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賀晉年'(he jin nian)(1910.10~2003.05),男,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賀家灣人,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原軍委裝甲兵副司令員(正大軍區職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賀晉年
出生 1910年10月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知名於 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一級八一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 、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知名作品 《將軍竹---賀晉年畫集》
《深山剿匪記(賀晉年回憶錄》


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在黨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3年5月11日7時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目錄

簡介

軍委裝甲兵原副司令員(正大軍區職待遇)。

賀晉年同志是陝西省子長縣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他是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陝甘游擊隊騎兵大隊副大隊長、一支隊政委、總指揮部參謀長、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長、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鬥爭,開闢和鞏固陝北革命根據地,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做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長、旅長兼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固守黃河防線、反國民黨頑固派磨擦滋擾的鬥爭和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兵團副司令員兼軍長、江西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贛西南軍區司令員等職。他創建了我軍第一支騎兵縱隊和第十一縱隊,率部參加了東北夏季攻勢、冬季攻勢和遼瀋、平津、解放江南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時兼任防空、衛戍、裝甲兵部隊司令員和中朝聯合鐵道運輸指揮部司令員,為東北軍區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功勳。他1957年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主持了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裝甲車輛的研製工作,為建設人民裝甲兵做出了重要貢獻。

賀晉年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在黨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賀晉年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1]

個人履歷

1910-1929年

1910年10月1日生,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王家灣鎮賀家灣村人。

1924年考入瓦窯堡高小,並開始參加當時的民主革命運動。

1927年考取陝西省立綏德第四師範學校。

192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起,先後被派往陝西、甘肅的國民黨軍閥部隊中做兵運工作。

1932-1949年

1932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3支隊,後任陝甘游擊隊支隊副支隊長。後因部隊失敗,到蘭州公安局工作,1933年2月參

加蘭州水北門暴動。

同年10月到安定,任中共安定北區區委書記。

1934年起任紅軍陝北游擊隊第3支隊騎兵大隊副大隊長。同年4月至9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支隊第1支隊政治委員,7月至9月任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參謀長。

同年9月至1935年1月任紅軍陝北獨立師第1團團長(政委馬佩勛)。所部與紅26軍42師會合後,參加了陝甘邊第一次反"圍剿"作戰。

1935年1月至9月任陝北紅軍第27軍第84師第1團團長。參加陝北蘇區的創建和反"圍剿"鬥爭。

1935年11月至1936年5月任紅15軍團第81師師長,1936年2月至5月任師黨委委員。參加了嶗山、榆林橋、直羅鎮等戰鬥和東征、西征戰役。

1936年5月入紅軍大學學習。1936年12月,任紅二十七軍軍長。

1937年1月至7月任紅27軍軍長、黨委委員(政委王平)。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1團團長,率部到三邊地區剿匪,後到米脂守衛黃河河防。

1939年兼任三邊軍分區司令員。

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任陝甘寧邊區中央局委員、陝甘寧邊區政府委員(至1941年11月)。

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

1942年10月至1946年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3旅旅長。

同月至1945年12月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三邊警備司令部司令員。

1943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4月至6月任中共三邊地委書記,同時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8月任中共西北局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3旅兼三邊警備司令員(至同年12月)。

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中共合江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指揮部隊參加剿滅土匪謝文東、李華堂部的戰鬥。

1946年10月至12月兼任佳木斯衛戍司令部司令員。

1947年5月至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司令員、縱隊黨委書記,參加了四平戰役。同年9月至12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副司令員、縱隊黨委委員。

1948年1月至3月任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後整編為第48軍)副司令員、黨委常委。

1948年3月至11月任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後改稱第四野戰軍48軍)司令員。

1949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8軍軍長、黨委常委(政委陳仁麒)。率部參加了1947年東北秋季、冬季攻勢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

1949年4月至1950年7月任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第二副司令員、黨委常委兼第48軍軍長(至1950年4月),率部南下江西。

1949年8月至9月任江西贛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同年9月至1950年7月兼江西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兼任贛西南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書記,中共贛西南區黨委常委。

1950-1979年

1950年5月調東北軍區,1950年5月至1954年8月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50年7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

