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語: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縮寫:FMI;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縮寫: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與世界銀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1][2][3],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置於美國華盛頓特區。
目錄
組織和目的
截至2016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有189個成員國(包括科索沃),5個聯合國會員國迄今仍未加入:古巴、北朝鮮、安道爾、列支敦士登、摩納哥。部份領土爭議的地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地)不包含在內[4]。要成為成員國,該國的申請須得到大多數現有成員國的同意。[5]
基金組織通過以下三項主要職能來達致促進國際金融體系穩定的目的。[5]
- 監督:監督國際貨幣體系和成員國的政策,並跟蹤各地的經濟和金融情況,在必要時提出警告;
- 貸款:援助國際收支困難的國家貸款;
- 技術援助和培訓:幫助成員國發展健全的制度和經濟政策工具。
組織結構
國際貨幣基金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每位成員地區有正、副理事代表,通常是本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於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成員的投票權按其繳納基金多少來決定。
執行董事會由理事會委託,行使理事會的權力,處理日常事務。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每兩年選舉一次,設有1名總裁和4名副總裁。總裁任期5年,由執行董事會推選,可以連任。其中八名執行董事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中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任命,其餘由其他成員組成的選區選舉產生。 國際貨幣基金的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和指導機構。該會主要的工作是協調政策合作,特別是制訂中期戰略。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與世界銀行的區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的角色是核數師,工作是記錄各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和各國間的債務,並主持制定國際貨幣經濟政策。至於世界銀行,則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世銀的工作類似投資銀行,向公司、個人或政府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借予受助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匯市場。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是銀行,它不會放款。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有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在短時間內穩定貨幣;做法類似在往來戶口中透支。所借款項必須於5年內清還。
歷史
1944年7月,聯合國贊助的財金會議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關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具體條款的主要設計者是美國副財政部長亨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儘管英國代表團團長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強烈反對基金組織條約中「將美元視為黃金唯一的替代物」的做法,但是各國最終於7月22日在會議上簽訂了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的協議。協議的條款於1945年12月27日付諸實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重建計劃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運作。
有時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及世界銀行,被稱為「布雷頓森林機構」。差不多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其金融政策均受這三家機構影響。
會員資格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申請,首先會由基金的董事局審議。之後,董事局會向管治委員會提交「會員資格決議」的報告,報告中會建議該申請國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 配額,以及條款。管治委員會接納申請後,該國需要修改法律,確認簽署的入會文件,並承諾遵守基金的規則。
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中華民國自1945年12月27日至1980年4月16日止行使中國代表權,因為自1971年後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有所更換,根據會籍普遍化原則,最終於1980年4月17日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中國代表權,但中華民國此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金份額和代表並未被取代及被驅逐,而是以「中國台灣省」的形式被替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意發展後續和中華民國的【非正式安排】關係。(Toward Universal Membership - IMF)[7]
