984年,徐州醫學院向原江蘇省高教局和教育部提出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內設置麻醉學專業(五年制)的報告,並先後組織了27所醫學院校,7個醫療單位的38位專家教授對此問題進行論證,得到全國同道空前一致的共識與支持,吳珏、謝榮等麻醉學專家直接上書國家教委。經過反覆努力爭取,1985年,經國家教委同意、江蘇省教委批准,徐州醫學院在臨床醫學專業中設置麻醉班,招生30名。
1986年國家教委批准在徐州醫學院試辦麻醉學專業(五年制),當年開始正式招生。1987年國家教委反覆論證後正式作出決定,在中國高等醫藥院校中設置麻醉學專業,由徐州醫學院主持編寫中國麻醉學專業的專業簡介列入「國家專業目錄」。
專業定義
麻醉學主要研究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接受麻醉、急救與生命復甦的訓練,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ICU等進行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等。例如:手術前的全身麻醉處理,緊急情況下患者的急救與心肺復甦,ICU病房危重病人的術後監測,止疼藥的藥物依賴的戒斷等。
課程體系
《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臨床麻醉學》、《急救醫學》、《疼痛診療學》、《麻醉藥理學》、《麻醉設備學》、《麻醉生理學》、《麻醉解剖學》。
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醫療機構:臨床麻醉、疼痛診療、急救、術後監測、藥物依賴戒斷、生理機能調控。
考研方向
麻醉學、臨床醫學、外科學。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