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盜龍
南方盜龍屬於食肉性的恐龍,並且體態非常的龐大。南方盜龍屬於地西雙足,整個身體長度能夠達到五到六米。在南半球來講,這種恐龍屬於最大的一種,並且還是馳龍科,同時南方盜龍也是第一個在南半球被發現的恐龍化石。
南方盜龍距離現在有七千萬年,這種恐龍已經完全的滅絕了,並沒有留下很多的痕跡。科學家想研究這一類恐龍,就來到了恐龍最早的棲息地阿根廷,但是在這裡並沒有更多的發現,甚至連化石都非常少。
目錄
介紹
南方盜龍生存於距今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被發現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地區。它的身長約5米,是種大型馳龍類恐龍,是南半球所發現的最大型馳龍類恐龍。 模式標本(編號MML-195)包含部分頭骨、數節頸椎與背椎、肋骨、一個肱骨、以及破碎的後肢骨頭。這些化石發現於阿根廷里奧內格羅省的Allen地層(艾倫組),年代屬於白堊紀晚期(坎潘階到馬斯特里赫特階),約7,000萬年前。雖然化石的狀態並不完整,但足以發現南方盜龍與其他馳龍科的不同特徵。南方盜龍的頭骨約80厘米長,頭骨的形狀較長。頭骨帶有一些類似傷齒龍科的特徵。前肢非常短小,肱骨的長度只有股骨的一半。南方盜龍的牙齒呈圓錐狀。
特徵
南方盜龍屬於食肉性的恐龍,並且體態非常的龐大。南方盜龍屬於地西雙足,整個身體長度能夠達到五到六米。在南半球來講,這種恐龍屬於最大的一種,並且還是馳龍科,同時南方盜龍也是第一個在南半球被發現的恐龍化石。
南方盜龍化石被發現之後就進行了重組,其中有頭骨以及頸椎還有背椎,肋骨等等。考古學家對這些化石進行了重組,發現了身體的很多特徵,例如頭骨的長度,大概能夠達到80cm,並且頭骨的形狀是長形。
南方盜龍頭骨與傷齒龍科有些相似,並且其兩個前肢比較短,公股本身的長度與股骨相差比較大。其牙齒也很有特點,是圓錐形。通過牙齒化石能夠發現也是比較鋒利的,這與其食肉的本性有一定關係,因為想要吃肉,牙齒就一定要特別鋒利。
南方盜龍的技能
南方盜龍具有主動技能,就是用咬對獵物造成撕裂,同時進行有效的攻擊。利用自身的潛質張開嘴巴,然後再用嘴去撕咬。其傷害非常的大,所以對於一些小型的動物都能夠一招致命。南方盜龍會跳躍,並且速度比較快。
其實南方盜龍的雖然身材並不是很高大,但是對於一般比自己體型還要大的動物並不服輸,也就是說這種恐龍的心性是比較兇猛的。不論是對於小動物還是大動物,這種恐龍絕對都是勁敵。這也是南方盜龍能夠在自然界生存如此之久的原因之一。
名稱由來
恐龍,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1]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認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2]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3]。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龍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蛇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視頻
南方盜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最早發現恐龍的人:英國人吉登恩·曼特爾(圖),搜狐,2013-01-02
- ↑ 南極洲有恐龍嗎?——揭秘南極大陸神秘過往,網易,2019-01-18
- ↑ 恐龍71545,豆丁網,201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