在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前,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4102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2010年改革需要多數成員國完成國內審批程序,由於美國國會至今仍未批准,改革方案仍未生效。改革落實後,中國的份額將由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改革後美國擁有17.67%份額,依舊擁有事實上的「否決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0年獲得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2012年6月19日,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中國宣布向國際貨幣基金增資430億美元。官方稱此舉可以達致雙贏。
IMF曾在2014年6月第一副主席利普頓聲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未到拐點。[8]
各成員的配額、投票權及董事
以下是投票權最多的20個成員國名單:[9]
排名 | IMF成員國 | 份額(百萬SDRs) | 份額(所占百分比) | 理事 | 候補理事 | 投票權(票數) | 投票權(所占百分比) |
---|---|---|---|---|---|---|---|
1 | 23x15px 美國 | 82,994.2 | 17.68 | 史蒂芬·梅努欽 | 珍妮特·耶倫 | 831,396 | 16.73 |
2 | 日本 | 30,820.5 | 6.56 | 麻生太郎 | 黑田東彥 | 309,659 | 6.23 |
3 | China | 30,482.9 | 6.49 | 周小川 | 易綱 | 306,283 | 6.16 |
4 | 23x15px 德國 | 26,634.4 | 5.67 | Jens Weidmann | 沃爾夫岡·朔伊布勒 | 267,798 | 5.39 |
5 | 23x15px 法國 | 20,155.1 | 4.29 | Bruno Le Maire | 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 | 203,005 | 4.09 |
6 | 23x15px 英國 | 20,155.1 | 4.29 | 夏文達 | 馬克·卡尼 | 203,005 | 4.09 |
7 | 23x15px 義大利 | 15,070.0 | 3.21 | Pier Carlo Padoan | Ignazio Visco | 152,154 | 3.06 |
8 | 23x15px 印度 | 13,114.4 | 2.79 | Arun Jaitley | Urjit Patel | 132,598 | 2.67 |
9 | 23x15px 俄羅斯 | 12,903.7 | 2.75 | 安頓·謝魯阿諾夫 | Elvira S. Nabiullina | 130,491 | 2.63 |
10 | 23x15px 巴西 | 11,042.0 | 2.35 | Henrique Meirelles | Ilan Goldfajn | 111,874 | 2.25 |
11 | 23x15px 加拿大 | 11,023.9 | 2.35 | Bill Morneau | Stephen Poloz | 111,693 | 2.25 |
12 | 23x15px 沙烏地阿拉伯 | 9,992.6 | 2.13 | Ibrahim A. Al-Assaf | 沙烏地阿拉伯貨幣局 | 101,380 | 2.04 |
13 | 23x15px 西班牙 | 9,535.5 | 2.03 | Luis de Guindos | Luis M. Linde | 96,809 | 1.95 |
14 | 23x15px 墨西哥 | 8,912.7 | 1.90 | Luis Videgaray | Agustín Carstens | 90,581 | 1.82 |
15 | Template:Country data Netherlands | 8,736.5 | 1.86 | Klaas Knot | Hans Vijlbrief | 88,819 | 1.79 |
16 | 韓國 | 8,582.7 | 1.83 | Dong-yeon Kim | Juyeol Lee | 87,281 | 1.76 |
17 | 23x15px 澳大利亞 | 6,572.4 | 1.40 | 斯科特·莫里森 | John Fraser | 67,178 | 1.35 |
18 | 23x15px 比利時 | 6,410.7 | 1.37 | 比利時國家銀行 | Marc Monbaliu | 65,561 | 1.32 |
19 | 20x16px 瑞士 | 5,771.1 | 1.23 | Thomas Jordan | 艾維琳·威德默-施倫普夫 | 59,165 | 1.19 |
20 | Indonesia | 4,648.4 | 0.99 | Agus D.W. Martowardojo | Mahendra Siregar | 47,938 | 0.96 |
按照IMF的規則,一般事務需要70%投票權支持才能通過,而重大改革事項則需要85%以上的支持率才能通過,而美國在IMF中佔有超過15%的投票權,也就是說,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具有一票否決權,任何重大金融改革如果得不到美國的首肯,都不可能獲得通過。
援助和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的使命,是為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國家,提供協助。對於嚴重財政赤字的國家,基金可能提出資金援助,甚至協助管理國家財政。受援助國需要進行改革,參閱華盛頓共識。
批評
冷戰後期以來,布雷頓森林機構的角色一直引起爭議。有批評指出,基金偏袒與歐美公司有良好關係的資本主義軍事獨裁者。另有批評稱,國際貨幣基金不重視民主、人權和勞工權益。這些批評引起社會的討論,促進了反全球化運動。相反意見認為,國際貨幣基金促使國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沒有寫明要這樣做。有支持者指出,經濟穩定是民主的先決條件。
有經濟學家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的經濟援助都是「有條件地」批出:受援助國需要實行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經濟學家認為,這樣做會影響國家的社會穩定,實際上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國際貨幣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凱恩斯主義。於是,供應學派的支持者通常與國際貨幣基金唱反調。國際貨幣基金提倡把貨幣貶值,被供應學派批評會造成通貨膨脹。大部分反對經濟全球化的組織,例如課徵金融交易稅以協助公民組織,認為IMF的加深了貧窮問題,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反對IMF的組織各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供應學派認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與IMF的相差無幾。
