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核醫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核醫學是醫學和醫學影像學(醫學成像)的一個分支,其利用物質的核特性來進行診斷和治療。更為具體地說,核醫學是分子影像學的組成部分,因為其產生的是那些反映細胞亞細胞水平上所發生的生物學過程的圖像

背景

核醫學操作項目採用的是事先經過放射性核素標記的藥物,即放射性藥物(放射性藥品)。在診斷檢查過程中,首先將放射性物質施用於病人,繼而則是對放射性物質所發出的電離輻射加以檢測。這些診斷試驗要涉及到採用一種γ相機或者說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術來形成圖像。這種技術是由Hal O. Anger發明的,有時又稱為Anger γ相機。這種成像還可能稱為「放射性核素成像(放射性核素顯像)」或「核顯像(核素顯像,核素閃爍顯像)」。其他的診斷試驗則採用探針來獲得不同身體部分的測量結果,或者採用蓋革計數器對取自病人的樣品加以測量。

在治療方面,放射性核素的施用旨在治療疾病或者實現姑息性疼痛緩解。例如碘-131的施用常常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和甲狀腺癌[1]。磷-32過去曾經用於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這些治療手段依賴於大劑量輻射暴露對於細胞的殺傷,而相比之下,對於診斷方面來說,則是要將暴露保持在可合理實現的低水平(ALARA原則)之上,以便減少造成腫瘤的機會。

診斷試驗

核醫學診斷試驗所利用的機制就是,當存在某種疾病或病理狀態時,機體對於物質所採取的不同處理方式。引入到體內的放射性核素往往會以化學方式結合到某種在體內具有特有作用的複合物之上;這種帶有放射性核素標記的複合物常常稱為示蹤劑。當存在某種疾病的時候,示蹤劑在體內的分布或處理往往會有所不同[2]。例如,配體(ligand)亞甲基二膦酸鹽(MDP)在骨骼之中會得到優先攝取。採取化學方式將鍀-99m連接到MDP之上,就可以藉助於羥磷灰石,將放射性轉運和結合到骨骼之中,從而用於成像。通常,任何生理功能的增強,如骨骼之中發生的骨折,都將意味着示蹤劑濃度的增加。這往往會造成「熱灶」現象;熱灶可以是放射性蓄積的灶性增高,或者是整個生理系統範圍內放射性蓄積的普遍增高。而另一些疾病過程則會造成對於示蹤劑的排斥,從而導致「冷灶」現象。為了對許多不同的器官、腺體以及生理過程進行成像或處理,目前已經開發出了許多的示蹤劑複合物。核醫學試驗的類型可以分為兩大組:體內(in-vivo)型和體外(in-vitro)型。

視頻

什麼是核醫學?

核醫學總論——李思進

參考文獻

  1. 131碘核素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護理,豆丁網,2017,08,17
  2. 核醫學技術 ,道客巴巴,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