1950年8月至1951年6月任東北軍區幹部總部代部長。

1950年9月至1951年8月任東北軍區司令部機關黨委書記。

1950年11月至1952年10月兼任東北軍區黨委副書記。

1952年10月至1954年8月兼黨委常委。

1950年8月至1955年9月兼任東北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

1950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黨委書記。

1950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東北軍區摩托裝甲兵司令員。

1951年2月至1953年1月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1952年9月至1953年3月任東北軍區直屬隊黨委書記。

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

1953年5月至1954年7月兼任東北軍區國防工程建設指揮部司令員。

1953年6月至1954年11月任黨委書記。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參與組織抗美援朝的後方支援工作。兼任中朝聯合鐵道運輸指揮部司令員,榮獲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1954年8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畢業。

1957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司令員,分管科研、生產和後勤技術工作。

1957年10月起任裝甲兵黨委常務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

1972年10月至1982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司令員。

1975年8月至1982年9月任裝甲兵黨委常務委員。

1979年2月至1982年9月兼任裝甲兵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人物生平

抗戰前

賀晉年同志1910年10月1日出生於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賀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考入瓦窯堡高小,並開始參加當時的民主革命運動。1927年考取陝西省立綏德第四師範學校。這期間他閱讀進步書刊,追求真理,由此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反飢餓鬥爭,192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起,先後被派往陝西、甘肅的軍閥部隊做兵運工作。1932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三支隊,任騎兵大隊副大隊長。後因部隊失敗,到蘭州公安局工作,1933年2月參加蘭州水北門暴動。同年10月到安定,任中共安定北區區委書記。1934年6月任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一支隊政委,7月任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參謀長。所部與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會合後,參加了陝甘邊第一次反"圍剿"作戰。同年9月任紅二十七軍第一團團長。1935年9月任紅十五軍團第八十一師-師長,參加了嶗山、榆林橋、直羅鎮等戰鬥和東征、西征戰役。1936年5月到紅軍大學第一期學習。

見照片(1937年4月28日紅大一期一科留延安同學合影1排左起:莫文驊、劉亞樓、羅瑞卿朱德、張樹才、鄧飛、楊立三;2排左起:邊章武、張愛萍、譚冠三林彪、周昆、杜理卿、羅榮恆、蘇振華、賀晉年、張達志、譚政、宋裕和)。 後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團長兼三邊分區司令員,八路軍留守兵團旅長。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一團團長,率部到三邊地區剿匪,後到米脂守衛黃河河防。1939年兼任三邊軍分區司令員。1942年10月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三旅旅長。在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幹會上,與高崗保持一致,贊同高崗關於西北紅軍歷史和西北革命史的觀點,積極參加對閻紅彥和吳岱峰等人的批判,受到毛澤東的高度讚揚和重視,是因此受到表揚獎勵的22名領導幹部之一,毛澤東親筆為其題詞以示褒獎。1943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一團團長兼三邊分區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三旅旅長兼三邊分區司令員。在此期間,他積極組織部隊開展大生產活動。在大生產運動中,賀晉年被評為邊區勞動英雄,毛主席親筆為他寫了"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獎狀。他還受黨中央委派,直接領導了接待蒙古沙王沙克都爾扎布的工作,認真貫徹我黨抗日愛國統一戰線,為增進漢蒙兩個民族的友誼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東北。1946年10月任合江軍區司令員,指揮部隊參加剿滅土匪謝文東、李華堂部的戰鬥。1947年5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司令員,參加了四平戰役。同年8月任第七縱隊副司令員。1948年8月任第十一縱隊(後改稱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司令員(軍長)。率部參加了1947年東北秋季、冬季攻勢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1949年4月任第十五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兼四十八軍軍長,率部南下江西,10月兼贛南軍區司令員、贛南區黨委書記。解放戰爭期間,歷任合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參加了遼瀋、平津、湘贛等戰役。

解放後

建國後,歷任兵團副司令員兼江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0年5月兼江西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950年6月,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提議,賀晉年調東北軍區,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併兼東北軍區衛戍部隊司令員、防空部隊司令員、裝甲兵部隊司令員,參與組織抗美援朝的後方支援工作。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戰役系。後任裝甲兵副司令員。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中顧委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文革時期