阿根廷因採用布雷頓森林機構提出的經濟政策,而被IMF推崇為模範國家。然而,2001年,該國出現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私有化重要資源開發項目所致。緊縮的預算削弱了政府維持基礎建設、福利、教育服務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加深了南美州國家對IMF的怨恨,他們指責基金要為南美地區的經濟問題負責[1]。受到阿根廷經濟危機影響,現時南美地區的政府漸走中間偏左的路線,並致力擺脫商業企業對經濟政策的壓力。
另一個引起爭議的國家是肯亞。原本肯亞的中央銀行控制了該國貨幣的流動,IMF提出協助後,要求放寬貨幣政策。調整後不但外商投資大減,在貪污官員的協助下,Kamlesh Manusuklal Damji Pattni 虧空了數以十億計的肯亞先令(是為 Goldenberg scandal),肯亞的財政狀況比之前更差。
國際貨幣基金亡羊補牢的行動影響了它的聲譽:往往當國家已深受經濟打擊,IMF才伸手援助。其實這些國家出現經濟問題,通常是數十年管理不善的結果,而不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導致國家陷入多年的經濟困境,IMF通常於這時提供協助,人們於是把經濟崩潰與IMF的介入連繫起來。政客善於轉移視線,利用民族主義和人們對IMF的壞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將大量利益納入得利者的口袋中。
雖然IMF成立目的是協助穩定環球經濟,但自1980年代以來,超過100個國家曾經歷銀行體系崩潰,並令GDP下降4%以上,這是史無前例的。IMF對危機的遲緩反應,以及亡羊補牢的做法,令不少經濟學家提出要改革IMF。儘管西方社會對國際貨幣基金毀譽參半,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各地區認為IMF和世界銀行對他們的國家有「正面」影響的比例,亞洲61%、非洲71%、北美洲62%、拉丁美洲54%,西歐和東歐則分別為64%和58%[2]。
記錄片《債與命 》(Life and Debt )以批判的角度描述國際貨幣基金的政策對牙買加的影響。2011年希臘紀錄片《解放債務 》(Debtocracy)亦對國際貨幣基金頗有微詞。
醜聞
在IMF總裁多米尼克·史特勞斯-卡恩涉嫌性侵被捕後,紐約時報以頭版報導,IMF內部有許多高階男主管喜好獵豔,讓女員工人人自危不敢穿裙子,IMF都不予管控,其實是放任性騷擾及性侵。
歷任總裁
根據慣例,IMF總裁主要來自歐洲,而世銀總裁主要來自美國。
任期 | 姓名 | 國籍 |
1946年5月-1951年5月6日 | Camille Gutt | Template:BEL |
1951年8月-1956年10月 | Ivar Rooth | 22x20px 瑞典 |
1956年12月-1963年5月5日 | Per Jacobsson | 22x20px 瑞典 |
1963年9月1日-1973年9月1日 | Pierre-Paul Schweitzer | 22x20px 法國 |
1973年9月1日-1978年6月17日 | Johannes Witteveen | Template:NLD |
1978年6月17日-1987年1月16日 | Jacques de Larosière | 22x20px 法國 |
1987年1月16日-2000年2月14日 | Michel Camdessus | 22x20px 法國 |
2000年5月1日-2004年3月4日 | 霍斯特·克勒 | Template:DEU |
2004年3月4日-2004年5月4日 | 安妮·克魯格 | 22x20px 美國 (署任,非正式) |
2004年5月4日-2007年10月1日 | 羅德里戈·拉托 | 22x20px 西班牙 |
2007年10月2日-2011年5月19日 | 多米尼克·史特勞斯-卡恩 | 22x20px 法國 |
2011年5月19日-2011年7月4日 | 約翰·利普斯基 | 22x20px 美國(署任,非正式) |
2011年7月5日-現在 |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 22x20px 法國(是第11任,也是首任女性總裁)[10] |
按英文字母排序的成員國列表
A
國家或地區 | 中文全稱 | 英文簡稱 | ISO代碼 |
---|---|---|---|
Template:AFG |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 Afghanistan | AF-AFG-004 |
Template:ALB |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 Albania | AL-ALB-008 |
22x20px 阿爾及利亞 |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 Algeria | DZ-DZA-012 |
Template:AND | 安道爾公國 | Andorra | AD-AND-020 |
22x20px 安哥拉 | 安哥拉共和國 | Angola | AO-AGO-024 |
Template:ATG | 安提瓜和巴布達 | Antigua and Barbuda | AG-ATG-028 |
22x20px 阿根廷 | 阿根廷共和國 | Argentina | AR-ARG-032 |
Template:ARM | 亞美尼亞共和國 | Armenia | AM-ARM-051 |
22x20px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聯邦 | Australia | AU-AUS-036 |
22x20px 奧地利 | 奧地利共和國 | Austria | AT-AUT-040 |
Template:AZE | 阿塞拜疆共和國 | Azerbaijan | AZ-AZE-031 |
B
國家或地區 | 中文全稱 | 英文簡稱 | ISO代碼 |
---|---|---|---|
Template:BAH | 巴哈馬國 | Bahamas | BS-BHS-044 |
Template:BHR | 巴林王國 | Bahrain | BH-BHR-048 |
22x20px [[Bangladesh|]] |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 Bangladesh | BD-BGD-050 |
Template:BAR | 巴巴多斯 | Barbados | BB-BRB-052 |
Template:BLR | 白俄羅斯共和國 | Belarus | BY-BLR-112 |
Template:BEL | 比利時王國 | Belgium | BE-BEL-056 |
Template:BLZ | 伯利茲 | Belize | BZ-BLZ-084 |
Template:BEN | 貝寧共和國 | Benin | BJ-BEN-204 |
