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興山縣是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位於湖北省西部,宜昌市西北部,與夷陵縣秭歸縣巴東縣保康縣、神農架接壤。土地面積2327平方公里,轄2鄉6鎮96個村(居),總人口17.06萬人,農業人口12.9萬人。

為支持和服務三峽工程建設,縣城於2002年9月從原高陽鎮搬遷至古夫鎮[1],新縣城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等榮譽稱號。鄂西山區縣。境內共有大小山頭3580座,最高海拔2426.9米,垂直高差2317.4米,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08畝,國土面積90%是山區。

資源豐富縣。全縣水能蘊藏量32萬千瓦;礦產已探明40多種,其中磷礦儲量3.57億噸,石墨儲量1億噸;森林覆蓋率79.8%,素有「天然木園」之稱;以昭君村、高嵐十里畫廊[2]為代表的旅遊資源豐富。

目錄

位置境域

興山縣在湖北省西部,位於長江西陵峽北側,地處巫山山脈與荊山山脈之間,跨東經110.25′~111.06′,北緯31.04′~31.34′ ,距宜昌市中心區138公里,距省會城市武漢市438公里。 興山縣東臨宜昌市夷陵區,南與秭歸縣毗鄰,西和巴東縣接壤,北靠神農架林區。 縣境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54公里,縣域面積232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興山屬大巴山體系,山脈走向大多從東向西延伸,總體地勢為西、北、東三面高,南面低。山勢、水勢均向中部和南部傾斜。從整個地面看,東北部群山重疊,多山間台地,向南逐漸降低;西北部與神農架林區相連,山高坡陡、溝深谷幽、水流湍急,呈現出岩多坡陡的地貌特徵。

氣候特徵

 
亞熱帶 興山縣光伏扶貧電站原圖鏈接來自 甘肅湖北網 的圖片

興山縣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冷暖多變,雨水較多;夏季雨量集中,炎熱多伏旱;秋季多陰雨;冬季多雨雪、早霜。由於地形複雜,高低懸殊,氣候垂直差異大,這種特殊的氣候特徵為多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故有」山上皚皚霜雪,山下桃紅李白」之說。

興山縣年平均氣溫在15.3℃左右,極端最高氣溫為43.1℃,極端最低氣溫為-9.3 ℃。年平均無霜期,低山272天,半高山215天,高山163天。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為99千卡/平方厘米,季節分配為夏多冬少,4至9月總輻射量為64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64.7%。平均日照時數為1682.8小時,平均日照百分率為38%。全縣年平均降水量為900至1200毫米,絕對降水量充沛,但時空分布差異大,北部多於南部,高山多於低山,夏季多於秋冬春季。

水文特徵

興山縣境內擁有香溪河涼台河兩大水系,大小溪河156條,年均徑流總量20.96億立方米。

香溪河水系總流域面積3099平方千米,境內流域面積1349平方千米;良斗河全流域面積426平方千米,其中興山境內全長55千米,流域面積220平方千米。

土地資源

2014年,興山縣土地總面積為23.17萬公頃,其中農用地12.9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1.56%;建設用地3.3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3.41%;其它土地8.83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35.04%。

農用地:在農用地中,耕地面積為11.9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7.28%;園地面積為685.7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27%;林地面積為4294.6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7%;其它農用地5785.2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

建設用地:在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2.96萬公頃(其中:城鎮用地8141.56公頃,農村居民點用地2.08萬公頃,採礦用地393.04公頃,其它獨立建設用地227.5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73%;交通水利面積4193.1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6%,其他建設用地23.2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1%。 其他土地:在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積為8.0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32.13%,自然保留地為7318.3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91%。

礦產資源

興山縣境內已探明的礦產有9類40多種。

興山縣礦石遠景儲量10億噸以上的有花崗岩白雲岩石灰岩、板石和磚用頁岩;鮮家河瓦屋磷礦礦帶長28公里,面積120多平方公里,礦層最大厚度15.1米,平均可采厚度6.5米,礦石最高品位含五氧化二磷35.1%,平均品位24.2%,地質勘探儲量6514.7萬噸,屬中國已探明的三大磷礦礦床之一。水月寺鎮白果園銀礬礦,地質總儲量5851.8萬噸,其中礬礦儲量2340.2萬噸,銀礦儲量2319.3萬噸,伴生硒礦1192.3萬噸,屬亞洲最大礦床。

水力資源

興山縣境內地表徑流年平均產水量20.96億立方米,河流自然坡度大,垂直高差2317.4米。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達31.82萬千瓦,可開發量24.24萬千瓦。截至2018年初,全縣已建成水電站71座,裝機153台,容量19.55萬千瓦,占全縣可開發量的80.6%,人平擁有裝機1.1千瓦,年發電量6.3億千瓦時。