文化大革命"期間,賀晉年遭受林彪、"四人幫"的迫害,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他對林彪、"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始終保持着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1972年恢復工作後,他積極投入到撥亂反正、落實改革和恢復部隊各項建設的工作中,為裝甲兵建設和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講述經歷

按響門鈴,出來個老人。中上個頭,披件銀灰色軍大衣,戴頂棕色貝雷帽。那開門的動作,那向來者伸出的手,那緩慢的步履,都帶着明顯的老態。

比這一切都強烈的,是任什麼樣的白髮也遮覆不了的軍人氣質,這種氣質,在筆者採訪過的曾在黑土地上戰鬥過的老人身上,都能見到。這氣質使他們在垂暮之年,也顯得那麼富有活力和魅力,使人一下子就能想見他們當年的英姿風采。

此刻,這位原軍委裝甲兵副司令員賀晉年將軍,就是當年三江(合江、松江和松花江三省)平原上的一位傳奇式人物。

1946年8月,正是"中央鬍子"最猖獗的時候,賀晉年就任合江省軍區司令員。

合江是太適宜繁衍"鬍子"了。西南和南部是崇山峻岭,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東部和北部是大片沼澤地和草甸子。草甸子蒿草比人還高,夏天人畜進去,一會兒就被蚊蟲叮的剩一副骨架。沼澤地更兇險,不熟悉路徑,一腳下去,就別想再拔出來。如此荒蠻之地,就成了"鬍子"得天獨厚的極樂世界。歷代官兵來剿,見是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將都不敢涉足的地方,也就隨"鬍子"們極樂去了。偽滿時期,日本人採取收買政策,"鬍子"大都賣身投靠了,(老百姓說:"鬼子","鬼子"日本人不"鬼",怎能叫"鬼子",)"八·一五"後,這些"日本鬍子"又搖身一變,成了"中央鬍子"。其中,謝文東、李華堂、張黑子和孫榮久四支"鬍子"勢力最大,號稱合江地區的"四大旗杆"。

東北土匪為全國之冠,合江為冠中之冠。

賀晉年就是沖這個來的。

在創建陝北根據地時,他就以擅長剿匪而聞名。1939年春天,周恩來在嶗山被一夥土匪襲擊,彭德懷立即將賀晉年從前線召回,去剿滅這伙企圖謀害周恩來的政治土匪。土匪在大山里和他兜圈子,他抓住點蹤跡就窮追不捨,終於把這伙土匪一網打盡,東北"鬍子"與陝北土匪當然有區別,但大路數是一樣的。

開頭,一些地區用大部隊圍剿。"鬍子"到處都有線眼,人熟地熟,部隊忽忽啦啦未到,早跑沒影了。有時圍上了,一打就散了。部隊一走,"鬍子"頭一聲唿哨,又拉了起來。

賀晉年不這麼幹,他組織精幹的小分隊,逮住蹤影就窮追不捨,而且務必抓住"鬍子"頭。

追進老林里打,追進草甸里打,追進沼澤里打。

賀晉年老人說:東北有三宗寶,人參貂皮烏拉草。我們的小分隊也有三宗寶,大餅子鹹菜疙瘩烏拉草。追"鬍子"是十萬火急的事,沒功夫埋鍋做飯,做飯有煙也會給"鬍子"報信。玉米面大餅子就着鹹菜疙瘩,騎在馬上邊追邊吃。

鑽進老林就像鑽進大海,夏天滿眼濃綠,冬天一片銀白。大餅子鹹菜吃光了,就吃野菜野果,松籽榛子。夏天秋天好對付,冬天也能將就,扒開積雪找蘑菇木耳,老柞樹上還有猴頭。最難最苦的是沒住處,特別是"大煙泡"一刮,弄不好就捂里了。有時碰見棵空心老樹,心頭一喜,剛要鑽進去,"嗷"地一聲怪叫,竄出一隻黑熊。

不過,大雪也提供了"鬍子"的蹤跡,"鬍子"很狡猾,排成一路橫隊,漫無邊際地在老林子裡竄。賀晉年是不管你有多少路,我只管一路追。"兔子轉山坡,蹤跡不離窩"。"鬍子"也和兔子一樣,遲早是要歸到一起去的。