Template:BHU | 不丹王國 | Bhutan | BT-BTN-064 |
Template:BOL |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 | Bolivia | BO-BOL-068 |
Template:BIH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Bosnia and Herzegovina | BA-BIH-070 |
Template:BOT | 博茨瓦納共和國 | Botswana | BW-BWA-072 |
22x20px 巴西 | 巴西聯邦共和國 | Brazil | BR-BRA-076 |
Template:BRU | 文萊達魯薩蘭國 | Brunei | BN-BRN-096 |
Template:BUL | 保加利亞共和國 | Bulgaria | BG-BGR-100 |
Template:BFA | 布基納法索 | Burkina Faso | BF-BFA-854 |
Template:BDI | 布隆迪共和國 | Burundi | BI-BDI-108 |
C
國家或地區 | 中文全稱 | 英文簡稱 | ISO代碼 |
---|---|---|---|
柬埔寨 | 柬埔寨王國 | Cambodia | KH-KHM-116 |
Template:CMR | 喀麥隆共和國 | Cameroon | CM-CMR-120 |
22x20px 加拿大 | 加拿大 | Canada | CA-CAN-124 |
Template:CPV | 佛得角共和國 | Cape Verde | CV-CPV-132 |
22x20px 中非 | 中非共和國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F-CAF-140 |
Template:CHA | 乍得共和國 | Chad | TD-TCD-148 |
22x20px 智利 | 智利共和國 | Chile | CL-CHL-152 |
中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China | CN-CHN-156 |
Template:COL | 哥倫比亞共和國 | Colombia | CO-COL-170 |
Template:COM | 科摩羅聯盟 | Comoros | KM-COM-174 |
Template:CGO | 剛果共和國 | Congo (Brazzaville) | CG-COG-178 |
Template:DRC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Congo (Kinshasa) | CD-COD-180 |
Template:CRC | 哥斯達黎加共和國 | Costa Rica | CR-CRI-188 |
22x20px 象牙海岸 ;zh-hk:科特迪瓦; zh-sg:象牙海岸 | 科特迪瓦共和國 | Côte d'Ivoire | CI-CIV-384 |
Template:CRO | 克羅地亞共和國 | Croatia | HR-HRV-191 |
Template:CYP | 塞浦路斯共和國 | Cyprus | CY-CYP-196 |
22x20px 捷克 | 捷克共和國 | Czech Republic | CZ-CZE-203 |
D
國家或地區 | 中文全稱 | 英文簡稱 | ISO代碼 |
---|---|---|---|
Template:DNK | 丹麥王國 | Denmark | DK-DNK-208 |
Template:DJI | 吉布提共和國 | Djibouti | DJ-DJI-262 |
Template:DMA | 多米尼克國 | Dominica | DM-DMA-212 |
Template:DOM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Dominican Republic | DO-DOM-214 |
E
國家或地區 | 中文全稱 | 英文簡稱 | ISO代碼 |
---|---|---|---|
Template:ECU | 厄瓜多爾共和國 | Ecuador | EC-ECU-218 |
22x20px 埃及 |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 Egypt | EG-EGY-818 |
Template:ESA | 薩爾瓦多共和國 | El Salvador | SV-SLV-222 |
Template:EQG |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 Equatorial Guinea | GQ-GNQ-226 |
Template:ERI | 厄立特里亞國 | Eritrea | ER-ERI-232 |
Template:EST | 愛沙尼亞共和國 | Estonia | EE-EST-233 |
Template:ETH | 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 Ethiopia | ET-ETH-231 |
F
國家或地區 | 中文全稱 | 英文簡稱 | ISO代碼 |
---|---|---|---|
Template:FIJ | 斐濟共和國 | Fiji | FJ-FJI-242 |
Template:FIN | 芬蘭共和國 | Finland | FI-FIN-246 |
22x20px 法國 | 法蘭西共和國 | France | FR-FRA-250 |
- ↑ IMF報告首次承認希臘救援失敗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6-09.,亞太日報,2013年6月8日
- ↑ 國際組織允資助越南65億美元
- ↑ 國際組織承諾提供越南將近65億美元的官方發展援助資金(ODA)[失效連結]
- ↑ IMF Members' Quotas and Voting Power, and IMF Board of Governor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1-11-05] (英語).
- ↑ 5.0 5.1 《聚焦基金組織》 (PD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May 20, 2011].
- ↑ http://www.worldbank.org/en/about/leadership/members
- ↑ 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history/2001/ch19.pdf
- ↑ IMF:中國房地產市場未到拐點. 中國經濟網. [2014-06-05].
- ↑ http://www.imf.org/external/np/sec/memdir/members.htm#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14-12-12]. 外部鏈接存在於
|title=
(幫助) - ↑ 拉加德掌IMF 重重挑戰 臺北/中央社 2011/6/29 06:03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