旅遊資源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昭君故里神農架原始林區、巴東縣交匯處,距三峽大壩壩址80公里。是國家級探險旅遊線宜昌~興山—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巴東神農溪旅遊區的腹地。園內氣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徵,被植物學家譽為「天然林木園」。園內建有珍稀樹木園,有各種珍稀、瀕危及地方特有植物400多種9000多株,建有植物標本室兩處,貯藏標本4000多份,2000多號。公園境內珙桐、紫莖、興山榆等珍稀樹種均有分布。園內的大鯢金絲猴林麝紅腹錦雞國家一二類保護野生動物。

溶洞景觀是其一主要特色,境內地下溶洞達十餘處。第一期開發的盤龍洞,洞口坐西朝東,下寬上窄呈現出獨特的「樓層式」風格,洞內冬暖夏涼,岩壁光潔如玻璃,洞內有清洌水潭數處,似泉若淵,泉水沿石乳滴落而形成的龍宮寶塔、定海神針、青龍盤踞、雙龍戲珠、玄武出海、朱雀展翅、錦雞孵蛋、擎天巨柱。神農洞景區是森林公園的核心景觀之一,該洞有碳酸鈣岩石經過上億年的侵蝕演變而成,洞體呈樓層式風格,由上中下三層組成。

昭君村

西漢時誕生了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出塞和親」的一代名妃王昭君而改名昭君村。村中有粉黛林、佳麗島、浣紗處、彩石灘、漢白玉昭君塑像等20餘處勝跡。村中昭君紀念館收藏陳列的漢唐文物均出土於昭君村,昭君書院珍藏的各種版本的古典書籍,記載了幾千年來文人墨客對昭君的評價和褒揚。村中仍保留着西漢時代的生活習俗和勞作方式,婚、喪、嫁、娶原始古樸,被專家學者譽為「絕無僅有」的漢代歷史文化景觀。昭君村還擁有豐富多彩的昭君文化大戲,有蒙古族迎親儀式、漢代宮廷歌舞、編鐘歌舞、興山圍鼓、興山山歌、地花鼓等表演。

非物質文化遺產

興山民歌

分布於興山縣各鄉鎮及其東、南、北部的周邊地區,其淵源流長,不見經傳,讓人不識音高、不辨調式、不易歌唱。興山民歌突出的特點是它在音階結構中含有一個介於大、小三度之間的音程,被命名為「興山三度音程」。 2006年,興山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

薅草鑼鼓

又稱山鑼鼓,是興山一種歌唱和打擊樂相結合的古老田歌形式。農忙時節,藝人(歌手)們邊敲鑼鼓邊唱歌,村民邊薅草邊聽,和着節奏緊張而愉快地勞作。

2008年6月7日,薅草鑼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

地花鼓:(俗稱花鼓子)屬燈舞類,是一種載歌載舞的演唱形式,至少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民間操辦紅白喜事也打起地花鼓來。

少數民族

特產

白茶:具有觀賞、營養、經濟三大價值,具有降血壓、護肝等功效。 興山縣的「昭君茶」商標已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5年被評為全國「中茶杯」一等獎。

昭君眉豆:是昭君故里興山縣高山特有的原生態蔬菜。因豆莢顏色鮮艷,形似彎彎的眉毛故名昭君眉豆,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興山縣高山地區家家戶戶房前屋後必種的傳統食材,其中,種植環境以海拔1300米的榛子鄉為最佳。

昭君眉豆是高鈣、高鉀、高蛋白質、高膳食纖維、兼具營養和保健雙重功效的食物,深受當地居民特別是老人的親睞。興山縣俏紅顏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昭君眉豆」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興山橙子:屬晚熟柑橘種植最適宜區,晚熟柑橘肉質細嫩、汁多味美 ,也是湖北省第一個種植夏橙的縣。興山縣種有倫晚、夏橙、紐荷爾 、長虹、椪柑等品種。 「興山臍橙」、「興山錦橙」獲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興山薄殼核桃」:是宜昌市第一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5],並擁有正規的商品條碼。「興山薄殼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是傳統的名優特產品,其果面光滑,果大殼薄而不露仁,種仁為黃白至淡黃,種仁飽滿,取仁容易,味香甜,深受市民的喜愛。

著名人物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皇妃,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漢元帝時,以良家子遴選入宮。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和親;嬙入宮數歲,不得見帝,自請嫁匈奴呼韓邪為妻。臨別時,她「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元帝方知其美麗動人。單于大喜,迎昭君入匈奴為妃,封為寧胡閼氏。後死於匈奴。王昭君的形象,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象徵,她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視頻

興山縣 相關視頻

《和美興山 昭君故里》興山縣最新招商推介宣傳片
溫馨古夫《興山縣古夫鎮》旅遊推介宣傳片
興山縣上榜2018年國家衛生縣城
《昭君故里》

參考文獻

  1. 三峽庫區兩千餘名搬遷移民升國旗感恩祖國, 荊楚網,2019-09-26
  2. 興山:奇秀的高嵐「十里畫廊」,360個人圖書館,2017-04-28
  3. 興山民歌——昭君故里的千年古音,搜狐網,2017-05-08
  4. 薅草鑼鼓(興山薅草鑼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5. 興山薄殼核桃進超市,人民網,2012-10-7