沒有雪的季節,就憑踏倒的蒿草追蹤。夜宿的鳥飛鳥叫也是報警器。馬糞蛋子更是寶貝。揀一個看看,就能判斷出"鬍子"的距離,最主要的還是依靠群眾。老百姓不接近他們,並不是不向着他們。對於這些非搶即奸的"鬍子",老百姓恨之入骨,只是怕"強龍壓不住地頭蛇",怕報復,敢怒不敢言。只要耐心說服,並干出樣子來,總會有人敢說話。賀晉年就是憑藉這些,在牡丹江兩岸死死盯住一股股"鬍子",把它們一一吃掉。

從秋天追到秋天。他的第一匹坐騎,一匹沒一根雜毛的白色日本戰馬,累倒了,死了。第二匹是繳獲"鬍子"的棗槓馬,剽悍,烈性,在牡丹江岸邊滾下懸崖摔死了。後來他也病了,發高燒。深山老林,大餅子鹹菜疙瘩都啃光了,怎能養病?大家要送他回佳木斯,他不干,弄副擔架抬着,繼續追擊。

他知道,"鬍子"的處境也絕不會比他自己好。拚決心,拚意志的時候,就看誰能堅持到底。只有在"鬍子"疲憊不堪的時候,才能追上它,而要使對手疲憊不堪,自己就要疲憊不堪,甚至比對手更疲憊不堪才行。

"首惡必辮,脅從不問,"一些"鬍子"頭就抓住"脅從不問"大作文章:共產黨要抓要辦的是我,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有些人本來就是"鬍子專業戶",吃這碗飯的,結果抓了放,放了抓,怎麼抓也不見少。後來就嚴厲了些,那個被稱為"老山貨"、"山中王"的謝文東,被槍斃後,還割下腦袋在林口,佳木斯"懸首示眾"。這古老而又野蠻的辦法,卻收到些文明的效果:很多"鬍子"攜械下山,避免了流更多的血。

謝文東被俘後,說:我老謝當過抗聯的軍長,打過日本,後來走錯了路,能不能饒過這一次?

謝文東和李華堂,都曾是黑土地上響錚錚的漢子。1934年,謝文東參加過轟動滿洲的"土龍山暴動",後來成為東北杭日聯軍第8軍軍長。有一手好槍法的李華堂,當過抗聯第9軍軍長。後來,這兩條漢子都跪到日本人腳下,成了癩皮拘,再後來,一個成了國民黨的第5集團軍上將總司令,一個成了國民黨東北挺進軍第1集團軍上將總指揮,又出生入死地打共產黨。(黑土地上的"鬍子"是很有"魅力"的,謝文東、李華堂這樣的"鬍子"更有"魅力"――筆者將在另一部作品中加以探究。)"四大旗杆"倒後,一聽到"賀晉年"這個名字,一些"鬍子"就望風而逃了。

有的老人說,後來在江西剿匪,一聽到"賀晉年"的名字,土匪也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賀晉年老人笑了:真這樣可就麻煩了,跑得快不好追呀!

人物貢獻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批 復》,同意在錦州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

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於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組任字【1986】36號),任 命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賀晉年為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副主任,直接參與領導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建設工作。曾任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司令員的賀晉年同志,十分關心遼瀋戰役紀念館的建設與發展。1986年7月10日參加了在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前舉行的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奠基典禮。並出席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的歷次會議,參與審定了建築設計方案、陳列大綱細目、陳列藝術設計方案和全景畫創作樣稿,協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等建館工作中的各種重大難題,並曾多次到遼瀋戰役紀念館視察,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落成和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8年10月31日,中顧委委員、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副主任賀晉年參加了上午9時28分隆重舉行的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的歷史使命結束後,賀晉年同志仍繼續關注着遼瀋戰役紀念館的工作,為遼瀋戰役紀念館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遼瀋決戰》

1983年8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的陳雲同志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遼瀋決戰》一書編輯出版會議。

會上經陳雲同志提議,成立了《遼瀋決戰》編審小組。賀晉年同志為編審小組成員。在賀晉年同志及《遼瀋決戰》編審小組其他成員和《遼瀋決戰》編輯部組成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和《遼瀋決戰》編審小組合編的《遼瀋決戰》(上、下)一書,於1988年10月遼瀋戰役勝利四十周年之際由人民出版社順利出版,並在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上首發。另外,賀晉年同志還是1992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和《遼瀋決戰》編審小組合編的《遼瀋決戰》(續)的編審小組成員。

