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是香港新界地区第二条落成的公路,全长约52多公里,并分为22段,乃全港最长的行车道路。青山公路于1911年动工兴建,并在1920年全线建成[1],起点为九龙半岛西部的深水埗区,绕经整个新界西部,途经葵涌、荃湾、屯门、元朗等区,最后以新界北部的上水为终点。青山公路作为新界地区旧环回公路的西线,曾与东线大埔公路组成来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公路。英国租借新界初期,以附近同名山峰将屯门易名为“青山”(直至1970年代发展屯门新市镇前才回复旧名,详见屯门条目),期间兴建的公路亦因此被命名为“青山公路”。
目录
历史
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接管深圳河以南、后被统称为“新界”的土地,成为香港殖民地一部分。出于军事布防及发展新土地的需要,香港政府随即为新界地区的交通基建进行规划,其中包括兴建连结新界各区及九龙市区的公路。继大埔公路于1902年落成后,青山公路上水至青山(今屯门)段亦于1914年建成;而青山至深水埗段则于1920年完工。此后大半个世纪,大埔公路与青山公路分别以东、西两线,合组为新界地区的旧环回公路,也是连接九龙与新界仅有的两条公路。
青山公路与大埔公路的起点均位于深水埗桂林街交界处。青山公路沿新九龙(现九龙一部分)及新界西部向西北方而建,途经长沙湾、荔枝角、葵涌、荃湾、深井、小榄、屯门等地,继而转向东北伸延,经洪水桥、元朗、米埔、古洞穿越新界北部的平原,直至上水终结。过往青山公路可于上水再次连接大埔公路,通往新界东部甚或返回九龙,惟现时大埔公路已缩短至林村,两者不再在新界的终点相连。
青山公路与大埔公路的分段安排相似,全程共分为22段,位于九龙市区的一段中文称为“青山道”,英文名称同为Castle Peak Road,且不论中英一律不设地区后缀;而位于新界的各路段均会附加地区后缀以作辨识,例如“青山公路-青山湾段”。此两条公路昔日沿路亦设有多块里程碑,但由于缺乏保护,至今仅存数块。里程碑所示距离以英里计算,但里程起点却并非现时的深水埗起点,而是当时九龙交通要冲尖沙嘴码头。在早年新界沿路标志性建筑不多的情况下,市民往往以青山公路多少“咪”表达所在地,成为青山公路的特点,有些甚至演变为地名留存至今,例如位于荃湾的中国染厂大厦的商场就以其所在位置而命名为“8咪半”。详情见下文里程碑一段。
青山公路是传统上来往新界西及九龙的必经要道。军事方面,驻港英军曾设有深水埗军营(现深水埗公园及丽阁邨一带)及天祥军营(现北区医院),掌握青山公路与大埔公路的九龙起点与新界终点,两者早年之军事重要性可见一斑;及至二次世界大战的香港保卫战期间,驻港英军亦曾派士兵摧毁青山公路的基建,作为拖延日军南进的战略之一。邮政方面,位于油麻地弥敦道的九龙中央邮政局曾是兼管新界各地的邮政中枢,每天早上从该处出发的邮车,就由弥敦道起分东西两线,分别沿大埔公路及青山公路环绕新界一周,收集新界各地于邮筒投寄的信件[2]。至今青山公路沿途仍存留不少历史悠久、仍在使用的旧式邮筒[3]。
直至1970年代末,青山公路沿途各区的近代快速公路(包括葵涌道、荃湾路、屯门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岭公路等)相继落成,其作为区域干道的重要性才大大减低,但地区内使用青山公路的车流量依然高企。踏入2000年代,政府亦有继续为青山公路部分路段进行扩阔及改善工程,以应付增长的车流。
参考文献
- ↑ 青山公路原为“青山道”. 街道倒后镜. 2010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 ↑ 五十年来香港邮政服务之变迁. 中国邮学会. [2017年1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日).
- ↑ 香港旧邮筒. 香港邮筒搜索队.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