作品賞析

功績

圍剿 賀晉年同志是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曾任陝北游擊隊一支隊政委,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參謀長、總指揮,並在謝子長同志具體指揮下粉碎了敵對陝北地區的第一次"圍剿"。

1934年9月,任陝北紅一團團長。1935年9月,任紅十五軍團八十一師師長,指揮部隊參加了勞山、榆林橋等重要戰役,為開闢和鞏固陝北革命根據地,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5年11月,八十一師派一個團參加了直羅鎮戰役。

1936年2月,率八十一師東渡黃河,參加了東征戰役。在戰鬥中,八十一師擔負最艱巨的任務。掩護紅一軍團主力順利撤出戰鬥,擊退了偷襲紅軍總部之敵,保證了毛主席和彭德懷總司令及總部機關的安全,受到了紅一方面軍的通令嘉獎。

三渡牡丹江

他親率部隊三渡牡丹江,穿林海,過雪原,先後剿滅了北滿土匪號稱"四大旗杆"的匪幫,鞏固了東北解放區的大後方,受到東總的三次通令嘉獎。他親手創建了我軍第一支騎兵縱隊,參加了夏季攻勢和冬季攻勢;他率第七縱隊與兄弟部隊一道,首戰彰武告捷,再戰公主屯大獲全勝,下至攻占四平。在熱河朝陽,他組建了第十一縱隊。經過五十天的整訓,攻克了敵人的防禦體系,解放了隆化。戰鬥中,湧現出董存瑞等英雄人物。戰後,他積極在部隊宣揚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跡,並向上級領導推薦了這一典型人物

遼瀋決戰

1948年6月,他率領部隊參加了著名的遼瀋決戰,取得了錦西阻擊戰的重大勝利。在平津戰役中率東野先遣兵團編成內的十一縱隊,配合兄弟部隊出擊平張線,解放了密雲城,勝利完成了切斷傅作義主力北逃綏遠的任務,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重要貢獻。1949年他率軍南下一直打到江西贛州。

學習貢獻

1954年8月到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10月任裝甲兵副司令員,分管科研、生產和後勤技術工作。他主持了我國第一代坦克裝甲車輛的研製工作,為鞏固國防和裝甲兵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基礎,為建設人民裝甲兵做出了重大貢獻。

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賀晉年同志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

1982年、1987年在在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2003年5月11日7時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子賀毅少將。

全中國解放後,他先後擔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併兼防空部隊、衛戌部隊、裝甲兵部隊司令員等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又兼任中朝聯合鐵道運輸指揮部司令員,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功勳,榮獲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逝世

軍委裝甲兵原副司令員賀晉年同志(正大軍區職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賀晉年同志逝世後,胡錦濤、賈慶林、李長春、郭伯雄、曹剛川、王剛、李鵬、喬石、宋平、劉華清、薄一波、宋任窮、徐才厚、劉延東、李德生、肖克、張愛萍、段君毅、廖漢生、楊成武、呂正操、馬文瑞、劉復之、遲浩田、張萬年、張震、陳慕華、洪學智、葉選平、趙南起、鄧力群等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對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人物評價

賀晉年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他長期擔負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但從不居功自傲,從不追名逐利。晚年他孜孜不倦地從事於回憶錄的寫作,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十分關心革命老區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出資十萬元在延安市設立"賀晉年將軍獎學獎教育基金",以實際行動推動西部地區的人才建設。他還十分關心兵工建設,1982年欣然接受了中國兵工學會聘請他為顧問的請求,以後,他還多次對學會工作提出建議和勉勵,為中國兵工學會的發展大計出謀劃策。

他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衷心擁護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衷心擁護黨的十六大確立的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熱情支持和宣傳改革開放,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一致。

他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堅持原則,嫉惡如仇,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平易近人,廉潔奉公,以身作則,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充分體現了一個老共產黨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賀晉年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獻給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事業。他的崇高品德和卓越功勳,將永載史冊。

賀晉年同志年過七旬始學丹青,所畫墨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意境高遠,被人譽為"將軍竹"。賀晉年同志晚年仍關注着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對軍隊的建設極為關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